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孩子:一看到商店裡或者路邊攤上有自己想吃的零食或者玩具,非拉著大人買,不買不依。輕者哼哼唧唧,重者哭聲能引來路人側目,再配以各種大幅度的動作——躺地上撒潑打滾……這時候,大人會覺得特別沒面子,部分人會屈服;部分人對孩子大聲斥責,甚至拉著孩子揍起屁股。
我家的兩個孩子從來沒有這樣的表現。有時候他們可能也會提出一些在我們大人看來不合理的要求,但如果我和爸爸不同意,他們都很平靜地接受。那麼,這些年我是如何做的呢?
良好的感情基礎
兩個孩子,基本都是我自己帶大的。雖然我也要上班,但是孩子一出生就跟我睡。每晚,我都會給孩子們講故事,做遊戲。周末,會陪他們去戶外活動。
曾經我朋友勸我,可以把孩子交給老人,這樣自己也可以輕鬆點。可是我不同意她的觀點,不能因為自己想玩,就把孩子扔給老人。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怕麻煩,想偷懶,那麼,以後他們有可能會麻煩父母一生!
在家裡孩子和我的感情是最好的!他們內心也很肯定,父母非常愛他們。
有了感情基礎,父母拒絕孩子的基礎就初步打下啦!孩子對於自己在乎的人,會樂於接受建議。
高考狀元楊晨煜的母親在談她的家教經驗時說,孩子所有的習慣必須在他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全部幫他打好,等他定型以後,後面這一路就好走了。
父母如何巧妙拒絕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和孩子立規則,講道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並且父母要堅定地執行,不能說話不算話。
拒絕
就拿坐搖搖馬來說,孩子1歲多我帶他去玩,首先會對他說:「今天我們只許坐2次。」兩次坐完後,孩子再想坐我都不塞錢裡面。
去超市孩子看到他喜歡的玩具,如果玩具很貴,我就會實言告訴他說,這個玩具很貴,媽媽沒那麼多錢,我們可以挑個其他便宜點的玩具呢。如果要買,那爸爸媽媽就要工作更長的時間,就沒時間陪寶寶了。因為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基礎,他會覺得有爸爸媽媽陪比玩具好,多數情況孩子都會接受建議。這樣的做法,也讓孩子從小了解大人的不易,養成他不亂花錢的習慣。
有朋友提出,她的孩子睡覺前提出要吃糖之類的要求。我的建議是,如果父母從小就給他立下規矩,說明道理,並堅定地執行,那麼孩子就不會提出不合理的理由,家長也就不必要花費腦筋去想著如何巧妙拒絕孩子啦!
這也正應和了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先生的話:
我們幼年時,最初的意識就像江河水的源泉,活潑而無拘無束,只要一點點力量就能轉變它的流向!
習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也不太給他們買玩具了,一來是經濟原因,二來東西太多佔地兒,三來沒時間玩玩具。但孩子總有一些心心念念的東西,比如說,女孩的芭比,男孩子的樂高。
對於這樣的要求,我可能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送給他們,比如說生日、兒童節。如果恰逢過了這些節日或者離這些節日很遠,我會對他們提出一些要求,請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
比如說,當女兒非常想要某個玩具,我會請女兒通過「攢星星」獲得。她每天在家主動讀書,畫畫,收拾房間,都可以獲得星星獎勵。每個星星1元錢。攢到足夠的星星就可以兌換。
既培養了孩子的延遲滿足,又讓孩子明白了,付出才有回報。
付出回報
再比如,最近疫情時期孩子在家學習不太有氛圍,耐心也沒那麼好。我就對兒子說,如果你做試卷能達到90分,就給你看半個小時電視。
你看,從孩子的需求出發,父母反過來對孩子提要求,從而滿足孩子的要求,也是一種巧妙的方法呢!
此外,父母還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或者給出其他選擇項的方法來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當然,對於一些過分的要求,家長一定要堅定而溫和地拒絕。讓孩子從小就明白,無理要求,永遠沒有實現的可能,那麼孩子大了之後自然不會提出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