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糖尿病可能會完全治癒?早打胰島素有好處?醫生告訴「真相」

2020-12-18 荊山浮屠話健康

#百裡挑一#

糖尿病可謂是21世紀的文明病了,近些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斷升高,而患病年齡卻在逐年下降,不少人在30出頭已經開始出現糖耐量異常的情況了。有醫學專家認為,現代社會大多數人往往處於一種「過勞」的狀態,不僅僅是精神過勞,體能過勞,甚至人體內臟器官也過勞,因為飲食習慣不良,暴飲暴食,飲食厚重,喜歡含糖食物飲料等等,往往人人體的胰腺、肝臟等代謝器官長期處於高負擔狀態,再加上常年的熬夜,身體休整不過來,就會出現代謝異常,導致各種慢性病發作,其中就包括糖尿病。所以,有很多出現糖代謝異常的人,或者剛被確診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會有疑問,糖尿病究竟有沒有辦法根治呢?可以完全治癒嗎?今天,咱們聊聊有關糖尿病防治的一些問題。

01出現糖尿病跟胰臟功能相關

糖尿病的發作跟人體胰臟功能密切相關,為什麼呢?因為胰臟的胰島細胞會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的作用就是維持人體血糖的穩定,血液中糖分多了,胰島素分泌也會相應增加,讓血液中的糖分能夠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而一旦胰島素分泌減少,那麼控制血糖的功能也會減弱,血糖出現升高,長期後就會導致糖尿病。

但實際上有時候,胰島素並不是分泌不足,而是因為人體出現了抵抗胰島素功能的現象,會導致胰島素相對不足,同樣會引發糖代謝問題,最終出現糖尿病。所以導致糖代謝問題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其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胰腺細胞退化或衰老,分泌功能下降,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而另一種則是由於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胰臟細胞,導致分泌功能受損,出現胰島素分泌不足。

2、出現胰島素抵抗,由於肥胖、藥物、疾病等原因導致的人體出現胰島素抵抗,對於胰島素的利用率下降,導致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剛開始胰腺分泌過多胰島素來維持平衡,但時間久了,胰臟負擔過重,就會導致分泌功能下降。

3、由於懷孕、受傷、疾病、接受相關手術治療的原因,導致人體代謝、激素發生改變,因而加大了對胰島素的需求,導致胰島素相對不足。

所以,出現糖代謝問題或者糖尿病確實跟胰臟的分泌功能相關,因此,治療也要從這個方面入手,才能有較好的效果。

02糖尿病能治好嗎?不同種類糖尿病的區別是什麼?

糖尿病能治好嗎?這是很多糖友關心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想要知道自己的糖尿病能不能治好,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患病原因,打個比方來說,1型糖尿病原因是人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胰臟導致的,這種情況除非控制住免疫系統,但目前來講醫學做不到,所以以目前的治療方法是無法治癒1型糖尿病的。

此外,如果是衰老導致的胰腺退化,或者長期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導致的胰腺功能退化的患者,目前也是無法根治的,因為胰腺的損傷目前來看是沒有辦法逆轉的,最多只能維持現狀,延緩病情進展,可能需要進行藥物的搭配來控制,所以,對於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屬於這兩種,千萬不要排斥服藥,因為一些藥物可以起到延緩胰腺功能損傷的速度,對人體是利大於弊的。

那麼哪些糖尿病能夠治療呢?

比如說肥胖的患者,因為長期的胰島素抵抗導致出現糖尿病的情況,由於這類人群多是較為年輕的患者,一方面通過減重可以恢復胰島素的敏感性,避免胰島素抵抗,另一方面年輕的緣故,胰腺功能並沒有出現不可逆的損傷,這樣通過治療就可以讓血糖恢復正常,即使未來停藥也不會出現反覆的情況,不過這類患者也要警惕,避免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畢竟曾經出現過症狀,患病機率要大於正常人。

此外,還有比如急性胰腺炎患者、短期服用激素等藥物的患者,以及妊娠糖尿病患者,通過治療或者自身控制,有較大可能在生產後、停藥後或者急性期過後,血糖恢復正常,不過這樣也要儘可能注意,未來多檢測血糖,避免出現異常。妊娠糖尿病恢復的患者,未來10年裡患病風險會升高5成左右,應該定期檢查血糖指標。

通過以上的了解,我們能清楚,可能會治好的糖尿病患者有:肥胖有胰島素抵抗的患者;急性胰腺炎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以及短期服用激素等藥物的患者。

而無法治癒的糖尿病患者為:1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功能損傷、衰老、退化的患者;長期不良生活導致胰腺功能損傷的患者。

