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學不準留級
作為90年代初期的小學生,在哪個時代留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當然跳級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現在基本上不會出現初中生和小學生留級的情況,除了生病休學外,原則是沒有留級一說。
但是確實有些孩子成績真的跟不上,又不能留級,只能跟著往上走,造成的結果就是年年跟不上。
取消留級制度到底是好還是壞了?總體上應該是利大於弊的。
取消留級體現了一定的公平性
義務教育署屬基本的公共服務,具有平等、公平的特徵。
如果繼續保持留級制度的話,留級的學生事實上是佔用了更多的教育資源的,給沒有留級的學生造成的影響其實是很大的。
學生學習時長的不同肯定會影響學習成績,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教育的公平性,確實在義務教育階段取消留級有必要。
教育資源有限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群體龐大。由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學費都是由國家負擔,很多鄉村中小學,國家甚至已經承擔了書本費用。
這筆開支是巨大的,如果中小學可以留級的話,各地的留級生加起來,這個數字也是很龐大的。如果允許留級的話,自然會造成大量的學生滯留。
加上現在的教育資源有限,留級的學生自然佔用了更多的教學資源。以前確實也存在有部分學生基礎並沒差到需要留級,但是家長為了孩子基礎打得更牢,也有提出留級的家長。
沒有留級,對教育會更重視
以前有留級制的時候,弊端也還是有的,那就是部分家長和學生認為,暫時學不好,沒有關係,還可以留級。
現在的家長和學生基本上沒有這種想法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教育比以前更重視。家長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都會跟得很緊。
同時,也讓學生有一定的緊張感,對學習會更加的重視,畢竟是沒有退路的。
留級的學生也容易產生自卑,這也是事實,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的傷害。
這些都是取消留級的好處,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公平,讓教育資源更加均衡。
當然,留級制度不是沒有一點好處,也是有合理的一面的。
留級制度也有其合理性
首先 留級制度是遵循了教育規律的
有些孩子確實是基礎沒打牢,小學不及格的孩子也很多,強制性的升學,孩子不可能跟得上,浪費的是整個學習生涯。學生學起來也是很痛苦的。
對於基礎差的孩子來說,留級補基礎是有必要的,學習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其次 學生是存在事實上的差距,心智成熟有早有晚
每個孩子成長的軌跡並不一樣,即使是同齡的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有的早成熟,有的晚成熟。
這也就是說,有的孩子就是開竅的稍微晚一些。這一類孩子雖然不是大多數,但是也代表了一類人,也不應該被遺忘。
這也就是說,留級對於有些孩子來說,還是有這個必要,也有這個需求。
結語
義務教育階段為了體現公平,讓教育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不允許留級,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對於那些基礎差,確實不能升級的學生來說,並不是那麼公平,這一部分的孩子的訴求也應該重視。
對留級可以有個適當的標準,有個合理的評估,那些實在達不到升級標準的孩子,可以和家長達成一個共識,找出一個合理的解決的辦法。
同時家長也要注意關注孩子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盡力保證孩子不掉隊。
義務教育有著其特殊性,取消留級制度在最大程度上是為了追求了教育的公平,總體上是利大於弊的。
您對中小學生不準留級,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