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特點及演變過程+造字方法——象形(附常見的象形字)

2021-02-13 三年級學習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漢族人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來的。

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體系的符號來表示漢語的詞或語素的。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裡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漢字音、形、義統一體的持點。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以又叫方塊字。如「車」、「上」、「明」、「問」等,「車」、「上、「名」用字的形體來直接表達語言裡的詞義,「同」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門」表音,「口」表意。

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符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範,就成為了一種文字體系。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中國的文字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經過六千年的歷史過程中,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聲、形、象、數、理,而演變的過程為: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商)

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

2.金文(商)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鐘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3.大篆(秦)

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體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

4.小篆(秦)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5.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

6.草書(漢)

漢字的一種書體。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7.行書

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

古代人分析漢字,歸納出了六種條例,這就是六書,即漢字的六種構成方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我們所說的造字法主要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四種,轉注和假借一般說是用字法。

象形是用線條來描畫實物形狀的造字法。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遊魚,「(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

常見的象形字

手、牙、象、目、耳、牛、羊、

羽、龍、馬、禾、竹、門、刀、

弓、冊、山、水、川、日、月、

人、口、雲、井、火、田、雨。

附:八十個常見的象形字圖文解讀

9月份開學要上4年級的同學,請務必關注一下我們四年級的公眾號:四年級學習。王老師會每天和你分享關於四年級語文數學的學習資料,考試資料,手指長按二維碼圖片即可關注哦!

推薦閱讀:

千萬別打孩子,孩子不聽話?這樣教育孩子簡有效!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看圖寫話《乘涼》5篇範文,給孩子收藏!

作文中常用的18類好詞,收藏學習,寫作文不擔心詞窮!

