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夜晚cool的有格調!法語音樂會唱響音樂劇《悲慘世界》

2020-12-17 萌姜女

如果要向不了解音樂劇,或者初入音樂劇「坑」的路人推薦一部音樂劇作品,《悲慘世界》一定會出現在眾多推薦名單上。

作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另外三部分別是《悲慘世界》、《貓》和《西貢小姐》),《悲慘世界》改編自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由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創作完成。

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劇情故事因原著小說廣為世人所熟知。以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假釋後計劃重新做人、改變社會,但卻遇上種種困難的艱辛歷程的故事,展現了一幅波瀾狀況的法國世情圖景。

2012年為紀念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誕辰210周年暨《悲慘世界》出版150周年之際,音樂劇《悲慘世界》被鄭重搬上了電影大熒幕,休·傑克曼、羅素·克勞、安妮·海瑟薇、阿曼達·塞弗裡德等知名演員領銜主演,讓這部音樂劇巨著得以向更廣範圍的受眾「推銷」自己。

這其中值得玩味的點在於,雖然雨果最初以法語書寫了這本關於法國歷史民情的文學巨著,但備受讚譽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卻是一部英文劇目。當本劇於1985年首演時,是在倫敦西區的舞臺上首次面世。而在前幾年英國BBC電臺的一次評選活動中,《悲慘世界》更是被眾多英國人評選為「全國第一不可或缺的音樂劇」!

考慮到英法兩國在歷史上一貫的纏亂糾葛,不得不說,這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事實上,音樂劇《悲慘世界》的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劇作家阿蘭·鮑伯利都是法國人,而早在1985年劇目於倫敦西區首演之前,兩人已經在1980年時將原汁原味的法語版《悲慘世界》搬上過法國舞臺。也正是這次先行演出,吸引了英國音樂劇監製喀麥隆·麥金塔斯(Cameron Mackintosh)的目光,並由此催生了風靡世界的英文版本。

一直以來,掩蓋在倫敦西區與百老匯的光芒之下,法語版《悲慘世界》並未受到足夠的關注與充分的評價。但事實上,有一種原汁原味,你真的值得擁有。

語言具有魔法,在無數種表達中,母語總是有著難言的嬋娟。當雨果用法文書寫著冉阿讓的悲憤、當勳伯格讓芳汀歌唱出《我曾有夢》的獨白,當法國人用法語訴說法國的故事,這在香頌中湧動的情感,也許會別樣動人吧。

四大音樂劇並不容易請來,在《貓》降臨魔都之後,英文版《悲慘世界》想必還需再次蓄力。不過託了這兩年來與法國文化界關係越發密切的福,上海·上汽文化廣場倒是成功邀請到了法語版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團隊,在初秋的上海舞臺上唱響一場法式音樂會。屆時,包括《繁星之下》《人民之歌》《猶記昨日》等經典曲目將會被傾情演唱。

雖然單從名頭來說,以倫敦西區和美國百老匯為代表的英文音樂劇作品十分豐富、受眾更加廣泛,但其實法語音樂劇亦多有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小王子》等佳作。並且在文化演出日益繁多的上海,漸漸為更多遊蕩在晚間劇場的優雅夜貓子們所熟悉並選擇。

