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直升機,貨艙體積跟運輸機一樣大,曾參加過汶川地震

2020-12-16 哈雷的研習社

70年代初,蘇聯重型直升機界的扛把子,肩負著對抗美帝重任的米裡設計局,繼續著他們的「重型直升機」徵程,不敢有一絲懈怠。畢竟那是一個在軍備上差之毫厘,便會粉身碎骨的時代。於是,新任務落在了米裡設計局創始人——米裡的學生季申科的肩上。

米裡設計局第二任總設計師、米裡的學生——季申科

選擇題:主旋翼如何布置?

當時,季申科面臨著米裡研製米-6相同的問題——主旋翼布置方案的選擇。當年米裡是從「單旋翼」和「縱列雙旋翼」中二選一,而季申科則需要三選一。三種方案分別是...第一種:「單旋翼」。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一類直升機。它只裝有一副主旋翼,機尾處有尾槳來維持平衡。米裡設計局重型直升機的開山之作——米-6就是其中代表。

米-6的造型就是我們常見的單旋翼直升機(主旋翼+尾槳)

第二種:「縱列雙旋翼」。即兩副旋翼呈縱向排列方式,分別安裝在機頭和機尾上方。這類直升機中,蘇聯曾經研製過雅克-24型直升機,不過最經典的當非美國CH-47「支奴幹」莫屬。

蘇聯雅科夫列夫設計局也曾嘗試過「縱列雙旋翼」方案——雅克-24

美國CH-47「支奴幹」也是「縱列雙旋翼」的代表

第三種:「橫列雙旋翼」。這一方案同V-12類似,與「縱列雙旋翼」不同的是,「橫列雙旋翼」將旋翼和發動機並排安裝在固定機翼的翼尖上,布局結構對稱、穩定性更好。經過探討和對比,繼承了蘇聯簡單實用原則的季申科最終決定在米-26上與米-6相似的「單旋翼」。

米裡設計局曾研製的V-12,採用的就是「橫列雙旋翼」方案

拿來主義與自力更生

1971年12月,蘇聯正式批准了米-26的研製計劃。國防部也隨即下達了設計任務,要求米-26在載重20噸的情況下,航程不低於400公裡,同時升限也不低於1500米。這就要求發動機的功率要足夠大,動力總輸出不能低於20000馬力。

米-26所使用的D-136型渦軸發動機,是在D-36渦扇發動機基礎上改進而來

為滿足軍方指標,季申科充分發揚了「拿來主義精神」,直接在D-36渦扇發動機核心的基礎上,改進出單臺11400馬力的D-136渦軸發動機,以供米-26使用。這一點上,季申科與他的老師米裡頗為相似,因為米裡在研製米-6時,其所採用的發動機正是從D-20P發動機上改進而來的D-25渦軸發動機。

米-6所使用的D-25型渦軸發動機:由圖-24客機的D-20p發動機改進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米-26的發動機裝有「功率輸出同步」和「保持旋翼轉速恆定系統」。如果一臺發動機出現問題、輸出功率衰減,另一臺發動機會自動調整至「最大輸出」狀態,避免飛行事故的發生。

米-26上的兩臺發動機

米-26研製過程中的另一難題是「主減速器」。畢竟在動力輸出足夠的情況下,如何將之有效的傳給旋翼,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當時已經問世的直升機「主減速器」中,沒有一種能夠滿米-26的需求。季申科只得自力更生,研製出VR-26型主減速器。其尺寸與米-6主減速器相差無二,卻提高了一倍的功率和一半的扭矩。

演示動畫:如何將動力傳遞到旋翼上

長久以來,人們都說季申科的「減速器」設計的好。但實際上,米-26的主減速器出於季申科的夫人——瑪利亞教授(瓦爾蒂娜·伊裡尼希納亞·科爾內科娃)之手,果然每個成功的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偉大女人。

米-26的主減速器

巨大的光環

最終,在解決了眾多設計難題後,米-26躍然紙上。這是一架長40米,高8米,升限4600米,最大起飛重量56噸的超級巨無霸。其貨倉尺寸與一架C-130運輸機相當,裝得下一輛公交車、或一個40尺貨櫃、或2輛裝甲運兵車、或8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米-26~什麼都能裝!

