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因為熱愛更為傳承!她把剪紙藝術帶進了課堂~

2021-02-19 愛上吳興

雖然對剪紙教學有了自己獨特的一套門路,但馮老師深知自己與專業剪紙還有不少差距。想要把剪紙做精,還得拜師學藝。

2018年,馮偉紅第一次來到杭州學習專業剪紙,參加了浙江省小學教師剪紙創作研修班。短短一周的魔鬼教學,雖然讓她挨了不少批評,但剪紙技藝也得以突飛猛進。僅僅用了兩天時間,聰明認真的她就完成了從初級班到老學員班的跨越。

學成之後的馮偉紅,回學校為學生買了專門的剪紙書籍和專用的剪刀,自學《黃河十四走》,慢慢開始走專業剪紙的道路。2019年4月,她參加了第二次的專業剪紙培訓班。剪紙境界越來越高的她漸漸從注重剪紙作品,轉變為剪紙文化的教學方向。

2019年元宵節,馮老師帶著孩子們,代表織裡鎮傳統技藝文化參加了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民俗活動。讓她欣慰的是,她們的作品受到了現場不少老人和孩子的歡迎,「當時有不少家長想讓自己小孩跟著我學剪紙,還問我怎麼報名呢。」看到剪紙傳統文化依然受大家喜愛,她滿臉開心。

馮老師曾啟發於美術大師李力加的一句話:「中國傳統的剪紙就是我們中國美術的最早的造型語言。」為此,她撰寫《「刀剪之間留韻味,妙手之下巧生花」——通過剪紙的傳承與創新豐潤學生心靈》一文,並獲得全市地方課程論文一等獎。

