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

2020-10-06 視野sy

阿德勒說,如果一個人在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時,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由此產生的情緒就叫作自卑情結。

現實生活中,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孩子忽然變得厭學、暴躁、不合作,成人忽然覺得疲憊、沮喪、不安。但是,有嚴重「自卑情結」的人,不一定都表現得安靜、順從、內斂,與世無爭。有時,一個人舉止傲慢,表現強勢,誇誇其談,其實也是在用外在的優越感來掩飾內心的自卑。實際上,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或多或少的隱藏著一些自卑情結,而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高壓的環境更容易使人產生心理落差,激發隱藏於心中的自卑。

如果不去正確的看待認識自卑情結,我們很可能在自卑的作用下受到負面的影響,最終形成心理疾病,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人際關係都會帶來障礙,以至於毀滅一個人。相反如果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卑情結的形成,和自己的環境成長因素。做出適當的分析,找到自己自卑問題的關鍵因素與障礙,就可以減少它對我們身心的影響。

自卑感和優越感

有一個例子可以將自卑情結和憂鬱情結詮釋得淋漓盡致。有一個病人,是個16歲的女孩。這個女孩7歲開始偷東西,12歲便開始夜不歸宿。她的父母在她兩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她跟隨母親來到外祖母家,在那裡,她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她出生的時候,父母的關係非常糟糕,常常吵鬧,因此,她的降臨並沒有讓母親感到開心。母親從來沒有愛過她,她們的關係一直都非常冷淡。當我看到這個女孩時,我語氣和善地與她攀談。她說:

「其實我並不喜歡偷東西,也不願意和男生到處玩耍,我做這些事,只是為了讓我媽媽知道她根本管不了我。」

她其實很脆弱,卻試圖證明自己比母親強。她覺得母親並不愛她,所以感到非常自卑。她只是想通過到處惹麻煩來獲取一些優越感。

我們可以這樣來思考,幫助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用正確的方式建立他的優越感,則可以抵消自卑感的形成。一般來說一個人越是缺什麼,越會來掩蓋什麼,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光需要食物和水,更多的需要情感的陪伴,學習,知識,技能,肯定與認同,鼓勵與幫助。我們需要好的環境。才能正確的形成優越感,而不是自卑感。當然在大多數環境下,都不可能完美,這需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有時候可能情況會更差,但是我們總是需要承認我們的自卑,接納它,才有可能改變。

早期記憶

在人類人格中,最關鍵的是個人在爭取優越感時所做的努力,這一點存在於我們心靈生活的方方面面。認清這一點,對於我們了解個人生活方式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助益。首先,我們能夠挑選一種行為作為研究的素材,可是,無論選的是什麼,結果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一個人人格的核心體現;其次,它使得我們能夠研究的材料變得非常豐富,我們可以通過語言、思想、感覺或行為來進行研究。在研究某一行為時,我們可以找到各種方式來糾正由於輕率而犯下的錯誤。除非我們認為所研究的行為只是整體的一個部分,否則,我們就無法判斷其意義。

這裡說到的早期記憶,通常情況下,家庭的影響佔據了絕大部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很多是家庭成長環境塑造的,我們的早期記憶,一些美好愉快的事情,或者一些傷感煩躁的事情,就幾乎成了生命的開端。這開端是好是壞,取決於母親和父親的性格。一個樂觀積極,感情氛圍良好的家庭,通常會培養出快樂的孩子,一個經常鬧家庭矛盾,爭吵的家庭,會自然而然塑造出比較不太容易開心的孩子。

我們早期記憶,是快樂多,還是煩惱多,這已經成為事實,我們都很難改變,重要的是後天的調整與改變也有很大的因素,我們需要先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特徵,去改變自卑的一面,因為後天的環境不在是父母影響的多,而是這個社會,你要在這個社會的熔爐裡,去來發展改造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完善。

職業

人的存在不同於所有其它的有機體,它處於一種經常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狀態中。人的生命不可能以重複他的同類的生活方式來度過,他必須主動去生活。

有一類人是這樣的:無論他們選擇了什麼樣的工作,都不會感到滿足。在他們心中,比起一份穩定的職業,更有價值的是獲取優越感的方式。由於他們認為生活壓根就不應該向他們不斷拋出麻煩,因此,他們也不喜歡去解決遇到的困難。

職業對於每個人的意義不同,有些人在通過職業去生活,有些在通過職業在生存。以天才作為素材來進行分析,眾所周知,天才就是那些對人類發展貢獻出極大個人價值的個體。如果一個人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我們還將之稱為天才,那簡直是個笑話。藝術是人類通過互相合作而得到的成果,那些令人稱讚的天才藝術家也為我們的藝術做出了極大貢獻。我們的職業作用不同,對社會群體的價值也不同。換言之,我們如果真的認同自己的工作對一個群體的價值,必然會帶來自信。

