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叫做《生僻字》的歌火了很久,網友傳說第一眼能夠讀出它所有歌詞的人都是漢語言學教授級別的人物,它的歌詞有部分是這樣的:
「魃 魈 魁 鬾魑 魅 魍 魎
又 雙 叒 叕
火 炎 焱 燚
水 沝 淼 㵘
㙓 谻」
說實話,光這一小段能夠第一眼全部正確讀出來的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了。這從另一個角度也看出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然而許多人都知道,曾經的漢字比這還要「難認」,那就是沒有簡化之前的「繁體字」,繁體字字形複雜,很多字的筆畫都比簡體字多了幾倍,從這個角度來看,簡化字的出現是有利於促進社會的溝通和進步的。
但是不為人知的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簡化字,只是「一簡」,又稱「第一批簡體字表」或者「簡化字總表」,但是當時其實我們有的專家教授還研究出了「二簡」,也就是「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但是「二簡」卻在不久之後的1986年6月24日就廢除了,原因居然是它的外形太像日本字了,而且導致很多人改了姓氏!
我們都知道,日本的文字是日本人的遣唐使等人來唐朝學習之後,回到日本按照他們的意願,把漢字「缺胳膊少腿 」地改造一番而成的。現在我們看的日本新聞當中,還能在其中看到大片的「漢字」,雖然其中許多「漢字」的意思與中國人的漢字有所不同,但是這還是讓人看出了日本字的中國祖先。不過日本字都是高度簡化,乃至於「缺胳膊少腿」的漢字。
在「一簡」取得一定的成功後,很多教授希望 將漢字進一步簡化。加上民國時期一些專家教授主張取消漢字,使用字母文,所以「二簡」簡化的「尺度」相當大,很多字被直接「砍掉了」一大半,比如「蔥」字的二簡字為「茐」,「籍」的二簡字為「笈」,「酒」簡作「氿」等。雖然「二簡」在簡化上做的很好,但是對於中國漢字的韻味卻大大的損害了。
大家知道,漢字是 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會意字,我們的每個字都能從字形上大概的看出它所包含的意義。比如「王」,一「豎」貫通三「橫」,是王者能夠貫通天地人才的意思;比如「忐忑」,從字形我們就可以看出其中心裡「不上不下」的難受感覺;比如「人」,它既像一個站立的 人,又寓意著陰陽二氣化為人,男女(陰陽)結合,相互支撐而產生了人類世界。
但是二簡字過分簡化後很多自己就看不出這種韻味了,比如二簡字「仦」、「坣」、你能猜出來它大概是個什麼意思嗎?
實際上即使是對只簡化了517個漢字的「一簡」,如多人都還有不同意見,認為簡化導致了漢字本來的意義被模糊化,比如網上就有一段網友指出簡體字的不足之處的「字謎」:
「廣被掃黃淨化廣
愛無心機無友愛
辦雖辛苦還是辦
產生過去自生產
書裡子曰今說書
雲上雨無好白雲
國少人口沒幹戈
玉石金銀富強國
葉無樹木還長葉
體瘦少骨今本體
鬥武比文文明鬥
區老三口變叉區
頭小美容靚裝頭
飛雙升上沖天飛 」
這裡的每句話都是一個繁體字與簡體字的細心對比,其實網友說的真沒錯。很多專家學習古籍的時候都需要通過字形來領會古籍當中的深層意思,比如中醫大師徐文斌老師在解讀《黃帝內經》的時候就曾經多次用解讀一個字的辦法,說出《黃帝內經》當中不為人知的醫學秘密,而這裡面很多字都必須用繁體字去解釋,不論是「一簡」還是「二簡」,都無法真正的解釋文字的深層意思。
不過這也是各有道理的事情,畢竟「一簡」還是大大地促進了中國識字率的上升的,如果大家希望去研究古籍,可以單獨去學習一下繁體字。但是像「二簡」這種都簡化成了日本字的簡體字,肯定是得不到絕大多數人的接受的,所以國家很快就廢除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