註:文章圖片來自Google & 豆瓣

·END·

相關焦點

  • 《悲慘世界》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在滬開演
    《悲慘世界》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劇照。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 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9月21日電 (王笈)在音樂劇的世界裡,法語版《悲慘世界》的地位從未被撼動過,問世30多年來承載著無數音樂劇愛好者的初心和夢想。
  • 《悲慘世界》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首次在法國境外演出
    9月21日起,《悲慘世界》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連演11場。這也是這臺音樂會首次走出法國國門演出。在法國,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家喻戶曉,伴隨一代又一代法國人成長。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作曲,阿蘭·鮑伯利、琴-馬克·納特爾作詞,法語音樂劇《悲慘世界》的誕生,可以追溯至1980年。
  • 《悲慘世界》來中國演出了,這是一場 「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
    這一年在國內,尤其是上海,跟法語相關的演出似乎都很火。年前的《搖滾莫扎特》(簡稱「法扎」)、春天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再到入秋後的《悲慘世界》——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每一部上座率都很不錯。後來,無論是倫敦西區,還是在紐約百老匯,《悲慘世界》音樂劇常演不衰,也成為世界各地遊客旅遊打卡的首選之一。《悲慘世界》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演出照「音樂劇版音樂會」看起來是個很拗口的描述,但每個詞都很關鍵。
  • 聽慣了英語版《悲慘世界》,法語原版終於來了
    聽慣了英語版的《悲慘世界》,當《我曾有夢》等經典曲目用法語唱起來,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味道?9月21日起,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悲慘世界》將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連演11場,讓上海觀眾感受法語版《悲慘世界》的魅力。
  • 陝西交響樂團受邀上演《悲慘世界》法語音樂劇
    作者:趙佳來源:陝西傳媒網2018年10月05日22:28由陝西交響樂團參演的法語音樂劇版音樂會《悲慘世界》首次來西安傾情獻演,這部以音樂會的全新面貌登臺亮相的經典劇目在古城觀眾的萬眾期待中於從早早等候在劇場門外的觀眾,到入場前資深粉絲的演前熱場,再到每一個曲子結束爆發出的熱烈掌聲,最後全場觀眾自發起立歡呼,這些都讓大家感受到——《悲慘世界》真的是一個奇蹟!音樂會在曲目構成和結構安排方面,是以法語版為基礎吸收了後來英語版所做的大部分增刪、合併和修改,而具體歌詞內容則保存著法語版的獨特創作。
  • 法語文學翻譯家餘中先談《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悲慘的人的世界
    餘中先後來的選擇跟他當時讀到的這些法語文學作品不無關係。1978 年,他考上北京大學法語系,進入法語文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雨果和他的小說《悲慘世界》無疑都是熠熠生輝的。《悲慘世界》最早叫《貧困》,是一個名詞,後來改為形容詞「悲慘的」。「悲慘世界」其實是指悲慘的人的世界。
  • 影視點評:《悲慘世界》面對人生與世界,都要有悲天憫人的胸懷
    後來因為這部音樂劇,找來了10周年和25周年的音樂會來看,找來了法語原版音樂劇聽,又去通讀了一遍原著,對這部作品的理解愈來愈深,感情也愈加的深厚。《悲慘世界》是雨果歷時三十餘年,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才終於寫完全書。
  • 二刷、三刷甚至「all in」,爆款明星音樂會助力音樂劇市場
    區別於一般音樂劇級別的體量,沒有過多大型道具、舞美服裝或是舞臺遷場,也不必有串聯故事的精彩劇本或是龐大的演出團隊;僅僅一座舞臺,簡單的燈光設計,聚集一群音樂劇演員,加之一系列耳熟能詳的音樂劇歌曲,就構成了一個音樂會的基礎配置。相對音樂劇而言,它成本更低,門檻更低,操作也更為簡單,成為了一種可被複製的商業模式,為音樂劇市場帶去更多的可能性。
  • 送別《悲慘世界》英文詞作者,全明星卡司版音樂會加演兩周
    昨天,《悲慘世界》的英文詞作者Herbert Kretzmer以95歲高齡辭世,而原計劃在西區桑德海姆劇院演出六周的全明星版《悲慘世界》音樂會將再度延長兩周,目前是2020年
  • 天籟般的雅歌童聲音樂會,溫暖了哈爾濱冬日的夜晚
    一月的哈爾濱,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而這樣一個冰天雪地的夜晚,在古典的哈爾濱老會堂音樂廳,「雅歌古典室內樂新年音樂會」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典雅、優美的感覺,雅歌童年合唱團那來自天籟般的演唱,溫暖了冰城之冬的夜晚,更給人們帶來了純淨、美好、祥和的享受。