相關焦點

  • 《自卑與超越》:如何超越自卑實現生活的意義,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時至今日,《自卑與超越》已出版近90年,受到無處心理學愛好者的熱愛與追捧。 自卑情結是阿德勒心理學體系裡的一個核心概念。阿德勒通過本書告訴我們,「自卑能毀滅你,也能成就你。超越自卑,你將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在這本書裡,阿德勒從分析人生的意義出發,從正確理解生活的層面層層剖析了自卑情結的根源以及如何超越自卑。 《自卑與超越》,是自卑情結的一面照妖鏡。
  • 別讓自卑毀了你整個人生
    「你臉上怎麼那麼多麻子?」這是同桌男生每天都要重複的一句話。「你的眉毛應該用你家的鐮刀刮一下。」「你的眼睛也太大了吧,像死人的眼睛。」「你怎麼臉總是這麼紅,猴屁股!」「你的腳好白,是不是得了什麼病?」「天啊,你就是濃眉大眼。」「好羨慕你的白,都不用怕曬黑。」......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的我,在她那裡收穫了不同的回答。我開始越來越自信,生活重心也向成長轉變。
  • 你身邊的同學和朋友,能成就你的大學夢,同樣也能毀滅你的大學夢
    和你走的越近的人對你的影響也就越大。我有一個發小,小時候很胖,我們都叫他胖子。我們是一起長大的,小學是同桌,初中我們在校外合租一間房子,2014年,我們一起考入了同一所市重點高中。英語不行,看見英語單詞就瞌睡,燈亮著也能睡著。高考之前的幾個月,每月都有月考,每周也考試,好像記著高考前的那些天,基本上天天考試。英語成績50~70分之間,但是我的總成績都穩定在580~600分之間。
  • 你的生活,只有你能成就
    你的生活,只有你能成就,無論是好或者是壞。最近的生活狀態就是一種壞壞的生活。因為已經離職在家,短時間內沒有想要去工作的打算,並沒有出門去找工作,因此我把自己推入到了頹得不能再頹得地步。醒來不願意離開溫暖的被窩,以前聽過是誰偷走了我的青春,答案的是被窩,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正確答案,因為它不僅你的青春,甚至你的一生都有可能被悄悄偷走。每天與手機相伴。除了睡覺的那段時間,手機根本沒有離開過我的視線。我徹底把自己沉溺於手機當中,因為不會有各種工作消息的轟炸也沒有各種電話的打擾,手機完全成為我娛樂的工作。
  • 別讓自卑毀了你的一生
    自卑是每一個人可能都會遇到的一種情緒,亦或是一種心理狀態.有人說自卑往往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形成的,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阿德勒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而且還認為自卑是人進步的動力。
  • 從消極自卑到自信篤定,這是我的秘密武器,希望它也能幫助到你
    於是那段時間我特別自責,我開始懷疑自己的管理能力,甚至全盤的否定自己,特別自卑消極。正好那段時間在聽寧向東的管理課程,於是就了解到了MBTI這個測評工具。一直以來,我對測評工具的感覺就像對佔卜的感覺,覺得這東西你信就有用不信就沒用,而我一向是不信佔卜那些東西的。
  • 這本書能讓你擺脫自卑、自責、憂慮的情緒困擾
    如果你常常出現自卑、自責、憂慮、焦慮的情緒,那麼,你來看一看嶽小東的《登天的感覺》,這是一本心理學的書籍,全書記錄了作者在哈佛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10個諮詢案例。書中作者還加入了一些自己對留學美國八年的感悟和體會,並就一些內容、詞彙及心理學專門術語做了有關的注釋,以增進讀者的了解。
  • 心理學:經常做這三件事,能讓你戰勝自卑,變得越來越有自信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自卑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反應,但對自卑的認識和應用不同,所收穫和面對的也不有很大的區別。如果能正確的面對自卑,讓它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基石,則能收穫快樂與成功;如果是一味的畏懼自卑,讓它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則收穫痛苦與失敗。自信雖說不是萬能,但自信是一個人走向成功與幸福的道路。
  • 你能達到的成就往往都是來自積累
    成就都來源於一點一滴的積累。任何事物都能從中找到其出現的原因,注重積累才是爆發的先決條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沒有一步步的行走,就沒有走過那段路的距離,到達終點最終都需要你曾經走過的歷程,從來沒有一步到位的捷徑,所謂的捷徑大多也都是周圍達到一定的積累和聯繫才能發生,想要穩定的結果和成功,就要踏踏實實走才完要走的全程。走的快慢才是你能決定到達終點的時間。
  • 孩子生性自卑?用「成就效應」,幫助孩子重塑自信心
    當自己的孩子表現出比其他孩子要自卑的樣子,父母就會特別著急,卻也總找不到原因。其實,想要讓孩子有自信,父母可以利用「成就效應」來幫助孩子。孩子什麼都好,就是自卑點點是鄰居家的小朋友,長得非常漂亮,也非常乖巧,很少聽到鄰居抱怨孩子不乖的情況,唯一比較讓人操心的,是點點非常自卑。
  • 自卑情結,是你面對困難時,為自己找的退縮藉口
