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東北振興」大連:「風車」轉動產業升級 創新引領東北振興

2020-12-23 人民日報海外網

海外網大連9月25日電九月是大連最好的季節,24日至25日,「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線媒體團走進大連,一覽「東北之窗」發展的新面貌。大連,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正帶領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地區走向振興。

黃海海域上的海上風電項目。(張敏 攝)

海上大風車:轉出效益,拉動經濟

距離遼寧省大連莊河市岸線20多公裡的北黃海上,風電塔筒林立,作業船隻穿梭,大型打樁船、浮吊船、運輸船、交通船正在有序作業。幾十臺已經完成吊裝並發電的風機矗立海面,重達500多噸、距離海面約30多層樓高、單個葉片60多米,人們將這一個個潔白的巨型風機稱作「海上大風車」,這是東北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它標誌莊河產業轉型升級走進了新時代。

目前,三峽海上風電項目已完成全部72颱風機沉樁和51颱風機吊裝施工,部分機組已發電,發電量為9531萬千瓦時。此外,中船重工集團海上風電項目已於2019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底併網發電。到2020年,三峽和中船兩個風場要安裝380根這樣的風機葉片,屆時,年發電量可以滿足300萬戶家庭使用一年。

風機的旋轉,轉出了莊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臺4兆瓦的風電機組大約每年能發電1000萬度,按五口之家平均每個家庭每年用電5000度估算,單颱風機的發電量可滿足20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風機的旋轉,帶動了風電全產業鏈條的發展。海上風電開發的背後是風電裝備製造業、風電服務業的融合,他們全部就地註冊,就地納稅,對投資拉動莊河經濟發展大為有利。目前,以中船重工為龍頭的風電裝備產業園已經建成投產,這是東北第一個海上風電產業配套項目。世界上最長的83.6米的風電葉片在這裡下線,這裡將是我國海上風電裝備的主要生產基地,它將為後續海上風電開發提供經驗和示範,也為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的良好結合,開闢新的發展模式。

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張敏 攝)

東北首個國家級新區: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金普新區於2014年獲批成為第10個國家級新區,這是東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也是目前為止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中陸域面積最大的新區。」大連金普新區宣傳部副部長張軼群介紹。

金普新區的發展定位為「一地一極三區」,即我國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示範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的先行區。

