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如烹小鮮,君子更要近庖廚

2021-03-05 阿銳有機生活

 

一、君子是庖廚

 

很早以前,君子乾脆就是庖廚。在那時的君子眼裡: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不是說治國很簡單,而是廚藝很不簡單。

在我們祖先生燃火、治好水、種好莊稼之後,做飯吃飯就成了天大的事——「民以食為天」嘛。離了吃,成家立業什麼的都無從談起,吃著吃著,就吃出了大學問。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第一個朝代叫商,這個朝代就是一個廚師幫著建起來的,這個人是古代的廚神,名叫伊尹。

讓你驚訝不?他治國理政那一套就是廚藝。

他出生在廚藝世家,跟著父親學烹飪,學著學著就悟出了道——原來治國和烹飪是一樣的道理。

於是,他把這個朝代當成一盤菜來炒,整整555年,商朝的爐火還沒有熄滅。

伊尹廚師初出廚房露一手的,甚至不是一道菜,而是一道湯,商的第一個帝王就叫做「成湯」,想必也是成於這道湯。但這道湯卻讓商湯明白了為政之道——為政就是煲湯。

 

很偉大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商朝就起源於這次煲湯的對話。

成湯問:「先生既是名揚天下的大廚,可用這湯鍋立即做出美味嗎?」

伊尹答:「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為天子然後可具。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羶,臭惡猶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羶,必以其勝,無失其理。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辛而不烈,澹而不薄,肥而不膩。」

搞不懂吧,現代人。古人都是文芻芻的,但簡言之,治大國就是煲湯。

第一句是這樣的——「您的國家目前還小,還不足以具備承載美味的材料,當了天子之後,才可以具備完全的食材。」

說的是治理天下需要人財物,如煲湯需要食材、調味品。

第二句的意思是——「各類食材都有各自的用途。調味的根本,水是第一。」

意思是光有人財物還不行,還要物盡其用,要用好用活人財物。就如融於有活力的水,水就是氛圍,就是營造出來的勢。

第三句是「鹹、苦、酸、辛、甘五味和水火木三材,九次煮沸,九次變化,火候是最關鍵。」烹飪之道蘊含三生萬物、五行生化、九返九還的修身妙道,理論和實踐結合,才能淬鍊出來。

第四句是「爐鼎的火候,要時而快,時而慢,要用火去雜質,而又不失本味,甘酸苦辛鹹五味,誰先誰後,該多該少,都很重要。」

煲湯和治國都是藝術,都有度的把握,都有時機和分寸。

第五句是「鼎中味道變化精深微妙,口是講不出來的,也不能用比喻,像射技御技之精微,像陰陽變化成就萬物,像春夏秋冬四時的規律一樣。」很多東西,要邊實踐邊總結才能悟出箇中奧妙,才能尋找和把握到規律。

烹飪的過程,其實就是治國的過程,其中的奧妙就是方略。

這位廚師、商的管理者,把烹飪之道化為了治國之道,不僅為成湯贏得了天下,還治理好了天下,這位廚神輔佐了三代君王,為商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最有意思的是當他輔佐的第三代君王不明政理(或者叫廚理),他把他趕出朝庭,讓他悔過自新,直到弄懂為廚為政之道後才還政於君王。

這才是真正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如果後來的朝代都像這位廚師一樣治國,我們的歷史只需幾個大廚就行了。一個大廚管五百年,五六就是我們的三千年歷史。

二、君子遠庖廚

 

問題在於,這位廚師之後,出了個問題廚師,把一切都搞糟了。

這廚師有很好的廚藝,卻沒有很好的廚德,不僅把國搞砸了,把廚師的聲譽也搞砸了。

這個廚師叫易牙,也精於煎、熬、燔、炙,也善調味,但他卻無事獻殷勤——殺子烹獻,為了向齊恆公表忠心,把自己四歲的兒子殺了,做了一道很好菜。後來他做了更缺德的事,他把為之做了一輩子菜的齊桓公活活餓死,活生生讓自己成了千古罪人。

之後的之後,廚師就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以至於聖人孟子乾脆就叫「君子遠庖廚」。

後來的後來,不僅君子遠庖廚,政治文化藝術都遠離了廚房,廚藝和治國分道揚鑣,君子們的書汗牛充棟,廚師的書屈指可數。

這還不算,古人心目中神聖的廚師直至淪為「下九流」。

這是歷史給我們的清單:

上九流:和尚、道士、畫工、郎中、風水先生、算命先生、私塾先生、藥鋪;

下九流:優伶、婢女、娼妓、乞丐、惡棍、剃頭師傅、當鋪、灶頭廚師、澡堂、木匠。

廚師不僅列為「下九流」,還排到了娼妓、乞丐之後,真是辱沒了「食文」。

君子遠離了廚房,廚房便淪為了下等人的廚房、女人們的廚房。

從此,烹小鮮者眾,因烹小鮮而治大國者寡。國家沒有名廚來治理,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朝庭上幾百年幾百年爭來吵去,不著邊際地吵了幾千年,君王不知國家如何烹調配,很好的人財物炒不出一道好菜,好多朝代更是炒著炒著就糊了。

