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詩鐘社、福建省逸仙詩詞學會網絡鏖詩唱和集。鏖詩題目:重五認知,得「聞」字(十二文韻),七絕(首句入韻),避題字,詩中不出現「重、五、認、知」四字。本題旨:端午節緬懷愛國詩人屈原,本擬用「鉤稽端午文化」、「端午情懷」、「端陽隨筆」等,為便於避題字,故用:重五認知。
鄭孝祿(領唱)
端陽節俗早成文,
家國情懷密不分。
插艾懸蒲邪穢戮,
靈均忠藎世傳聞。
王進明
又是端陽暖霧氳,農家習俗艾煙燻。
雄黃麯酒周身染,屈子豪情曠世聞。
米粽飄香舉國聞,龍舟號子震青雲。
離騷盡訴初衷夢,汨水蒼茫白日曛。
吳 靜
靈均睿智廣傳聞,兩袖清風諫諍勤。
嘆惜人間忠烈將,汨羅江畔枕流雲。
孤傲清高似潔雲,天遙九問未曾聞。
離騷難訴心尖痛,一縷冤魂伴楚墳。
張利平
曠世奇才早耳聞,焚香艾粽祭功勳。
離騷古韻千年頌,天下誰人不敬君。
法令形成早有文,飄香艾粽祭忠君。
江邊屈子名垂古,世代傳揚不是聞。
琴耘(西安)
每到端陽艾草薰,江拋米粽早傳聞。
龍舟競渡朝天問,何必痴心侍楚君。
幼小端陽偶議紜,情懷家國早聽聞。
館書閱遍疑難解,為甚秦人祭楚墳?
鮑正偉
屈子英名夢裡聞。忠奸陌路兩頭分。
汨羅江水聲聲泣,天下炎黃盡祭君。
任春青(靖邊)
端午深悲悼屈君,汨羅江上水氤氳。
綠蒲斜卷懷香玉,紅線輕纏裹艾聞。
周濟民(長安詩鐘社)
端陽時節雨紛紛,紀念屈原情義殷。
抱恨投江忠烈士,名標青史九州聞。
一 衢
楚辭騷體九歌分,幼歲之時有所聞。
採艾抱蒲驅穢事,每逢此日憶平君。
朱 芳
端陽弔古雨紛紛,吟誦離騷似見君。
身殉汨羅懷國恨,忠魂歷史世間聞。
張至木
端陽雅唱慰騷君,每歲俗成汨水聞。
米粽拋江飛艇賽,疏文祭酒照天焚。
王仲清
端陽商賈促聲聞,街巷情濃粽葉醺。
只見經營謀利事,未聽誦讀屈原文。
九 成
偏村古語說紛紜,粽子飄香唾楚君。
水淺未曾舟競渡,民安告慰大夫聞。
踏青攜友入繽紛,草覆山柔思妙文。
屈子當年臨水怒,忠肝義膽後人聞。
班培紅
端陽節日驅蠅蚊,插艾懸蒲悼屈文。
忠孝情懷留百世,詩魂千古早傳聞。
端午除邪艾草燻,雄黃燒酒敬諸君。
飄香米粽魚蝦喂,屈子忠心舉世聞。
泊 逸
力拯河山數諫君,奈何楚地籠殘雲。
清風明月生前事,汨水無言敘誄聞。
郭健(長安詩鐘社)
獨醉獨醒身不群,汨羅江畔往來勤。
灌纓濯足無辜水,楚韻至今時有聞。
夜 風
江風無語卷愁雲,天問蒼茫淚十分。
屈子悲歌依舊在,忠貞節烈世間聞。
王前寬
靈均忠烈久傳聞,愛國憂民氣貫雲。
懷石汨羅難盡恨,離騷千古世雄文。
