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大連9月25日電九月是大連最好的季節,24日至25日,「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線媒體團走進大連,一覽「東北之窗」發展的新面貌。大連,這座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正帶領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地區走向振興。
黃海海域上的海上風電項目。(張敏 攝)
海上大風車:轉出效益,拉動經濟
距離遼寧省大連莊河市岸線20多公裡的北黃海上,風電塔筒林立,作業船隻穿梭,大型打樁船、浮吊船、運輸船、交通船正在有序作業。幾十臺已經完成吊裝並發電的風機矗立海面,重達500多噸、距離海面約30多層樓高、單個葉片60多米,人們將這一個個潔白的巨型風機稱作「海上大風車」,這是東北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它標誌莊河產業轉型升級走進了新時代。
目前,三峽海上風電項目已完成全部72颱風機沉樁和51颱風機吊裝施工,部分機組已發電,發電量為9531萬千瓦時。此外,中船重工集團海上風電項目已於2019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底併網發電。到2020年,三峽和中船兩個風場要安裝380根這樣的風機葉片,屆時,年發電量可以滿足300萬戶家庭使用一年。
風機的旋轉,轉出了莊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臺4兆瓦的風電機組大約每年能發電1000萬度,按五口之家平均每個家庭每年用電5000度估算,單颱風機的發電量可滿足20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風機的旋轉,帶動了風電全產業鏈條的發展。海上風電開發的背後是風電裝備製造業、風電服務業的融合,他們全部就地註冊,就地納稅,對投資拉動莊河經濟發展大為有利。目前,以中船重工為龍頭的風電裝備產業園已經建成投產,這是東北第一個海上風電產業配套項目。世界上最長的83.6米的風電葉片在這裡下線,這裡將是我國海上風電裝備的主要生產基地,它將為後續海上風電開發提供經驗和示範,也為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的良好結合,開闢新的發展模式。
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張敏 攝)
東北首個國家級新區: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金普新區於2014年獲批成為第10個國家級新區,這是東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也是目前為止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中陸域面積最大的新區。」大連金普新區宣傳部副部長張軼群介紹。
金普新區的發展定位為「一地一極三區」,即我國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的戰略高地、引領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示範區、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統籌的先行區。
2017年,國務院批准設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大連片區全部坐落於金普新區。大連片區自設立以來,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努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完成改革任務115項,形成82個創新案例,在全國首創保稅混礦、進境糧食全流程監管等20餘項制度創新經驗。「大連港集團探索國內貨櫃碼頭股權整合的新路徑」「大連冰山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兩個案例,已被商務部納入新一批全國最佳實踐案例。在國內首次推出企業登記「五位一體」確認制改革,首創「政銀一體化」制度、「海關非侵入式稽查」制度,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累計吸引1.7萬多家企業落戶,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比2017年壓縮33.3%和52.8%。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大連正全面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不斷壯大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逐步成為東北振興橋頭堡。(海外網 張敏)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