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辦活動,趁機看了一些簡歷,發現不少問題。
首先要交代一點,這些問題都是小問題。我把內容虛假看做大問題,相應地所有其他問題都是小問題,這裡的大、小僅僅是為了給一類問題起個名字而已,絕無高下輕重之判。
小問題並不代表不重要、不吸引注意力。相反,有些小問題反倒是最扎眼的,比如字體、字號、行間距等。這些都是超脫於內容之外的存在,一旦有明顯的閃失,拿過來掃一眼,都不用看寫的啥,就可以蓋棺了。
當然,也有些小問題深藏功與名,為了把它們找出來,我滴著蠟瞪著眼平均每份簡歷看了半個小時,實際招聘的時候,三十秒算客氣了,十二秒八八也完全正常。所以,這些問題未必會在實戰中毀掉一次好機會。
但我想說,首先,那只是未必而已,萬一篩簡歷的人第一眼就鬼使神差地撞見了一個坑呢。其次,他看不看得出來問題是他的事兒,我寫得有沒有問題是我的事兒,這不是問題的問題,這是態度的問題,跟抽屜背面要不要精工是一個道理。
此外,我的假設是用word做簡歷。如果用其他工具,過程或有不同,但要實現的效果應該是一樣的。
1. 字體
拿來一份簡歷,上面只要超過三種字體,直接眼花。如果是搞字體設計的,並且想把簡歷和作品展示放到一起,忽略這一點。
字體太多,最直接的壞處就是——怎麼這麼亂啊。說到這裡,你一定想起了高考作文和文綜。這些卷子和簡歷的共同點就是:看它們的人都不怎麼想看它們。保護觀者脆弱的眼睛=保護自己脆弱的未來。
中文簡歷正文部分宋體即可,區分度主要靠加粗和字號來實現。實在想讓別人知道自己電腦裡字體豐富,就用用楷體吧。極不推薦正文中出現黑長直的黑體和花枝招展的藝術字體。
標題部分如果想突出「名字」,黑長直一下也無妨,但注意別黑大了,否則頭重腳輕,好像灑了幾滴墨水。
此外,用黑體的時候注意不要出現視覺上的筆畫黏連,筆畫多的字就乾脆別用黑體了。像我這名字,一大堆橫,像鹹菜一樣擺在一起,黑起來真心不愉悅。
英文簡歷沒啥好說的,Times New Roman美味可口人畜無害。
最後需要注意,中文簡歷中不可避免地有英文字符和數字。請和英文簡歷的字體保持一致。看了十幾份簡歷,只有一兩個人做到了。沒做到的人裡,用了Arial的還好,順著漢字用了宋體的就慘不忍睹了。
其實改起來很簡單,在「字體」選項裡統一設置一下拉丁字體和漢字字體就好了。
2. 字號及修飾
和字體一樣,別太花哨。其實一份簡歷裡需要區分的層次沒多少。無非就是:
第一層:名字和標題(放在頂端,天然區分,名字可選大號字,地址、電話等不做修飾)
第二層:教育背景、實習經歷、課外活動、個人能力等大標題(英文大寫字母,加粗,可選大號字,下面用1.5pt的線分隔)
第三層:學校、公司、社團名稱(可選英文大寫字母,加粗,標準字號)
第四層:部門和職位(可選加粗,可選英文斜體,標準字號)
第五層:具體內容/正文(不做修飾,用bullet point分條列示)
這樣下來應該足夠有層次了。
上個圖示意一下。(該圖僅用於說明以上五個層次如何安排,其餘方面並不盡善,不要當作範例)
幾點注意事項:
3. 間距
太重要了。別以為差個2毫米,鬼都看不出來。或許鬼確實看不出來……但我們又不是去陰間報到,簡歷不是給鬼看的。間距不一致的刺眼程度絕不亞於斜體漢字。
簡歷中的間距主要是字間距、行間距、段間距。
先說行與段。
保持行、段間距一致,個人推薦的方法就是用表格做簡歷,帶著所有邊框做,先碼字,再調格式,(我曾經先調格式再碼字,相信我,用不了多久一定會砸鍵盤的)去掉邊框應該是最後的最後。
我理解「邊框看起來讓我很煩」的想法,但沒了它,整個簡歷看起來都會讓你很煩。
當然,我也見到一些用表格做出來,間距依然不一致的簡歷。這其中的原因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只能猜測,是因為手工對個別行列進行了寬高調整。如果有類似操作,一定要對相同級別的條目做統一調整。
特別留心:間距一致不代表間距一樣,同個層級的間距一樣就可以了。
此外,一個條目內部的間距應該小於條目之間的間距。就好像章節內部段落的間距要小於章節之間的間距。我見過各種公司名稱和職位名稱之間間距特別大的,這是何苦呢?
