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個字 毛主席寫過一副對聯 林彪認為堪比兵書

2020-12-23 月下泛史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遊擊戰的重要原則,也是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靠著這種戰術,國共十年對峙對峙期間,工農紅軍挫敗了敵人的陰謀,取得了一次次反圍剿的勝利。那麼這十六字方針又是怎麼來的呢?

1930年,蔣介石調集10餘萬人,對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第一次大圍剿,為了提高蘇區軍民的反圍剿積極性,12月下旬,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召開了一個軍民誓師大會,大會主席臺兩側,毛主席親自寫了一副對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裡操勝算;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林彪對毛主席的這副對聯很感興趣,看了又看,韻了又韻,覺得這副對聯就是一部兵書,要真正看懂領會加以運用,並不是那麼容易。而且憑這副對聯,毛主席在軍事策略上遠比蔣介石高明,比蔣介石極力推薦的《增補曾胡治兵語錄》也要高明得多。

《曾胡治兵語錄》是中國近代語錄體軍事著作。清宣統三年(1911),蔡鍔就任雲南新軍協統之時,受鎮統鍾麟同委託,編「精神講話」,遂摘取曾國藩、胡林翼的論兵言論,分類編輯成《曾胡治兵語錄》,每章後加評語,以闡發其軍事思想。目的在於厲兵秣馬,驅逐列強。1917年此書由上海振武書局刊行。1924年蔣介石將此書作為黃埔軍校教材,並增輯《治心》一章以《增補曾胡治兵語錄》出版。蔣介石曾任黃埔軍校校長,林彪是黃埔四期學生。

後來紅軍順利取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活捉了張輝瓚。毛主席為紀念這次戰鬥,又用他的如神之筆,創作了影響甚大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相關焦點

