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從網路遊戲中「救」出來,聰明的父母都做對了這五件事

2020-08-28 紅利家庭教育

2020年5月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報告建議「學校、家庭、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個層面採取措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危害。」

家長朋友們可能都有一個共同體會,網際網路在給孩子學習、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另一個負作用也不容小覻:沉迷遊戲。

家長朋友們深知,孩子如果長期沉迷遊戲,深度中毒,後果很嚴重!!!

在我接觸的一個因沉迷遊戲而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的案例:一個讀初二的男孩整天沉迷遊戲,不能自拔。對他來說,每天的必修課就是玩遊戲。為了玩遊戲,他可以一天吃一頓飯;為了玩遊戲,也可以做到幾天幾夜不出門,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玩得昏天黑地。

如果父母稍微提醒一下他,少玩遊戲,多看書做作業時,男孩就表示出不耐煩,甚至氣急敗壞的表情。面對父母的苦口婆心,男孩依然我行我素,玩得連頭都不抬一下。

面對沉迷於遊戲的孩子,多數父母採取的手段有以下幾種:一是恨鐵不成鋼的數落,任憑說破了嘴,孩子依然無動於衷;二是沒收手機或電腦,以為沒有了手機、電腦,孩子就會老老實實,遠離遊戲。殊不知,父母這種粗暴的方式,無疑會加大孩子與父母的對立;三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父母對孩子發一番雷霆之怒,把孩子痛扁一頓,以為孩子就此收手,改過自新,但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

應該說,父母為了不讓孩子玩遊戲,想盡了各種招數,使出了十八般武藝,效果依然不佳。那麼,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孩子為什麼沉迷遊戲而不能自拔的原因。在我長期輔導的案例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1. 遊戲中進級、獎勵和刺激的感官體驗容易讓孩子沉迷。

2. 孩子在遊戲中尋求存在感、認同感和成就感

3. 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沒有自信,無法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4. 長期缺乏情感滋養和心理營養。

5. 孩子不喜歡閱讀,也沒有其他興趣愛好,孩子無法接觸到高級的感官刺激。

6. 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對電子產品缺乏管控造成的。

話說回來,如果要讓孩子沉迷遊戲世界裡的孩子幡然醒悟,戒斷遊戲癮,重整旗鼓,再現好孩子、好學生的形象,聰明的父母一定做好了幾件事:

第一件事: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最好是體育運動,創造條件增加孩子的運動量。比如說孩子喜歡打籃球,除了與同學玩之外,最好再和孩子一起找球友,請教練,當然,父母也可以參與其中和孩子一起玩。

第二件事:整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趣聞趣事和曾經的良好表現,可以是一段一段小視頻,也可以是一張一張照片,還可以是一個一個故事,有意無意中與孩子分享,正強化孩子過往經歷中的好表現、好感覺。

第三件事: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每天與孩子分享讀書心得,一個故事情節、一句至理名言、一次思想的碰撞都可能讓孩子越來越喜歡閱讀,因此轉移孩子的興趣點。

第四件事:清理家裡的電子產品,允許孩子玩的設備就一臺,對網絡實行定時管理,制定大家都接受的規則,在相對固定時間玩遊戲或其他娛樂活動。

第五件事: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多一些關心和陪伴,循序漸進,逐步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同時從孩子的優勢科目入手單科突破,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在這裡,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家長千萬不能「一刀切」禁止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也不能整天嘮叨打遊戲怎麼不好,影響學習,因為這樣做反而會激起更多的矛盾,孩子更容易和父母產生衝突。

