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去世9年後,白居易始終忘不了他,寫首痴情詩作,感動了千年

2021-01-10 文化點心鋪

(歡迎關注「文化點心鋪」:這裡沒有高深莫測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識。學無止境,每天陪伴!)

當你經歷過一次親友的死亡後,你就會明白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遭遇親人的離世,而是在他們去世以後,活著的人還要一邊忍不住回憶,一邊無比艱難地活下去。公元840年,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去世已經有9年了。

9年,對於人的短暫一生來說,足以讓很多人忘記很多事。可是,有一個人卻一直沒有忘記他,每每想起他,都會禁不住淚流滿面。這個人就是元稹至交——白居易。元稹去世的這9年裡,白居易始終忘不了他,寫首痴情詩作《夢微之》,感動了千年。

然而,此時的他不僅年老體弱,還一身病痛。對他來說,活著,從身到心,都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作為一位詩人,除了寫詩,此時的他還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排遣痛苦呢?於是,這首《夢微之》便在老淚縱橫之下創作出來了。全詩如下:

夢微之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幾年前,無意中看到了一部墨西哥產的動畫片,名字叫《尋夢環遊記》。現在,關於影片的具體內容,我早已忘記了,但影片傳達出來的主題,我卻依然記憶猶新:「死亡並不是真正的逝去,遺忘才是永恆的消失!」

對元微之來說,只要白居易活著一天,他的生命就將永遠存在。詩作首聯「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對仗工整,語淡情深。此時的白居易早已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了。他想起自己和元稹一起攜手同遊,暢談天下大事的情景,真是快活!

然而,夢中的情景有多快活,夢醒之後的現實就有多麼殘酷!「淚莫收」,除了這三個字,還有什麼文字能表達白居易此刻內心的百感交集。人在最傷心的時候,並不是痛哭流涕,而是無語淚流。

詩人任憑淚水打溼絹帕,也無心擦拭。雖然人去世後,夢還可以慰藉相思。但夢醒之後的殘酷現實,卻最是讓人難以忍受。多回憶一次,這痛苦就增加幾分。所以,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活著的回憶!

緊接著,詩作第二聯「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草樹八回秋」,「漳浦」,在福建漳州南部。據此可以推知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候,應該就在此地。可他在此地過得如何呢?「老身三度病」,白居易說他自己在漳浦這個地方已經生了幾次病了。

其中,「三」是約數,指多次,一個人,年老多病,身邊又沒有知心朋友,其中痛苦想想,都應該知道。曾經,他和元微之在長安同年及第,而後便結為生死之交。此時,長安城頭的草生草長不知不覺已有八個年頭了。真是時光飛逝,歲月蹉跎。當芳華老去,活著的人在對逝者的回憶中,也不得安生。

所以,詩作第三聯「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便更加令人感慨萬千。如果此時的你,也經歷過了親人好友的去世,你的眼淚一定會不由自主地從眼角流下,止也止不住。此時,逝去的元稹埋在黃泉之下,被泥土侵蝕著,身體早已化為塵土。可活著的白居易呢?頂著滿頭白髮暫時居住在人間。

看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個月前去世的父親。現在的他,蜷縮在一個小小的盒子裡,孤獨地躺在地底下,軀體也早成了粉末。深夜醒來,想到這些,除了止不住地無聲落淚,我還能幹什麼呢?

這兩聯看似淺顯,但情深意厚,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是很難體會出來的。但是,親愛的朋友,我心裡其實是希望你不要有這種體會的,因為真的太痛苦了!黃泉是個溼冷的地方,想到這些,身為至友的白居易已經受不住了。但表現出來的時候,卻是異常的平淡。如果不是痛到極致,又如何會有這種反應呢?

詩作最後一聯,「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阿衛」是元稹的小兒子,「韓郎」是元稹的女婿。此時,他們也都先後去世了。黃泉渺茫昏暗,他們知道這些嗎?在目睹了後輩們的相繼離去後,年老多病的白居易內心更加痛苦不堪。

想到逝去多年的元微之,他既想要把人世間最新鮮的事兒告訴給他,可他又知道這一切的一切不過都是徒勞。人死如燈滅,元微之又怎麼會知道他的這番痛苦呢?如果世間真有鬼神,該多好!至少親人逝去以後,活著的人,還能夠有機會與他們再相見。

