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為了自己的提問,誰來回答不準留級的幾個問題

2020-08-28 凡夫記實



又一個學年結束了,在過去,尤其是農村學校,總有一些少數學生在這個時候,面臨著升級或留級的抉擇。然而現在——

自從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以來,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不準留級已經成了慣例。然而網上時不時還有提出這個問題來討論。在討論中,大多數贊成恢復留級的,也有反對的,這並不奇怪。作者也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即允許確需留級的學生留級,其利要遠大於弊的。

因為作者一直在鄉村小學任教,經歷過留級與不準留級兩個階段,有比較深刻的感受,所以一直呼籲至少在農村學校有限度的允許留級。

但本文不想去論證留與不留的利弊,只想提幾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國家制定的《義務教育法》裡,並沒有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準留級。那麼不準留級何來?查了一下,據說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個領導在某個場合談話中,有一句話,意思是「義務教育階段不鼓勵留級」。但在各地實際實行中為什麼卻一律的變成了「不準留級」。「不鼓勵留級」等不等於「不準留級」?

還知道,不準留級的一個原因是出於學籍管理的需要。但為了部門自己工作的便利而不讓確需留級的學生留級,合理嗎?

第二個問題是,某些家長因為孩子基礎太差,要求留級重讀打好基礎再升上去。並且願意出自己孩子多讀一年的錢。這些孩子有沒有重讀一年的權利?如果有,為什麼不允許?如果沒有這樣的權利,那就應該指出來,根據憲法或別的什麼法規,說明其沒有這樣的權利的來由。以釋人們心中的疑問。

因為,不準基礎差的學生留級重新打好基礎就升上去,差距只能是越來越大,越往上就越學不進,結果只能是斷了這些學生獲得真正知識的可能。一個學生往往就是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斷了這個學生留級再造的機會,就等於徹底毀了這個家庭的希望,這是值得重視的。

第三個問題是,根據過去歷來的做法,至少主要科目考試成績要達到60分(即及格)才能升到上一級。這個及格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起碼達到這個程度,升上去才能接受新的知識,或說才有望跟得上班級的學習。這是一種教學規律。但不準留級,就是不管考了多少分,一律升上去,而不管其升上去能不能接受新知識,這是不是在違反教學規律?

但作為深知教學規律的教育部門,卻為什麼不重視這種規律,用行政手段幹著違反教育規律的事?

學習達不到及格的程度也升上去,要接受新知識是很困難的。一級拉下一點,到中學就如同聽天書了。農村中學學生厭學輟學的一個相當原因就是學不進去。

然後牽出第四個問題。九年義務教育這項利國利民的政策,雖然功德無量,但只要求所有兒童讀完九年書就算了,而不管其學得如何(雖然數量佔比很小,但絕對數量不少),是我們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要求嗎?如果說當初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是不是應該改過來了?

後記,這樣的問法確實太尖銳了些,想也許很多人都知道這些,只是不說。自己也想過,自己的兒孫又沒需要留級,何苦呢?然而由於長期在農村工作,深知農村學生的情況,而且也親眼見證許多留級的學生在加強基礎後學習較順利的事實。所以總覺得不改變的話,對這些學生而言,是一生都無法彌補的遺憾。所以忍不住又替這些只能默默接受沒有渠道發聲的少數人,再一次發出一聲微弱的呼籲。