03對糖尿病認知不同,對治療結果要求也不同

其實,對於糖尿病是否能夠根治還是有患者自己的認知差異的,有些人希望的根治就是完全沒有疾病,不會有其他任何問題,不用服藥等等,而糖尿病的治療往往需要長期的過程,而且有些情況是無法做到完全控制病情的,這樣的話,對於這些患者來說那就是無法根治。而對於只要求能過做到不吃藥就算治好了,那麼對於不少患者只要通過飲食、運動、生活的控制就可以做到,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治癒了。

由於目前醫療條件的限制,人們無法檢測胰腺的損傷程度,只能大致預測胰腺的功能多少,所以也就無法準確的給出一個糖尿病治療到哪種程度,或者說是不是已經完全治癒了。目前對於糖尿病控制是否良好,完全是通過對於日常血糖測量和糖化血紅蛋白測試來判斷,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血糖低於7mmol/L,餐後血糖低於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在7%以內,就是目標。而理想目標則要更加嚴格一些,空腹血糖低於5.6mmol/L,餐後血糖低於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於6.5%。這種情況下不容易出現併發症,患者生活質量跟常人無異。

當然,對於糖尿病的防治問題,有些人還有自己的想法,在下面我們一一解答。

04有親屬患了糖尿病,自己一定會得糖尿病嗎?

其實這個問題首先要看親屬和自己的關係,如果是直系親屬,越近患病的可能性越大。而如果不是直系親屬,則患病機率要小很多。據研究顯示,如果自己的雙親有一方患糖尿病,那麼自己有4成機率患病,而如果雙親都有糖尿病,自己就有7成的可能患病。

雖然這些機率看上去很高,很可怕,但我們要知道,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對糖尿病的發病有很大的影響,避免哪些不良的習慣,比如暴飲暴食、喜歡喝含糖飲料、抽菸、肥胖、久坐不運動等等,那麼即使雙親都患病,那麼未必會患病。即使患病,那麼患病的時間也會推後很多,從而避免併發症的提前出現。

而且,對於已經患了糖尿病的患者來說,調整了生活習慣,並且結合用藥後,維持血糖穩定,避免了併發症,自己的生活質量跟健康人一樣,同樣可以擁有精彩的人生。

05為什麼得了糖尿病要打胰島素?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聽打胰島素就會感覺恐懼,其實這有兩方面原因,一種是人生來對針刺疼痛敏感,另一方面對於病情的未知,其實注射胰島素並不是洪水猛獸,它對於患者來說,是有效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的有力治療手段。

胰島素和血糖的關係,對人體有啥影響

人體在正常的情況下,把含糖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精製糖、水果等)在腸胃中轉化成葡萄糖,來補充人體的能量,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中後,胰島素開始分泌調控血糖。如果人體胰島素數量不足或者是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就會讓血液裡的葡萄糖升高,出現糖尿病。

不過,一般來講糖尿病早期不會有明顯的、特殊的症狀。而很多患者是在有了三多(吃多、喝多、尿多)一少(體重減輕)症狀才會選擇就醫,但此時身體早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了。根據國外的一個研究表明,早期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其胰島細胞的功能已經衰退,可能只有正常人的50%左右。並且隨著患者患病的時間增長,出現每年5%左右的速度每年降低。這時候如果不控制血糖,任由其血糖控制不好的話,就可能會產生許多不可逆的糖尿病併發症,例如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

那麼該如何延緩胰島細胞的衰退呢?

並不是一患有糖尿病就要注射胰島素,早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服用降糖藥來治療,降糖藥種類較多,比如雙胍類通過抑制葡萄糖異生來降糖;磺脲類通過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來降糖;還有些藥物可以抑制腸道吸收糖分等等,不過這些方式會隨著病情發展,治療效果下降,這時候才需要通過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平衡。

這裡的胰島素雖然不是人體自身分泌的,但功能效果和自己的沒什麼區別,都是幫助人體降血糖,保持血糖平衡,這樣一來還能幫助胰腺細胞減輕負擔,有緩解的時間,所以治療糖尿病使用胰島素並不是壞事,越早使用可能越能早期延緩胰腺衰退、受損的速度,維持現在胰腺的功能。

當然,並不是以後只要注射了胰島素,就可以大吃大喝,不受控制,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更多是在日常,控制不佳,及時注射胰島素還是會導致血糖偏高,所以胰島素治療也要跟日常的飲食和運動配合起來,才有好的效果。

06糖尿病患者可以減肥嗎?

有些患者在我之前的文章後留言說,得了糖尿病不是有「三多一少」,人都瘦了,還用減肥嗎?

