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一提到P2P、網絡借貸,您腦海中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如果您想到的是非法集資、龐氏騙局,對了,這就是筆者今天想和各位分享的,「刻板成見」對P2P行業的破壞威力。
「刻板成見」是一個著名的傳播學理論,是由傳播學鼻祖沃爾特·李普曼在其著作《公眾輿論》中提出的(該著作也被公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它的意思是說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多數情況下並不是先了解後定義,而是先定義後了解。
舉個例子,當我們提到德國人的時候,就會想到嚴謹,認真,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而當我們提到法國人的時候,就會想到浪漫,多情,還有法式大餐。
然而事實真的就是在這樣麼?當然不是每一個德國人都會呆板,每一個法國人都很浪漫,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深入的了解過這兩個國家的人民,更很少有機會長時間近距離接觸他們,然而我們卻對他們形成了固定的印象。這個並不了解卻早已形成的印象,就是李普曼所說的「刻板成見」。老百姓看待P2P行業時也帶有「刻板成見」,很不幸,這個成見多數就是「詐騙」。
P2P行業形成這樣的「刻板成見」原因有很多,大體上主要分兩個方面,第一是平臺本身良莠不齊,發展混亂,出現大批跑路倒閉現象;第二就是各大媒體對於P2P行業妖魔化的報導。
不可否認,P2P與龐氏騙局確實有著許多相似點,其中之一就是都在宣傳自己的利息高,風險低(相比較股票、基金而言),這也導致了許多詐騙團夥假借P2P的外殼進行詐騙。但P2P與龐氏騙局是有本質上區別的。網絡借貸作為資金融通的一種,是民間借貸與網際網路相結合的產物。而各大網貸平臺也僅僅是一個平臺,一頭連著資金端(出借人,也就是我們自己),一頭連著資產端(借款人,我們把錢借給的對象),僅此而已。網貸平臺就像一張在網上的桌子,大家把投資的錢放在桌子上,有需要的人拿走,到期了連本帶利再放回到桌子上,您再從桌子上拿回來屬於自己那部分的本金和利息。
P2P與龐氏騙局最根本的區別是P2P是有實際業務的,是真的會將您的錢交給有需要的人,而且利息不低。風險方面,總體來說P2P的安全係數比較高,因為它規避了市場風險,是點對點的借貸,唯一風險就是借款人借款到期不還錢或者還不上,那平臺就沒辦法把錢再還給您。大的平臺安全係數雖然較高,但也不能保證沒有壞帳的出現,只要壞帳率在可控的範圍內,就是安全的。而且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風控體系,不斷加強平臺的風險把控能力,所以根本不需要過多擔心風險,只要慎重選擇平臺,避開詐騙平臺就行了。
龐氏騙局之所以稱為騙局,是因為它假借P2P的外殼,利息極高(甚至達到30%以上),吸引人們投資,但不存在真實業務,將吸引到的投資用於自身揮霍,揮霍完就跑路。早期P2P行業缺乏監管,經驗不足,而且犯罪成本較低,平臺跑路的後果往往是投資人被坑的血本無歸,騙子卻逍遙法外。這不僅損害了行業聲譽,更提高了優質企業的運營成本,甚至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平臺跑路投資人被坑這樣的大新聞自然會被各大媒體盯上。
什麼是新聞?「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這是美國《紐約太陽報》19世紀70年代的編輯主任約翰·博加特對新聞的解釋,雖然極端片面,但通俗易懂。放到P2P行業當中,這句話就應該是「平臺發展不是新聞,平臺跑路才是新聞」,因為老百姓認為平臺盈利發展那是應該的,媒體報導了也多餘,媒體當然就不會大肆報導受眾不願意看的東西。P2P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從開始的萬眾矚目到如今聲名狼藉,正是因為平臺發展時關注的人少,而一個平臺跑路那就是鋪天蓋地的宣傳。媒體沒有義務為P2P站臺,它更看重的是受眾,既然受眾喜歡看平臺跑路的新聞,那我就大肆宣揚,只要是能迎合受眾喜好,你P2P行業的死活我是不會關心的。
平臺本身有缺陷,授人以柄,抓住把柄的媒體立刻大肆宣揚網貸平臺的安全漏洞來迎合受眾,以偏概全將網貸平臺全部妖魔化成了詐騙平臺,這「一唱一和」之間,就無形中將P2P行業定性成詐騙了,最終受傷的當然是那些勤勤懇懇做實事的平臺。
「刻板成見」一旦形成,其影響是相當廣泛的,有的甚至幾年幾十年都無法消退或改變。一個「彭宇案」讓整個社會再無人敢扶摔倒老人,就是因為「彭宇案」給人留下了老人摔倒誰扶誰被訛的刻板成見,甚至於將這個成見擴大到整個老年人群體,衍生出諸如「壞人變老了」等等的論調,將老年人群體一棒子打死,其威力可見一斑。
P2P如今面臨的正是這樣的一個困境,由於缺乏監管,導致一些不法分子假借P2P的之名實行詐騙,媒體再煽風點火,最終給老百姓留下「P2P就是詐騙」的印象。所以P2P行業想要有更長足的發展,當務之急是打破人們對P2P行業的「刻板成見」。
在這一點上,目前國家對於P2P行業的整改規範對於整個行業來說不失為是一件好事,雖然它讓太多的平臺頭疼,但從長遠來看,整改對整個行業是有益的,尤其在改變人們「刻板成見」這方面。
整改措施的落實首先能夠規範平臺本身,從整體上改變P2P現狀。規範平臺本身可以防止詐騙平臺的大量出現,篩除掉有重大安全隱患的平臺,汰劣留良,能夠更好的幫助行業向更正規的方向發展。
行業整改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銀行存管,意思是平臺只管聯繫業務,資金則存放在第三方銀行。這一政策能夠避免平臺自己卷錢跑路,投資P2P的風險也就少了一大半,同時消除人們對平臺卷錢跑路的擔憂,也是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刻板成見」的有效方法。當然實現銀行存管也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據報導銀行存管每年需要資金最少40萬,多則上百萬,這讓許多小平臺頭疼不已。但規矩就是規矩,平臺如果謀求更大發展,銀行存管是必須做到的。
其次政府層面的整改必將帶來媒體的宣傳,媒體有義務報導政府政策帶來的良好效果,順便也將P2P行業進行了正面宣傳,重塑人們對P2P行業的信心。平臺規範了,人們的信心樹立了,投資自然就多了,平臺也就更加發展了,所以說行業整改最終受益的不僅是投資人,更是眾多用心做實事的網貸平臺。
一個行業從零發展,必然要經過混亂時期,並從中獲取經驗走上正軌。P2P行業也一樣,要經過市場的洗禮,優勝劣汰,逐步發展。當平臺本身不能通過市場調節完善自身時,通過整改這樣的外部手段加速行業的規範化就更加有必要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P2P行業會重新樹立自己的形象,改變人們的「刻板成見」,真正走上穩健發展的正軌。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