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打著手電筒捕捉,往年最低60元一斤,今年無人收,不值錢了?

2020-12-22 騰訊網

導讀:「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歌聲將我們帶回了童年的夏天。作為農村小孩,在夏天最有意思的活動文就是捉知了,不過到得如今,捉知了已經不再局限於小孩了,大人們也捉起了知了,但並不是用來玩的。

事實上,知了也是一道美食,古代的《禮記》中就有記載食用知了的情況,讓我們得知當時知了不僅是一般平民的食品,而且還是君王貴族筵席上的佳餚,如今有不少地方都保留著食用知了的習俗。經過這麼多年地發展,捕捉知了已經成為了農民們不可少的活動了,一些經驗豐富的農民,甚至可以在一晚上的時間,捕捉到上千隻知了。據了解在市場上,知了的價格也是極高的,通常一斤都是在60元至80元左右,如此農民們就都打著手電筒捕捉知了。不過今年倒是出現了特殊情況,竟然沒有人收購知了,這又是為何?

事實上,今年無人收購知了的原因,還是因為我國2月分所發布的「禁野令」。如今疫情已經是搞得人心惶惶了,哪還有人敢吃野生的知了呢?事實上,知了的養殖甚至已經成為了新興的產業了,只是農民們嫌還要投入成本,倒不如直接上山捕捉來得實在,可惜今年註定是白忙活了。

說實話,農民們進行捕捉知了,有利也有弊。利就是可以除害,都知道知了是實打實的害蟲,主要靠汲取樹木的樹汁以及吃根莖類作物的根生存,在這種情況下,果園裡的果蔬、農田裡的農作物都是其禍害的對象。至於弊端,就是由於近幾年來人們從事知了捕捉活動的頻率已經密度都加大了,而在捕捉過程中難免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至於說知了值不值錢,那還是有得掰扯的。在「禁野令」以及疫情的作用下,野生的知了當然是不值錢了,不過對於人工養殖的來說,就不失為一個獲利的好機會了,畢竟現在養殖知了的產業規模還小,而市場上的需求又沒有下降,知了的價格也會有一定幅度的上揚。

