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小學去「行政化」 校長更「專業化」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在日前舉行的廣東省委深改委第五次會議上,省教育廳、珠海市、東莞市等匯報了基礎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專項改革試點推進落實情況,其中推進中小學去行政化、校長職級制改革工作是其主要內容。

  省教育廳介紹,為理順中小學校長管理機制,促進校長由「行政化」向「專業化」的轉變,打破行政級別對校長交流造成的阻礙,推動教育的均衡優質,將中小學去行政化、校長職級制改革作為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抓手之一。

  目前,中山已完成校長職級制改革,深圳、珠海基本完成校長職級制改革,並在第一輪改革基礎上完善實施方案;韶關、東莞2個試點地市已出臺改革方案確定試點範圍,正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實施。

  通過實施中小學去行政化和校長職級制後,優秀校長可交流到薄弱學校任職,校長沒有「降低使用」等心理負擔,2018年全省校長交流輪崗2211人。

  校長職級制改革實現專家治校

  以前,廣東省大部分中小學校長沒有行政級別,職業晉升通道主要是通過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小學校長在參與專業技術職務競爭時,又被詬病與專任教師「搶崗位」「搶資源」。校長難以安心進行學校管理。

  為改善此類現象,廣東省推行校長職級制,探索設置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專業化」的職級序列,引導校長專業化、走成為教育家的道路。同時,試點地市還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校長職級評價指標體系,配套校長職級制改革。

  比如,東莞為減少改革阻力,對校長採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方式逐步取消行政級別。韶關則將現任中小學校級領導的行政級別保留在本人檔案,根據幹部工作需要,市委可統籌調配使用,或按原行政級別調往外市。

  如今,由於校長職級與自身的治校能力、辦學業績、專業素養、同行評議、教師認可、學生和家長評價等直接掛鈎,使得校長非常清晰自身的職責,明白要潛心治學,才能實現專家治校。

  同時,優秀的校長可以交流到薄弱學校任職,校長沒有「降低使用」等心理負擔。自2017年協同推進的「縣管校聘」改革以來,通過中小學去行政化,為落實「校長在同一所學校任滿2屆的,原則上要在縣域內進行交流輪崗」政策打通了「最後一公裡」。經統計,2018年全省校長交流輪崗2211人。

  績效工資從財政單列同類別校長同臺PK

  以前一些地方存在著校長薪酬相對偏低,與校長的職位付出、責任擔當不相稱的現象。

  廣東在推行校長職級制後,改革地市將校長的績效工資從財政單列,讓同類別學校的校長們在一個平臺上進行績效考核和分配,不再參與校內教職工績效分配,這既可激勵校長專心治校、提高學校管理水平與辦學質量,又可緩解校長與教職工在績效分配方面的矛盾,調動教職工積極性。

  比如,2019年8月,珠海市印發了《珠海市中小學校長職級津貼實施辦法》,根據校長考核結果等次按不同比例發放職級津貼,考核優秀的按職級津貼標準提高10%發放、考核一般的降低10%發放、考核較差的降低30%發放,考核結果為差的不予發放。具體金額從特級校長5000元/月到三級三檔校長1000元/月的津貼標準,由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學年考核結果發放給校長,所需經費分別由市、區財政負擔。

  中小學去「行政化」權力向學校下放

  在現行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中,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自主權較小。

  廣東通過中小學去行政化、校長職級制改革後,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校長統籌使用上自主權加大,並且將部分權力下放給學校。

  以中山市為例,實行校長職級制後,中小學校長的選拔、任用、考核等管理權限全部歸位到中山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建立起市、鎮區「兩級管理,市級統籌」的校長管理體制,明顯增大了市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管理全市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的主控權。

  同時,教育行政部門在考核過程中不再「大權獨攬」,而是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實現在更廣範圍內進行業績評價,並將考評結果應用於績效分配,還直接與校長的職級掛鈎。如東莞市、韶關市制度設計中,就要求每學年至少開展1次校長辦學滿意度評價,並將評價結果納入校長績效考核和職級評定。

  此外,有的地市還將副校長提名權、中層幹部選聘權、教師聘用權等適當下放給學校,指導學校通過制定多項工作制度,充分發揮校務委員會、教師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等作用,強化民主監督和管理,倒逼學校加快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

