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中的中性理論

2021-02-08 Listenlii

1.中性理論的語義

「中性理論」一詞在生態學中被廣泛用來表示不同的意思,導致了誤解。

對一些人來說,這個術語純粹是與「零模型(null model)」互換使用的;對另一些人來說,它專門指的是Hubbel書的內容。

Hubbell,S.P. (2001) The Unified Neutral Theory of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我們用「中性理論」來指代「不同作者的不同中性模型的集合」,它保留了大多數人認為的中性理論的精神,但範圍又不太窄。

如果把「中性論」當做生物之間真的沒有生態差異的直接說法,那麼它就會淪為稻草人謬誤(a straw man),沒有人支持這樣的「中性論」。

我翻譯著應該是這個意思。關於稻草人謬誤,參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89361302



Clark認為,中性理論實際上並沒有描述真正的生態等價性(ecological equivalence),因為它是基於隨機出生-死亡過程的結果,因此物種實際上是不同的,只是因為他們幸運地獲得了隨機抽籤的結果。

Clark,J.S. et al. (2007) Resolving the biodiversity paradox. Ecol. Lett. 10, 647–659

Clark,J.S. (2009) Beyond neutral science. Trends Ecol. Evol. 24, 8–15



這也是一個真正的語義論證,因為如果從字面上理解,人們將被迫只將假定生態等效性的確定性模型貼上「中性模型」的標籤,我們同意這樣的模型不太可能令人感興趣。

因此,堅持最初的定義是最有意義的:中性是人口統計學比率的隨機性stochasticity in demographic rates,所以等價並不意味著相同,而是概率意義上的等價。

此外,儘管中性模型中的隨機性很可能代表未知的過程,但這些過程可能不是根植於選擇;物種可能會以獨立於其物種身份的方式經歷隨機性。在解釋中性理論時,人們應該意識到這些論點,但要意識到它們是語義性的,並不構成拋棄該理論的理由。