至於字間距,主要涉及對齊方式和字數的問題。
對齊,我見過說兩端對齊的,也見過說左對齊的。一個犧牲了右端的齊整,一個犧牲了統一的字間距。
我選擇左對齊,我餵自己袋鹽。
一方面,我痛恨兩端對齊後字間距的不一致(中英文都有)。
另一方面,兩端對齊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大長段,對齊之後四四方方渾然一塊,看著爽。
簡歷裡面何來大長段,基本就是一條一兩行,三行撐死了,兩端對齊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字數,我見過因為公司或學校名字太長,被迫把字間距調小的。對這種看似實屬無奈的情況,檢查一下是否有簡稱。UNESCO,全稱寫上去確實非常傷人,而且大家看簡稱看慣了,反而不認識全稱。
你要實在怕HR不認識簡稱,不還有中文簡歷麼,碩大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看不見?這裡包括對Ltd.,& Company等後綴進行必要的刪減。這樣刪過之後,應該沒有正常字間距寫不下的名字了。
與之相反的情況是名字太短,看著也不和諧,比如BCG。這時候就別寫簡稱了,全稱剛剛好。
4. 標點
標點真心是小問題。肯定會有人鄙視我,連這種地方都挑,時間過剩了吧……
但是當你看到千分位符是一個碩大的中文逗號,你心中有沒有10,000隻草泥馬呼嘯而過的聲音?
所以最重要的一點,中英文標點各回各家,別亂跑。中文簡歷除了千分位符這樣約定俗成的符號,剩下的一律用中文標點。英文簡歷中不要出現任何中文標點。英文標點後面要加空格,中文的不要。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就是句末。按照習慣,句末應該使用標點符號,但簡歷中普遍的單行和bullet point讓句末標點顯得有些多餘。個人推薦不加,但如果你非常想加,就全部加上。前一行有後一行沒,看起來糟透了。
最後,注意標點符號的層次問題。最明顯的三個層次就是「、,;」。頓號不用說。如果一句話裡要表達兩塊意思,每個意思又不止一句話,就別全用逗號了,中間;一下吧。
看這句話:深度參與XXXX項目,在後臺負責數據,文檔,報告,會議記錄的收集,分類,保管工作,提升了團隊的效率,同時在業務第一線進行訪談,抽樣,問卷調查,及時發現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反饋至後期控制部門
大哥,你鍵盤上是不是只有逗號……
5. 拼寫和文法
拼寫問題屬於一票否決,看到簡歷有大錯字還讓過的人,應該不多吧。這問題基本出現在英文部分。中文的錯別字我也見過幾次,除了拖出去X,沒有更好的辦法。
因為Word有拼寫檢查功能,所以拼寫錯誤不太容易出現,但建議大家別太自信,你永遠都不知道Word為啥漏掉了一個錯字沒告訴你。
我看過的錯字還是不少的,常見於長單詞,例如accommodation。這詞兒閉著眼寫,我從來就沒寫對過,剛寫了一遍又錯了……但寫簡歷的時候,你從來不是閉著眼的。至於寫univercity的,我就不說啥了。
相比錯字,更普遍的是拼寫正確的錯誤形近字,例如Mayor in Finance,打眼一看,還以為是法國市長。再例如Principle of the association,這是道成肉身了麼。