相關焦點

  • 2020信息院傳承隊開展剪紙藝術課堂
    (通訊員 葉青卓)7月30日10點30分,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信息院」)赴婁底市新化縣圳上鎮新泉村暑假實踐團(以下簡稱「傳承隊」)協山溪中學開展線上剪紙藝術課堂活動,剪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活動的主題是「介紹中國剪紙藝術歷史背景,教授學生基本剪紙技術,傳承中國文化」。傳承課堂全體五六年級學生參加此次活動,隊長林玉出席本次活動。活動伊始,林玉發表致辭。
  • 阮社小學學生的剪紙作品獲觀眾點讚
    當天下午,2016浙江省剪紙年會在阮社小學舉行。前來交流的剪紙藝術專家,對該校學生充滿童趣的剪紙作品,紛紛拿出相機、手機,咔擦咔擦地拍個不停,並情不自禁地讚嘆道:「小小年紀能剪出這樣的剪紙作品,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學校普及剪紙藝術10年柯橋區的一所小學,何以能成為2016浙江省剪紙藝術展的如此大規模藝術展的重要展區?
  • 「小剪刀,大藝術」,剪紙藝術走進聊城光明小學美術課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劉寧馬瑋記者國曉寧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在當前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為了更好傳承民間藝術,聊城市東昌府區光明小學將剪紙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美術課程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認識,讓學生在實際創作中提高動手能力,從而達到對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的目的。聊城市東昌府區光明小學一貫重視傳承教育教學。在2019年度「非遺」項目的市級重大攻關科研課題中,光明小學的《聊城剪紙藝術在小學階段的傳承教育研究》課題立項,教師的業務剪紙技能技法得到了挑戰和提高。
  • 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 剪紙藝術走進玉東小學公益課堂
    剪紙作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有著濃厚的歷史色彩。近日,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玉林剪紙項目玉州區傳承人陳海英老師應邀來到玉東小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剪紙公益課。在課上,陳海英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剪紙半成品《連年有餘》,用熟練的手法快速地剪起荷花的花瓣毛刺,流暢的手部動作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演繹。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對剪紙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拿起筆、紙和剪刀,練習剪小圓圈,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完成了剪紙的初步練習,課堂上充滿歡聲笑語。
  • 小手「剪」出多彩童年 「衡陽非遺」南嶽剪紙進課堂
    3月13日,在衡陽非遺進校園—南嶽區金月完小剪紙課堂上,「南嶽剪紙」非遺傳承人肖煥手把手教孩子們剪出自己喜愛的花樣。初次接觸剪紙的孩子們,興趣盎然地用剪刀剪出多彩的童年。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實現活態傳承、活力再現,讓非遺薪火代代相傳。紅網時刻衡陽3月15日訊(通訊員 廖欣婭 周苡 記者 石珊)「肖老師您看!我剪的蝴蝶多美!」3月13日,在衡陽非遺進校園—南嶽區金月完小剪紙課堂上,四年級學生陳陳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
  • 「哈尼卡」「潮陽剪紙」:美的創造 美的傳承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 題:「哈尼卡」「潮陽剪紙」:美的創造 美的傳承  新華社記者哈麗娜、鄧瑞璇  窗花、牆花、燈花……逢年過節,傳統中國剪紙藝術在大江南北綻放美麗、慰藉鄉愁  今年52歲的蘇梅是當地家喻戶曉的剪紙能人,從小學習製作哈尼卡紙偶。1998年,畢業於黑龍江教育學院美術系的蘇梅回到家鄉,全身心投入哈尼卡剪紙藝術的傳承中。  「達斡爾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哈尼卡等精美剪紙圖像,成了傳承達斡爾族傳統文化的良好載體。」蘇梅說。
  • 一代剪紙藝術大師——謝玉霞
    至今想起在她生前與她相處的點點滴滴,仿佛如昨,她的音容笑貌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  謝老師是一個把剪紙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人。她出生於安徽阜陽的一個教師家庭,從小受當美術教師的父親的薰陶,愛上了剪紙,從此與剪紙相伴一生。其實她的職業是護士,在單位裡她便用剪紙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開展衛生保健宣傳。逢年過節婚嫁迎娶,她為鄰裡鄉親剪喜慶窗花。
  • 非遺文化進高校 剪紙漆藝「雲」上教
    近日,通過線上平臺,四川外國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基地(以下簡稱「非遺基地」)開展第一次剪紙漆藝課堂。四川外國語大學非遺基地成立於2013年。2016年開設《文化遺產保護》專業限選課程,聘請金錢板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丁長福任課程教師。推動傳承方式由傳統師徒口口相授向課堂化課程化傳授轉型,2017年還被重慶市文旅委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
  • 非遺進校園,共築傳承夢!增城這個案例上榜省「非遺進校園」 優秀案例!
    非遺進校園,共築傳承夢>2020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揭曉啦增城區剪紙非遺傳承培訓基地學校重點將剪紙作為特色課程引入課堂,並開展「七彩童年,妙筆生花」主題式綜合實踐及美術教學活動,開設剪紙工作坊,為學生搭建藝術平臺,學生的剪紙作品在多項國家級、省級大賽中獲得獎項。
  • 煙臺剪紙傳承人衣培娟:剪紙「魔術師」剪出精彩人生
    她叫衣培娟,今年64歲,棲霞市西城鎮人,已經在剪紙文化傳承的道路上探索跋涉近60年。沉醉於剪紙技藝數十年,衣培娟如今已是中國傑出剪紙藝術名家,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但她對剪紙的熱忱反而隨著年齡增加與日俱增。如今已退休的衣培娟給自己定了個新任務——從孩子們抓起,把剪紙技藝傳承下去。