屈平忠烈史傳聞,愛國憂民懷石君。
華夏端陽包粽祭,離騷不朽世雄文。
馬來寶
屈子銜冤賦檄文,忠心耿耿盼君聞。
誰知腐佞如狼狽,汨水滔滔沒懋勳。
王秉雄
千年往事有傳聞,哀憤促成落水人。
告誡同胞須謹記,過江頭腦勿昏沉。
張琨明(長安詩鐘社)
米粽流香何足雲,深情紀念屈原君。
汨羅江畔傳佳話,競賽龍舟鼓角聞。
湯亦方(周寧)
千杯美酒賦騷文,江闊水深人鬼分 。
吶喊龍舟尋找遍,汨羅兩岸蕩奇聞 。
東 城(周寧)
憂國憂民立殊勳,絕領風騷千載聞 。
山鬼悲歌驚古國,湘娥熱淚裹愁雲 。
山石人(周寧)
靈均忠藎世傳聞,汨水無言祭屈君。
天問精魂承寄意,離騷一卷貫殷勤 。
肖芳珠(周寧)
抱石沉沙千古聞,端陽遺俗祭殷勤。
而今廉政清風起,只見江濤不見君。
陳桂松(周寧)
楚天變色起風雲,浪卷汨羅屈子墳。
粽裹離騷千古恨,忠魂天問警長聞。
陳康新(周寧)
龍舟竟發鼓聲聞,粽子飄香祭屈君。
天問百疑稱赤子,離騷一曲起風雲。
鄭孝祿(領唱)
庸主難能黑白分,逐臣無位策功勳。
長流汨水千秋恨,哀郢離騷代代聞。
張聿存
端午懸蒲插艾勤,龍舟競渡鬧紛紛。
屈原愛國民懷念,華夏傳承舉世聞。
端陽節俗己成文,弔祭忠魂恨佚君。
一曲離騷千古頌,靈均愛國世傳聞。
陳愛香
暴風驟雨卷殘雲,粽艾飄香似舊聞。
一部離騷千古恨,龍舟競渡念功勳。
魏碧貞
憂民憂國記功勳,絕俗臨江與濁分。
湘水波濤應有恨,楚才一躍不堪聞。
祛疾蒲觴早有聞,含情角黍話湘雲。
沉江屈子傳千載,又吊騷魂萬緒紛。
周書榮
登盤角黍薦清芬,愛國情懷迥出群。
午日誰猶歌楚些,教人悽絕不堪聞。
行吟澤畔尚何聞,故國傷心玉石焚。
九死此身無一悔,詩人節裡最思君。
陳 茅
中天節屆鬧紛紛,憂國三閭姓字聞。
抱石沉江千古頌,盡羞青史一昏君。
節分端午早傳聞,蒲艾緣何異氣氛。
遙望汨羅銜恨劇,未能彰顯藎臣勳。
陳佳琳
汨羅江上水空沄,千載龍舟悼屈君。
鑼鼓鏗鏘喧四岸,離騷一曲幾人聞。
龍舟競渡眾紛紛,盛世端陽笑語聞。
屈子若知當下事,水晶宮內九歌欣。
劉鳳翔
千秋角黍沁心芬,嘗罷耽吟撼世文。
氣貫長虹招熱淚,靈均偉烈九州聞。
千秋角黍氣氤氳,青史長留不世勳。
最是忠魂民永念,汨羅鰲鼓九州聞。
陳莪
中華文化燦無垠,競渡龍舟遠俗氛。
九畹猶留蘭芷鬱,汨羅楚些不堪聞。
懸蒲插艾有陶燻,憂國憂民感至殷。
千古傷心三角黍,離騷一曲合傳聞。
陳天培
藎臣故事見殷殷,愛國情懷舉世聞。
端午龍舟長紀念,汨羅江裡淚紛紛。
故事成書入戲文,汨羅如見藎臣墳。
古今愛國人稱頌,歷久彌新誰不聞。
趙茂官
端陽憑弔句紛紛,夲是詩魔敢不聞。
