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應用:教師怎麼做(1)

2020-09-03 明師館

2013年到2017年,是「第一輪」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的5年。這個培訓,從過去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轉變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多了兩個字:應用。也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培訓的目的、目標、內容、方式、方法。


2018年,啟動了「第二輪」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版本」從「1.0」升到了「2.0」,實施的目標定位更明確了:以校為本,應用驅動,基於課堂,注重創新,精準評價。

過去的培訓方式--教師個人自學為主--轉變成了「整校推進」的實施模式。「理想狀態」下(嚴格意義上)的「整校推進」和「以校為本」是真實的以學校的信息化教育教學管理教研等常態化工作為對象,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工具、平臺、方法、資源等等,加以變革,改進和提升。大家看,如果這樣做,培訓就會變成:老師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學會應用信息技術來改變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學習發生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培訓和教學融合成一體,培訓的結果就會是教師的技術能力增強了,技術的教育教學應用能力和水平提升了,教師會更加適應、更加主動應用信息技術。

這個系列的內容,比較豐富,也比較複雜,咱們就逐一去探討吧!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應用:教師怎麼做(4)
    關於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微能力」,在多媒體教學、混合學習和智慧學習三個「環境」中,分別陳述為四個維度、30個能力點。(四個維度是: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儘管,用四個維度30個能力點來列出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內容,還是不很全面的,但是,如果放在一個項目裡來實施,就顯得相當的「沉重」(理論上能力提升2.0是未來幾年要完成的培訓,而不應該是一次性地完成50學時的「任務」)。首先,讓我們來學習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情分析」這個維度下的能力點:技術支持的學情分析。
  •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應用:教師怎麼做(7)
    無論是新授課、複習課、練習課、活動課、實驗課……,課堂教學「導入」應該是為整堂課「定向、導向」。在傳統的零信息技術課堂,教師往往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去吸引學生,吊起學生的「胃口」,或者利用教具--掛圖、模型……來吸引學生的目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某種程度上,「導入」的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 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應用:教師怎麼做(3)
    講課專家會給你解說,信息技術、智能技術、人工智慧等等這些我們老師看起來前沿高端的未來型科技產品,已經來到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也已經來到了我們的教室門口,甚至出現在我們的白板上了。你現在可能已經相信:技術改變教學,但那多是在觀念或知識層面上的認識,專家們說多了,案例看多了,你就相信了;實際上,你可能還不很清楚,技術是怎麼改變教學的。
  •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教師怎麼做(5)
    如何應用信息技術來支持進行「教學設計」,是能力提升2.0項目對教師微能力的要求。在30個微能力點中,第2點(A2)是:數字教育資源獲取與評價。教學設計,需要相應的數字教學資源,怎樣獲取合適的數字教學資源,是教師教學設計能力之一。
  •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教師怎麼做(6)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就是演示文稿(PPT)的設計和製作。 瀏覽和初步分析近1萬個課件(PPT)之後,發現有95%以上的老師製作的演示文稿,真的就是文稿的演示。這是多年來演示文稿的基本模式--把教案搬到演示文稿上,大量的文本演示,簡單替代了老師的板書。提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首先,我們要重新定義「演示文稿」。
  • 網際網路+教學能力提升 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
    網際網路+教學能力提升 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11月22日上午,2019年小學教師課堂能力提升項目培訓的開班儀式在南和賓館四樓報告廳舉行。參加人員包括南和縣教育局領導、發展中心全體教師、參訓小學教師等共計110人。
  • 融合信息技術,重構智慧課堂
    然後深入項城一中7.1班聽數學課,課堂自主探究,課後拓展延伸三部分組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教學中數學老師運用了&34;、&34;、&34;、&34;等多種信息技術手段,9個深度融合點,讓學生經歷了&34;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生成豐富,操作規範,生生互動精彩,給與會聽課領導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 1+1>2?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怎樣融合
    (1)可確保實驗的精度。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的時代,全社會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如下要求。(1)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教育理論知識。(授導型)此模式應用的關鍵在於,在實施授導實驗時,能夠實現信息技術的自然融合。
  •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促進學生成長,提高教師專業技能
    信息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的變化,也影響教育教學這方面發生了變革。我們正處於一個迅猛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瞬息萬變的信息化社會對學校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對促進以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的素質教育可謂錦上添花,如虎添翼。然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會自然而然地創造課堂教學奇蹟,它的社會作用取決於教師。
  • 浙江系統提升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
    新華社杭州8月8日電(記者顧小立、俞菀)浙江省教育廳7日發布通知,組織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建設,全面推進教師信息化教學實踐創新。通知提到,將以混合式培訓與協同研修的形式提高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促進城鄉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均衡發展。
  • 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
    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運城教育昨天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12月11日,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
  • 我市全力打造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為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
  • 淺析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
    >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使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於人們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認識不同,導致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在融合上發生偏差,難以達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實踐應用    新課程理念下所倡導的建構主義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通過設計一個個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環境,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訓練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慾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
  • 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
    運城教育 昨天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12月11日,2020年全省教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暨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會在我市召開。全省各市教育局分管局長、基教科科長、電教館館長;教育部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校長及所在縣(市、區)教育局分管局長和電教館館長;各市部分信息技術應用較好的學校校長共計300餘人參加會議。
  • 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信息素養 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一、請您談談印發《意見》的背景和意義。
  • 萬年縣教體局舉辦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
    為進一步提高全縣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新媒體在教學中有效應用和深度融合,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12月26日至28日,萬年縣教體局組織舉辦了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與考核活動。本次培訓與考核活動由萬年縣教體局電教站主辦,希沃學院承辦。
  • 信息技術 點亮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 點亮課堂教學 陳曉丹 殷蘇寧     12月1日,主題為「數據驅動精準教學智慧課堂公開課」的交流研討活動在我市康城小學舉辦。    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發展中心、教育實踐共同體成員校的教師代表、各區教育局及所屬學校的教師代表等五十餘人參與活動。
  • 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開班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11月23日,為了提高全市教師的學科融合創新教學能力和技術保障維護能力,長治市教育系統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培訓在長治市委黨校振興分校(太行鄉村振興人才學院)開班,來自各縣區教育局和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示範校「融合創新專家團隊」成員,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的課堂上如何應用?不能本末倒置高估其教育作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然後布置家庭作業,學生回家寫作業練習。而「翻轉課堂、微課、慕課」(MOOC)」這三類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恰恰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幼兒園舉例,由於幼兒年齡比較小,教師製作微課更多一些。如果信息技術能和教育教學能夠深度融合,那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則是課堂表面熱鬧非常,實際上孩子什麼都沒有學到。
  • 網際網路+教育:融合信息技術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重構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要求,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模式與機制,教育部於2012年初啟動了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華中師範大學獲批為教育部首批本科院校信息化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