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慧:全球供應鏈中斷風險上升 中國如何把握疫情之「機」

2020-12-2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

&nbsp&nbsp&nbsp&nbsp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劉夢雅)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主辦、藍迪國際智庫承辦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智庫線上研討會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需要充分認識疫情對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影響,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認識中國的應對措施。

&nbsp&nbsp&nbsp&nbsp對此,黃群慧有以下判斷和建議:

&nbsp&nbsp&nbsp&nbsp第一、疫情衝擊已經影響全球三大生產網絡,全球供應鏈中斷風險不斷上升,應高度重視我國供應鏈安全,抓住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的機會窗口,從戰略上把握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多元化、數位化轉型的新趨勢,促進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提高。

&nbsp&nbsp&nbsp&nbsp第二,基於疫情對產業鏈的影響程度和產業自身特性,對我國供應鏈進行分類管理,針對性地迅速恢復供應鏈和推進供應鏈全球戰略調整。

&nbsp&nbsp&nbsp&nbsp第三,作為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的一項重大任務,應整合政府、研究機構、企業和行業協會等資源,在採取綜合救助措施的同時,進一步加速建立分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的供應鏈安全評估與風險預警制度。

&nbsp&nbsp&nbsp&nbsp第四,通過完善供應鏈金融,提高供應鏈核心企業以及供應鏈平臺的的數位化水平,增加我國產業供應鏈彈性,促進供應鏈快速恢復和調整。