我之前理解的中性就是生態等價,看來理解錯了。只是隨機的出生-死亡。

中性是模型,不等價於過程。

新概念:稻草人謬誤。

相關焦點

  • 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但從景觀生態學理論研究現狀來看,目前用理論這一術語表達   許多學者對景觀生態學基礎理論的探索已經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條原則,Forman等提出的7項規則等等。但從景觀生態學理論研究現狀來看,目前用理論這一術語表達景觀生態學的基礎理論,比用原理、定律、定理等方式更適宜些。
  • 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基礎
    群落的自然演替機制奠定了恢復生態學的理論基礎。在自然條件下,如果群落一旦遭到幹擾和破壞,它還是能夠恢復的,儘管恢復的時間有長有短。首先是被稱之為先鋒植物的種類侵入遭到破壞的地方並定居直至繁殖。先鋒植物改善了被破壞地生態環境,使得更適宜其他物種的生存並被其取代。如此漸進直到群落恢復它原來的外貌和物種成分為止。在一個遭到破壞的群落地點所發生的這一系列變化就是演替。
  • 這7點生態學理論,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關係最緊密
    後來發現,這些開墾的土地中缺少一種微量元素鉬,它是生物固氮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劑。當施加鉬鹽後,紅花苜蓿開始生長,隨後越來越繁茂,最終成為一個重要的牧場。其實,早在1840年,德國化學家李比西就提出了「最低因素限制律」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各種植物生長因素中,如有一個生長因素強度低於植物的最少需求量,則將使植物減產或抑制其生長發育。
  • 分子時鐘和中性理論
    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分子時鐘在不同物種中並非都是相同的,即有些物種中的替換速率很快,有些物種中替換速率比較慢。中性理論受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影響,當分子時鐘剛提出的時候,人們認為決定胺基酸替換或者鹼基替換的關鍵性因素是自然選擇。如果分子時鐘成立,那麼也就意味著適應性替換在物種的發生是恆定的。
  • 生態篇—關於環境生態學中種群間的相互關係
    種群相互關係主要包括競爭、捕食、寄生、中性、共生、互惠、偏利、偏害等類型。NO1 競爭(- -)競爭是指活在同一地區的兩個物種,由於利用相同的資源,導致每一個物種的數量下降,即兩種群彼此發生有害影響。競爭一般可分為幹擾競爭和利用競爭。
  • 生態倫理:理論與實踐 第二章 深生態學
    在這個一年中大多數時候都被冰雪覆蓋、只有地衣和微小的高山花朵生長的荒蕪地方隱居,阿恩·奈斯欣賞風景、攀爬高山、崇敬大史蒂芬·哈丁,舒馬赫學院的導師,他在該學院教授「蓋亞」理論和深生態學。佘平飛,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2008級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20世紀60年代,阿恩·奈斯在閱讀了雷切爾·卡森寫的《沉寂的春天》後,開始用他那出色的哲學才能去研究生態危機及其出路。
  • 生態學與環境學院
    作為一流學科,雲南大學的生態學在2017年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位於A-,與北大、復旦等名校同屬第一方陣。按照我國現代化建設對生態學人才的需求以及本專業人才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全面地掌握生態學基礎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本專業是雲南省品牌專業,以培養具備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生態學專門人才。
  • 生命、生態、生態學效度,學習社會心理學,努力理論聯繫實際
    生命、生態、生態學效度李克富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如何講好社會心理學?他提出從3個名詞入手:生命、生態、生態學效度。社會心理學是研究社會人行為原因、表現、影響等問題的,必然產生大量實驗結論和理論,也就有了如何解釋以及使用前提問題。這就涉及理論有效性、真實性、適用性,即生態學效度。信度指穩定性,效度指真實性。比如某人去了北京上海等均診斷為男性,說明信度強,可是這個人實際是女性,說明效度差。信度強、效度未必強,但效度強的事情,信度自然也強。
  • 生態學趨勢:過去四十年生態學研究主題的轉變
    在過去的四十年中
  • 生態學原理在園林中的應用
    但生態優先、生態原則往往成為一種虛化的概念性招牌,無法體現在綠地的工程實體中。在規劃方案的制訂和設計的評審中憑經驗和感覺,或是遵從首長意志,或是依靠某個知識理論已嚴重老化的老專家。環城、交通幹道的綠帶建設存在盲目攀比現象,但對其作用的認識非常模糊,一些工程規劃不符合國情。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成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以人為本就是滿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怎樣去取捨?
  • 觀點|生態學的科學概念及其演變與當代生態學學科體系之商榷
    對陸地生態系統長期的深入研究過程中,形成了對生態學理論與研究手段、生態系統結構-過程-功能-服務的格局與形成機制、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生態系統管理途徑、生態安全格局構建、人類社會與生態系統的關係等內容的深刻理解。
  • 雜談:生態學、牛頓、物理學
    還有他受華東師大邀請做的關於生態學中的最大熵理論的學術報告"Hybridizing Mechanism and MaxEnt: Ecological Theory for the Anthropocene"。
  • 相關分析在微生物生態學中的應用與誤用
    英文標題:Use and abuse of correlation analyses in microbial ecology中文標題:相關分析在微生物生態學中的應用與誤用期刊:The ISME Journal
  • 考研非統考專業介紹:生態學
    2、研究方向:  生態學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種群生態學  02生態系統生態學  03擾動生態學  04理論生態學  05環境生態學(註: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東北師範大學為例)  3、培養目標:  本專業要求學生具備生態學專業紮實和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系統的研究方向專門知識和堅實的實驗技能
  • 開闢生態學哲學研究新視角
    生態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中有機體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相互作用。當前,圍繞生態學範式存在一些爭論,主要涉及生態學有機論與機械論的範式爭論、整體論與還原論的範式爭論、經驗論與理性論的範式爭論、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的範式爭論等。近年來,從哲學角度對這些範式爭論進行分析受到學者關注。
  • 中國媒介生態學的幾點思辨
    但是早在1970年,第一屆地球日慶典宣稱人類進入「生態時代」之後,西方很多學者便開始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開展研究,承認環境中每個因素的平等內在價值,主張重建人類文明秩序。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喬亞舒 梅洛維茨就非常重視媒介與社會環境的關係。他認為,媒介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受眾選擇媒介受社會環境制約的同時,媒介對社會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 生態學十大定律
    由此,生態學成為一門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生態學已經創立了自己獨立研究的理論主體,即從生物個體與環境直接影響的小環境到生態系統不同層級的有機體與環境關係的理論。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
  • 2022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考研複試線、參考書等必看備考信息
    形成了以孫儒泳院士為代表的生理生態學,以鄭光美院士為代表的鳥類生態學,以徐汝梅教授為代表的昆蟲種群生態學等優勢特色研究領域。1984年被批准建立生態學博士學科點,1987年被國家教委確定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2001年被教育部再次確定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在國家重點學科評估中位列前茅,2012年調整為一級學科,且在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位列第一。
  • 什麼是社會生態學?
    由安那其行動主義者默裡·布克欽(Murray Bookchin)創立,社會生態學是一種針對社會抱持一種生態學的、重新建構的和社群主義的觀點。 等級制度與環境危機之間的關係 在社會生態學中,人們必須控制自然的想法被視為擁護極權主義的思想,這是目前我們社會的基本結構。根據這種方法,這種意識形態被視為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
  • 生態學100篇必讀文章招來了大麻煩
    這些讀者表示,這100篇文章中有女性作者的文章只有區區數篇,女性作為第一作者的只有一兩篇。文章作者大多數為白人男性。其次,各個種族作者分布不平等,其中只有木村資生一人為亞裔男性,沒有其他膚色的作者。還有一個主要的批評是,所選文章極不具有代表性,大多數是群落生態學的文章,很多都是理論推導文章。所選文章完全忽略了種群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系統生態學等分支的重要進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