當年老多病的白居易看著去者已去經年,而來者也已成去者,內心該多麼荒涼和寂寞啊!在朱自清先生眼中,唐代的李杜相遇乃是文壇千古難得的幸事。可我想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當你真正經歷了人世間的生離死別後,你再來品讀這首《夢微之》,你才能懂得什麼是「相濡以沫」的情意!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註: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詩人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卻對白居易「一往情深」
    元和初年,元稹擔任左拾遺。在有了上折權後,他連續上書,並因文採出色受到了皇帝召見。此舉卻被朝中權臣注意到,同年九月十三日元稹就遭遇貶謫,被貶到了河南當縣尉。       白居易則更直接,尚未授官之時,就因「對策語直,不得諫官」,被外放去周至做縣尉。       被貶後沒多久,元稹就接到了母親逝世的消息。按照唐朝的制度,他需要回鄉丁憂二十七個月。
  • 白居易與元稹的情誼之一證
    兩年後,範式果然依約來到。二人盡歡而別。後世稱之為「範張雞黍之交」。這之中除了說到朋友守信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實例。有一點後續的話就是,「幾年後,張劭患重病,臥床不起,臨終前以不得見範式而憾。出殯時,棺重移不動。已做功曹的範式得夢:張劭某日死,某日葬,素馬單車前來弔唁,由他執紼,棺柩才埋入土中。」算是印證二人心相通吧。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遙寄書信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公元815年,元稹任職通州司馬,通州,在如今的四川達州。這一年的秋天,白居易因為「越職言事」等罪名,被貶江州司馬,謫居現在的江西九江,兩地相隔遙遠,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得知這個消息時所寫的。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不過要論唐代關係最鐵的詩人友誼,李白和杜甫只能靠邊站,因為還有白居易和元稹這對「鐵哥們」。元稹在通州時聽聞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哪怕當時他已然病重臥床,依然立馬起身提筆寫下「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來表達對白居易的思念。而白居易在元稹去世後對他的思念也從未斷絕,也曾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樣的深情詩句來悼念好友。
  • 元稹最深情的一首詩,驚豔世人,堪稱唐朝最經典的悼亡詩歌!
    潘安是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雖歷史上對他的評價褒貶各有,但不得不說的是,他的確是一位深情的好丈夫,哪怕放到現在來說,也絕對是痴情男子一枚。潘安那種長相,自是受許多女子喜愛的,但他始終對自己妻子深情如一,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而妻子去世之後他的一句「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睹物思人之情,更是感動了無數後世之人,這首詩也廣為流傳,到後來,《悼亡詩》便成了丈夫哀悼亡妻專用詩題了。
  • 有一種友誼,叫元稹和白居易
    公元803年,24歲的元稹與大他7歲的白居易,一起考上了公務員,被分配到秘書省當校書郎,從此命運將二人聯繫在一起,無論是遭遇貶謫的事業低谷,亦或是親人故去的脆弱關頭,二人都相互陪伴,不離不棄,成為患難見真情的模範好友。元稹像公元806年,元稹因觸犯權貴被貶河南,不久收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於是回家丁憂。
  • 元稹:寫最「撩」的詩,做最「渣」的人
    例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有著「詩王、詩魔」之稱的白居易。他們是令人耳熟能詳的唐代三大詩人。可他們之外還有一人,在唐代詩歌文壇同樣極具盛名,現存詩作八百三十餘首,但後世卻沒有為他留下別樣的稱號,他就是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元稹。元稹的一生可謂別樣的精彩,年少勤奮,敏而好學,考取功名,首戰告捷。
  • 元稹寫首詩誇自家好,白居易回他56字,翻譯過來就是:你真沒見識
    當年元稹喬遷越州,便寫了首妙詩給白居易,目的是為了誇自己的新居如何好。只是沒想到白居易不但不以為然,還回了首妙詩給他,讀完只能說:詩魔這是真損友。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元稹的詩:《以州宅誇於樂天》州城迥繞拂雲堆,鏡水稽山滿眼來。四面常時對屏障,一家終日在樓臺。
  • 大唐第一CP:細數元稹與白居易的相交!
    元白,作為傳說中的大唐第一CP,第一好基友,的確是以志同道合相交為始,卻以更為真摯深刻感情結束,「君埋泉下泥銷骨 我寄人間雪滿頭」,元稹死後,白居易看書憶他,喝酒憶他,做夢憶他……「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成了他這時的寫照。兩人相識是起於貞元十九年,同授校書郎。當是時,白居易已在長安居多年,數年前,他中進士,春風得意,時朝廷取士,分明經科與進士科兩科。
  • 網紅教授戴建業所說的元稹,渣男?痴情?