相關焦點

  • 如何全面看待義務教育階段不準留級?
    正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是國家公益性教育,是為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為目的,所以各省市先後不同時間實行了不準留級制度。有特殊情況者,需要家長提起審請,有相關醫院出具證明材料,上報縣教育主管部門審核。2013年全國中小學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投入使用,實行每名學生編碼全國唯一,對學生進行電子身份管理,無疑又讓留級變得難上加難。
  • 初中小學生不準留級,有好處也有壞處,總體上利大於弊
    初中小學不準留級作為90年代初期的小學生,在哪個時代留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當然跳級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現在基本上不會出現初中生和小學生留級的情況,除了生病休學外,原則是沒有留級一說。學生學習時長的不同肯定會影響學習成績,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教育的公平性,確實在義務教育階段取消留級有必要。
  • 初中小學再也不準留級,成績差的學生怎麼辦?努力保證不掉隊
    初中小學不準留級作為90年代初期的小學生,在哪個時代留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當然跳級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現在基本上不會出現初中生和小學生留級的情況,除了生病休學外,原則是沒有留級一說。學生學習時長的不同肯定會影響學習成績,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教育的公平性,確實在義務教育階段取消留級有必要。
  • 家長:孩子一年級成績不好,可以留級嗎?一線教師這樣回答的
    從此我就開始注意她,幫助她,可是沒用,學不會,這時學校開始給孩子們建學籍,我找來她的家長給他們反映這個問題,說她學起來太費力,建議不見學籍,明年可以再上一個一年級!如果建上學籍後,在留級很困難!可是家長不同意,說回家一定多付出幫助孩子。那就給孩子建上了學籍!
  • 假設真理機器回答三個問題,如何提問才能對人類文明貢獻最大化?
    可供選擇的問題很多,但是要挑出最合適的問題並不容易,假設真理機器的回答是詳細的,而不是僅限於回答「是」和「否」的話,我們可以這麼問:問題一:宇宙大統一公式或者模型是什麼?三個問題,分別涉及生物學、物理學和數學,或許能對人類社會提供最大的幫助;當然你也可以取巧,捨棄一個問題來反問機器:問題:如果有一臺只有兩次提問機會的真理機器,如何提問才能最大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
  • 提問比回答更重要: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
    那麼,如何才能提出一個好問題?能夠提出一個好問題,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能力。這種能力,一方面來自於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也來自於提問的技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提出好問題的關鍵技巧。聽到這個問題,80%人會回答:不了解。有禮貌一點的,會加上一句:要不您給講講?於是,你就開啟了話癆模式,充分釋放自己的表達欲。自問自答,自導自演,這就是設問。設問,通常只是為了表現自己,而不是獲得增量信息。你只是在以請教之名,行指教之實。
  • 留級
    我們每天都去學校,但在校不好好上課,就一門心思挖掘老師哪些地方做得不對,然後憑著自己新學的少得可憐的幾個漢字,外加很多拼音,寫一些批判老師的文章。說是文章,其實就是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話,但無論如何,必須找出老師的錯誤,然後把它寫在一張紙上,再貼到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或者是教室外面的磚牆上。大家都寫,而且看誰寫得多、寫得好。對老師的批評越深刻、越具體,就感覺自己越光榮、越能幹。
  • 學生不願回答問題?也許是課堂提問的方式不對
    大部分的課堂問題並不能促進學習有人統計過一位教師大概每天要提出200-300個問題,但其中大多數都是低水平認知性問題:60%是回憶事實,20%是程序性的;82%的問題是展示性的,即學生明白教師已經知道答案了,而不是開放的、探究性的問題
  • 老闆面試會計經常提問的3個問題,與財稅知識無關,看你知道幾個
    會計想要面試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會計方面的工作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除了這些會計必備的條件外,會計在回答老闆一些其他問題的時候,也決定著自己是否被錄取。下面這3個問題,老闆面試的時候,經常提出,很多會計的回答讓老闆感到不滿意,而錯失被單位錄取的機會,會計看你能回答上來幾個。一、老闆面試的時候都會問會計,什麼原因讓你來參加面試?
  • 職場有效溝通——學會如何提問?
