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oogle工作六年半後,我還是選擇離職了

2020-12-15 騰訊網

2018 AI開發者大會是一場由中美人工智慧技術高手聯袂打造的AI技術與產業的年度盛會!這裡有15+矽谷實力講師團、80+AI領軍企業技術核心人物、100+技術&大眾實力媒體、1500+AI專業開發者——我們只講技術,拒絕空談!

【CSDN 編者按】從去年的谷歌男性工程師備忘錄事件引發的性別歧視、到今年初浩浩蕩蕩的軍事化 AI 項目 4000 餘人抗議、再到前不久剛剛引發業界關注的 Google+ 隱私「知而不報」問題,谷歌一直處於開發者們熱議的焦點。

本文的作者就是一位在谷歌工作了六年之久的老員工,但是他的離職卻與這些因素沒有關係,相反,他對這些事件不以為然、並且極為讚許谷歌內部的企業文化。不過為了更好的風險回報,他還是最終選擇了離職。

以下為譯文:

在谷歌工作了六年半之後,我便離開了這家或許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在我待過的公司裡,我在谷歌的供職時間最長。我離開谷歌是為了去一家能夠賺大錢的公司,尋找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機會。

我很早就加入了 Google Cloud,而且我是該平臺任期最長的 PM 之一。我想分享多年來我眼中的 Google Cloud,同時表達我在未來對它的期望。

但首先,我想告訴你的是,離開谷歌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

谷歌的偉大之處

眾所周知,谷歌的福利很好,比如它提供免費的食物和四個月的產假(遺憾的是我沒有享受到,因為我的三個愛子都出生在我加入谷歌之前)。此外,谷歌還提供豐厚的薪水和股票。

年輕的工程師自然會被這些因素吸引,但是,除此之外,谷歌提供的其他東西更為珍貴,工程師們會因此而受益匪淺,為自己美好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希望我的孩子都能在谷歌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因為谷歌在很多重要的技術領域都走在前沿,為工程師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長條件。

1、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的天堂

谷歌的工程師和 PM 水平都非常高。當然,並不是全部。但平均而言,你的同事非常值得信賴,他們能夠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原因如下:

谷歌擁有業內最好的軟體開發工具和流程,這是很多科技公司的共識。

谷歌的員工智力和經驗超群,你的同事一個比一個聰明。大家互相學習和提高,強強聯手,很容易做出令人驚嘆的產品。

谷歌非常注重員工的成長。它提供導師制度、行業大牛文檔、豐富的培訓以及各種高端課程,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員工的成長便水到渠成。

2、千金難買的良好企業文化

在我加入谷歌的第一周,就有兩件事情震撼了我:

信息是完全公開的。在與谷歌創始人和高管的每周聚會中,我了解到了對外人(後來我了解到了威脅這種開放性的漏洞)來說非常保密的產品計劃。

大家都樂於提供幫助和互相協作,而且通常彼此都非常友好。這種氛圍並不局限於我自己的團隊,當我需要幫助時,其他團隊的成員也是有求必應。谷歌的內部論壇提供非常豐富的內容:編碼、育兒、騎自行車投資,等等。我深深地感受到谷歌對員工的關懷和幫助。

此外,谷歌還推崇獎勵卓越和創新的文化,鼓勵公開感謝他人的氛圍,並努力促進大家提出自己偉大的想法並為之努力。

公司氛圍很好,員工人也很好,所以我像大多數人一樣對去年的備忘錄事件不屑一顧。無論站在哪種角度,谷歌對待員工都難以置信的公平,與其他科技公司相比時尤其如此。我太了解谷歌了,相信我說的吧。

2017年8月,谷歌的一位男性員工在公司內網上發布了一封長達十頁的、涉嫌性別歧視的、反對公司員工多元化計劃的內部備忘錄。這份備忘錄在谷歌內部迅速被傳開,而且也在整個矽谷被瘋狂傳開。這件事讓業界質疑谷歌無法建立具有包容性的職場文化。