&nbsp&nbsp&nbsp&nbsp第五,加強聯合抗疫,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國際合作與治理,支持我國企業加快「走出去」,保障全球供應鏈節點安全,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中國應積極推進供應鏈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其中包括鼓勵「走出去」和 「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也是尋求全球供應鏈合作的過程。疫情給了創新型企業機會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把數字經濟和「一帶一路」結合起來,也會給我國將來布局全球供應鏈尋找到一些機會。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疫情將推動全球供應鏈改革
    近期,新冠肺炎在全球迅速蔓延,不僅對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也對世界經濟造成了顯著衝擊。在當今以互聯互通為特點的經濟全球化時代,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有何影響?現有的全球供應鏈暴露出哪些問題?企業和政府應如何應對?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學者。
  • 復工重建,措置有方:科技行業如何應對疫情下的供應鏈挑戰
    彼時,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數在中國逐步攀升,為全球科技行業供應鏈危機埋下了伏筆。隨著中國疫情好轉,疫情的全球蔓延又迫使其他國家紛紛採取新的限制措施,為商業活動帶來了新一波衝擊。縱觀全球,科技行業供應鏈正面臨一系列新挑戰。 中國仍有部分難題亟待解決。
  • 疫情考驗全球供應鏈,雅培中國如何破局?
    與此同時,同樣受到疫情重擊的雅培中國營養品供應鏈卻拿下代表世界製造業最高榮譽的「新鄉獎」(Shingo Prize),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首個獲此殊榮的覆蓋從原料甄選到產品供應全過程的供應鏈組織。一時間,雅培中國的供應鏈經驗也引發外界關注。雅培相關負責人向藍鯨財經表示:「雅培中國在供應鏈上持續多年積累的經驗以及在此次疫情中的突出表現是獲得此次殊榮的重要原因。」
  • 央行王信:全球產業鏈將更趨區域化,亞洲人民幣使用量或上升
    當今世界,企業正面臨上升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地緣政治風險的雙重壓力,加之新冠疫情早前導致產業鏈中斷,為此企業愈發需要謀求更有韌性的供應鏈,這意味著全球供應鏈將更加多元化和區域化,亞洲則是重要一環。未來,中國在亞洲產業鏈裡的地位會進一步凸顯,人民幣的使用量和地位也有望提升。
  • 盤點全球歷次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公私募如何研判A股後...
    歷次疫情事件如何影響金融市場?從第一例SARS病例被報告到非典警報被解除,期間歷時8個月之久(2002年12月15日-2003年7月9日),在這期間,A股市場整體呈上升態勢的,但中間免不了震蕩。雖然在疫情衝擊期期間(2003年4月15-5月13),上證指數下跌了8.85%,之後則呈現相對疲弱的震蕩上漲的態勢。
  • 專家縱論「疫情後時代」的中國與世界
    編者按:突如其來並迅速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進,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生劇烈變動,動蕩源和風險點陡然增多。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受到巨大衝擊,世界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全球治理結構現存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顯,國際秩序遭遇巨大衝擊。風雲變幻之際,人類命運共同體能否經受住這次疫情的嚴峻考驗?
  • 警惕全球疫情的尾部風險:新興市場動蕩對全球金融經濟的影響
    疫情1.0階段:海外零星病例(2月4日至2月19日) 在我國政府強力措施下,中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海外疫情主要集中於東亞的日本和韓國。疫情引發了全球擔憂,但由於中國政府「抗疫」取得成功,避險情緒有所降溫。
  • 時局艱辛 中國助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繼續蔓延,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社會認為,中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經濟穩步恢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為穩定暢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作出積極貢獻。
  • 國家的遠見|魏建國:疫情後,全球供應鏈將發生「四個東移」
    他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基於中國自身的優勢、疫情後全球經濟恢復的需求,以及中國自身採取的穩外貿等舉措,「今年外貿增長達到去年5.6%左右的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在魏建國看來,疫情過後,全球貿易格局會進一步發生變化。中國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優勢、製造業優勢,化危為機,著力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 全球注資刺激經濟會導致通貨膨脹嗎?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如何?
    發表文章說明了他的研究,認為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會導致經濟危機的三個階段。病毒引發經濟危機,擴大貨幣供給量應該對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有所幫助反對貨幣超發會引發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的論點是,流動性可以抵禦特定的經濟緊急情況,但不能用於消費目的。儘管銷售和收入突然下降,公司仍應能夠彌補其運營成本,以防止破產。
  • 矽亞投資CEO張蘭丁:疫情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浪湧式衝擊丨中國經濟抗疫
    隨著中國疫情得到控制,中國加緊修復供應鏈,但是全球疫情的擴散,各國防控措施的升級,各個國家被迫自我隔離,全球供應鏈被迫中斷,反過來又影響中國對國外中間品的需求,進而影響中國企業的生產,國內復工復產的難度加大。在全球供應鏈的供給端和需求端均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全球生產只能被迫暫停。
  • UNCTAD:疫情衝擊跨國投資,全球價值鏈脫鉤或加速
    新冠疫情爆發前,聯合國貿發會議曾預計,2020~2021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量將保持平穩水平,可能增加5%。3月8日,該組織發布新冠疫情對全球投資影響的報告稱,疫情對2020年全球 FDI 的負面影響為-5%~-15%。對生產設施的投資,與全球價值鏈緊密相連。
  • 世界零售大會:疫情下的中國供應鏈經驗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取得抗疫階段性成果的中國,能為全球抗疫提供哪些借鑑意義?該報告繼首期刊發《京東洞察:中國的抗疫經驗》之後,再度選取京東作為中國企業代表,以《中國的供應鏈經驗》為題,深度剖析了京東在疫情期間,如何發揮自身供應鏈優勢,保障抗疫醫療物資及民生物資的供應,面向全球分享來自中國的供應鏈管理心得。
  • 貝恩公司:疫情陰霾之下 科技企業如何轉危為機?
    貝恩在本報告中,從疫情對科技行業的整體影響出發,深入分析了各細分行業所受的影響,並為科技企業提供了應對之道。新冠疫情對科技行業的整體影響科技行業包含眾多細分行業,受疫情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晶片方面,武漢地區肩負國家存儲晶片生產重任,加之全球存儲晶片主要生產國韓國、日本也正處於疫情高發期,延遲復工復產將對短期供應造成影響。2. 面板方面,中國是全球產能集中地,武漢、廣東作為生產重鎮,聚集多個一線廠商生產基地,多條產線正處於新技術爬坡階段,其中包括小尺寸手機柔性屏及大尺寸電視超高解析度屏。
  • 交大安泰陳方若:疫情防控就是供需匹配 恢復生產需警惕供應鏈風險
    需求的不確定性決定了供應鏈管理的難度。在供需關係中,如果需求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即需求難以預測,那麼生產規模就很難把握,要麼供過於求、要麼供不應求,兩者都不好。而需求信號的扭曲會給供應鏈帶來滅頂之災。供應鏈上的任何一個企業在做它的生產計劃的時候,計劃的依據通常都是來自供應鏈下遊的訂單。
  • 交大安泰史佔中: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安全的影響及對策
    其四,疫情造成停工停業使中小微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由於延遲上班、生產和營業停擺、收入和現金流中斷,但是房租、工資、利息等費用剛性支付;受衝擊較大的有旅遊、餐飲、娛樂、交運等行業,許多中小微企業將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風險還可能沿著供應鏈和擔保鏈上下及橫向傳導,引發局部性危機,大量企業將蒙受巨大損失。另外,疫情造成很多員工個人失業而引發家庭經濟危機。
  • 畢馬威:疫情下商業銀行如何應對的思考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疫情下商業銀行如何應對的思考】即可世界經濟面臨1929年大蕭條以來從金融市場層面來看,在疫情全球傳播且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
  • 疫情下全球產業鏈或將重構,中國如何應對?
    當前局勢下,跨國公司產業鏈異動的系列消息,會否引發美國、日本、德國在中國投資的大量遷離? 全球產業鏈如果發生進一步的調整,對中國產業鏈將產生怎麼樣的影響? 面對自身的短板,中國政府和企業該如何發力?中國產業鏈又該如何築牢?
  • JDA推出預測並防止供應鏈中斷的Luminate數字控制塔
    JDA Luminate控制塔作為SaaS(軟體即服務)解決方案,以端到端危機控制中心的形式幫助企業了解、詮釋整個供應鏈以及延伸的第三方數字網絡內的實時信息,並作出迅捷響應。利用該解決方案,企業將能及時感知企業供應鏈中的意外事件,確定實際和潛在中斷或需求變化的影響,並基於機器學習推薦糾正措施。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報告提到,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2018年相比增加1000萬,與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萬。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那麼,當前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狀況如何?糧食安全面臨哪些風險挑戰?國際社會應如何保障全球糧食供應鏈穩定,維護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