相比以上所有,更普遍的是用法不對。這幾天看的簡歷中,最典型的就是Minister。Yes,Minister。雖然不知道為什麼社團的內部組成都叫「部」不叫「處」之類的,但事實如此,那就意味著有一堆部長。
此部長非彼部長,每每看到簡歷上的Minister,都想說領導你來錯地方了……用Leader這種百搭的詞,或者Head都行。
文法上,都是中國人嘛,寫不出所謂純正的英文也沒啥大不了的,中式英文看著親切(什麼理由啊)。
但出現中學甚至小學文法問題就不太好了。時態不一致、單複數不一致、句子成分殘缺之類的(GMAT改錯走一遍),很傷大雅,尤其是對英文要求比較高的公司。這種問題完全可以通過細心來避免。
再可靠一點,就是找幾個人來,大家交換簡歷仔細讀。每個人都會眼漏,但每個人眼漏的點都不一樣。
最可靠的方法是找個英語母語的、靠譜的人瞅瞅。靠譜很重要。因為我見過給老美瞅了還有拼寫錯誤的……老美的不靠譜程度親身見識過,是可以超乎想像的。
6. 內容編排
再好的洋芋,不是鄒韜炸的就不好吃。好內容必須要好編排才能體現出來。
一份學生簡歷就模塊而言,不外乎教育背景、實習經歷、課外活動、其他信息這麼幾類。
6.1 教育背景
最好放到第一位,對於在校學生而言,學校本身就是個大護身符,對於很卡學校的公司,這一項差不多就夠了。
至於教育背景裡寫啥,一般就是學校、學院、專業/學位、成績、課程、榮譽。
最敏感的就是成績。見過4種寫成績的方法:全科GPA,核心GPA,單科成績,不寫成績。
推薦第一和第四種。中間兩種的坑爹之處在於,它們等於告訴別人:我沒寫上去的都不是很行。
不過,如果你的核心專業課確實很厲害,但綜合成績被一堆莫名其妙的政治課和素質選修課毀掉了,想申請的公司又對成績有執念,這樣處理也勉強可以。
但就我所見,大部分公司對成績執念並不深,所以只要沒有過低(GPA 3/4以下之類的),就放心寫吧。
至於榮譽是否寫到教育背景裡,我是寫了,因為單列出來地方不夠。如果單列出來地方足夠,而且這些榮譽本身又有分量,單列也無妨。
常見的榮譽就是獎學金、三好、優秀、X等獎之類的,如果拿的榮譽太多,建議精挑細選。獎學金、三好屬於百搭。各類比賽獎項要有所側重,尤其是和專業無關的諸如聲樂、攝影、舞蹈等等,最好放到個人興趣裡面,不要和專業內容放一起。
6.2 實習經歷
見過兩個極端,太多(七八個)和太少(一個)。
太少情有可原,沒做過就是沒做過。移花接木,把同學的實習搬上來,這種事兒儘量別做。支持合理加工,反對藝術創造。對付太少,唯一的辦法就是深挖,窮盡實習中做過的每一件事,並且儘可能賦予一件事情更多的意義。
舉個例子,實習部分只有一個四大的審計。
描述如下:參與XXX年終審計,負責抽憑、詢證、編底稿、校對報告、整理文檔。
改進一下:
這個寫的不一定好,只是舉個例子,通過深挖內容,把一行變成幾行,讓簡歷擺脫莽莽荒原的感覺。
對付太少,還有一種方法是加一些實習以外的專業活動,比如XXX培訓、XXX夏令營、XXX訪問體驗等等,前提是這些活動與申請有直接關係。申請金融機構,放個快消的培訓參訪沒啥意義。
同時,記得把標題裡的「實習經歷」改成「商務實踐」(英文可以寫Professional Experience)之類的。
與此相反,密密麻麻的CBD式排列也讓人看得流淚。個人以為實習最多寫4個就夠了,再多也不會加分了——如果不減分的話。實習太多,讀不過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總會讓人懷疑,是不是每個實習都是蜻蜓點水。