  • 【小石帶你遊石外】剪紙時光,那個驚豔了你我的她
    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更是如此,不僅率先進行了辦學體制改革,組建了教育集團,更是首創27項校本課程來確保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從今天起,小石將為大家一一揭秘那些不為人知的關於大集團創新教育的點滴故事。今天帶大家走進的是12項藝術類校本課程當中的蔚縣剪紙專項課程。
  • 四川學子三下鄉:傳承非遺文化,走進儀隴剪紙
    服務傳統,展望藝術;傳播非遺文化,保護歷史文脈。為繼續深入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西華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巴蜀拾藝人」實踐團隊來到了南充市儀隴縣。在開始採訪之前,毛小玲老師為實踐隊員們現場展示了她熟練的剪紙技術,並對一名實踐隊員進行了簡單的剪紙技巧教學。毛老師一邊剪紙,一邊講述到,「剪紙是一個複雜而精細的過程,完成一幅剪紙作品一般都需要花上幾個小時;剪紙也不僅僅靠手剪,一些十分精細的地方都需要機刻。」剪紙並非一件易事。
  • 春華剪紙:唯美剪紙的開拓者
    師出名門,她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春華剪紙師承於新中國成立前出生的榮瑞蘭老師,榮瑞蘭老師受教於清末民初的母親的剪紙影響,此項剪紙技藝至今已有百餘年。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僅傳承了一些民間習俗與特色,它還對文學界有著較大的貢獻。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在數千年前,人們對剪紙有著豐富的感情和依賴,即使是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剪紙藝術的變形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以鏤空形式的工藝品,運用於包裝設計凸顯文化氛圍,作為建築的表現形式,這些都是現代的剪紙所創作的符號。
  • 太平中學舉行「高中書法與剪紙藝術課程的傳承及其創新實踐研究...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日訊 7月1日下午,由成都市太平中學承擔的國家級課題的子課題——「高中書法與剪紙藝術課程的傳承及其創新實踐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學校會議室舉行。馮恩旭說,今天的布展讓人很震撼很驚奇,藝術轉化為商品的形式非常好,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又真正回歸到了生活。 馮老師從三個方面指出了本課題研究的好處,並具有三個代表性。第一,學校具代表性,太平中學位於城鄉結合部,作為實驗改革基地學校這個選址就很好。第二,課題具有代表性,該課題是中華優秀文化的融合,特別是書法和剪紙,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選題具有代表性。
  • 潼關縣太要鎮中心幼兒園舉行「家長進課堂」教育活動
    為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探尋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11月12日,太要鎮中心幼兒園舉行了「家長進課堂」教育活動。太要鎮中心幼兒園舉行「家長進課堂」教育活動家長們結合自身優勢進行選材,有《潼關肉夾饃的傳承》《民俗剪紙》《農作物的生長及收成》等,極具潼關地域特色文化。為此,家長們精心的籌備,不僅製作了精美的PPT、還帶來了實際操作的道具。活動中,家長們憑藉豐富的人生閱歷、自身的專業,悉心傳授,使孩子們體驗了全新的生活感受。
  • 青島:剪紙技藝走進幼兒園 傳承經典從娃娃抓起
    11月20日,青島西海岸新區隱珠中心幼兒園開展了「大手拉小手 剪紙我傳承」活動,一張張紅紙在——王德蕊老人的巧手下變成了剪紙作品,栩栩如生,讓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嘆為觀止。王德蕊老人今年70歲了,她退休後開始剪紙,並成為了剪紙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成立的「德蕊剪紙工作室」會定期組織各種活動,走進社區,走進學校和幼兒園,讓更多的人認識剪紙,熱愛剪紙。
  • 安大學子「雲端」走進剪紙之鄉阜陽,助力非遺文化傳承發展
    《阜陽剪紙記憶》目前,阜陽剪紙的傳承工作有開展社區剪紙活動,舉辦各類剪紙大賽,開展剪紙進校園活動等。老一輩剪紙藝人雖然技藝精湛,為剪紙創作出一幅又一幅優秀作品,但是卻因不善表達,無法用文字記錄而導致剪紙文化的傳承受到阻礙。葛老師為彌補損失,一直都在為阜陽剪紙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隨後,老師向大家介紹阜陽剪紙的特色:以單色為主,融入了北方的粗狂誇張和南方的溫柔細膩的特點,在造型上運用誇張意象的手法,多注重神、形兼備。
  • 剪紙的「加與減」 ——唯美剪紙藝術的技法
    點擊"剪紙團花圖案大全"免費訂閱 剪紙的「加與減」 ——唯美剪紙藝術的技法(一) 相見時難別也難,愛情是這樣,成功難失敗也難,人生更是如此。
  • 非遺課堂: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陣地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裡,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內的「非遺課堂」天天爆滿,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向非遺大師學習布藝、剪紙、葫蘆畫、香包製作,感受手工製作的樂趣。  博物館的非遺大師們為了講好非遺課,紛紛拿出自己的絕活,剪紙大師馬連喜特地用剪刀剪出了「元宵節」三個字和燈籠,高超的剪紙技藝令家長與孩子讚不絕口。
  • 「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在黃花小學掛牌
    2020年11月30日,孝南區文化和旅遊局、孝感雕花剪紙研究所在孝南區臥龍鄉黃花小學舉辦了「孝感雕花剪紙傳承示範學校」授牌儀式。授牌儀式上孝感雕花剪紙所和黃花路小學負責人共同表示:授牌儀式只是一個起點,雙方將攜手共建孝感雕花剪紙特色課堂,通過校內非遺教育常態化,課外延伸教學傳承,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非遺教學,讓孩子們愛上孝感雕花剪紙,讓傳統文化更好的走進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蓬勃發展、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