其實「三多一少」雖然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但並不是每個患者都會出現,尤其是「一少」,對於一些年輕的患者,或者糖尿病早期,糖代謝異常的人群來說,可能並沒有出現,而這時候這類人群往往處於一個較胖的狀態。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抵抗,減低胰島素的敏感性,所以減肥,讓體重達到標準,是改善血糖,幫助治療糖尿病的一種手段。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最好是避免減肥,比如本身體重已經達標,或者體重低於標準,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的,這時候應該加大治療力度,控制好血糖,要避免體重持續減輕,出現營養不良等問題。此外,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正在打胰島素的患者,要選擇合理的減肥方法,避免出現血糖偏低的情況,隨手帶一些小零食或者糖塊,減少血糖過度波動。

相關焦點

  • 糖尿病治癒新希望:重塑胰島素敏感度
    目前糖尿病還沒有治癒的手段,但是新的消息來了:可以通過重塑胰島素敏感度來治癒2型糖尿病,未來可期!治癒糖尿病新希望:重塑胰島素敏感度我們都知道,血糖降不降,人體的胰島素起直接做用,而2型糖尿病人許多人就是因肥胖和其它原因,導致胰島功能受損,最終讓血糖不能降下來,或降糖能力不夠,所以治糖尿病還要從胰島功能的修復上入手,美國人近日就做了這方面的研究,並且有所突破:
  • 糖尿病常見的胰島素與口服藥種類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醫生告訴您
    2、中效胰島素這類胰島素以前使用較多,不過目前看由於其作用高峰跟進食後血糖上升的時間無法完全符合,所以對於血糖的控制不佳,目前使用比較少,不過對於某些特定情況的人群來說中效胰島素能較長時間控制血糖,可以混合使用。
  • 減少血糖波動如何打胰島素?醫生告訴你
    有些糖友為此去問醫生,看看問題出現在哪裡?其實,對於這樣的疑問,其原因很大的可能是跟這些糖友血糖波動比較大有關,雖然三項指標都在標準內,但血糖餐前、餐後差別較大,或者在兩餐之中有較大的變化,高點和低點相差較大的數值,也是可能會導致併發症發生的,因為血糖的劇烈波動會導致血管的損傷程度加大。那麼該如何減少血糖的波動呢?
  • 闢謠:糖尿病打了胰島素吃喝就不用控制?看看這2項臨床研究結果
    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認為只要打上「胰島素」,其他就不用管了,想吃啥就吃啥,口渴就喝甜飲料,反正胰島素會調節血糖的,這樣的做法真的靠譜嗎?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點胰島素以及糖尿病的研究近代歷史,從歷史上逐漸加強認知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科學家:胰島素注射或成為過去時代,幹細胞有望治癒糖尿病
    那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因致病因素引起胰島素分泌缺乏或胰島素作用不足,從而導致體內糖代謝紊亂的疾病。其主要疾病類型有兩種:(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發生於兒童與青年,也可發生於其他年齡段。其主要情況是因為機體內產生了抗胰島β細胞的抗體,攻擊胰島β細胞,使其無法有效地分泌胰島素。
  • 糖尿病患者,血糖達到多少時,才需要打胰島素治療?
    注射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並且到2021年人類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歷史,就有100年了,它對於人類健康和壽命延長貢獻是非常大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達到多少時,才需要打胰島素治療?對於患上糖尿病的人在注射胰島素以後,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並且也是糖尿病併發症等發病率大幅下降。
  • 餐前胰島素忘記打了,能不能再補打?醫生告訴你這樣處理最妥當
    經常在某個時間段接到糖尿病朋友打來的電話,  孫醫生,我的胰島素忘記打了,怎麼辦?  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說這樣的情況非常常見。雖然醫生是千囑咐,萬囑咐,一定不要忘記用藥,但是,誰都可能有疏忽的時候。畢竟醫生病了也不是能夠完全按時按點的把藥物用上的。  該在餐前注射胰島素的時候忘記了,吃飯時想起來了,吃完了想起來了,吃完1小時想起來了,吃完2小時想起來了,甚至該早餐前注射的到晚餐前才想起來沒打,該吃早飯了,想起來昨天晚上的胰島素沒用。
  • 長期打胰島素會有副作用?實話實說,這些危害可能會上門
    一般來說,患上糖尿病之後大家都會選擇使用藥物治療,一般使用的藥物是胰島素。但是,部分人在注射胰島素之後,可能會產生較多的不良反應,這對人的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了解打胰島素的不良反應有哪些,這樣才能夠做好相關的調理工作。
  • 糖尿病患者須知:打1個單位的胰島素,可以降多少血糖?
    對於這部分新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來說,「打針」是為了防止病情的進一步加重,為以後「吃藥」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胰島素是降糖效率最佳的藥物,而不是降糖治療最後的選擇。關於胰島素,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非常關心這樣一些問題:什麼時候注射胰島素?應該在哪個部位注射?注射的胰島素單位是多少?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1個單位的胰島素,到底可以降多少血糖呢?