本文由「農本紀」創作,從農本不易,與爾比肩立

相關焦點

  • 往年1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4元沒人收,農民:我們也不想跟風種植
    摘要:往年批發10元1斤,今年4元沒人收,產地堆積如山,又怪跟風種植?文/農夫也瘋狂之前看到有人說,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糧食,起早貪黑的天天勞作,但是等到糧食收穫了以後,一斤糧食的價錢還換不來一瓶礦泉水,這個對比確實很痛心啊。正所謂「糧賤傷農」,農民也沒其他的技術,種植糧食一來是為了溫飽,二來是讓家裡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 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
    在農村,有不少農民朋友都會種植新鮮的蔬菜瓜果,特別是春天又來臨的時候,春耕馬上又要開始了,很多農民朋友估計已經在開始謀劃今年種植什麼農作物了吧?在眾多的農作物中,有一種農作物,它的外形非常像香蕉,價格還很貴,曾經超市賣到50元一斤還很多人都喜歡購買。
  • 最低兩毛錢一斤!今年撫州蜜桔到底怎麼了?
    今年撫州各地的蜜橘產量都不錯,算得上是一個豐收年但橘農卻是高興不起來,因為產能高供過於求以及其他各種原因,今年蜜橘價格普遍偏低,圈圈了解到目前青泥蜜桔收購價已降至3毛錢(最低出現過2毛),連採摘費用都是不夠,很多橘農乾脆就不採摘,任由果實熟透掉落。
  • 去年5元一斤不愁賣,今年1.5元一斤卻很辣手,農民直呼太辣眼睛了
    當下也是辣椒大量上市的時候,一上市就幾百萬噸,今年的大豐收,辣椒品種都不錯,同比去年產量就增加了一倍左右,可是,去年辣椒真的不愁賣,一上市就被一搶而空,其價格也能如農民所願,一斤可以賣到5元左右,但是,今年真的不比往年,一上市就出現了滯銷,銷售緩慢,價格也是非常辣手,從剛上市2元一斤,現如今卻跌落至1.5一斤,老農看了都辣眼睛。
  • 鮮肉不值錢蛻掉的皮是無價之寶,農村小孩都去撿,五百一斤收不到
    農村裡可是藏著很多寶貝的,比如一些常見不知名的野草,其實是很珍貴的中藥材,在藥材市場上的價格還是很高的呢。農村山裡的一些樹木,果實可以賣錢,比如茶果,一斤能夠賣到幾十元,這對於農民來說算是額外的零花錢。現在野味兒在城裡越來越流行,抓野味兒也成為了農民的一個副業,碰到運氣好,還能額外賺上一筆。
  • 今年的冬棗咋這麼便宜?價格下跌批發最低才一元一斤
    又脆又甜的冬棗是不少人秋日的美食,但今年購買冬棗的市民們卻發現,它的價格比往年低了不少,甚至兩三塊錢就能買到便宜又好吃的棗子。批發商也稱,今年冬棗的批發價比去年至少降了10%,而且價格越來越低。零售價最低兩元,批發價低至一元「冬棗多少錢一斤?」「3塊,嘗一個吧,可甜呢。」15日,記者在濟南市歷山路旁一排水果店看到,每個店裡都擺出了一兩筐冬棗,價籤上的價格分別在每斤兩元到八元不等。 「個頭越大的、越甜的越貴。」店主說。
  • 兩年前還賣10塊錢一斤,今年一斤五毛錢賣不動,農民:炒作失敗
    導讀:兩年前還賣10塊錢一斤,今年一斤五毛錢賣不動,農民:炒作失敗 對於農產品的炒作,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像前幾年的「天價」農產品,無一不是通過商家炒作而來的,像大家熟知的瑪咖、肉蓯蓉、黑枸杞等等,都曾經賣到過千元一斤的天價。隨著人工種植的大量開展,加上這些產品的真實面目被揭露。
  • 這種「泥鰍」60元一斤,過去被農民嫌棄,抓到就扔掉,不多見了
    摘要:曾被農民嫌棄,抓到後用來餵鴨子,如今60元一斤,遇到要珍惜 文/農夫也瘋狂 在南方這個季節晚稻也早已經收割了,因為秋冬季節降雨少了,這個時候的水稻田裡基本也沒有水了。而農民也沒什麼農活了,有些農民就會去水田裡面挖泥鰍、抓黃鱔。
  • 去年28元一斤,今年最低16元,批發商愁壞了
    眼下正是黃花菜採摘的季節,也是批發商開始大量收購、囤貨之際,可是,今年,鄭州信基調味食品城的部分批發商選擇了觀望。 原來,去年還賣28元左右一斤的黃花菜,今年跌至21元,甚至,上周,還有商戶拋出了16元一斤的超低價。 這種超低的價格,到年底旺季時能賣上什麼價?這時大批量囤貨,年底會不會賠錢?種種思慮,讓批發商們不敢冒然投資。
  • 以前40元一斤不愁賣,如今10元一斤都滯銷!農民:虧慘了!
    最近幾年,農村地區從事水產養殖的農民也越來越多,有的人找到合適的項目,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賺到了一些錢。前幾年的時候,紅鼓魚在市場上比較火爆,價格賣得高,國內沿海地區很多的農民在飼養這種魚。紅鼓魚也叫美國紅魚,原產地在美國,1991年的時候,才引進國內,它的肉質鮮嫩,肉多刺少,口感鮮美,在國內上市以後,價格和銷量也節節攀升。
  • 往年8元一斤,如今2元一斤賣不動,果農:一畝虧800元
