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遊擊戰的重要原則,也是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靠著這種戰術,國共十年對峙對峙期間,工農紅軍挫敗了敵人的陰謀,取得了一次次反圍剿的勝利。那麼這十六字方針又是怎麼來的呢?
1930年,蔣介石調集10餘萬人,對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第一次大圍剿,為了提高蘇區軍民的反圍剿積極性,12月下旬,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召開了一個軍民誓師大會,大會主席臺兩側,毛主席親自寫了一副對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裡操勝算;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林彪對毛主席的這副對聯很感興趣,看了又看,韻了又韻,覺得這副對聯就是一部兵書,要真正看懂領會加以運用,並不是那麼容易。而且憑這副對聯,毛主席在軍事策略上遠比蔣介石高明,比蔣介石極力推薦的《增補曾胡治兵語錄》也要高明得多。
《曾胡治兵語錄》是中國近代語錄體軍事著作。清宣統三年(1911),蔡鍔就任雲南新軍協統之時,受鎮統鍾麟同委託,編「精神講話」,遂摘取曾國藩、胡林翼的論兵言論,分類編輯成《曾胡治兵語錄》,每章後加評語,以闡發其軍事思想。目的在於厲兵秣馬,驅逐列強。1917年此書由上海振武書局刊行。1924年蔣介石將此書作為黃埔軍校教材,並增輯《治心》一章以《增補曾胡治兵語錄》出版。蔣介石曾任黃埔軍校校長,林彪是黃埔四期學生。
後來紅軍順利取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活捉了張輝瓚。毛主席為紀念這次戰鬥,又用他的如神之筆,創作了影響甚大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