雖然最終還是吃出了八大菜系,吃出了滿漢全席,但廚師從政為官之路卻沒了,廚和政隔了一道深深的壑。以後的廚師做出一手好菜,能得到帝王一件舊衣服(御賜黃馬褂)就不錯了,更不要說成為帝王師。

到今天連同屬「下九流」的優伶妓女都行情看漲,廚師還是原來的廚師——戲子如日中天,廚師汗流夾背。

 

三、君子近庖廚

 

君子遠庖廚、小人遠庖廚、男人遠庖廚、女人也遠庖廚,以後隨著餐飲的標準化,炒菜機、機器人皆可為廚,看樣子廚師已難東山再起。想起不久前看的一部熱劇——《都挺好》,其中「姚晨」喜歡的廚子雖然廚藝撩人,但廚子卻還是廚子。

隨著自己下廚越來越頻繁,體驗為廚之道,方真真體會到,為廚和為政、管理有相通的玄妙。

君子之道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但都可以通過廚藝通達。

「格物」——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鍋碗瓢盆柴米油鹽醬醋茶就能達到。從油鹽醬醋的味道,可知百姓的食品安全;從菜價漲跌,可知百姓的冷暖。

「致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廚房和心靈、世界相連,真知就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排列組合之中。

「誠意」——意念誠實。廚師不是只為自己做飯,而要為家人、天下人做飯,你可能最後一個上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人民服務」,家人、天下人的健康、溫飽就是你的快樂。

「正心」——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在廚房的日復一日,你的心靈自然會安靜平和。

 「修身」——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在廚房、家庭廚房,可日積一德、日積一善。

「齊家」——整齊自己的家庭。抓住一家人的胃就是抓住一家人的心,廚藝讓家人其樂融融。在廚房、飯桌上都是溝通交流,哪裡還有什麼化不開的矛盾糾結?

「治國」——通過治理讓國家有序。掌握食物的習性、搭配、火候、下鍋的次序,國家何以不平衡、平和。

「平天下」——帶來天下的太平。美味天下就如布仁政於天下,天下何不太平?!

