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天才發現了素數、完美數和親和數,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020-12-13 文哲殿堂

在愛琴海區域,薩莫斯島和米利都相距不遠,然而薩莫斯島的風氣卻要保守得多,一種不太嚴格的宗教在這裡盛行,這導致了與米利都風格迥異的哲學學派的興起。

這種新哲學的先驅是薩莫斯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大約公元前580-500年)。

畢達哥拉斯的前期生涯跌宕起伏。他成年後就離開了薩摩斯島,去了埃及,在那裡他生活了十年並學習了埃及數學,後來,他成為埃及波斯人的俘虜,並被俘虜到巴比倫,在那裡他又住了五年,並掌握了更高級的數學。

畢達哥拉斯乘船返回故鄉至他背井離鄉已有19年的時間,回到愛琴海後,他仰慕泰勒斯,就到了米利都學習,他異常聰明,在泰勒斯的指導下,解決了許多數學問題。

但是,保守的薩摩斯人仍然不能接受畢達哥拉斯的想法,因此他不得不再次橫渡大海,來到義大利南部的克羅內託,在那裡定居下來,娶了一個妻子,生了孩子,並招收了許多的徒弟,成立了輝煌的畢達哥拉斯學派。

畢達哥拉斯本人創造了「哲學」和「數學」這兩個詞,前者的意思是「愛好智慧的人」,後者的意思是「學習知識」。

其中,他證明了三角形的內角之和等於180°;他證明了,如果用磚鋪地面,則只能使用三種規則的多邊形磚(即規則的三角形,規則的四邊形和規則的六邊形)才能精確地覆蓋地面,他甚至發現了黃金分割。

他還發現規則的多面體只有五種類型,即:規則的4、6、8、12和20面體。後來他還發明了影響力巨大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並用演繹法給與證明。

畢達哥拉斯對勾股定理是如此喜愛,以至於用詩歌來描述他的這一發現:

斜邊的平方,

如果我沒有算錯的話,

等於其他兩條邊的,

平方之和。

相比於畢達哥拉斯幾何方面的卓越成就,他在代數領域也碩果纍纍。

畢達哥拉斯發現了奇數,偶數,素數,合數,完美數,親和數和平方數。

所謂的完美數是一個等於其所有因子之和的數字,例如6和28,因為

6 = 1十2十3;

28 = 1十2十4十7十14。

親和數是指這樣的一對數字,其中任何一個都是另一個真因子的和,例如220和284。

後人甚至為親和數增加了不少的神秘色彩,讓親和數在魔法及佔星術方面有了廣泛的應用。

但是親和數的條件太過苛刻,一直到兩千多年以後.第二對親和數(17926,18416)才由法國數學家費爾馬找到,費爾馬的朋友笛卡爾則找到了第三對親和數(9363584和9437056)。

到了18世紀中期,親和數有了代數運算基礎,歐拉根據運算,一下子發現了58對親和數。歐拉採用了新的算法,將親和數劃分為五種類型加以討論,解開了令人2500多年的難題,使人感到無比驚豔。

(歐拉數圖)

到了現代,運用科學計算機運算.數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千多對的親和數。不過第二小的一對(1184,1210)卻是在19世紀後期才由一位16歲的義大利男孩帕格尼尼找到的。

