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有一家特別的生物檢測公司,它的主營業務是找娃和查病,2010年到2012年,三年營收增長率高達156%,平均每年增長超過50%,2013年成為成都高新區高成長20強企業。
不久前,該公司與上市企業貴州朗瑪信息籤訂協議,共同投資3000萬元在貴陽設立貴州新基因格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雙方將基於「網際網路醫院」平臺,為人們提供便捷可靠的醫療與健康管理服務。
這家公司名叫新基因格(Genegle),成立於2006年,名字裡有著上個網際網路創業熱潮幸運兒谷歌的印跡,而該公司卻靠著DNA檢測技術,曲徑通幽,在這個網際網路創業浪潮中,迎來了自己的爆發期。
我們找到了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亓宇,一名曾經是搞電子集成電路的博士,來談談他的DNA檢測技術。
在我們的創業中 等待是常事
2004年我在美國幫DNA測序公司做一些設備,需要集成電路,後來也有提出生物晶片這些概念,這段經歷讓我對DNA檢測有了比較深的了解。正好我妻子也是這行的,她在美國做遺傳發育學,所以我們打算回國,利用DNA技術做一家親子鑑定公司。回國後我們發現北上廣深的親子鑑定競爭已經白熱化,所以回到老家四川。當時這個擁有歐洲人口的地方還沒有性價比較高的親子鑑定服務。
公司成立之後,我們一直在DNA檢測技術上沉澱,正好碰上2008年汶川地震,我經歷過911,知道這種大災發生後會有很多人需要DNA鑑定技術尋親。很多遇難者只剩下殘肢,對DNA鑑定技術要求高,正適合我們介入。於是當晚我就讓實驗室動起來參與到遇難者身份識別工作中,一直到2008年底,這項工作都是免費的,當然最後我們也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表揚。
親子鑑定等DNA身份識別業務屬於醫學鑑定,要向市場推廣需要醫學鑑定資質,於是我們去衛生部門申請醫療機構資質。結果他們問我們有多少床位?我們只是想通過我們DNA檢測實驗室做醫學鑑定,怎麼會有床位?
真沒有辦法,只有等,等待在我們的創業中是一個經常性的事。2009年12月,國家認可獨立醫學鑑定機構。我們也在當年通過了四川省司法廳的評審,拿到了包括親子鑑定在內的法醫物證司法鑑定資質。接下來這幾年主營業務就是親子鑑定,因為性價比比較高,發展比較快。2010年到2012年,公司三年增長率高達156%,平均每年增長超過50%。
在做親子鑑定過程中,我們發現尋親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於是我們推出了一個「兒童安全卡」的服務,兒童出生後取一點腳底的血液通過DNA測序,就可以為孩子設定一張唯一的身份識別卡,並且和公安部打拐系統聯網。通過DNA對比就能很快找到失蹤兒童。在成本上,根據美國的標準方法,只需要檢測13—16個基因位點的信息,基本就能掌握這個人的唯一特徵了,所以做這樣一張「兒童安全卡」也只需要500塊。
近兩年,我們設立了很多分公司,也在DNA檢測技術服務精準醫學方面推出了更多業務。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該技術快速地檢測50種疾病。
基因格-DNA提取室
讓唐氏綜合症篩查遠離羊水穿刺的噩夢
我們的疾病篩查可能聽起來比較抽象,但具體來說,很多人會發現都是他們很需要的,但以前從沒聽過。
比如產前遺傳病的鑑別現在越來越受重視。以唐氏篩查為例,傳統的方法叫血清學檢查,誤差比較大,假陽性有30%,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孕婦檢查出唐氏風險高危,但羊水穿刺的結果卻是陰性。更為可怕的是它的假陰性有5%,也就是80萬人中,有4萬唐氏高危沒有檢測出來,一旦胎兒生下來,對這些家庭造成的困難是難以想見的。
由於血清學檢查的缺陷,所以傳統方法會配合羊水穿刺來進行確診。羊水裡面取出來的組織DNA含量高,容易較準確鑑別是否為唐氏。但這畢竟是一個手術,對胎兒有一定風險,也會給孕婦造成身心上的影響,這是困擾很多孕婦的問題。如果醫院查出來唐氏高危,但又不想做羊水穿刺,有沒有其他選擇呢?
這就是我們做的事。在2010——2012年之前,無痛唐篩都是一個世界難題。但在這段時間出現了二代測序的工具,首先在價格上一套全DNA測序成本從幾十億美元降到1000美金。這表示DNA測序工具可以向普通人推廣。其次,美國一些公司以及中國的華大、貝瑞等領先生物企業將這項技術應用在產前遺傳病鑑別上,已經比較成熟。
這種技術抽取一點點孕婦的血液就能做唐篩。因為孕婦血液中的遊移DNA含量少,以前只能從羊水中取樣,現在通過二代DNA測序技術,只需要一點點孕婦血液就能準確檢測其中嬰兒DNA,篩查是否為唐氏。
價格上也已經大眾化,和羊水穿刺價格差不多,2500元左右。
預防宮頸癌 不用老跑香港打HPV疫苗
除了遺傳病,有很多獲得性疾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比如現在有很多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女性去香港註冊宮頸癌疫苗,即HPV(人乳頭瘤病毒),算上行程,其實價格不菲。但有沒必要來做這個呢?
目前美國FDA認可的預防宮頸癌的方法其實是每三年做一個HPV分型檢測,而非注射HPV疫苗。這主要考慮的是性價比。
現在我們知道宮頸癌和HPV病毒有關,但HPV病毒有幾十種分型,而跟宮頸癌有關的只有兩三種,比如HPV16/18型病毒。只要沒感染這兩三種,基本不可能得宮頸癌,而一支疫苗也沒辦法針對所有HPV病毒種類。
所以FDA建議每隔三年做一次檢測,看自己是否感染過HPV16/18型病毒,如果沒有,那麼可以去打針對這種HPV病毒分型的疫苗。不過國內現在沒批,所以疫苗也只有香港這些地方有。
如果通過基因篩查,發現你已經感染了易導致宮頸癌的HPV病毒,那你就沒必要浪費錢打疫苗了,因為你體內已經有抗體了。而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看這種病毒是否已經讓你身體產生病變。
HPV病毒分型檢測我們現在也做得非常成熟了,只需要取一點宮頸脫落細胞,就能篩查了。
什麼是精準醫學?
我們推出越來越多精準醫學方面的業務,但是什麼是精準醫學呢?
比如現在我們去找醫生看感冒,流感病毒就太多了,還不用說H1N1、H7N9這種比較危險的了。醫生不可能給你一一檢測,所以就是憑藉經驗,看症狀,問你咳嗽有沒有痰,痰是白的還是黃的。醫生看病的方法準確來看就不是精準醫學。但如果醫生按照精準醫學來,給你做很多檢測,排除每一種可能性,最後可能兩三天過了,你的感冒也好得差不多了,醫生還沒找到你到底是感染哪種流感病毒了。你可能就要罵醫生過度醫療了,花了那麼多錢做檢驗結果什麼用都沒有。
所以呢,精準醫學需要的物質條件我們已經有了,即DNA檢測技術,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解讀。怎麼樣去使用。
如何在很多病種上解讀DNA信息,這條路還很長,我們公司也處於探索中。但有一點是肯定的,DNA檢測技術會幫助我們越來越便捷地發現應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