3、創新與擴張攜手並進

經常有人說谷歌不再具有創新性,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論調我都會嗤之以鼻。

首先,作為當今最重要的領域,機器學習主要由谷歌領導,谷歌至少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幾年。當然我並不是貶低其他公司,它們中也有很多頗具創新性。但是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谷歌毫無疑問地走在前列。谷歌在技術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方面都處於前列。谷歌在機器學習方面的應用繁多,比如自動駕車、助手、搜索,等等。如果這些都不算創新,那就沒有什麼東西敢稱作創新了。

對於谷歌產品的擴張情況,我只需查看一天中使用的應用程式即可:地圖、照片、Chrome瀏覽器、YouTube、Gmail 郵箱、搜索。據我所知,所有這些應用都是無可替代的。的確,還有其它類似的應用可供選擇,但是對我來說,替換的過程需要重新適應, 我不願意。

我不認為有替代 YouTube 的選擇,它是獨一無二的。我在 YouTube 數據基礎設施上工作了短暫的一段時間,部門的文化氛圍和同事都非常不錯。

那麼谷歌的產品就都很完美?完全沒有改進的餘地嗎?當然不是。

在谷歌的某些領域,執行情況可能會更好。谷歌願意在成功上下大賭注,並承擔重大失敗的風險。過去的消息傳遞並沒有像它們被期望的那樣迅速。Google+ 是一項巨大的努力,遺憾的是沒有成功,但卻促發了驚人的照片應用程式。此外,還有一些其它的例子。但它是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我希望未來的努力能夠整合這些經驗教訓。

另一個障礙源於開放的想法和意見很多,討論和辯論花費了太長時間,需要儘早做出決定。即使沒有達成共識,也沒有聽到所有意見。一旦我們完成了對數據的理解,我們只留下了意見,因為時間到了。

最後,提升和進展需要找到適當的平衡,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每個周期,投訴都圍繞進展。整個團隊正致力於改進流程,但我覺得仍有工作要做。老實說,谷歌不再是一個小的初創公司,在一個8萬人的大公司中尋找平衡很難。

這讓我想到了 Google Cloud。

Google Cloud 不再是初創公司

我在谷歌擔任 PM 後的第一個任務是推出 Monarch,它是谷歌針對谷歌應用和服務(地圖、Gmail 等)的監控服務。在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的幫助下,我成功地推出了它,並於2013年初左右進入 Cloud 部門。

當時,Google Cloud 真的感覺像一個創業公司。我們迫切希望在激烈的競爭對手中找到產品市場,這些競爭對手擁有多年的領先優勢(AWS)以及銷售和營銷團隊(Azure)。面對強勁的對手,用戶都懷疑我們是否能堅持下去。

毫不奇怪,我們發現與谷歌類似的客戶取得了成功。當我第一次與 Snapchat 合作時,我感覺他們不到10人,但他們所尋求的規模和自動化與谷歌很不一樣。

所以我們犯了一些錯誤。確切地說,意義重大的有兩個。

第一個錯誤是,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認識到企業的潛力。我們由非常聰明的工程經理領導,他們在谷歌工作了10年以上,這就是他們的職業發展和他們熟悉的事情。看到 Snapchat 和類似的成功,並且對企業空間缺乏足夠的熟悉,很容易將注意力從「大型組織」上移開。這包括對營銷、銷售、支持和解決方案工程的投資不足,導致上述情況與競爭對手相比較差。

第二個錯誤是追逐競爭。例如,AWS 在 EC2(VM)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客戶在 GCP 上要求實現它。因此,我們原生的內部運行方式 (容器) 將在幾年後退居榜首,直到一個名為 Docker 的小型創業公司設法大肆宣傳容器以使其相關,這時谷歌才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另一個例子是 App Engine ,在今天的「無伺服器」熱度之前幾年,它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AWS 或 Azure 都沒有這樣的東西,但我們不得不轉移太多資源來滿足那些要求,提供類似於當時競爭對手提供的功能給客戶。