  南方日報記者 李鳳祥 實習生 芮菁

  來源: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校長職級該有不該有
    近些年,山東、上海等地圍繞「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學校行政規格和校長行政級別,建立校長職級管理等,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推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逐步深入。但與此同時,這項改革也遇到困境,存在探索時間長、制度不定型、政策不完善、實效不夠強等問題,亟待群策群力,系統深入研究,謀求破解對策。
  • 中小學管理體制改革:取消學校和校長行政級別有多難,網友怎麼看
    而從以往的公開報導看,該市某區已經於2015年啟動了中小學校長聘任制度,開始探索實施校長職級制、任期制,新聘任的中小學校長不再設置行政級別,校長將由「職務」向「職業」轉變。對此,有老師說,取消學校和校長行政級別真難!給學校和學校管理者劃分行政級別,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是按照行政化思維設計的管理體制。歷史地看,這種體制在促進學校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臺灣高校去行政化從校長遴選開始 衝破官派制
    過去20多年間,臺灣高校去行政化的步伐由法規修訂到具體實踐,走出了一條譽大於謗的「教授治校」之路。  遴選校長 臺大帶頭衝破官派制  大陸高校體制的特點,一言以蔽之,就是事業單位、校長官派。大學校長不僅是校長,亦是有行政級別的官員。事實上,在臺灣「解嚴」之前的漫長歲月裡,公立大學的校長也一直都採官派、委任制。
  • 當理想照進現實:一位大學校長的去行政化實驗
    2009年9月,這位已退休的大學校長接受了一所正在籌建中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的聘書。而他之所以願意重新出山的理由很簡單:這所大學將借鑑香港科技大學的模式,成為一所完全新型的大學。這所新大學的一大理念就是去行政化。他這位校長就不是由政府任命的,而是由專家組成的顧問團在全球範圍內經過層層篩選決定的。
  • 校長職級制改革要邁過哪些坎兒
    彭建偉說,「我們進行的是一場徹底的校長職級制改革。此次改革後,全市中小學校長將實現專業化培養、專業化選拔、專業化考核、專業化管理,徹底告別行政化。」推行校長職級制緣何遭到「冷言冷語」?如此重大且涉及校長「官帽」和切身利益的變革,在克拉瑪依市卻「靜悄悄」地完成了,這多少讓人有些不可思議: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 事業單位去行政化:附著利益 副部級高校多年未減一所
    教育部近日首批核准了中國人民大學等6所高校的章程,去行政化傾向明顯。有關專家表示,「逐步」二字意味著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改革註定是一場「障礙賽」而不是「百米衝刺」,需要穩妥有序推進。  然而專家表示,多年來,我國試點「去行政化」的單位眾多,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去行政化」的學校、醫院目前還沒有。  早在2004年年底就全面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的山東濰坊市,改革成果顯著但困惑仍存。「開會、排座次等涉及級別時讓多數校長有『失落感』,以往的行政福利沒有了,補償激勵機制力度不大,向外流動難,心態難免失衡。」山東濰坊市多所中學的校長告訴記者。
  • 教育部官員談高校去行政化:不是拿掉校長級別那般簡單
    日前,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表示,北大將嘗試取消院系領導的行政級別,並採用聘用方式。這番言論掀起了新的一陣高校「去行政化」的討論。很多人認為,公立高校上至校長下到院系主任都有行政級別,是大學行政化的表現。但是,教育界也有一種代表性的觀點:取消行政級別不能解決行政化問題;校長、院長有了行政級別,才能與教育管理部門的官員「平等」對話。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高校去行政化需大批有風骨的人
    「五年校長生涯,我留有兩大遺憾。」卸任在即,朱清時跟本報記者坦言,南科大雖然走出了前幾步,但離登頂的路還有很遠,「我希望下一屆校長更加年富力強,更有思想,能夠把南科大改革進行下去。」說白了就是「行政化」,「去行政化」是最大的改革。因為大學是一個學術機構,必須按照追求學術卓越的 原則來運作,而不能按照誰官大誰說了算的方式來運作。中國學校多,規模大,但是培養不出人才,行政化就是主要原因。只有去行政化才能重新煥發大學的生命力和活力。  齊魯晚報:那在南科大這個新生的大學裡,沒帶這麼多枷鎖,「去行政化」的改革情況如何?
  • 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校長職級制助力校長隊伍專業化成長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新區教育局「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實施後,將實施校長專業職級管理,今後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的公辦中小學校長競聘上崗後,原有行政級別納入人事檔案管理,實現「去行政化」,以評促建、優勝劣汰的模式開啟後,打破了校長一站到底的「鐵飯碗」模式,給更多優秀正職、副職後備幹部走入校長崗位提供了機會。