  • 30首金曲薈萃法語音樂劇經典登陸上海文化廣場
    原標題:30首金曲薈萃法語音樂劇經典  據《勞動報》報導,縱觀世界舞臺,法語音樂劇以其獨特的曲風和審美成為了與「倫敦西區」和「百老匯」截然不同的存在。昨晚起,《法語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登陸上海文化廣場,5位法語音樂劇明星用30首法語音樂劇金曲,為觀眾一展法語音樂劇的獨特魅力。
  • 《悲慘世界》詞作者去世,赫伯特·克雷茨默的文字魔法
    克雷茨默是音樂劇《悲慘世界》的英語作詞人,他重新編排這部法語音樂劇的歌詞,幫助作品成為全球最膾炙人口的音樂劇之一。他一生與文字為伍,曾說自己「先是新聞人,才是作詞人」。因為對時事與社會的觀察,克雷茨默的文字作品雋永深刻。《悲慘世界》的製作人卡梅隆·麥金託什在悼文中說,克雷茨默為《悲慘世界》留下的非凡詞句「將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 薩克斯樂聲悠揚 日照薩克斯獨奏音樂會帶來醉人夜晚
    大眾網日照·海報新聞1月18日訊(記者 崔欣桐 實習生 韓文軒)18日19時30分,在這個冬季的寒冷夜晚,日照安泰國際廣場小宇宙劇場裡卻飄揚著悠長美妙的薩克斯樂聲。按照「項目化、市場化」思路,「中國音樂小金鐘」系列展演活動——李曉東博士薩克斯獨奏音樂會在這裡上演,薩克斯的圓潤與靈動交融於一,帶現場觀眾走進了一個精妙絕倫的音樂世界。  本次音樂會由日照市文化和旅遊局、曲阜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主辦,由安泰集團、子曰劇社承辦,音樂會由李曉東博士擔任主演。
  • 夏天的夜晚,最適合聽一場音樂會
    不過說真的,還有什麼能比在夏天的夜晚聽一場音樂會來得更涼爽更愜意的呢?7月28日周日晚上7點,一個在美國學音樂的杭州男孩,將在位於運河邊的郎朗藝術世界,舉行一場公益性的鋼琴獨奏會。他叫壽文灝,浙江杭州人,現為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鋼琴系鋼琴表演專業大二學生。
  • 中國人如何起一個有格調的法語名
    ,高貴有格調的法語名呢? 想取一個好聽又有寓意的法語名字是門學問,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取到有苦難言的名字,比如Jean,Catherine這些法語名,音節很動聽,可能到了法國人耳中就是「建國」、「翠花」 。 而如果直接用中文名的拼讀來當做法語名,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尷尬的情境。
  • 《悲慘世界》:三個月河東,三十年河西
    《悲慘世界》最初以法語寫就,在巴黎演出了三個月。如果不是有人將法語版CD拿給了金牌製作人卡梅倫·麥金託什,《悲慘世界》可能就和許多音樂劇一樣消失在了歷史裡,默默無聞。單看製作本身,《悲慘世界》似乎具備了票房毒藥應有的許多特點:沉悶的法國歷史題材、從頭演唱到尾的表現形式、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故事線、評論界的一致唱衰,以及製作方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向來是以話劇見長,而不是音樂劇。
  • 電影版《悲慘世界》 讓音樂劇救名著
    ,把源自法蘭西的《悲慘世界》徹底打造為「女王的好聲音」。1980年,法國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鮑伯利根據雨果名著改編的法語版音樂劇《悲慘世界》在巴黎上演,此劇迅速引發了英國人的熱捧,1982年,英國劇作家赫伯特·克羅茲莫(也是電影的編劇之一)著手把它翻譯成英文,並在日後成為百老匯常駐劇目。百老匯版的音樂劇《悲慘世界》迅速走紅,接連獲得了託尼獎最佳音樂劇、最佳原創音樂、最佳音樂劇劇本等諸多獎項,號稱20世紀四大音樂劇之一。
  • 法語翻譯家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曾譯《悲慘世界》《茶花女》等
    喜愛法國文學的人都對鄭譯本《悲慘世界》《茶花女》《基督山伯爵》耳熟能詳,但若只把鄭克魯定位於翻譯家,有失全面。 在法國文學翻譯家光環的背後,還有他在理論研究和行政管理方面同樣出眾的成績——現時國內大學中文系,鄭克魯主編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外國文學史》是學生們普遍使用的教材,其他如《法國文學史》《法國詩歌史》等也有很大影響;他在上海師範大學出任中文系主任時打造的「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專業,至今還是國內同類專業中的佼佼者。
  • 仲英書院蒲公英大講堂第八講之永恆的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
    本次講堂的主要內容是欣賞1996年版音樂劇《悲慘世界》十周年紀念音樂會。    首先,沈楊書社對音樂劇的背景和內容作了簡單的介紹,讓大家對這個音樂劇有基本的了解。《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 電影《悲慘世界》
    法國人,又拍了一部《悲慘世界》?前面安妮海瑟薇不是剛留長頭髮不太久嗎?片名著實嚇我一跳,結果開片卻是世界盃法國奪冠。前一陣才說的喜歡紀實風格,不得不偷偷咽回去。你要是僅僅客觀鏡頭加靜謐配樂,我是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