但這一切都過去了。在過去的三年裡,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得益於現有的領導力(以正確的經驗為基礎),以及對企業的強烈關注度,加上營銷、銷售、支持團隊的協助和優秀的員工,我們的產品總算像模像樣了。

我的朋友們問我,我是否認為 Google Cloud 能夠趕上其它競爭對手。我認為它不僅可以趕上,還會在未來的五年超過它們。因為如今,Google Cloud 正在幫助其它公司構建類似谷歌這樣的軟體。

以 Kubernetes 為例。它打破了許多記錄並且非常成功,並不是因為引入了什麼新概念。Kubernetes 實際上是外部化的容器編排,多年來一直在谷歌內部(稱為 Borg)使用,用於擴展最大、分布最廣的 Web 服務。在三家雲供應商中,谷歌最有能力利用這些技術並首先推出更多、更好的創新產品。

安全是另一個重要領域。如果我問你哪家公司有最少的違規行為,或者你覺得你的信息在哪裡最安全?毫無疑問,Google Cloud 遙遙領先並將繼續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機器學習是第三大支柱。幫助公司以谷歌的方式利用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優勢,因此,很多行業很快都會部署和使用機器學習。

還有其他一些事情,比如外化大規模生產運行環境(監控、日誌記錄和 SRE 實踐),CI ,CD,把以前的內部服務外部化,如 Spanner、BigQuery 和 BigTable。

試問一下,哪家公司不希望用與谷歌相同的敏捷性、規模和安全性來構建其服務?將用戶擴展到數十億,同時提升穩定性和可靠性,將中斷降至最低?

當然,這並不影響我在谷歌工作六年半後最終選擇離職。

原文:https://medium.com/@amirh1/im-leaving-google-and-here-s-the-real-deal-behind-google-cloud-1b86513be01b

