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報告建議「學校、家庭、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個層面採取措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危害。」
家長朋友們可能都有一個共同體會,網際網路在給孩子學習、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另一個負作用也不容小覻:沉迷遊戲。
家長朋友們深知,孩子如果長期沉迷遊戲,深度中毒,後果很嚴重!!!
在我接觸的一個因沉迷遊戲而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的案例:一個讀初二的男孩整天沉迷遊戲,不能自拔。對他來說,每天的必修課就是玩遊戲。為了玩遊戲,他可以一天吃一頓飯;為了玩遊戲,也可以做到幾天幾夜不出門,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玩得昏天黑地。
如果父母稍微提醒一下他,少玩遊戲,多看書做作業時,男孩就表示出不耐煩,甚至氣急敗壞的表情。面對父母的苦口婆心,男孩依然我行我素,玩得連頭都不抬一下。
面對沉迷於遊戲的孩子,多數父母採取的手段有以下幾種:一是恨鐵不成鋼的數落,任憑說破了嘴,孩子依然無動於衷;二是沒收手機或電腦,以為沒有了手機、電腦,孩子就會老老實實,遠離遊戲。殊不知,父母這種粗暴的方式,無疑會加大孩子與父母的對立;三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父母對孩子發一番雷霆之怒,把孩子痛扁一頓,以為孩子就此收手,改過自新,但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
應該說,父母為了不讓孩子玩遊戲,想盡了各種招數,使出了十八般武藝,效果依然不佳。那麼,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孩子為什麼沉迷遊戲而不能自拔的原因。在我長期輔導的案例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1. 遊戲中進級、獎勵和刺激的感官體驗容易讓孩子沉迷。
2. 孩子在遊戲中尋求存在感、認同感和成就感
3. 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沒有自信,無法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4. 長期缺乏情感滋養和心理營養。
5. 孩子不喜歡閱讀,也沒有其他興趣愛好,孩子無法接觸到高級的感官刺激。
6. 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對電子產品缺乏管控造成的。
話說回來,如果要讓孩子沉迷遊戲世界裡的孩子幡然醒悟,戒斷遊戲癮,重整旗鼓,再現好孩子、好學生的形象,聰明的父母一定做好了幾件事:
第一件事: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最好是體育運動,創造條件增加孩子的運動量。比如說孩子喜歡打籃球,除了與同學玩之外,最好再和孩子一起找球友,請教練,當然,父母也可以參與其中和孩子一起玩。
第二件事:整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趣聞趣事和曾經的良好表現,可以是一段一段小視頻,也可以是一張一張照片,還可以是一個一個故事,有意無意中與孩子分享,正強化孩子過往經歷中的好表現、好感覺。
第三件事: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每天與孩子分享讀書心得,一個故事情節、一句至理名言、一次思想的碰撞都可能讓孩子越來越喜歡閱讀,因此轉移孩子的興趣點。
第四件事:清理家裡的電子產品,允許孩子玩的設備就一臺,對網絡實行定時管理,制定大家都接受的規則,在相對固定時間玩遊戲或其他娛樂活動。
第五件事: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多一些關心和陪伴,循序漸進,逐步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同時從孩子的優勢科目入手單科突破,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在這裡,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家長千萬不能「一刀切」禁止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也不能整天嘮叨打遊戲怎麼不好,影響學習,因為這樣做反而會激起更多的矛盾,孩子更容易和父母產生衝突。
當家長能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堅持一項體育運動,找到過往經歷中的好感覺,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建立規則意識,多一些關心和陪伴,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孩子就會一步一步從沉迷遊戲的泥潭中走出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您有什麼觀點,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