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倘若這個問題來問現代的父母和老師,相信很多父母和老師都會這樣來回答。比如說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孩子讀上好的初中、高中,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這樣的說法是很多家長和老師一致認同的,而且也是一直在踐行的。不然很多家長也不願意把孩子交給老師。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成績,那真是操碎了心,花費昂貴的錢請專業的家教老師一對一教,甚至很多父母雙休日都不放過孩子,都要讓孩子參加培訓班,補習班。比如上周哪一門功課考試沒有考好,那麼雙休日就補習哪門功課。
而寒假、暑假也是,比如英語成績不好,就給孩子惡補英語。父母這樣做,也沒有考慮學校老師已經給他們布置了寒假、暑假作業。甚至有些父母知道孩子有寒假、暑假作業,也安排孩子去培訓,補習英語。完全不在乎孩子是什麼感受,只在乎孩子的成績結果。從來不問孩子喜不喜歡如此,哪怕有點叛逆的孩子,不聽父母話,也被父母教育一頓。
父母怎麼教育的呢?多數都說自己賺錢不容易,花那麼多錢讓孩子培訓也不容易,機會難得。很多孩子想要這個機會都沒有呢?甚至很多父母還會威脅孩子,如果不去上課,不去補習,就不要回這個家。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教育目的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康德的名言,他就道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值得現代父母和老師們學習一下!文字如下:
教育之目的就在於使人成為人。——康德
是啊,這才是教育的重點,成人才是重點。可多少父母和老師是這樣做的呢?沒有把成人當重點的教育,會出現什麼現象和後果呢?我們今天有幸一起讀到了康德的名言,不妨借著這句名言跟大家一起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學習一下,反省一下。
沒有以成人為目的的教育,高考就成了上戰場一樣
記得前一段時間看了《少年的你》很是有感觸,感到高中生真的很可憐,他們的壓力甚至不亞於我們工作中的人,他們壓力甚至更大,高考前幾天就像誓師大會一樣,就像要上戰場一樣,就像隨時要赴死一樣,一個個如壯士一般,一個個喊個口號,讓人感到更心慌,心驚膽戰,害怕。假如考砸了怎麼辦?很多學生心理承受不了,就會選擇輕生。
而且《少年的你》這部電影也是圍繞著那個女孩子壓力太大,在學校還要受同學的欺負,實在忍不住就選擇了輕生的故事展開的。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出現代的高中生,很多做人就有問題。高考壓力那麼大,還這麼欺凌自己的同學,可想這種人是多麼可惡,一點危機感都沒有,是她家裡條件好,還是根本不在乎高考,還是什麼?
總而言之,教育不以成人為目的的教育,都是很失敗的
因為一個做人的基本準則都做不到,成績再好有什麼用?考上好大學有什麼用?出來還不是禍國殃民,成為社會上的人渣,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損害他人利益,而且這種人還會成為高智商的犯罪人,相信這些都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
所以現代的教育真應該以做人為重,而不是考試的分數、考大學的分數,更不是高考。現在的教育通過《少年的你》明顯就看出已經很畸形了、心智畸形、性格畸形等等。這是令人感到痛心和可悲的。
沒有讀過高中,沒有參加過高考的人,或許不覺得。有過類似經歷的人,看《少年的你》,再讀康德的這句名言都會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做人,而不是為了高考,不是為了分數。倘若為了分數和高考,將是教育的悲劇。
文/啟路文學/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