    當然,當你不知道如何看待這個事情時,也有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很多能借鑑的信息。比較這件事,能讓你努力向對方的優點靠近,或者讓你思考出自己的優點,並且努力放大它,成為自己的亮點,才是好的借鑑。不要做無謂的負面對比,只是感覺自己比別人(對方身上,你想要的點)哪哪都不好,由此定義自己一無是處。毫無意義就算了,還有可能讓自己走向自我毀滅。
  • 不努力,拿什麼拯救你的自卑?
    不快樂的人,怎麼能好看?我的膚色曬得黝黑,我的笑容不再出現,我使勁地搓臉,粗暴地擠痘痘,寧願餓兩天也不想去食堂,但是,沒有人告訴我,親愛的,你要珍惜這張皮囊。再後來到了青春期,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同其他女生的區別,別的女生膚白貌美大長腿一副淑女的姿態,可以順理成章地擁有美好的英文名,男生們主動為她們打飯打水,比去操場打球還積極。
  • 心理學:你現在還在自卑嗎?試試這4個方法
    說到自卑,其實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生自卑也就是說,這種自卑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可能是你童年的欲望沒有得到滿足,也可能是家庭的教育、學校的教育導致你變得自卑。另一種是後天自卑這種自卑主要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能力,你沒有豐富的知識以及過多的經驗。
  • 心理丨如何走出自卑?悄悄告訴你,自卑也是一種自信
    要走出自卑的陰影。首先你要明白,讓你自卑的究竟是什麼?很多時候大家認為自卑的相反面是自信。但其實不是。要想改變自卑,我想可能需要以下幾步:第一步:停止自我攻擊和貶低要意識到你在攻擊自己貶低自己的這方面,花了大量的力氣,而這些力量花在別的地方,很可能你早就已經做出了某些小的進步。
  • 海藍博士 :你這麼優秀,可別讓自卑拖累了你的人生 海藍幸福家
    0 1  往往越是自負的人,越是隱藏著巨大的自卑,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  1.他們總是認為「自己不可能錯」,一旦與別人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會拼命證明「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2.很難聽見他說別人的好,別人做出了成績,也是百般挑剔,證明別人的成就也不過爾爾;
  • 別讓自卑,毀了你的人生!
    一個人的自卑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但表現出來的形式都大致相同,總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去和別人比,遇到事情總覺得自己可能做的沒有別人好而總想著去逃避,以至於自己在和別人競爭的道路上被被人遠遠的甩在身後。這個世界沒有誰是十全十美的,誰都有自己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而自卑的人卻只發現了自己的缺點,用自己的短處去面對別人的長處,導致自己越發地對自己失去自信。
  • 自卑怎麼辦 6招助你早日脫離自卑自卑怎麼辦
    自卑怎麼辦 6招助你早日脫離自卑  自卑是一種自我否定心理,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卑的人常常情緒低沉,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由此不願與人來往,不願交新朋友,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甚至內疚、自責,自卑的人缺乏自信,沒有競爭意識,遇事易退縮,長此下去,在社會上也難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今天小編給你建議幾個方法,祝你早日脫離自卑。  (1)童年教育  自卑感是幼小時在家庭裡就開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
  • 《自卑與超越》:別讓自卑,困住你的人生
    又或者你也曾遇到過擁有截然不同個性的另一種人,他傲慢自大,稍有不順意的地方便要歇斯底裡或情緒激動,不允許任何人看輕他,而你對他的行為基本束手無措。其實,這兩種看似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存在一種共性——自卑。本周,和大家共讀一本關於「自卑情結」論述的書——《自卑與超越》。
  • 你有自卑情結嗎?三步解決你的自卑情結
    恰當的自卑能化為我們前進的動力,使我們進步,使我們更好。然而,過度的自卑會使自己總是害怕任何事情,精神上的忍耐力很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個人對自己的理解或多或少都是不恰當的。過度自卑是一種過度自我否定和消極思想的情感體驗。自卑情結的原因是什麼呢?
  • 人為何自卑,這位心理學家告訴你,都是你自找的
    阿德勒說:「過去的經歷並不會決定我們現在的人生,真正能決定我們人生的,恰恰是我們看待過去的方式。」過去的不重要,你怎麼看待過去才重要。因為過去是死的,而我們是活的,我們不能被過去所束縛。所以在他看來,一個人的自卑是自己選擇造成的。你看這樣說是不是就會讓你感覺有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