相關焦點

  • 漢字歷史演變及造字方法
    漢字歷史演變遠古時期,沒有文字,都採用結繩記事,直到倉頡造字,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他根據鳥的足跡研究出了漢字(象形字),把流傳於先民中的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 漢字造字法(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裡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的特點。2、漢字經過六千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商) (周)(秦)(漢)      (漢末)以上的「甲金文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漢字七體」。
  • 認識象形字
    象形字,又稱意音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文字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
  • 漢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
    漢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對漢字的構造方式,傳統上有「六書」之說。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一般認為,前四種為造字法,後兩種為用字法。在此著重介紹造字法。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後敘》中不但列出了六書的名稱,並且下了定義,舉了例字。後人理解「六書」,根據的是許慎「六書說」的原意。
  • 「六書」造字法:漢字生產發展史(語文的演變02)
    語文的演變02"六書"造字法:漢字生產發展史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便有"六書"的說法。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的詮[quán]釋影響最深廣,原文如下:《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 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漢字的字體演變和造字方法
    漢字的字體演變和造字方法(一)漢字的字體演變漢字自產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形體在不斷演變。漢字從書體而言,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五種。現行漢字經常使用的是楷書和行書。從形式手段上看,有印刷體和手寫體兩種。印刷體常用的有黑體、宋體、仿宋體、楷體等;手寫體可分為軾筆字和硬筆字兩種,軟筆字主要指傳統的毛筆字,硬筆字主要指鋼筆字、鉛筆字等。
  • 認識漢字結構——象形字和指事字
    「六書」是關於漢字形體結構分類的傳統的說法,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前四種和漢字的結構關係密切,下面將分別講解。轉注和假借與漢字結構無關,字形與字義之間的關係很難體現,因此這裡不再作說明。1.象形象形字我們在前面介紹甲骨文的時候已經介紹過。
  • 「默默無聞」的象形字——一名英語老師的漢字情結
    《說文解字·敘》記載:「蒼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故謂之字。」又曰:「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可見在「六書」中,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最初的象形字是按照事物的輪廓曲折描繪出來的,而先人的智慧就在於抓住物體最大的特點,求其形神兼似,如甲骨文的「象」字突出鼻子,「馬」字突出鬃毛的特點。
  • 常見的80個象形字,讓孩子輕鬆愛上書法!
    古代人分析漢字,歸納出了六種條例,這就是六書,即漢字的六種構成方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我們所說的造字法主要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四種,轉注和假借一般說是用字法。 象形是用線條來描畫實物形狀的造字法。
  • 常識積累|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
    今天黑龍江新途徑教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  我國古代對造字法有「六書」的提法。「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嚴格說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方法,轉注、假借屬於用字的方法。
  • 漢字造字法
    漢字造字法「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為造字之法。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均為造字之法,而轉注和假借都是用字之法。四大構詞法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漢字的四大造字法。所以,用「象形法」創造漢字,在摹寫客觀事物時,只勾勒其輪廓,注重字形的簡約性和典型性。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無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 【漢字講座】(8)漢字造字之本——「六書」(一)
    從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漢字的創造是一種有明確指導思想(「分理之可相別異」)與形體構造原則(「依類象形」、「形聲相益」)的自覺的創造活動。那麼漢字形體構造的具體方法是什麼呢?這就是傳統的「六書」說。可見,至少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我國周代社會,作為「造字之本」的「六書」,已是作為童蒙習字的基礎知識來傳授的。掌握了「造字之本」,學習起來漢字自然能提綱挈領,直見真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關於「六書」的稱說,清代以後,人們大都採用劉韻的次第、許慎的稱名,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 了解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六書」之法,知漢字構造由來
    從上述介紹中我們大概了解了漢字的演變過程,這種演變主要是體現在字形的發展變化上,而具體到一個個漢字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今天要談論的話題:學習漢字「六書」之法,了解漢字構造由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漢字、傳承漢字。先來看什麼是「六書」。「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
  • 比喻思維與漢字造字法
    (一)漢字造字法中的比喻性思維機制在比喻性思維的結構中,甲類事物是其主項,乙類事物是其次項。將具有隱喻性思維特點的「比喻」運用於造字法中,其主項就是漢字本身,即比喻的本體,次項就是作為認識主項的認知基礎——來源於日常生活的「世界圖像」,即比喻的喻體。
  •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蒼頡造字蒼頡非常聰明,從結繩記事開始就研究更複雜的記事方法。進而研究形象記事從而逐漸有了象形文字。
  • 漢字造字法(2)——會意與形聲
    語言中有許多抽象的詞無法用象形、指事方法造出字來表示,會意造字法正好彌補了它們的不足。會意法造出的新字,是用已有的象形字或指事字作構成材料的,提高象形字和指事字的使用率,充分發揮舊有文字的作用。會意字的結構方式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的組合,其組合方式靈活多樣。例如「看」字 , 「初」字 ,「晶」字。組合形式的多種多樣,使會意字的數目比起象形字、指事字要多得多。
  • 談「象形」字
    二、象形字的特點1、構形手段具象性。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作為人類最初的造字手段仍然保留著圖畫的具象特徵。象形造字的過程就是「觀物取象」,就是通過觀察事物的特徵來進行造字,它源於具體的客觀物象,又止於具體物象,思維過程始終不脫離具體物象。《說文解字·敘》:「蒼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文者,物象之本。」這說明象形字最初是以摹擬物象為本而產生的。
  • 有趣的漢字造字法
    關於漢字的造字法,從漢朝以來,相沿有「六書」的說法。「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六書」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後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 象形字是最原始的造字法,起源最早。
  • 漢字造字法六書究竟是什麼?從中可以看到漢字形成的淵源
    說到漢字的產生過程,就不得不說六書。六書是指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和構成方式,按照誕生時間順序,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漢字字庫總共收錄漢字達到91000多個,而常用漢字不過3000多個,這3000多個漢字能滿足99%的書面語言的使用。反觀所有漢字,它們的形態都包含在這六書之中,其中,以象形字最為常見,更容易理解。說到象形字,就繞不開「倉頡造字」的故事。
  • 有趣的象形字
    教學本來就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通過學習充電,自己很快就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課堂上,從結果看,教學成效還不錯。在課堂上,我首先從漢字的起源講起,讓孩子了解漢字源遠流長,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碩果僅存的一種方塊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就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符號用來記事,以後漸漸演變成為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