作者簡介:Amir Hermelin,丈夫、父親、產品人、山地自行車愛好者、前谷歌員工。

譯者:安翔,責編:郭芮

相關焦點

  • 在35歲的尷尬年齡,我換了四份工作,得了離職症候群
    2019年以前,二休哥依然從工作了近六年的公司離職,期間職位從文案策劃到市場副總監,再到品牌總監兼行政總監,表面上可謂人生贏家,但到底怎麼樣只有自己知道。馬雲說過,離職要麼是心受委屈了,要麼是錢給少了,而我離職的真正原因就是錢給少了。
  • 李飛飛離職了
    在執掌Google雲的人工智慧團隊近兩年之後,李飛飛終於要從現任的Google雲AI/ML首席科學家任上離職,重返斯坦福校園任教。而她的接任者,是一周前宣布即將離職的前CMU計算機學院院長Andrew Moore。李飛飛離開現任工作後,還將保留Google雲顧問的角色。今早Google雲CEO黛安娜·格林證實了這一消息。
  • 在廈門某公司上班,工資還是6000,跳槽已經六年了,我該再跳槽嗎
    我是平凡的執筆人-----莉姐說一說正文:在一家公司上班,不管國企還是私企,打工者無非就是兩個盼望,一個是盼望職位高升;另一個是盼望薪資不斷提升。當然如果兩個都能實現那就完美了。小塗在廈門工作已經六年了,他是2014年從一家安防公司跳槽到現在這家公司的,主要做太陽能路燈的。當時為什麼跳槽就是因為這家公司給他開的薪酬一個月6000還不錯,所以他才來到公司。那時候他還是有些目標和夢想的,比如公司至少2年給他調一次薪酬,也很快能到月收入10000以上吧。
  • 從面試到入職到離職,我在B站工作的30天時光!!!
    2019年4月,我從工作兩年的公司離職了。離職前我拿到了B站的Offer,入職B站一個月後就走了。offer大家不要瞎猜,看完文章,你關心的內容都會知道了。當時,我在上海金科路附近一家做物聯網的公司工作。2017年年初剛入職這家公司,入職半年,很幸運的趕上公司新業務擴張和組織架構調整。
  • 離職後,是休息一段時間,還是馬上找新工作?先處理好這5個問題
    有的不做銷售業務,而是做行政管理的公司,雖然業務沒有受到疫情影響,但由於所在城市人口密集,存在疫情再次復發的風險,大部分人選擇了離職,回老家發展。我的表哥最近也因為受到疫情復工後,公司經營慘澹,發不出工資的影響,離職了,他在這家公司已經幹了8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 1/3畢業生半年內選擇離職,第一份工作還是人生的決勝時刻嗎?
    報告中的一個調查結果更是引起一陣輿論探討:95後第一份工作平均不到7個月就會選擇離職。往前看,90後是19個月,80後是3年半,而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了4年才換。走出象牙塔的迷茫期、初入職場的探索期,經常會有人在耳邊提醒我們:慎重選擇第一份工作,並一直堅持努力的做下去,這將影響你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
  • 「離職後,我的薪資漲了80%!」年輕人為什麼總想著換工作?
    但是她總說:「我不想做一份我不喜歡的工作,我無法忍受這種理想幻滅後的苟且生活。」但是,頻繁換工作的她兩年來也並沒有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相反,她過得比其他同學要拮据一些,頻繁換工作讓她的收入不穩定。可就算每個月30天都不想上班,卻並不一定會去付諸實踐,還是去做著讓外人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工作。沒有什麼工作是十全十美的,你所看到的美麗外殼,僅僅只是展示出來給你看到的而已。所以我一直堅持我這份工作,也沒有想過離職。也一直相信在這個行業待得久工資才會越來越高。
  • 離職交接工作,必須毫無保留?網友:「對不起,我做不到」
    誰知,上司不得不減輕他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他的工作量,還美其名曰他的辭職申請還沒有批下來,該做的工作還是在完成的。儘管這樣,張丁還是在認真完成工作後,對自己 以往負責的工作進行了打包備註,準備移交給交手他工作的人。
  • 工作六年,工資不變,剛提辭職卻被老闆主動加薪10萬,要留下來嗎
     一.六年耕耘的自我審視經過六年的工作耕耘,月薪卻不過只有五千之數,這顯然不合職場的常理。老闆看到你既然已經選擇了辭職,其實又何嘗不知自己早就留不住你的心,之所以有題中的此舉,其實也有可能是他的「緩兵之計」而已。辭職並不是說辭就辭,老闆同樣也要開始安排新的人選入駐你的崗位,承接好你的工作,使企業繼續運營下去。在那位繼任者出現與適應之前,他便可能以這種「畫大餅」的形式,先對你進行挽留,至於兌現與否其實還是兩說。
  • 年前離職好還是年後離職好?找到好機會才是真的好
    離農曆年還有10天,還有不少人在糾結是年前離職好還是年後離職好。在猶猶豫豫中,一年就這樣過去了,日子還是一樣的過,沒有任何改變。離職還是要有充分的打算,如果手裡沒有充足的經濟來源,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靠山。有的人想要在年前離職,而沒有離職也是在深思熟慮,左思右想。