  • 糖尿病人打了胰島素,自身還能分泌胰島素嗎?會造成功能萎縮嗎?
    但張先生說什麼也不願意注射胰島素,他聽別人說:只要打了胰島素不但以後離不了,而且本來還有希望治癒的糖尿病,再也沒有治好的可能了。不知道張先生是從哪聽來的,但這種說法在很多糖尿病人中流傳甚廣,使得糖尿病人對胰島素治療非常牴觸。
  • 血糖高到多少,才需要打胰島素?醫生:5種情況必須打胰島素
    到2021年,人類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歷史,就有100年了。100年來,胰島素對人類健康和壽命延長的貢獻,再怎麼強調也不過分。時至今日,由於胰島素的應用,已經沒有多少人直接死於糖尿病了。糖尿病併發症引起的截肢、失明、腎衰竭、心梗和腦梗的人數,也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這一切的結果,都與胰島素的使用有關。究其原因,除了胰島素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之外,更在於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的最後保障。
  • 打胰島素會上癮?常德四醫神內內分泌科告訴你一個這樣的真相……
    很多糖友當聽到要打胰島素的時候會非常牴觸,「我不能打胰島素,會上癮,這輩子都戒不掉了」這是在內分泌科病房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有患者認為打胰島素就像毒品,一旦用上,就揮之不去。那麼這個究竟是謠言還是事實呢?仔細閱讀下面的內容,看常德四醫神內內分泌科專家解答您內心的疑惑!
  • 打胰島素,須牢記「三大紀律」
    由此可見,胰島素治療完全是生理需求,絕對不會成癮。  也有的患者認為打了胰島素就說明糖尿病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階段。對於糖尿病嚴重程度的判斷,需要結合患病時間長短、長期血糖控制的情況、併發症的多少和程度、高血壓、血脂紊亂等合併疾病以及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等多個因素進行綜合評判,而是否打胰島素則主要根據患者體內胰島素缺乏程度、口服藥物能否有效降低血糖、是否存在急性併發症等來決定。
  • 糖尿病禁忌的食物有哪些?如何控制血糖?醫生告訴您
    目前在我們國家,糖尿病的患者是越來越多,據了解,目前起碼有大約1億人患有糖尿病,也就是說,大概在10個成年的中國人裡面,就大概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這個發病率是非常高的。而且,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是很容易誘發很多併發症的,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積極控制非常關鍵。
  • 妊娠糖尿病真的可以治癒嗎?得了妊娠糖尿病要怎麼吃?
    糖尿病,是一個人見人怕的疾病。雖然,這個疾病不具有傳染性,可卻有一輩子的煩惱。一旦確診為糖尿病,打了第一針胰島素,這輩子就要終生靠胰島素,三餐要嚴格控制飲食了。有些年紀輕輕的小姑娘,十幾歲得了糖尿病,成長的過程就會變得十分艱辛。對於廣大孕媽來說,妊娠糖尿病也是大家所害怕的。既擔心自己被妊娠糖尿病所累,也害怕寶寶被妊娠糖尿病所害。
  • 世一堂中醫院:糖尿病到底能不能被治癒?目前只有這兩種可以治癒!
    有兩種糖尿病是可以治癒的的,一種是糖尿病前期。另一種是糖尿病科學化治癒。 這一類的病人,如果通過改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飲食加以限制,增強運動是完全可以恢復正常的。
  • 聯合國糖尿病日│胰島素適應徵和分類
    當前,中國糖尿病形勢十分嚴峻,12.8%的成年人有糖尿病,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視網膜、腎臟和神經病變等各種慢性併發症。每年的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世界各地舉辦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動,旨在喚醒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
  • 打胰島素會發胖嗎? 打胰島素會有哪些副作用?
    嚴重的糖尿病是需要打胰島素來穩定病情的,特別是1型糖尿病,但是很多病人認為打胰島素之後會出現發胖的現象,其實這種說法也有可能是真的。所以,經常打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為了避免體重加重,需要遵循下面這幾點原則:   打胰島素需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 新型幹細胞療法治癒糖尿病小鼠!終結胰島素注射時代又近一步
    近日,加拿大電視網(CTV News)報導了一則阿爾伯特大學研究人員攻克糖尿病治療的新聞,文章稱該研究小組已經能夠用一種新的幹細胞方法治癒患有糖尿病的老鼠,採用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的細胞製造胰島細胞,然後將這些細胞植入糖尿病小鼠體內,將糖尿病逆轉到基本治癒的程度。
  • 糖尿病患者打胰島素會變胖嗎?預防藥物變胖3步走,控體重穩血糖
    張先生發現自己有糖尿病後,就聽從醫生的安排,開始注射胰島素,不過很快他發現從開始打胰島素以後,雖然自己的血糖下來了,自己就開始發福了,原來一直比較標準的身材,開始出現水桶腰了,這讓張先生有點擔心,因為醫生警告過他不要讓自己太胖了,肥胖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控制不佳,他又不知道肥胖的原因如何,是不是因為打胰島素導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