  • 濟寧啟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 取消行政級別
    濟寧新聞網訊(嘉祥臺 張學堂)12月29日上午,全市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副市長張繼民強調,中小學校去行政化和校長職級制改革是一項全新的改革探索,要下大力取消學校和校長行政級別,科學建立校長選拔任用制度
  • 【哲學教育專題】高校「去行政化」勢在必行
    有一個大學校長說,整個社會「行政化」,學校就不能不「行政化」,否則就會降低學校在社會中的地位。其實,改革總是有先有後,整個社會「去行政化」是不可能的,是否學校也就永遠不可能「去行政化」?這是第一。第二,並不是只有行政級別才能決定一個人和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社會地位,企業的資產決定了企業和企業老闆的社會地位,而學校的品牌則決定了學校和校長的社會地位。
  • 事業單位去行政化: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6]歐洲現代大學制度的關鍵在於,校長工作行政化、學術決策教授化[7],校長工作自然就變得輕鬆。⑸尊重學術權力與教授治校是辦好大學的關鍵「要徹底實現大學的目的,大學政策就必須由全體教師來決定」[8]。日本現代化大學教育之所以很快躍居世界前列,就因為尊重學術權力與教授治校。
  • 朱清時:中國大學「去行政化」改變很難
    朱清時:中國大學「去行政化」改變很難 >   中新社石家莊1月17日電 (記者 陳林)「去行政化是一個翻天覆地的重大改變,改變很難,主要來自全社會對它的認識還不足。
  • 高校編制改革是「去行政化」第一步
    事實上,推進公立醫院、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清除醫院和高校傳統管理體制的「行政化」弊端,建立起以專業化和公平競爭為核心的職場文化,這是對中國公立醫院和高校長期以來「官本位」文化的一種消解。這也意味著,醫務人員和高校教師將不必再通過「鐵飯碗」和仕途來體現自身的價值,只要努力工作,通過積累就可打破職業發展的天花板。
  • 學校「去行政化」再入視野,其歷史緣由和發展方向又在哪裡?
    事實上,學校「去行政化」的呼聲對民眾而言早有耳聞,比如在19年7月,河南許昌就拉開校長職級改革的序幕,包含中小學校在內的18個校長不再戴「官帽」,而是按照職級進行劃分。「去行政化」的未來又會在哪裡?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 南科大去行政化失敗 不方便說的「南科」一夢
    不再兼任黨委書記的朱清時,校長一職也將在今年9月份到期,朱清時的卸任是否意味著「南科大改革失敗」?  對南科大教改失敗的說法,昨天北京青年報的一篇報導說,朱清時拒絕回應。而在記者對話朱清時的過程中,面對一個又一個問題,朱清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方便說」。  「 您卸任南科大黨委書記,有聲音認為這可能標誌著南科大教育改革失敗,您怎麼看?」
  • 全國人大代表朱永新:校長是排課程表的教務處長
    「不少中小學校長都對我說,現在的校長就是排課程表的教務處長!」昨天下午,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學家朱永新在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剛剛公布的新教改10年規劃綱要寄予厚望,他認為,「去行政化」這簡單幾個字是我們用多少教訓換來的,只有將學校從行政的過度幹預中解放出來,中國的教育才能重現活力。
  • 中小學將配置責任督學 評論:督學不能是臨時工
    第一,督學發展要走專業化、資格認證的路徑。比如我們的督學僅僅從退休教師和領導中隨意選拔是不夠的,還應該進行專業化的資格認證。其二,要對督學大膽賦權。既然是教育監督,當然應有毋庸置疑的監督權、處理權,針對教育現實存在的問題,允許督學嚴厲處理,敢於說話、敢說真話、據理力爭,教育監督才能真正發揮威懾力和影響力,達到名副其實的監督功效。第三,督導員的選拔,更應該注重人格水準、道德水準。
  • 深圳大學去行政化人事改革:再無處級科級幹部
    不管眼下如何評說,在舉國上下高呼「教育去行政化」「校長摘官帽」之時,深大無疑擔起了為整個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歷史使命,其改革成功與否無疑都具有強大的示範效應。通過逐步減少校級管理崗位,行政部門處級幹部與政府處級脫鉤並設為三、四級管理崗位;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副院長等設為教師崗位;教學輔助單位行政主管設為技術崗位等辦法,逐步達到去行政化,去官本位。也就是說,目前轟轟烈烈的關於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喊已經在深大得到初步推動。
  • 全市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順利開班了
    8月2日上午,我市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開班典禮在市職教集團舉行,來自全市各初中、小學137名校長參加。省中小學校長協會秘書長袁先瀲、副秘書長曾成生、陳國安出席活動。為了落實麻城市委市政府「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市教育局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多措並舉培訓中小學校長,旨在整體提升中小學校長理論素養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