  • 離職後,接手人老是來詢問工作上的事情怎麼回?
    好友近日通過跳槽實現了升職加薪、工資漲幅50%左右,應該算得上是一次鹹魚翻身的跳槽,我也為他高興。在理清新公司的一些工作頭緒之後,好友抽空邀了我們幾位死黨一起聚個餐慶祝一下,我們調笑他現在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他苦笑一下:「得意麼還好,就是春風裡還有一點寒意。」
  • 我畢業後靠關係進入菸草工作,如今想離職,卻怕對不起父母
    前陣子,我和朋友一起聊天,她上學時是個很普通的姑娘,話不多,很靦腆,屬於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種人。大學畢業後,她父母託關係找人讓她進了老家的菸草公司,親朋好友都羨慕她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現實的她並不理想,工資待遇不滿意想離職。
  • 公司離職率太高,三個月的我成老員工,了解老闆為人後,我也離職
    最奇葩的是,她都已經離職兩個月了,還有原同事對她說,今天來面試的那個新同事,說老闆又說你壞話了。朋友工作的公司不大,全公司上下一共只有30來人,朋友所在的部門(就不說是什麼了)只有兩個人,朋友應聘的是該部門的負責人,進去的時候部門還有一個實習生,現在也早已離職了。朋友在公司的職務不固定,我形容她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 時隔六年,我為什麼還是選擇到加悅坐月子?
    「你是二胎媽媽,帶娃有經驗,能幹又獨立,為什麼還要選擇到月子中心坐月子?」得知我選擇到月子中心坐月子,身邊很多親戚表示不理解。 為什麼?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無法知道寶寶出生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因此選擇到專業的月子中心會得到更專業的護理。
  • 離職後又急匆匆的找工作,為何要這樣折磨
    我們很多人,最開始還可以隨便提出了個離職,幹得不爽,覺得這個行業不適合自己,就提出離職。等自己背上了房貸,就像烏龜背上了一個殼後,就跑得慢了,哪裡都不敢跑了。烏龜和兔子賽跑,烏龜就跑不贏兔子了。我想說的並不是房價的變化,我只是想說我關於背著房貸後離職的問題。當你沒有背房貸的時候,你可以考慮自己的愛好,甚至可以幾個月沒有收入思考人生。《職業規劃》這門課當時大學裡面沒有開,這人生思考,職業發展應該在你畢業前就應該深深的思考過,研究過你所要從事的行業、專業以及未來的發展。
  • 離職時,如何優雅的退出工作群?你離職是怎樣做的?
    最近跟朋友聚餐聊起離職的事情,提到了「如何優雅地退出工作群」的話題,同事的一番言論讓我大吃一驚。果真不出我所料,聽朋友說,他剛把紅包發出來,發了離職感言,就被人事部的同事給踢出去仂。如果換做是我的話,我根本不會在部門小群或公司大群聲張自己離職的事,我只希望能夠與公司完整正常的交接,該給我的錢一分不少,我該做的事情也全部做完,秉承「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站好最後一班崗。
  • 離職三個月後,原公司領導打電話叫我回去上班,你會選擇回去嗎?
    然而文中卻出現了人才流失後,公司領導再三叫前員工回去的情況,由此可見公司確實處於難堪的處境。公司沒有在你們離職前以實際行動留住你們,此後也沒能交接好工作、處理好事務,而今終於知道追悔,尋覓新的人才資源費時費力,自然要盡一切努力說服你們回去。二.
  • Google 大中華區負責人劉允將離職 | 愛範兒
    據 TNW 報導, Google 今日宣布其大中華區負責人劉允將要離職,Google 官方對此發表了一份聲明:「在領導大中華區業務六年之後,劉允博士決定離開 Google。過去六年中,劉允博士在大中華區業務的發展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們由衷感謝他為此所做出的重大貢獻。我們會想念劉允博士,並對他的未來給予誠摯的祝福」。
  • 第一次跳槽後,為什麼我待了84天選擇再次離職
    編輯導語: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和公司理念能讓人有工作的動力,如果你自己認為這家公司的經營理念、做事方式等無法接受的話,另謀高就才是最好的路;本文作者以自身的經歷分享了自己跳槽後兩個月多就選擇離職的原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好文分享」我為什麼從Google 辭職開始為自己工作?
    如果每一天我都全心全意地選擇要解決的正確問題,努力提高程式碼的品質,竭盡全力幫助我的團隊高效執行,那麼晉升委員會就會神奇地無所不知並因此而獎勵我。然而,事實是,它並不是這樣工作的。而我花了兩年才弄明白這一點。天真地工作在看清真相前,我的主要責任是一條老舊的資料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