坦誠至公,以德為本,舉拔賢臣,提倡忠信,開源節流,以義為利,天下太平。情與理,皆在廚藝之中。

家業興旺,家裡必有一位好廚師;企業單位國家興旺,必有一位「好廚師」。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治大國如烹小鮮
    原標題:◎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複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 【70@中國道路Q&A】怎樣理解「治大國如烹小鮮」?
    怎樣理解「治大國如烹小鮮」?正文:「治大國如烹小鮮」,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治國理政經驗。意思是,治理大國就像烹調美味的小菜一樣。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怎麼會把「治大國」與「烹小鮮」聯繫起來呢?
  • 習近平談治國:治大國如烹小鮮
    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之前,雙方要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不使邊界問題影響兩國關係整體發展。  談中巴關係  巴西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  經貿合作是中巴關係的物質基礎。目前,中國是巴西最大貿易夥伴,巴西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中方願同巴方進一步挖掘兩國經濟互補潛力,優化貿易結構,擴大合作領域。
  • 「治大國若烹小鮮」中的怎麼烹小鮮
    常常聽人把「治大國若烹小鮮」掛在嘴邊,顯得非常有格調和哲理,聲調和語氣都很有心得體會似的。恰巧前些日子寫了篇關於家庭烹飪文化的短文,弄得自己也在暢想,心痒痒的似乎也有了治大國的潛質。都以為烹小鮮是這樣嗎?不太清楚他們烹小鮮的水平如何,也不知道各地的朋友對小鮮的標準和要求如何,只想談談自己對烹小鮮的認識。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用「烹小鮮」的匠心 築牢「基層治理」之魂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用「烹小鮮」的匠心 築牢「基層治理」之魂人民論壇網  作者:孫雲鹿  2020-09-30 精心搭配「烹飪菜餚
  • 齊湣王從打敗強秦到國破身死,生動的闡述了「治大國如烹小鮮」
    《道德經》中有句非常有名的話:治大國如烹小鮮!
  • 【河長說河】治河道如烹小鮮
    【河長說河】治河道如烹小鮮 2020-05-31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烹小鮮」到底是難是易?
    今日做菜,忽然想起一句話來:治大國,若烹小鮮。      有人以為,老子說這話,意思是治理大國,極容易。
  • 幸福的婚姻家庭經營如烹小鮮
    古之聖賢亦是如此,只有修完自身了,才能夠吸引異性的注意力,然後才能有家,有了家以後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奮鬥的目標可大可小,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國度,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以外的世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家裡人相互扶持,在這個紛雜的世界裡紮根發芽,傳播後代,延續香火。治大國如烹小鮮,其實愛情也是這樣。
  • 全國勞動模範劉波平:35年匠心堅守 用「治大國」的責任心「烹小鮮」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5日15時訊(記者 王瑋 實習生 吳禮霜)治大國,猶如烹小鮮。作為一名廚師,35年來他一直用「治大國」的責任心來「烹小鮮」。近日,2020 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重慶共有67人接受表彰,重慶廚界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廚劉波平也位列其中。
  • 治大國若烹小鮮,從「烹」字,看老子的治國智慧
    《老子》第六十章寫道:「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說的是治理好一個大國,就要像烹調小魚一樣,老子以常見的烹調活動為喻,生動形象深入淺出,把治理國家的大道理講的貼切明白,有人初次聽到這話時會奇怪,治理國家更烹調小魚有什麼關係?
  • 「君子遠庖廚」:虛偽還是仁道?
    古代所說的「庖廚」不同於當今把食料加工為飯菜的廚房,而是包括把「血氣之類」加工為食料的屠場在內,「庖丁」即屠夫。弄清這一點,有助於辯論背景的界定。在古代,不但「君子」不親臨屠宰現場,即便是庖丁,食肉時多數也要「遠庖廚」。「君子遠庖廚」的爭議,不是事實的爭議,而是觀點的爭議。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在從古到今的管理實踐中都大有市場,往往涉及到同情和無情、虛假和真實、道和術的關係等問題,所以值得說說。
  • 《蘇廚》治大國如烹小鮮,因此,這是一個吃貨治國的故事
    書名:《蘇廚》 作者:二子從周 簡介: 治大國如烹小鮮 蟆頤山側,坐落著一座小城,因如眉的山勢而名,這便是嘉州和成都府的中轉地——眉山城所在。 這裡距離嘉州和成都府,剛剛都是一百六十裡,是一處位置絕佳的水運交通樞紐之地。 地方不大,卻甚是繁華,整個眉州,計戶三萬,州治編民戶數五千。
  • 夜讀《老子》:生活,也若「烹小鮮」
    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章言:「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老子的名言,也是中國政治思想上很重要的一句話。作為一介布衣,我們就談不上治國的道理與領悟了。但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國,治國如此,居家過生活,也若「烹小鮮」。
  • 南懷瑾老師:「治大國若烹小鮮」,做人做事也是一樣
    從很早五更天亮前開始,油燈點上三四根燈草,上面放一小碗四川萬縣烏山的白木耳,在陰溼的地方燉,一直到天亮油燒乾了,白木耳也燉好了,再放進冰糖,吃到嘴裡好像沒有東西,一溜就下去,咽都不要咽的,與現在的白木耳味道絕對不同。所以這叫「烹小鮮」。很多名菜都是如此烹出來的,甚至用文火烹上一天兩天才好。中國老土話說:「請客三天忙,蓋房子三年忙,討個老婆一輩子忙。」精美的菜是要細心烹調的。
  • 治IP如烹小鮮,企業如何避開6個陷阱?
    還有什麼能比「超級內容」更能打開局面?顯然,內容營銷與IP化,是廣告營銷的最重要趨勢,誰能掌握「全新的內容觀和內容價值」,打造出「超級內容」的企業,就更有可能取得制勝權。怎樣才能做得好呢?以下是打造企業IP的要義——治IP如烹小鮮,重在4點:食材、配料、烹法、火候。
  • 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校長陳永平:「治大國如烹小鮮」,教育亦如是
    但老子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教育也是如此。教學內容好比食材,讓學生從中吸取養分,形成自己的核心素養。學校的課程與活動好比食譜,提供豐富的選項,讓每一個學生按興趣和需求自主選擇。主政學校也和烹飪一樣,烹飪只有用料實在,做工細緻,方可入味。管理學校也要在細微處下功夫,在細微處見精神。
  • 老子的治國理念真是我們所理解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其次,按上文所述,要理解"治大國若烹小鮮",要在"以道蒞天下」的"道"字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治大國若烹小鮮「的"烹"字上。但很多人恰恰在"烹"字上做功夫,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就如治國似烹飪小鮮魚,不能常翻動,要火候恰當,調味也要均衡等等。報歉,這是烹飪家眼裡的"治大國若烹小鮮",而決不是老子的本意。
  • 《德道經》「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大國真的簡單嗎?
    每每有人引用《德道經》中的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並將此話解讀為:治理大國像烹炸小魚蝦一樣簡單容易。治理大國真的這麼容易嗎?大國,疆域廣闊,自然條件複雜,地形地勢多樣,氣候多樣,容易有自然災害;人口眾多,民族或種族多,各地區、各民族或種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各不同,國計民生、民族融合與社會治安很重要;國境線漫長,與鄰國的外交問題多,難以避免經濟糾紛、領土爭端乃至軍事衝突。這諸多問題對於大國的治理都是考驗,對於國家領導人是巨大的責任擔當。
  • 四川新聞 | 烹好「大國小鮮」看城鄉基層治理宜賓樣本
    治大國,如烹小鮮。記者 劉波林:我身邊是村裡的便民服務小騎手,他們的工作是走村入戶為村民代辦業務,我們今天第1個去到的村大概要騎多久?大約15分鐘。宜賓市高縣來復鎮太平村村民 梁中貴:這個月就要變錢了,要賺1萬多塊錢。太平村便民小騎手團隊每月解決民生服務事項達40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