    那知道了什麼是疑問list的方法之後,我們該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來讓這個方法能更好的輔助自己快速了解業務呢?基於這個問題,我做了一些分析和總結,具體內容如下,希望能對各位讀者有一些幫助,有不妥當的地方,也歡迎多交流啊~1、提問的本質是什麼?過去的我潛意識中,會有這樣的認知,問問題,是為了能讓別人給我做決定。
  • 會提問幾個問題?
    會提問幾個問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廣西軍隊文職交流群:947948407】 ,更多資訊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廣西軍隊文職課程諮詢電話:0771-2808922 首先大家要了解到,軍隊文職面試時間一般為20分鐘。
  • 快慢班:教育法不準,政策嚴禁,學校還是分,什麼問題你知道?
    二,看看如今我們的學生的學業水平狀況近些年來,由於不準學生留級,如今不準留級的情況下,年級只代表了年齡特徵,只有分快慢班才能真正體現學業水平相近的特徵,才符合分班制教學的原理。三,有人說,如果分快慢班,會造成對成績差的學生的放棄。是嗎?分了快慢班,就會放棄那些慢班的學生嗎?這是不存在的。幾乎在所有的學校,對慢班的老師也是要考核的,教慢班的老師也要有教學成績。所以誰也不敢放棄。
  • 家長讓孩子留級的原因!
    對於這個問題,郝老師也感同身受,要留一起留,要不留就都不留。有時候事情還不是我們家長能左右的,下面我就結合我孩子的情況給你分析一下原因。誰都希望把「神獸」送到學校,可是疫情影響,為了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必須要延遲開學。在這個網課期間就要學到一點知識,不然升到高年級,就是真正去完成義務教育的。
  • 百度派如何提問及回答問題使用指南
    每個話題下包含多個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已經有了很多回答,你可以閱讀它們,點讚、評論來發表你的看法;也可以收藏在個人收藏夾中,方便以後查閱;還可以分享到微博、微信、QQ,與好友們分享精彩內容。  2、回答問題 無論你是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或者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發表自己的回答。  3、提出問題 如果你有問題,希望有人來回答,歡迎你到百度派來提問。
  • 銷售技巧:如何用反問來回答客戶的提問?
    在銷售的過程中,不只我們會向客戶提問,客戶也會向我們提問對不對?那麼,面對客戶的問題,我們怎麼回答才能讓客戶相信,讓客戶產生興趣,並且能夠掌握這個聊天的主動權,不讓客戶牽著你的鼻子走,而是讓客戶跟著你的思路走。
  • 高二的孩子想留級,哪裡的問題?
    孩子的一個同學家長忽然聯繫我,說孩子想留級。通過了解得知,孩子認為自己在疫情期間沒有好好學習,特別是數學,補起來很難。原來在級部的總成績排名好的時候能到200名左右,不好的時候五六百名,疫情復學後兩次考試到了八九百名甚至一千名。還有她媽媽認為導致孩子成績下滑的原因是早戀,想換個環境。孩子的母親問我啥想法,說實話,我對他們想留級的想法是意外的,非常不贊成。
  • 留級了?那也還來得及~
    哭完後那天晚上,找了玩得很好的師姐又哭了一頓,然後就開始面對自己留級並沒了學位的事實!為什麼要說這種不堪回首的經歷?想激勵一下那些有同樣經歷的師弟師妹,是其次;主要還是沒推文更新心理過意不去,所以消耗一下自己!那年跟我一起留級的同年級同學院的有15人左右,熬到最後畢業的,一共三個!嗯,我也畢業了!
  • 【教學風採】教學中提問的問題
    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完美的教學藝術,提問的方法有很強的技能技巧性。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由於對提問缺乏認真研究和設計,使得教師的提問本身就存在問題,並因此而影響教學質量。本期,我們羅列了教師教學中一些比較典型的「帶病」的問法,希望能引起諸位教師的注意,並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出一些真正行之有效的提問技巧,使自己的教學提問不再有問題,也不再是問題。
  • 學生不願回答問題?也許是提問方式不對
    前者要求直接明了地準確回答,一般只有一個準確答案,是對學生已學知識的記憶強化;後者是開放性的,學生需要整理已學知識,展開想像。發散性提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更有利於課堂的創生性。 如提問學生:「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回答;然後再提問:「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讓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更多與職業有關的名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 課堂上,如何正確看待那些經常舉手回答老師提問的孩子?
    作為中小學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時,經常遭遇到的兩種尷尬及分析: 一種情況是學生齊刷刷地全部舉手,讓老師分不清到底誰會誰不會,也不知道究竟該讓誰來回答更合適;另一種情況是無人舉手願意回答問題,學生不願意參與課堂活動,沒興趣配合老師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