2017年,國務院批准設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大連片區全部坐落於金普新區。大連片區自設立以來,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努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完成改革任務115項,形成82個創新案例,在全國首創保稅混礦、進境糧食全流程監管等20餘項制度創新經驗。「大連港集團探索國內貨櫃碼頭股權整合的新路徑」「大連冰山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兩個案例,已被商務部納入新一批全國最佳實踐案例。在國內首次推出企業登記「五位一體」確認制改革,首創「政銀一體化」制度、「海關非侵入式稽查」制度,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累計吸引1.7萬多家企業落戶,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比2017年壓縮33.3%和52.8%。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大連正全面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不斷壯大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逐步成為東北振興橋頭堡。(海外網 張敏)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振興的重要論述,是指導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行動指南。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改革作為東北振興首要任務,持之以恆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 「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寫在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一重、一汽、長客、鞍鋼、沈鼓、沈飛、大連造船……對這些「國寶級」企業,人們耳熟能詳。  「從這個角度出發,抓東北就是抓基礎、抓關鍵、抓未來。」金鳳君表示,中央啟動新一輪東北振興,是要達到落一子活滿盤的效果。  從2003年發軔的振興東北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
  • 創新:打開東北振興大門的「金鑰匙」
    新華社長春8月19日電 題:創新:打開東北振興大門的「金鑰匙」新華社記者王瑩、姚湜、強勇嘉賓在臺上進行主題演講,沒有講稿;身後的直播大屏幕上,演講內容以字幕形式同步呈現。完成這一文字「同傳」的不是速記員,而是科大訊飛語音轉寫系統。
  • 霍偉東:東北地區一體化是新發展格局下東北振興的關鍵抓手
    解放思想就是一定要充分運用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充分理解黨中央國務院對東北地區的戰略定位,積極主動,用好用足用夠國家政策;務實推動,就是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新時代東北振興,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不等靠要,實實在在的去落實去執行去幹。重振雄風,從歷史上看,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曾經輝煌,具有驕人成績,尤其在共和國成立以來,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於種種原因,現在陷入衰退,經濟不振,人口外流,信心不濟。
  • 陳耀做客13期東北振興大講堂主講新時代——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特徵...
    東北振興大講堂將陸續邀請專家介紹改革開放中的區域發展經驗,包括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經驗,中部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中心城市戰略和營商環境建設經驗,西部(貴州、重慶、四川等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經驗,東部地區(浙江、江蘇、廣東等)民營經濟發展和深度開放的經驗等,以便東北在實際工作中參考,突破東北振興的瓶頸束縛,找到符合東北現實情況的振興之路。
  • 東北經濟恢復性增長,這四大中心城市要引領區域振興
    中心城市、都市圈在新一輪東北振興中的作用十分關鍵。吉林省日前公布《長春經濟圈規劃》,到2025年「長春經濟圈」要實現「七個率先」:即率先打造2萬億區域經濟體、率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率先建成創新轉型核心區、率先實現數字經濟發展新突破、率先走上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率先創建全方位開放合作格局、率先推動生態環境總體改善。
  • 常修澤:東北振興要義在於全面全方位振興
    提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瀋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指出,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全面、全方位,表面上看是「振興」二字的修飾語,實質上揭示出新時代東北振興的真諦與要義。圍繞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相關問題,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修澤。  全面全方位振興是新時代東北振興應有的新氣象  遼寧日報: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 國務院批覆長春中韓合作區:東北振興再加碼 發力三大產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東北振興再加碼 國務院批覆長春中韓合作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將著力構建產業、科技、貿易、人文、環保等多領域開放合作格局,為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新動能。
  • 第二屆東北振興發展高端論壇暨首屆東北振興南北智庫研討會在長春...
    趙曉君表示,本次論壇的召開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的重要講話精神、開啟東北振興發展新徵程、推動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學術盛宴,廣大知識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應為推動實現東北振興發展獻計獻策,發揮服務東北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要作用。
  • 「你好,小島」大連長興島:集聚新動能 撬動經濟振興
    (策劃:田彤 張四清 攝像:寧義 孫鵬偉 曲德焱)央廣網大連8月5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郭威 徐志強)大連長興島被譽為渤海明珠上的明珠,2010年4月,大連長興島經濟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作為長江以北第一大島的大連長興島,近年來國內外多個大企業、大項目紛紛落戶於此。
  • 【吉網觀察】這個「聯盟」為啥被稱為東北振興發展的「聯合艦隊」?
    &nbsp&nbsp&nbsp&nbsp但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東北現象」出現了,傳統計劃經濟的束縛,體制機制轉型的滯後,思想觀念的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困難,南方城市後發優勢的競爭等等,各種因素交織,導致東北雖然也在發展,但和南方發達地區相比,明顯落後了。甚至有唱衰東北論調的出現。
  • 新常態下"加減乘除"怎麼做?專家解析東北振興"四則運算"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孫浩進說,東北振興十年來,一些該淘汰、限制和轉型的落後產能的投資規模不降反升。如鋼鐵、水泥、造船等擴張迅速。但對於這些過剩產能也不能簡單淘汰,而應該引導、鼓勵產業升級,併兼顧環境保護。  綜合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東北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分量一直下降,雖幾經努力,內生型增長機制一直未能形成。
  • 大連副市長靳國衛:生豬期貨上市對加快推進東北振興等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證網原標題:大連市副市長靳國衛:生豬期貨上市對加快推進東北振興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證網訊(記者 馬爽)大連市副市長靳國衛1月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生豬期貨上市儀式上的致辭時表示,新年伊始,今年全國的首個期貨品種——生豬期貨成功上市,這既是大商所邁向
  • 發改委就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舉行發布會
    自2003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以來,10餘年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東北振興取得了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競爭力顯著提高,企業生產面貌大為改觀,現代農業發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棚戶區改造等取得重要進展。
  • 高鐵為東北經濟振興注入新動力
    近兩日,東北多條高鐵線路捷報頻傳。11月30日,牡佳高鐵全線鋪軌完成、朝凌高鐵無砟道床段落鋼軌全線鋪通,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條投入運營的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通運營8周年……多線鐵道線路建設加速,新線不斷開通運營,為東北地區經濟全面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 加快構建開放新格局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意見
    中共遼寧省委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構建開放新格局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以全面開放引領遼寧全面振興,特提出如下意見。要緊緊抓住新時代全面開放的重大機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改革開放40周年契機,進一步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遼寧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  2.遼寧全面開放的獨特優勢和面臨的挑戰。
  • 都說振興東北,到底要怎麼振興東北呢?
    從2003年開始,振興東北就成了一個熱門話題,當然,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也是因為東北地區的發展如今面臨很多的問題,譬如經濟增速放緩、人才流失、產業需要轉型等等。那麼問題就來了,振興東北到底應該怎麼振興?
  • 推動東北實現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和我國重要的工業與農業基地,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產業,資源、產業、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發展區位、空間和潛力巨大,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舉足輕重。我國對東北地區發展歷來高度重視,從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角度探尋推動東北實現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 「平語」近人——習近平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抓住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努力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產業體系,加強同周邊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通過深化改革堅決破除體制性障礙,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把老工業基地蘊藏的巨大活力激發出來、釋放出來。
  •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東北振興」國際論壇舉行
    面向未來,東北大學將繼續堅持以興學強國為己任,自覺踐行「四個服務」的時代使命,更加主動融入東北振興大局,支持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按照國際化、社會化、高端化辦院方針,強化「精準對接」、做好「諮政建言」,在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