畢達哥拉斯的成就是如此之高,以至於學派內的人,都把他看做神明一般,發展到後來,畢達哥拉斯說的話幾乎成了聖旨,成了絕對正確不容置疑的東西。

畢達哥拉斯晚年,對他的造神運動已然達到高潮,這也為後面的第一次數學危機埋下了伏筆。

相關焦點

  • 吳國平:你會幾種三角形內角和證明方法?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是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數學基本定理之一,它是三角形的一個基本性質,也是其它定理的重要依據之一,可以說是整個幾何王國的最重要的基礎知識內容之一。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具體內容: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等於180°。初中數學教材安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好定理,更重要學會如何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 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這是不對的!
    到了19世紀,德國數學家、被稱為「數學之王」的高斯,在對大地測量的研究中,找到了球面上由大圓弧構成的三角形內角和的公式。又經過幾代數學家的努力,直到1944年,陳省身教授找到了一般曲面上封閉曲線方向改變量總和的公式(高斯—比內—陳公式),把幾何學引入了新的天地。
  • 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這個問題數學家研究了兩千多年!
    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其實是平面幾何的必然結果,也是《幾何原本》中第五公設的推論;如果離開了平面幾何,比如在一些曲面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可以不等於180°的。我們有很多方法,來證明平面內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也就是一個平角的角度,但是無論我們用到什麼方法,本質上都用到了歐幾裡得第五公設或者是第五公設的等價原理。這其中隱含的原理,數學家們探索了兩千多年,如果你不使用第五公設(或者等價原理),你是不可能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的。
  • 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這個問題數學家研究了兩千多年
    我們有很多方法,來證明平面內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也就是一個平角的角度,但是無論我們用到什麼方法,本質上都用到了歐幾裡得第五公設或者是第五公設的等價原理。這其中隱含的原理,數學家們探索了兩千多年,如果你不使用第五公設(或者等價原理),你是不可能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的。
  • 尋找親和數
    親和數是一種古老的數,在遙遠的古代,人們發現某些自然數之間有特殊的關係:如果兩個數a和b,a的所有除本身以外的因數之和等於b,b的所有除本身以外的因數之和等於a,則稱a和b是一對親和數。親和數的基本定理是,對任一個正整數z,因數分解後可以表達為以下的形式z=ambn⋯cl,其中:a,b,c為素數;m,n,l為大於或等於1的正整數。
  • 三角形內角和為多少度 支付寶螞蟻莊園8月25日答案
    8月25日,今天是周日,也就是本周的最後一天,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在8月25日也開啟了新問題,今天的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三角形內角和為多少度?」這個還是比較簡單的,大家在小學中學的時候應該都有學過,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答案。
  • 如何用數字表達的友情和浪漫?可以考慮用數學中的親和數
    將一個數的所有因子加起來會得到另外一個數,220 和 284 就是這樣親密相連,因而得到了一個名字:「親和數(amicable number)」(相親數)。費馬在 1636 年發現了一對新的親和數,它們是 17,296 和 18,416。但要使用它們,你可能得買個大一點的鑰匙串或者首飾。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在 1638 年又發現了一對親和數——9,363,584 和 9,437,056,要使用這兩個數字,估計只能鑲邊了。1747 年,歐拉也加入了尋找親和數的遊戲中,並發現了大約 60 對新的親和數,好好地炫耀了一把。
  • 從三角形內角和不等於180度說起……
    如果你是一個剛剛接觸歐式幾何的人,那麼你一定會覺得本文的標題很奇怪:三角形的內角和怎麼可能不是180度呢?你會覺得:如果三角形內角和不是180度的話,幾何題還怎麼做?而實際上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只是歐式幾何論證,如果我們跳出平面的範疇,比如我們在地球上選三個點連線構成一個三角形,因為地球的表面是球面的,所以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多半不是180度了。
  • 7.5.1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第1課時)說課稿
    一、學情分析       知識技能:      學生已經學習過平行線的判定定理與平行線的性質定理以及它們的嚴格證明,已經具有初步的幾何意識,也熟悉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內容       基於上述學情及教材分析,結合課標的要求和本教材內容的特點,為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 掌握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及簡單應用。2.通過 一題多解,積累幾何證明的經驗,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1.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觀察、分析、歸納培養學生獲得數學結論的能力。
  • 8月25小課堂:小雞寶寶考考你三角形內角和為多少度?
    今天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小雞寶寶考考你三角形內角和為多少度是一道數學領域的題,也還是比較簡單,但是題目答案具有迷惑性,很容易選錯,針對這道題,小編特意給大家整理正確的答案,感興趣就一起來看看吧。問題:小雞寶寶考考你,三角形內角和為多少度?
