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經歷一波三折之後,終被閱卷組長陳建新「一錘定音」:滿分!第一次評卷閱卷老師給出:39分; 第二次和第三次:55分; 大組長陳建新評閱之後,一口咬定:60分!現目前這篇文章已經「落地」,但給出滿分的陳建新卻遭到了實名舉報。
舉報者關注的焦點在於:懷疑陳建新存在利益輸送關係!理由是陳建新既擔任了高考作文閱卷組長,但同時私底下又在編寫高考作文輔導書; 時不時還進行高考作文指導講座等等,「既做教練員又當裁判員」,一邊開班一邊出書,一邊教人怎麼寫作文,一邊又在給高考作文打分;這多重角色的扮演,請問合適嗎?
《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其文字老到、晦澀,我相信大部分人是讀不懂的; 為何第一個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而其他老師都給出了55的高分,難道同是閱卷老師,差別會有這麼大嗎?
這篇文章中大多數晦澀難懂的文字,和陳組長主編的高考作文輔導書有「大同小異」之處; 其中不乏一些詞語,是由作文書中一些生僻詞改寫而來。換句話說,這篇文章很有可能是陳教授所講內容的延伸和改編,一旦把這放到高考考場上,有沒有「暗示和提醒」的作用,很難說!
一篇作文寫的好不好,最起碼的要讓讀者知曉其意、懂得大概意思; 第一位老師打出39的低分,很大原因就是連他都沒能讀懂吧!刻意的去弄一些「疑難辭藻」,堆詞成句、故弄玄虛,不僅沒做到深入淺出,反而更顯得晦澀難懂,這樣的文章即便是「有個性」,但給出滿分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
陳建新「既做教練員又當裁判員」,多重身份,值得讓人懷疑! 截至目前,陳建新也接受了記者的電話採訪,但他卻只說了:「不知道此事」,隨即掛斷電話。這看上去不覺得有些反常嗎?如果真是別人冒充你的名字,去出版各類高考輔助出書刊,此時陳教授更應該理直氣壯地趁機在媒體上澄清,並堅決闢謠打假;怎麼反而隻言片語,草草掛斷電話,自己一副心虛的模樣?這是為何?
舉報之人敢於實名舉報,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廳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可以進行當面約談; 如若是在詆毀陳建新教授,那舉報之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如舉報者所述一切屬實,那陳建新則必須下臺,接受調查!因為這樣的做法,有違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面前,堅決阻止「開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