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家長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這點毋庸置疑。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折射著我們對孩子、對教育的重視。
每個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投入,雖各有不同,但都想給孩子最豐富的物質生活和最好的教育。
無論是在孩子興趣班上的投入,還是在文化課的補習上,對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而言,都是特別大的一筆支出。經濟寬裕的家庭自不在話下,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緊衣縮食也要給孩子報上一些課外班,就是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暑假到了,隔壁家的小明報了培優班,咱們不報,開學後怕是跟不上啊;同班同學很多都上補習班,咱們不補,就要落後了;好姐妹家的孩子,都在上鋼琴課,咱們好歹也學一樣才藝啊……
在各種報班的焦慮裡,離不開別人家孩子的身影。很多父母給孩子的這些教育投資,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和規劃,只是別人都這樣做,咱們也跟上。相當於花錢緩解內心的焦慮,其實心裡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
今天的我們,置身在終生學習的時代,學習和教育成為了貫穿我們每個人一生的事業。我們的孩子所面對的未來,更是變化無窮。
如何在孩子的教育投資上,幫助孩子做好應對未來變化的準備?
終生的教育投資,科學規劃是關鍵。
每個人終生的教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學前是父母主導的,以孩子獲得才藝為導向的素質教育階段;小學到高三,是家長和孩子共同主導的,以升學為目標的應試教育階段;大學之後是孩子自己主導的,以在社會生存發展為目標的素質教育階段。
大學畢業,考慮的是如何獲得一個工作;人到中年,考慮的是孩子的教育;活到退休,考慮的是有一個興趣愛好,有個精神寄託,給生活找點事兒做。
由此看來,教育規劃是在時間維度上展開的戰略地圖,是為了實現下一個時間點的階段目標所做的行動方案。
今天我們主要來探討前兩個階段:才藝培養階段和應試教育階段
才藝培養階段
孩子在進入小學前,甚至進入小學後的前面兩三年,基本都處於才藝培養階段。對於這個階段,家長需要認識到,只有極少數人會真正走上專業道路。而且,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通過藝體的升學之路也越發困難。大多數家庭的培養目標,都是讓孩子未來有一項可以增添生活情趣的興趣愛好。
那麼在選擇上,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這個成本包括經濟投入和時間精力投入,既有現在的學習投入成本,還有今後孩子在進行這項興趣愛好的成本。
比如說同樣是學樂器,鋼琴和吉他的成本相差較大,學習投入和未來進行這項興趣愛好的機率和成本,都是差別較大。鋼琴很高大上,獨奏伴奏都很好,但是場合也是比較隆重的,所以也就沒那麼高頻,當然在家裡自己演奏除外。吉他比較隨意浪漫,也方便攜帶, 演出獨奏伴奏都沒問題,外出旅遊都可以帶著。
從這個方面去考慮,雖很現實,但對很多普通工薪階層的孩子來說,是合適的。
與此同時,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孩子的精力有限,興趣班的類型很多,同一類型的興趣班,沒必要報重複的。市面上的興趣班大致分為:運動類(輪滑、遊泳、足球等)、藝術類(唱歌、跳舞、主持、鋼琴等)、腦力類(機器人、編程、樂高等),同一類型的報一種就夠了,如果涉獵太多,孩子不堪重負,難以堅持。
應試教育階段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考,是應試階段的四個關鍵節點。在每個節點上都需要面臨選擇,下一個節點的選擇有賴於前一個節點的行動結果,所以需要提前做好規劃,制定行動方案。
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升學政策處於劇烈的變化期,給人一種朝令夕改的印象。不管如何變化,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改革的方向非常明確,就是強調公平。比如小升初,去年我們這個地區取消了一切考試,只能通過面試錄取,而今年,就改為了搖號,正是一種出於公平的政策傾向。歷史上的擇校經驗,越來越難以參考。
大方向上,國家是希望終結教育軍備競賽的狀態,讓每個人都能比較輕鬆地升學。但是,總有一些學生位於金字塔頂端,他們會通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努力,進入特殊的升學通道和班型。沒付出努力或付出努力仍達不到的,就不要羨慕嫉妒恨,這需要熱血雞娃。
這個階段,對於想出國留學的孩子,在升學的每一個節點上,都有進入留學的窗口。一旦決定走出國留學的路,退出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所以需要綜合考慮各方因素,三思後行。
對孩子的教育投資,需要結合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家庭經濟狀況進行規劃。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下的模型進行規劃。
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家庭財力,進行路徑規劃。
孩子學習能力強,家庭財力雄厚,孩子的路徑就非常寬敞,可以有很多選擇。
孩子學習能力強,但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孩子,主要還是走普通高考或自主招生的路,努力進入一所比較好的大學,這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文化科目學習能力比較弱,家庭財力雄厚的孩子,可以考慮走藝考或出國留學的路;
而對學習本身就缺乏興趣,家庭條件又不太好的孩子,早做打算,可以學一門技術,儘早就業,對孩子對家庭都是一種解脫。
從經濟的角度看,對大多數孩子而言,努力學習,參加高考,仍是最普遍的路徑。
孩子學業路徑怎麼走,關鍵在於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家庭經濟狀況。同時,孩子的學習能力,也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相關性。所以,孩子和家長,都需要努力。孩子努力學習,提高成績;家長努力學習、努力掙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經濟能力。
別人家的孩子背後,都有別人家的父母在使勁兒。對於孩子的成長,早期的培養和引導,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作為父母,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天地,是不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