俗例懸蒲猶拔劍,人間直欲靖妖氛。
詩人節裡必詩聞,千載沉冤薄楚雲。
豪氣鬱胸猶未洩,淋漓裁句敢流芬。
江 榕
沉湘屈子世間聞,傳誦離騷掃俗氛。
競渡龍舟哀國士,又傳毅魄到詩文。
楊弘青
端陽佳節笑欣欣,角粽飄香任酒醺。
屈子精神傳百世,忠君愛國早聽聞。
端午節臨分外勤,家家包粽倍歡欣。
龍舟競渡勇爭冠,為祭忠魂戰鼓聞。
陳榕
世上誰人不識君,每逢端午說紛紛。
龍舟鑼鼓驚天地,直向汨羅應可聞。
端陽傳說自紛紛,避疫驅邪莫不聞。
賽罷龍舟嘗角黍,雄黃入酒意微醺。
陳顯環
鰲鼓聲追水上雲,千秋稜角溢芳芬。
國殤扯到商機上,廣告鋪天不忍聞。
貶謫孤身寄斷雲,魂沉湘水不堪聞。
豐碑長在民心聳,古粽千秋勝祭文。
陳貴富
端陽節屆萃詩文,競渡聲喧自結群。
插艾除邪投角黍,離騷一曲世傳聞。
陳金明
艾節懸蒲鬱氣氛,午時敬祭意猶殷。
大夫藎節昭天地,故事應留後輩聞。
飄香角黍邇遐聞,競賽龍舟鼓點勤。
為祭詩魂何所事,屈平愛國亦忠君。
翁銀陶
臨睨舊鄉朝赫雲,悲懷蜷局臆如焚。
當年美政誰人取?遺響汨羅天地聞。
聲聲鑼鼓九州聞,古意遙傳有祭文。
橘頌不遷深固意,他鄉莫忘故鄉雲。
王禎國
一曲離騷著錦文,端陽令節更思君。
懸門蒲艾驅邪氣,擂鼓龍舟隔岸聞。
端陽節俗世間聞,角黍投江仰屈君。
家國情懷當永記,離騷千古是奇文。
黃鳳清
離騷一曲繞彤雲,屈子情懷掃萬軍。
憂國憂民難以展,汩羅江上不堪聞。
畢成龍
離騷帶恨不堪聞,蒲酒懸符解俗紛。
湘水長流空渺渺,千秋祭屈寄行雲。
節逢端午雨紛紛,水洗冤魂涇渭分。
報國空懷千古志,九歌再唱九州聞。
陳偉
艾葉芳香早得聞,龍舟競渡勝難分。
屈平不忿無清世,惟把江河作我墳。
陳玉華
日下山河心欲焚,捨身極諫沒沄沄。
汨羅應有千秋恨,夜夜濤聲不忍聞。
孤忠放逐那堪聞,憂憤離騷不世勳。
一片丹心誰得識,兩千年後更芳芬。
周納
汨羅萬古水沄沄,天問軒昂世代聞。
蒲影當風應有恨,嗟難化劍刺昏君。
鼓枻三湘永世聞,不磨稜角溢靈芬。
一腔熱血千秋在,遷客忠心可薄雲。
何宗玉
端陽佳節久傳聞,屈子丹忱愛楚君。
慷慨悲歌傷國步,離騷一卷湧愁雲。
龍舟競渡俗成文,猶憶靈均藎國君。
一曲懷沙千古恨,汨羅流水不堪聞。
吳鳳全
節屆天中蒲艾燻,龍舟競渡鼓鑼紛。
藎臣難挽懷王聵,哀郢呼聲四海聞。
林曉
蒲月荷風蕩不勤,懷沙一賦寄湘君。
當年艾草今時念,魂去留兮世顯聞。
掬團珠米葦香聞,剎那情懷嘆綺紛。
澤畔深悲千載弔,一鞭瘦影暢追賁。
林建秀
角黍登盤萬緒紛,藎臣千載見傳聞。
天中節俗虔憑弔,擊楫詩聲遏碧雲。
李福金
艾蒲角粽播芳芬,追念騷魂意氣殷。