  • 林彪一生中兩個養病階段和三個讀書階段
    談到林彪一生讀過多少書,可以循著林彪的兩次養病與讀書的三個階段來探究這個問題!第一階段讀書,也就是戰爭年代即解放前讀過的書這段時間以兵書為主,據譚雲鶴(林彪在解放戰爭時的機要秘書)回憶,林彪所讀書目有:毛澤東:矛盾論實踐論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戰爭與戰略問題這些都是毛主席著作的單行本,都是豎排版的,放在一個小手提公文箱。
  • 張作霖寫的一副對聯,簡單七言,霸氣外露
    張作霖,字雨亭,別名張大帥、東北王。提到張作霖的名字,眼前自然會浮現出來一個硬漢的形象。張作霖文獻中記載,張作霖讀過6個月的私塾,後拜富商、大收藏家陳衍庶為義父讀書習禮。因此張作霖的學問並不低,並且日常的作風,尤其尊重文人、重視文人。
  • 主席問林彪,美軍越過鴨綠江怎麼辦?林彪聽後直接說了五個字!
    主席問林彪,美軍越過鴨綠江怎麼辦?林彪聽後直接說了五個字!文/旭明讀歷史我們都學過歷史,都知道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地大物博的中國是外國眼中的肥肉,人人都想佔為己有,哪怕是分一羹湯也是好的。所以權衡利弊後,我們偉大的毛主席發話了,他讓元帥彭德懷帶領軍隊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幫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國。那個時候的中國剛剛建立新中國一周年。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的決定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簡單。在朝鮮向我們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的毛主席就要不要幫助朝鮮渡過難關,一起抗擊美國的問題,召開了會議,同我國的高層領導一起討論商議要不要出兵朝鮮。
  • 林彪不肯出兵朝鮮,被周總理嚴肅批評,毛主席一語道破其軟肋
    他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敗朝鮮,迫使其投降。當情報人員回應他,我軍開始在東北大規模集結,有可能出兵朝鮮時,麥克阿瑟輕蔑地認為我國不敢出兵。美軍介入後,面對美軍的精銳裝備和強大火力,朝鮮軍隊節節敗退,戰爭很快燒到了鴨綠江,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安全。周總理大義凜然地警告美國。
  • 一副對聯,便寫盡了人生
    近日讀到一副對聯,功力深厚,堪稱2021年「神聯」:上聯:若不撇開終是苦下聯:各自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不得不說,這副對聯很有深度。「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筆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是啊,水無兩點難結冰,一撇一捺才是人!
  • 毛主席早知林彪有反意,家族安插毛主席「內線」?汪東興回憶錄揭秘
    1971年9月13日,叛變未遂的林彪家族乘機出逃,飛機在蒙古國墜毀,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歷史已經定性,我們不便討論,但是會有一個疑問,林彪父子策劃如此嚴密的武裝政變,似乎毛主席一早就掌握了。這其中,在林彪家族中,會不會早早的就被毛主席安插了內線,毛主席早就看透林彪有反意了呢?
  • 一副對聯,便寫盡了人生!
    非商業性分享,內容來自網絡侵刪近日讀到一副對聯,功力深厚,堪稱2021年「神聯」:「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筆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是啊,水無兩點難結冰,一撇一捺才是人!「人」 字兩筆:一筆寫得到,一筆寫失去。
  • 怎樣寫對聯?掌握這幾個點,過年寫一副好對聯
    寫對聯記住以下幾基本點,就可以上手寫一副好對聯:一、對仗:對仗的要求有幾個特點:首先字數相等,無論是幾個字還是幾百個字,都要求上、下聯的字數一樣;其次,詞性相同,即上、下聯對應的字詞性要相同對聯的平仄要求和寫古體詩一樣。當然,若得妙語,也可不必太拘泥,只要保持大體相對即可。我個人覺得中間可以稍微自由發揮,但末尾一定要平仄相對,才能有韻味。
  • 世界上最古怪的一副對聯,只有2個字,卻好像畫了一幅畫
    而今天我們來說一個被譽為世界上最古怪的對聯,只有2兩個,是清代的「大才子」紀曉嵐所出,提到紀曉嵐,不得不說他在古代的文人墨客中也是很出名的,寫了一本著名的《閱微草堂筆記》,還編輯了那本在世界上也是空前絕後的《四庫全書》,在很多的對聯故事中,他更是主角,連乾隆也要遜他三分,更不要提和珅了。
  • 靈隱寺中的一副對聯,僅有14個字,卻寫盡了一生,點醒多少世人
    比如範仲淹就寫過《嶽陽樓記》,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千古傳唱;比如崔顥寫《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上過學的人都背過。靈隱寺是國內佛教名寺,也是浙江杭州名勝。靈隱寺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算起來至今已1694年了。北宋時期的靈隱寺就成了天下禪宗聖地,除了吸引佛教徒,也吸引了無數名士遊訪。
  • 一副狂傲無比的對聯,上下聯各添2字之後,秒變勵志
    文/陌上榆(林新傑)「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是眉山三蘇祠門口的一副楹聯,高度概括了蘇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自認為博覽群書,心裡就有些小膨脹。於是,有一年,他就寫了一副對聯,粘貼在大門上。這副對聯就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蘇軾自己當然也是頗為自得。蘇府大門前,自然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這不,剛好有個白髮老翁路過,上前細瞧,字寫的是頗為飄逸,但內容卻讓老者皺了皺眉頭。估計覺得這寫聯的是過於狂傲了。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流傳千古,點醒無數世人
    其中的「楹聯」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對聯,我們印象中對聯就是春節時用來賀迎新春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在秦朝時期的桃符其實是對聯的前身,而對聯最早出現於五代時期,根據《蜀檮杌》記載,公元964年,後蜀皇帝孟昶在自家的門板上寫上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以表示對新的一年國家興旺的期盼。可惜的是第二年,後蜀就被宋朝滅了,不過他的這一行為卻開啟了寫對聯的先河。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成為經典,點醒很多世人
    說起我國的對聯文化,可謂是中國民族的古老文學藝術形式。我國最早的對聯出自五代後蜀的國君孟昶(chǎng)過春節所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對聯一說,而是稱之為桃符或者楹聯。而且對聯還要字數相等,詞性也要相對,所謂的字數相等,就是不能缺字和多字,而詞性相當,就是一定要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按照這樣的方法對對子,才是一副完美的佳對。說起對聯的字數,大多都是幾個字以上,長的對聯甚至有幾百字之多。但是我國歷史上,有一副極短的對聯,上聯是2個字,下聯也是2個字,短短4個字的對聯,卻暗藏了很多玄機,讀懂卻並不容易。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衣冠華服,禮儀之邦,出現過多少燦爛文化,誕生過多少歷史故事,成語、猜字謎、對聯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對聯又稱對子或楹聯,是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或是寫在紙、布上的對偶語句。
  • 茶館生意不好,路過秀才見此寫了一副對聯,不料客似雲來
    ,比如在茶館裡貼上一副好對聯,可能讓這個茶館客似雲來。說到茶館對聯,大家肯定能聯想到一副非常有名的酒館對聯,據說近代江南某地有這樣一個要倒閉的酒館,一個文人來喝酒時給老闆寫了副對聯,上聯是:東不管,西不管,酒管,下聯是:樂也罷,憂也罷,喝罷,這副對聯寫得非常有意思,所以很快引起了轟動,很多人為了看這副對聯竟特意來喝酒,這家要倒閉的酒館生意因此蒸蒸日上。
  • 揭秘蕭克將軍回憶錄中的彭德懷和林彪
    蕭克回憶,當時陳毅還寫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在新城,演新劇,歡迎新同志,打倒新軍閥。」下聯蕭克已不記得。上聯寫得很有意思,用4個「新」字把整個形勢和任務,都描繪出來了。聯歡會開得很成功,蕭克聽到彭德懷講話鏗鏘有力,很有軍人作風。紅五軍上山後,敵人發動「會剿」的風聲更緊了。井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 靈隱寺內的一副對聯,短短14個字,卻寫盡了人的一生,你怎麼看?
    而且靈隱寺外的景色也十分好,說是一定是個世外桃源也不為過!關於靈隱寺的由來,據說曾經有一個和尚在大山裡面修行,和尚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就是念經拜佛。直到有一天,和尚在大山裡砍柴的時候,因為天氣太熱,身上出了很多汗就把衣服給脫了,但沒想到飛來一隻老鷹把和尚脫下的衣服給叼走了。
  • 史上最經典對聯,共有8個字,也可以說10個字,也可以說20個字!
    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有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結構相似、一字一音的特點,當然它相較於唐詩宋詞最大的優勢在於:雅俗共賞。無論是飽讀詩書的學子,還是沉溺田黍的百姓,都能在智慧又有趣的對聯中獲得文化的快感。對聯最早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寫了一首名為《題桃符》的半詩半調貼在了寢房的門上,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南京明城牆上最霸氣的一副對聯,上下聯共32字,專家一致稱讚!
    比如昆明的大觀樓有一副「天下第一長聯」,上下聯總共180字,人們記住了這天下第一長,但絕大多數人甚至不記得這副對聯寫的是什麼;比如河北山海關的一副「天下第一奇聯」,上下聯各10字,但一個多音字的不同讀法頂了對聯中的7個字,觀眾也少有人讀得對。
  • 僅此一副對聯,便寫盡了人生!堪稱2019年「神聯」
    近日讀到一副對聯,功力深厚,堪稱2019年「神聯」: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筆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字。   是啊,水無兩點難結冰,一撇一捺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