當家長能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堅持一項體育運動,找到過往經歷中的好感覺,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建立規則意識,多一些關心和陪伴,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孩子就會一步一步從沉迷遊戲的泥潭中走出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您有什麼觀點,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聰明的父母,不會當著孩子做這五件事
    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習慣性的在孩子面前攻擊數落另一方,不僅會給孩子錯誤的師範,還會讓孩子認可父母的負面情緒,可能造成孩子對父母親有偏見,甚至對父母不滿。2.不當著孩子的面破壞規則很多人說,現在的熊孩子是被大人給寵壞了,沒有規矩。其實想一想,孩子的行為,大多是大人的影子。同事王姐,是一個風風火火的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沒有車就衝過去。
  • 老公的過度關心,聰明的女人不會做這五件事?
    酒鬼看過很多因為夫妻生活冷淡後來又追悔莫及的故事,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都來自這五件事?這個時候自己的老公恰好發現,聰明的女人是不會翻看老公手機的,因為相愛,所以相信,才不會因為一些中途的小差錯葬送了你們夫妻之間這十幾年的婚姻。老公的過度關心:不一定是出軌,也不一定不是出軌,但做為聰明的女人都會選擇相信,因為她相信自己能夠讓老公回歸這個家庭。
  • 孩子為何怨恨父母?都是這些事給逼出來的,再不糾正會成為白眼狼
    都是這些事給逼出來的,再不糾正會成為白眼狼一、父母沒有對每個孩子相同的愛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唐山大地震》,裡面的劇情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發生地震後,一兒一女同時被困在了水泥板底下,要救一個的時候,但是又給孩子布置很多的任務,如果父母已經給了他們承諾,在孩子們完成了任務之後,父母們卻不實現那個承諾,比如說當父母說你考試考了九十分以上,就帶你出去玩,大多數父母都因為工作的原因就會失信,但是在孩子的心裡他們會覺得父母是在捉弄自己,每失信一次,在孩子的心裡父母的威嚴就會減少很多,所以時間長了,你再讓孩子去完成一件事,他們就不會完成了,甚至失信多了他們就會怨恨自己的父母。
  • 如果您想養育精神上堅強的孩子,請不要說這五件事
    導讀:如果您想養育精神上堅強的孩子,請不要說這五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您想養育精神上堅強的孩子,請不要說這五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五件危險的事兒,一定要讓孩子去做
    近年來,隨著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對下一代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隨之而來的,「保護孩子」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甚至削鉛筆的小刀都不允許孩子攜帶。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他推薦家長們讓孩子去做五件危險的事情: 第一件事:使用火 親手操縱大自然中的元素——這件事聽起來簡直帥呆了好嘛?
  • 父母做到這五件事,就算是叛逆期也無妨
    身邊人普遍反映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難當了,關於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得注意到。從小就開始給孩子普及各種保護方法,小到夥伴之間的爭奪推搡,大到校園裡的暴力事件。一點沒有考慮周全,孩子就可能遭受身心傷害。網絡上青少年的各種安全事故頻繁發生,讓人看得是觸目驚心。
  • 孩子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做這三件事,聰明的父母都怎麼做?
    在孩子教育上,一直有說不完的話題。今天,我們來看看孩子「早戀」這件事。提到「早戀」,相信不少家長的直覺都是異常排斥的,他們堅信這種事情不可以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早戀真的那麼可怕嗎?「早戀」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出現的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一份調查表明,初中生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為10.6%,高中生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為42.3%。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發生了變化,這個時候,他們會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希望得到異性的關注,喜歡和異性相處,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
  • 李玫瑾直言:孩子專注力和成績不好,因為父母每天都在做這5件事
    專注力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效率有很大的影響,但有些時候家長對孩子管教太嚴,經常做一些有損孩子專注力的事情。針對這一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個講座中提到:孩子不夠專注,主要是因為家長每天都在做這五件事。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吼叫沒有用,聰明媽媽用這6招