  • 初一《三角形》題型全解讀: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外角定理
    【知識梳理】1.三角形內角和定理①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0。②證明過程---解題思路:把三角形三個內角,通過平行線性質,轉化成一個平角。如圖,過△ABC的頂點A作DE//BC,∵DE//BC,∴∠B=∠DAB,∠C=∠EAC,∵∠DAB+∠BAC+∠EAC=180°,∴∠B+∠BAC+∠C=180°,即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是180°.
  • 北師大版八上數學7.5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知識點精講
    7.2 定義與命題7.3 平行線的判定7.4 平行線的性質知識點總結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推論: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餘。導學複習提綱1.理解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方法;2.掌握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質;3.能夠運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質進行相關的計算,證明問題.【要點梳理】要點一、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驗證教學
    幾種常見方法呈現的「序」 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教師們基本都是從學生較易理解的用量角器量角求和入手,然後再研究撕、折等拼角的方法。「誤差」是一個「剪不斷,理更亂」的話題,教學時我們不妨採用「迴避」的策略:首先,將學生提出的各種驗證方法列舉在黑板上;然後在集中交流時,先討論撕或折的方法,讓學生體驗、確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最後,與學生一起交流用量角器測量驗證的方法並討論:為什麼測量算得的三個角度數加起來不是180°呢?這樣讓學生正向確認,反向解釋,不但避免了誤差幹擾,而且強化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 說三角形 內角和為180度 是不對的
    ■王宇喬(18歲)先前的我以為這就是數學:兒時,能數出糖糖的個數;上學了,會背出小九九;閒暇的時光,以記憶π的小數點後400位在小朋友中稱霸取樂;當我發現了錯綜複雜的電路板,靠的僅僅是0和1這兩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數字和簡單的四則運算時,我試圖伸手去抓住那個叫數學的它,而它就像是眼前閃過的那對蝴蝶的翅膀……我以為,這就是數學的神奇
  • 他嘔心瀝血提出素數定理,卻發現別人早就捷足先登
    這個結果有些讀者可能也認出來了, 它正是著名的素數定理 (prime number theorem)——當然這種粗略的推理並不構成對素數定理的證明。 因此 Euler 發現的這個結果可以說是一扇通向素數定理的暗門。 可惜 Euler 本人並沒有沿著這樣的思路走, 從而錯過了這扇暗門, 數學家們提出素數定理的時間也因此而延後了幾十年。
  • 完美數:極具挑戰的數學難題
    他們在對數的因數分解中,發現了一些奇妙的性質,如有的數的真因數之和彼此相等,於是誕生了親和數(如最小的一對親和數220和284);而有的真因數之和居然等於自身,於是發現了完美數(如最小的一個完美數6)。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其所著的《理想國》一書中首先提出了完美數的概念。
  • 如何用數字表達的友情和浪漫?愛數學的你可以考慮用親和數
    將一個的所有因子加起來會得到另外一個數,220 和 284 就是這樣親密相連,因而得到了一個名字:「親和數(amicable number)」(相親數)。這兩個數不是唯一的親和數。費馬在 1636 年發現了一對新的親和數,它們是 17,296 和 18,416。但要使用它們,你可能得買個大一點的鑰匙串或者首飾。
  • 反正我信了——人教版四下第五單元:三角形內角和(微課+習題講解)
    三角形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課本裡學過了。        可是,有沒有人對這個結論感到懷疑呢?有的請舉手!是:折、量、拼,得到內角和180°這個結論。        可是這些過程得到的結論真的讓你這麼相信?        慢著,似乎有點問題?你對什麼起了點疑心呢。        對了,就是老師說的誤差這個詞!        量角度存在誤差,那麼折的、拼的就沒有誤差嗎?        對,我懷疑得有理!
  • 發散數學思維——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發散數學思維——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作者:周紅作品編號:040投稿時間:2020.8.2教學內容:小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目標: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2.通過邏輯推理和實驗操作的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知道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能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發展學生動手操作、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探索的樂趣,體會數學的轉化思想。教學重難點:1.
  • 三角形內角和一定是 180°嗎?絕世傳奇,怪誕的非歐幾何
    因為它太不平常了,它的發現有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弗洛伊德發現無意識,在人類的視野中打開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一片無人走過的、肥沃的處女地,人類在這裡可以盡情地耕耘、收穫。這些命題和我們所習慣的直觀有矛盾。所以羅氏幾何中的一些幾何事實沒有像歐氏幾何那樣容易被接受。例如三角形的內角和小於180度。凡是涉及平行公理的結論,羅氏幾何的結論都是不成立的。由於太過超前,所以羅氏幾何一直不為主流學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