所以,當其於1981年首次亮相巴黎航展的時候,毫無疑問的震驚全場,並被迅速冠以「光環」的代號。畢竟,不頂個光環,都不好意思說「大」!運輸能力強,油耗也相當大。根據資料顯示:米-26每飛行1個小時,就要燒掉2.5噸油,每小時飛行成本為2萬美元,是名副其實的「油老虎」。

汶川地震時參與救援的米-26,其吊運的許多大型機械在工程完工後都會被拋棄,因為米-26吊運的成本和風險遠比設備價值高

冷戰結束後,曾經龐大的米-26機群,由於俄羅斯財力有限而迅速縮小,300多架中僅餘110架還能夠飛行。其餘的不是被拆毀,就是被丟棄在角落裡任憑風吹雨打。不過這反倒讓它更受歡迎,這些數量不多的米-26成為了國際重型直升機市場上的搶手貨。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都有購買或租賃米-26的記錄。

印度也有米-26,只不過已經摔的差不多了

也正是在冷戰後的和平歲月中,米-26完成了多年未竟的事業——讓美軍折服。2004年4月,美軍一架CH-47「支奴幹」直升機迫降於阿富汗的加德茲山區。由於「支奴幹」實在太重,美國人束手無策。最後只得「請」出米-26,幫忙把CH-47從山溝裡吊運出來。成就了一段國際主義精神的典型。

米-26吊運支奴幹(起飛)

米-26吊運支奴幹(運輸)

得益於國際市場旺盛的需求,以及在大型設備吊運方面無可替代的作用。時至今日,「羅斯託夫直升機製造廠」依然在生產和改進米-26。不得不說,或許真正的霸主不在於它威懾了多少人,而在於它造福了多少人...