    特別是今年農產品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對於種植戶來說是更大的挑戰。今年水果的價格起起伏伏,大多數下跌得厲害,比如前一段上市的西瓜和桃子,賣不出去的情況下就只能採取降價的措施,果農辛苦種植一季水果,到了豐收的季節,賣出好的價錢,只能虧本。
  • 農村收購打屁蟲300元一斤,收去是幹什麼用的?
    農村每年都有人下鄉高價收購打屁蟲,價格從300~500元/斤不等,有的人緊急需要,價格會更高。他們收購這些帶有非常臭味的蟲子究竟是幹什麼的?~~椿象在農村有人叫「打屁蟲」,因為該害蟲體內自己產生製造一種帶有特殊臭味的蟲臭酸氣體,據有經驗的農民介紹,這種帶有臭味氣體是有一定的毒性,是該動物保護自己安全的一種有利武器,讓人和動物聞到臭味後,遠離害蟲,能避免傷害,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 10斤果僅3斤肉,卻常年賣30一斤,如此賺錢農民能大量種植嗎?
    昨天家裡小孩看到有小朋友在吃榴槤就買了一個,35塊錢一斤,稱了下5斤左右老闆就收了175元,重重「大果」拎回家把果肉全剝出來後稱了一下僅有一斤半的榴槤肉,還沒去掉榴槤肉裡面的核。算一下如果10斤的榴槤也就只有3斤肉而已,而10斤榴槤起碼要300-350元,也就是說一斤榴槤肉就要100塊錢左右。
  • 去年百元一斤,今年批發價低至40元一斤,網友:還是吃不起
    又到了各類堅果成熟的季節,很多人都沉浸在滿大街炒慄子的香味中,今年慄子價格和去年差不多,實現吃慄子自由還是很容易的。不過對於像山核桃、香榧子這些高端堅果來說,動輒四五十元一斤的價格還是讓人望而卻步。特別是香榧子,因為今年的產量大大增加,炒出來的成品果批發價低至40元一斤,比起去年少了一半多。
  • 80元一斤賣不動,農民叫苦連天,消費者:你倒是降價啊!
    往年這個時候在農村已經有很多城裡人開始預定山茶油了,可是今年農民在家都沒有什麼人來問,看來今年除了瓜果蔬菜行情不太好,就連山茶油的行情也大變了。山茶油是取自山茶屬山茶科油茶樹的樹籽,是我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與橄欖油一樣都屬於「高端」食用油。橄欖油在市場上的價格也非常高,一般人家可能就去買上幾次嘗嘗鮮,天天吃橄欖油怕是供養不起。
  • 價格暴跌:剛上市就賣到9元,如今5元一斤都沒人買!農民:為啥?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夏天的時候,正是水產品銷售的旺季,特別是一些海鮮品種,正是養殖戶走量的時候,今年能不能賺錢,就要看這個時期的銷售情況怎麼樣。由於今年受到「新冠」的影響,不管是農產品還是水產品,在市場上的銷量也沒有達到預期,與往年同期相比下降嚴重。
  • 農村笨豬肉28元一斤,農民應該瘋狂復養吧?老農:恰恰相反
    去年農村養豬,有許多農民賠的一分不剩,可又有的許多農民賺得盆滿缽滿。一頭生豬18元一斤,養到400斤,是7000元。我們村有個農民,養了5頭賺了30000多元。這就是運氣,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增長自己的技術,儘量規避風險,讓自己養殖的雞鴨,順順利利的成長。
  • 今年小麥稻穀怎麼收?國家糧食局解讀最低收購價
    製圖:張芳曼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6部門正式印發《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今年小麥和稻穀怎麼收?糧農該怎麼賣?和往年相比,今年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有哪些特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 幾年前賣到40元一斤,如今10元一斤無人問津,農民:不如餵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產品的價格也是經歷了大起大落,就以今年的大姜和大蔥為例,價格遠超去年,「姜你軍」和「向前蔥」再次來到了人們的面前。除了這些價格暴漲的農產品之外,也有很多農產品的價格一落千丈,甚至可以說無人問津,筆者下面要說的就是其中一種,你知道是什麼嗎?這種農產品就是小龍蝦。
  • 無花果是不開花就結果嗎?今年大面積滯銷,2元一斤還虧本,老農:命真...
    剛說到黑布林,現在又是無花果,果蔬市場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總之農民最關心的就是儘快賣出去,多賺點錢,如果賣不出去那這一年的勞動成果都白搭,可能還倒貼錢,農民:命怎麼這麼苦! 要是說起無花果可能很多人還不是很了解這種水果,從名字看無花果是不是就是不開花就可以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