競渡龍舟狂破浪,九歌蕩漾八荒聞。
白酒雄黃瑞氣紛,綿延習俗意殷殷。
離騷錦句驚天地,愛國情懷奕世聞。
張學宇
端陽民俗早流聞,追念靈鈞自楚氛。
愛國情懷傳世代,年年揚頌賦詩文。
藍雲昌
靈均抱石世鹹聞,粽解筵開個個醺。
盡恨忠貞荃不察,依然歲歲贊忠君。
離騷一曲訴情殷,察納忠言鮮有聞。
蘭艾同焚悲亦壯,人為天意怎能分。
潘君樞
重陽佳話盡芳芬,裹粽懸蒲競渡紛。
最是靈均言直諫,投江抱石代傳聞。
外江競渡鬧紛紛,內屋荊妻裹粽勤。
我亦揮毫歌屈子,忠貞疾惡世傳聞。
阮瑞坦
不是人云我亦云,忠貞屈子廣傳聞。
離騷系列標青史,字裡行間血淚紛。
逐臣忠藎世間聞,一卷離騷忿似焚。
屈子精神昭日月,千秋憑弔賦詩文。
馬安藏
高賢謝世駭人聞,十億炎黃恨楚君。
建午汨羅江畔悼,神州無不痛如焚。
楚王原本一昏君,孰是忠奸競不分。
殘害靈均神亦怒,天中佳節哭聲聞。
鍾劍敏
忠魂赴水諫名聞,身後離騷慟楚雲。
憂國直臣遺典範,千秋蒲節又懷君。
粽葉飄香十裡聞,艾旗招展節如薰。
一江梭影龍舟競,鑼鼓喧聲欲遏雲。
林金俤
雄黃酒灑穢邪醺,插艾懸蒲古俗聞。
米粽拋江魚腹喂,不來動食藎臣筋。
湖湘道脈楚天雲,家國情懷骨氣聞。
寧願身軀江水浸,離騷留世鑄鐘文。
陳增信
申遺韓國詫曾聞,行徑如斯值幾文。
縱有龍舟同競渡,抬頭不見楚天雲。
張義朝
捨身奮筆著雄文,開創詩風不世勳。
民痛汨羅沉毅魄,至今鰲鼓水鄉聞。
馮美銀
端午節逢晴日曛,龍舟競渡鼓聲勤。
傳揚屈子忠臣志,更誦離騷意氣聞。
林蚌生
離騷千古仰雄文,愛國憂民舉世聞。
抱石沉江投汩水,忠貞勁節實芳芬。
陶江兩岸湧人群,觀賽龍舟有氣氛。
屈子忠魂終可慰,端陽習俗古今聞。
林湧
蒲劍雄黃憶屈君,傷懷憂國古今聞。
端陽競渡詩心盛,吟唱離騷撰祭文。
鄭家敬
端午競舟天下聞,家家角粽滿城芬。
祖先傳統中華節,兩岸相沿孰敢焚。
陳志鈺
休假端陽已定文,傳承習俗意氤氳。
汨羅依舊江波慟,伴與離騷萬古聞。
吳敏
端陽又至緒紛紛,壯志難酬賦與文。
汩水流傳雖舊事,離騷新唱動人聞。
陳志鈺
江水含悲皺作紋,懷沙毅魄世傳聞。
精神永在民心駐,角黍年年代祭文。
林玉琰
龍舟競渡鼓聲聞,節屆端陽悵楚雲。
萬姓此時思屈子,離騷千古一奇文。
王建生
千江競渡賽舟勤,習俗傳承世所聞。
楚水忠魂猶獨醒,離騷一曲撰雄文。
丘佔少
辭成哀郢調超群,屈子忠貞舉世聞。
一片丹心昭日月,千秋人盡仰清芬。
陳明寶
報國忠心世代聞,龍舟競渡氣紛紜。
江中投粽千秋祭,立下端陽節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