相關焦點

  • 12年前汶川地震,只能湊出80架救援直升機,今數量大增是血的教訓
    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港澳、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據統計,此次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8452.15億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威力最強大的地震。
  • 世界上曾經最大的直升機!米26在它面前就是小弟
    米-26是蘇聯研製的多用途重型直升機,是當今世界最重最大的直升機,機長40米,機高11.6米,寬3.2米,旋翼直徑32米,貨倉容積120立方米,空重28噸,最大有效載荷20噸,最大起飛重量56噸。
  • 俄羅斯重型直升機之王,如今在我國開始一段新傳奇
    到1982年10月,該機已經創造了4項載荷-高度世界紀錄,其中包括:貨艙裝載10噸載荷爬升到6300米,裝載15噸載荷爬升到5550米,裝載20噸載荷爬升到4600米,裝載25噸載荷爬升到4060米 。該機成為世界最大和最重的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56噸,至今無人能敵。
  • 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12年前的今天,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了一場裡氏震級達到8.0級的大地震。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何其慘烈!!!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造成了8452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50萬平方公裡範圍內的4625萬中國人不同程度受災!
  • 總參謀長陳炳德首次披露汶川大地震用兵過程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14.6萬名中國軍人抵達災區抗震救災,涉及地域之廣、動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創下了我國軍隊抗災歷史紀錄。國外媒體稱:中國軍隊在震後的反應之快令世界震驚,並稱這一壯舉為「救援大長徵」。這14萬軍隊是如何調遣的,有什麼幕後故事?作為軍隊抗震救災指揮組組長,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陳炳德在《強軍之路》書中,首次披露了這一用兵過程。
  • 作戰需求催生、天才設計而成——史上最大直升機米-12的誕生
    # 寫在前面米-12(Mil V-12)是世界上有史以來生產成功的最大的直升機,沒有之一。「米-12」這個型號名本該是米裡V-12 原型機量產之後的名稱,可惜的是,該型直升機最後並未進入量產階段。整個世界上僅有兩架V-12原型機而已。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架橫列式雙旋翼布局的重型直升機。
  • 世界十大地震,第一讓明朝走向滅亡,汶川大地震排名第七
    明天就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地震給汶川人民造成的心靈傷痕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撫慰。在世界近幾百年的歷史中,發生了無數次地震,有的地震甚至直接推動了歷史進城,今天就盤點一下受災最嚴重的十大地震。
  • 駝背、大頭,盤點一下奇葩醜爆的運輸機,絕對讓你大開眼界
    ▲勝利者轟炸機非常醜▲大頭的A300-600ST歐洲的 A300-600ST「大白鯨」超級運輸機就這些飛機中最出名的一個,也是目前全世界飛機中貨艙容積最大的一架。別找什麼安225或者C5,他們的載重量或許是大白鯨的好幾倍,但是肚量都不夠大。
  •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實錄(組圖)
    這些天,她跟朋友們自發地組織物資往災區裡送。地震發生後,她與朋友就開始趕赴災區,「看看那裡需要什麼,看看哪裡最需要我們。」姜珊說,她已經走了很多地方,總書記和總理到過的地方她都在之前就去了。「那些媒體公開報導較少,較為偏僻的山區,其實更需要我們。那些地方雖然傷亡較少,但是,房屋倒塌嚴重,物資匱乏。」他們就組織貨物往裡送。  她的隊伍越來越大。
  •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這裡汶川大地震中震中地帶,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地震遺址廣場中央佇立著三塊黑色巨石,組成一個巨大的「川」字,既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從始破點汶川經北川到終破點青川的這三個極重災區。中間的巨石上深深鐫刻著鮮紅的字「2008.5.12」,3塊巨石分別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寓意「20東河口堰塞湖位於青竹江紅光段,因在「5.12」地震中險峻的東河口地震崩塌,山石堵塞河道而形成。
  • 當C-130停在C-17運輸機旁邊時,你才知道C-17到底有多大
    C-17「環球霸王」和C-130「大力神」是美國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兩款運輸機,二者現役總數超過500架,撐起了美軍空運的半壁江山。儘管同為四發軍用運輸機,不過C-17和C-130的定位並不相同,前者為戰略運輸機,後者為戰術運輸機,運載能力相差近50噸。
  • 俄軍60年代最「豪橫」的大型運輸機,曾經創造多個飛行世界紀錄
    1966年安22大型軍用運輸機投入批量生產,1967年安22大型軍用運輸機開始交付使用。截至1974年停產,前蘇聯總計生產了85架安22大型運輸機,其中前蘇聯空軍獲得了50架,民航獲得了35架。安22大型軍用運輸機是前蘇聯研發製造的一款戰略級運輸機,該機是人類歷史上製造過的最大的渦輪螺旋槳飛機,曾經創造了多個飛行世界紀錄。
  • 安225運輸機到底有多大?兩翼展開面積達900平米,足足有6層樓高
    烏克蘭的An-225運輸飛機不管是尺寸還是重量,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運輸飛機都當之無愧。它的全名是An-225「Milia」,在烏克蘭語中有夢幻的意思。在起飛重量方面,最大可達到640噸,遠遠超過其他運輸機;就體積而言,它的機身長84米,高18.1米,相當於六層建築的高度。
  • 全球頭號巨型直升機:活像一隻大恐龍,米26跟它比嬌小又可愛
    利刃/縱橫論直升機普遍裝備於世界各國,由於其垂直起降的特點被廣泛用於軍事領域。要說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是哪款,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俄羅斯的米-26,米-26直升機以巨大而著稱,其機體長度居然長達40米,比一間小教室還大。
  • 汶川地震靈異事件,盤點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靈異現象
    世界奇聞探索畫報與你共賞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中,曾近發生過很多科學無法解釋的靈異事件,而發生的這些靈異事件當中,可以說每一件都是十分的離奇詭異。就在2008年汶川地震搜救期間,救援隊遇到很多靈異現象,當局勒令保密不得洩露,那麼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到底發生了哪些靈異事件呢?是真實的還是惡意炒作呢?
  • 汶川地震中的救災將軍10年後都咋樣了?5人升上將 5人升中將
    根據部署,身處災區的原成都軍區空軍派出3000名官兵趕赴都江堰、彭州救援;空降兵某部12000名官兵集結登機馳援;空軍各直升機部隊、高空偵察部隊、航測部隊,立刻從各自駐地緊急起飛,直奔救災一線。他當時評價:這是空軍史上同時出動飛機最多、飛行強度最大、反應速度最快的非作戰空運行動。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距離2008年「512」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這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到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而全國人民心中的震感更加強烈。
  • 蘇聯打造巨型直升機,極限可裝40噸貨物,一般運輸機都比不上
    像是我國的直-20直升機,其研發製造能力才剛剛成熟,與之差不多的黑鷹直升機,則已經服役了30多年,這30年的技術差距,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可以追上的。美國的西科斯基、貝爾等直升機公司,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直升機生產技術,壓法能力無人能及,也因此美國的直升機滿天飛,廣泛用於救援、醫療、農業甚至旅遊業。
  • 汶川地震十二年: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我們該用什麼去面對汶川地震?汶川十年祭的時候,白巖松曾說:「我不願意看到我們以敲鑼打鼓和非常反映成就的方式去面對汶川大地震的十周年。」一個有責任有憂患意識和睿智的媒體人,道出了對災難和傷痛銘記的心聲。但十二年前的那個下午,地震浩劫留下的記憶,如同汶川那個停滯在14點28分的時鐘一樣,永遠地將記憶銘刻在腦海裡,永遠地揮之不去。每個人活著的人或許都能記得,當時的自己經歷了如何的惶恐和恐懼,而那些逝去的人,帶給了更多人一生的哀慟和悽涼。沒有任何例外,我也同樣刻骨銘心地記得那個下午,即便自己的記憶力隨著歲月的摧殘在衰退,而那個下午的搖晃和顫抖仿如昨日。
  • 背景資料:部分參與汶川地震救災直升機介紹
    成都軍區抗震救災部隊的一架米-171直升飛機,五月三十一日下午在執行運送第三軍醫大學防疫專家到理縣的任務返回途中,因局部氣候變化,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在汶川縣映秀鎮附近失事。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統計顯示,救災期間,全軍及民航系統出動直升機99架,其中民用直升機30架。救災直升機中,米-171機型最多,其次為黑鷹、直八、超級美洲豹等機型。米-26機型介紹:被稱為世界最大直升機,具備全天候飛行能力。救災事跡:空運數十臺挖掘機至唐家山,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險中立下赫赫戰功。該「空中巨無霸」,可一次運20噸貨物、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