    被困在家裡的猴孩子,可以說是在網絡上玩出了各式花樣,恣意衝浪,不亦樂乎。這可苦壞了一群爸爸媽媽們,因為他們發現,在與網路遊戲爭奪孩子的大戰中,他們敗得體無完膚。原來,網路遊戲的毒性一點都不必新冠病毒弱。怕網遊耽誤孩子學習,怕網遊影響孩子健康,怕網遊破壞親子關係,怕網遊偷走錢包,怕……怕得太多了,父母該怎麼辦呢?搶手機?打孩子?告遊戲公司?NO,NO,NO!
  • 孩子愛做這幾件事,說明智力很高,比同齡人更聰明!
    其實如果孩子從小愛做以下幾件事,說明他們智商很高,比同齡人更聰明,父母可不要搞錯了哦。1、亂撕亂扔東西。許多寶媽都說自己的孩子總愛把紙巾甚至書籍撕掉亂扔,怎麼阻止都沒用,其實這種愛破壞的孩子往往非常聰明,就是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很強,當他們把碎紙拋向天空時,往往在觀察自己的勞動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在思考跟探索,有利於智力開發;2、經常吃手
  • 那些聰明孩子的父母,在孩子3歲前,會經常做這幾件事
    這一時期的寶寶大腦會迅速發育,這個期間家長要好好培養,否則容易導致孩子的智力降低,那些聰明孩子的父母,在孩子3歲之前會經常帶娃做這幾件事。二、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那些聰明孩子的父母,在孩子三歲之前遊戲好像對孩子有天生的吸引力,不管是多大的孩子都喜歡玩遊戲,就像我家孩子三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觸各種遊戲了,我也樂得如此,因為遊戲對孩子的好處真的很多,尤其是益智類遊戲。
  • 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這五件事都不要去做,否則不受領導的待見
    導語:無論從事做什麼工作,這五件事都不要去做,否則不受領導的待見在我們的工作中,很多時候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領導的身上,而我們在工作中的態度往往就決定著我們是否能夠被領導重用,我們在職場中要跟領導處好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有事時候,就算你的工作能力非常的出眾
  • 父母做對這些,孩子越變越聰明
    說到聰明,大部分父母都覺得很簡單、很清楚,也都能列舉出孩子聰明或不夠聰明的種種表現;但說到能力,恐怕不少父母都會有點困惑——能力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我怎麼知道孩子能力強不強,又怎麼才能幫孩子發展能力呢?
  • 想讓孩子記憶力好,睡覺前堅持做這5件事,孩子大腦越來越聰明
    所以家長要特別注重孩子習慣的培養。這孩子還小的時候,對孩子培養一些對他好的習慣。比如說在每一天睡覺之前,家長可以堅持做以下這五件事情,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大腦,也能夠讓孩子的記憶力越來越好。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寶媽為了孩子可以堅持任何事情。每天睡覺之前可以說是最放鬆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堅持陪孩子做一些事情,不僅能讓心情放鬆愉悅也能夠更加的期待和展望明天的到來。以下小編就推薦五個,在睡前可以陪孩子做的事情。
  • 孩子怨恨父母是有原因的,5種父母只會毀了孩子,你做過幾種
    都是這些事給逼出來的,再不糾正會成為白眼狼一、父母沒有對每個孩子相同的愛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唐山大地震》,裡面的劇情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發生地震後,一兒一女同事被困在了水泥板底下,要救一個的時候,母親選擇了兒子,雖然當時那個母親覺得女兒可能活不下去了,但是在女兒的心中她永遠都是被拋棄的那一個
  • 想讓孩子長大更聰明,3歲前前這5件事堅決不能做
    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健康、平安長大  有句老話是3歲看大,7歲看老  一個孩子長大什麼樣,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決定了  所以對於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父母做什麼孩子就跟著學什麼
  • 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孩子智商會很高,比同齡人更聰明!
    一些家長就很擔心,怕孩子不懂和別人交流,變的不聰明。其實這可能是孩子智商超群的一種表現,即便孩子智商平凡,也能夠後天培養。2、相較於同齡的孩子而言更聰明聰明的方面有很多種,不單單指成績一種,也可能是對一件事的反應速度、觀察能力,又或者是語言表達能力、
  • 孩子沉迷遊戲?聰明的家長不會做這兩件事
    經常在網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家長抱怨,說自家孩子喜歡玩遊戲,拿著手機玩個不停,不僅對視力有影響,還很有可能沉迷其中,影響學習,網絡上的人魚龍混雜,如果跟著人學壞也是個大問題。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表示很焦急,其實,如果只是作為學習之餘的放鬆調劑,每天適當玩一玩遊戲當成放鬆手段也並無不可,聰明的家長發現孩子有沉迷遊戲的傾向之後,一定不會做這兩件事:
  • 悶聲發財,賺錢的奶茶店一定做對了這五件事 - 李成東
    可以在眾多競品中脫穎而出?開始研究茶飲這個生意是大概1年前開始的,奔著學習的心態我上網搜了下「喜茶」,然後天真幼稚的留下了電話,準備套話,等著對方聯繫。後來才知道喜茶都是直營,但並不妨礙此後一年時間中接到無數奶茶加盟電話,最便宜的3-5萬就可以加盟一個,本著多年被騙的經驗,我立刻捂好了腰包。
  • 學生盒子:影響孩子一生的,不在於家庭貧富,而是這五件事!
    很多家長認為,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重要因素是貧富,所以不少家庭裡父母拼命賺錢,認為只要有了錢就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然而親子教育專家直言:一個家庭的貧富,對孩子的影響並沒有那麼重要,反而是媽媽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對孩子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