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潘彤彤 陳慧文
實習生 祝志忠
「哈哈哈,可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萬洋高速公路通車。」12月28日,3年前從萬寧嫁到儋州的陳碧菲未言先笑,對於她來說,這3年每次往返儋州萬寧都要花上七八個小時,「現在單程一下子縮短到一個半小時,簡直樂得要飛起來!」
萬洋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田字型」路網宣告建成,海南迎來了2小時交通圈的新時代,開心的不僅是萬洋高速公路沿途直接受益的400多萬人口,對於全省930多萬各族群眾和更多的遊客來說,這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海南「田字型」高速路網的搭建,可以追溯到31年前的1988年,彼時海南才剛剛建省,全省公路通車裡程僅有1.28萬公裡,且通行能力差,服務水平低,技術等級不高,這成為制約海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瓶頸。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南環島東線高速公路右幅作為我省首條高速公路謀劃開建,並於1995年底建成通車,沿途經過的海口、定安、瓊海、萬寧、陵水、三亞等6市縣成為我省最早通高速的市縣。
也正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東線高速和西線高速熱火朝天建設之時,在海南中部修建縱橫交錯的「田字型」高速路網的構想開始提出,但受當時各種條件限制,此事還只能停留在設想階段。
在瓊島中部修路,自古以來就非易事,新中國成立不久,貫通全島南北的海榆中線公路就開工建設,這條長達296.6公裡的山區國防公路平均以每修建1.34公裡就有1人犧牲的代價建成,221名解放軍指戰員及築路工人長眠五指山山區,書寫了海南交通史上最悲壯的一頁。
但在海南中部修建高速公路的夢想從未冷卻,也成為海南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民生大事。進入21世紀後,隨著海文高速、海口繞城高速公路等項目的陸續建設,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網逐漸完善,在中部山區修建高速公路的事情也再次被提上日程。
2009年8月,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正式動工開建,從而拉開了在海南中部地區構建「田」字型主骨架的序幕。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田字型」高速公路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海屯、屯瓊、瓊樂、文瓊等高速公路接力式開工並陸續建成通車,直至今天,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最後的濃墨重彩之作——萬洋高速建成通車,為這場持續31年的漫漫瓊島「田字型」高速公路巨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建省辦經濟特區31年來,海南發生了從全省連一個紅綠燈也沒有,到如今以「田字型」高速公路、環島高鐵、三大國際機場為代表的「五網」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的歷史巨變。
而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步伐的加快,海南交通人也擔負起了更重要的使命,「田字型」高速公路網的建成並非終點,隨著日前文臨高速的開工,我省高速路網正由「田字型」向「豐字型」躍進;而隨著明年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和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高速公路的建成,海南島將實現「縣縣通高速」,再次刷新海南交通的歷史。
(本報營根12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