    換個角度,換個解讀的方式,或許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作者。就像教授所說的「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流氓會寫詩」。這個在教授眼中「流氓」形象存在的人是誰呢?此人正是與白居易齊名的大唐詩人,元稹。且看: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你很好,只是我們不合適貞元九年,元稹明經及第。以他的才學,考取相對容易的明經科,只是為了儘快擺脫眼前的貧窮生活。幾年後,元稹來到蒲州任職,靠著好友的幫助,救下了危難之中的遠親崔家。
  • 白居易與元稹:世間最好的友誼,是找到另一個自己
    意見不一致時,常唇槍舌戰、爭論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徹底說服為止。 一個月後,兩個學霸再次榮登科榜,元稹第一,白居易第四。 元和元年,元稹母親去世,守喪三年沒有收入,生活極其困難。後來白居易母親去世,元稹一樣是義不容辭: 伯母的祭文,我寫!兄弟這三年的生活費,我出!
  • 扒一扒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超級CP之間深情詩句
    在幾千年來,對這種感情有很多人做出了解讀,最認可的當然就是知己之情、心心相惜。中唐時期,也有這樣兩位文人,他們終生為友,而且他們互相寫給對方的詩句,因為後世的解讀和理解,為他們之間的關係,蒙上了一層曖昧的面紗,他們就是元稹和白居易。
  • 白居易一首深情質樸的詩,思念故友元稹,感情真摯,令人感動
    或許是我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吧,但是對於古時候的大文豪來說,表達這種感情卻並不是一件什麼困難的事情,白居易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他也曾在午夜夢回之間夢到自己的好友,於是他便將自己心中噴湧的情緒化作為一首詩,言語雖然不華麗,可是情感卻最為真摯動人,直觸人心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夢微之》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 「詩仙」白居易晚年縱情聲色,你以為的渣男,原來是個痴情種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詩仙」是後人對唐朝詩人李白的尊稱,然在他去世10年後才出生的白居易,卻早已先他有了這個稱號。  白居易剛去世,唐宣宗李忱就寫詩悼念他,開頭兩句就是: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由此可見,他在那時的文學創作貢獻之大。
  • 看了白居易的這首「得意忘形」的七律,元稹、李紳也表示心服口服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上書言事得罪當權者,被貶為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司馬。到江州後,他將自己過去寫的詩整理後,編成了十五卷詩集,近八百首詩。詩中老元指白居易最要好的詩友元稹,他是著名傳奇小說《會真記》的作者。你肯定聽過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他寫的詩句。在本書中即選用了他的長詩《連昌宮詞》。自居易在詩句「每被老元偷格律」下自註:「元九向江陵日,嘗以抽詩一軸贈行,自後格變。」
  • 白居易給元稹寫過幾百首詩,最美不過這首,比情書還要感人
    其中,分量最重的當然是李杜之間的友情,但最為密切的,還是元稹和白居易。元稹和白居易的相識非常簡單,他們在考試中相識,又一同及第,一同為官,此後拉開了長達幾十年友誼的帷幕。同為一殿之臣,同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他們之間不但沒有任何齷齪,反倒無論是流放、貶謫,都是相互鼓勵,甚至還一起推動了「新樂府運動」,共同鑄就了「元和體」。
  • 元稹的人品不敢恭維,他的好友白居易竟也是好色之人?
    《離思》(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這首詩寫得真好,語句優美,情真意切,發人深思,回味無窮。但據說其人品實在讓人不敢恭維。相傳,這首詩到底是元稹為亡妻韋氏所作?還是為一早年所愛女子而作?不得而知。
  • 白居易與元稹感天動地兄弟情
    夢微之 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阿衛韓郎相次去,業臺茫昧得知不。 釋文 夜裡做夢與你攜手共同遊玩,早晨醒來淚水流滿巾也不擦拭。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長安城草生草長已經八個年頭。
  • 《寄贈薛濤》:大唐名妓的隕落,怪元稹太「渣」,還是自己太痴情
    世間多有負心郎,元稹便能算首當其衝的那一位。元稹的一生,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尤其在他的愛情觀上,更難以定義。他留下了很多很多深入人心的愛情詩作,句句讀來直入靈魂,用情至深,但又是被大家指責最多的「渣男」。他的一生似乎愛過很多個女人,薛濤便是其中一個。
  • 元稹:人生只是一場誤讀
    據史料記載,元稹擔任左拾遺和監察御史的時候,就敢言直諫,不避權貴,因此白居易將元稹比作節操凜然的竹,「元稹為御史,以直立其身」「曾將秋竹竿,比君孤且直」。白居易毫不隱諱自己對元稹的喜愛:「此外復誰愛,唯有元微之。」白居易曾經在《與元九書》中提到他們二人詩歌唱和的樂事:如今年春遊城南時,與足下馬上相戲,因各誦新豔小律,不雜他篇,自皇子陂歸昭國裡,迭吟遞唱,不絕聲者二十裡餘。攀、李在傍,無所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