挑幾個自己做的最深入、和申請職位最相關、無論面試官怎麼問都能縝密對答的實習吧。
6.3 課外活動
種類太多,大原則是「體現自己的能力」。專業活動最好有一個。娛樂活動當然可以寫,不過要確保自己的經歷能反映特定的能力,純跟著玩兒的那種就算了。
公益活動很不錯,儘管放心寫。政治性較強的活動不評論。至於內容量的多少,參見上面實習經歷的說明。
有的簡歷課外活動數量太多,部分活動就只有名字,沒有具體解釋。個人很不推薦這種做法。別以為課外活動感覺上沒有實習重要,就單放個名字那裡,除非這個活動天下皆知(奧運會志願者),否則只寫名字和沒寫是差不多效果。
即便是奧運會志願者,也有五彩繽紛的崗位和工作內容,可詳述的東西多著呢。
6.4 其他信息
這是個大坑,什麼都能裝,但一般來說,裝的都是語言、技術能力、興趣愛好、榮譽這麼幾樣。
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文居多,四六級、託福、雅思、託業、劍橋商務、GMAT、GRE(這其實已經不是語言測試了……),挑成績最漂亮的寫就是了。
會二外的話固然好,但要確保自己真有兩把刷子,否則別隨便寫。比如學了一學期的法語,最多會點基本對話,就敢寫個法語初級,面試官哪怕只學了兩學期,也能完爆你。
技術能力和興趣愛好就八仙過海了。興趣愛好最好別寫讀書、電影、旅行之類的,這些沒有附加值,省出一行寫點別的吧。
當然,如果你自己寫了本書(哪怕沒出版)、拍了部電影(哪怕是微電影)、去了個很神奇的地方(叢林科考、沙漠徒步、南極探險、太空旅行,西藏就算了啊喂),一切另論。
所以,原則就是:沒什麼不能寫的,但寫了就要保證足夠吸引人。
6.5 最後,說說中英文一致
誠然英文的流線字比我們的方塊字長了很多,所以中文轉寫英文時不可避免地遇到地方不夠的問題。通常有兩個方法,一是砍掉部分內容,一是精簡文字。多數時候,我看到的是第一種。
砍內容沒問題,但不要破壞原有內容的靈魂。如果原有內容是「與市場部相關人員合作編寫20,000字的消費者偏好研究報告」,英文就不該是「Cooperated with colleagues from Marketing Department to create a 20,000-word report」。
因為中文表達的重點應該放在報告的內容——消費者偏好上,沒人關心你這報告多少字,和誰一起寫的,寫了什麼才關鍵。
所以英文要砍,也把合作人員或者字數砍掉,而不是砍消費者偏好。
實際上,真正的問題往往在於第二點——精簡。追本溯源,大概和我們從小受的英文訓練有關。那時候,所謂英文寫得好,就是單詞難、句式複雜。
一個詞組能寫清楚的事兒 a beautiful girl,為了表現自己會用從句,非要寫成 a girl who is beautiful,再表現一下自己會長單詞,a girl who is extraordinarily beautiful。
簡歷中一不要長難句,二不要誇張的形容詞,多用簡單結構和強力動詞就行了。省略主語,省略多次重複的部分。能用一個詞,就別用詞組,比如 Beijing 和 the city of Beijing。除非萬不得已,不要喚醒從句大神。這樣一來,基本能控制住英文的長度,使其內容與中文保持一致。
不一致的另一個來源就是不仔細。典型:中文簡歷做了修改,英文忘了。別以為英文沒人看,馬虎點沒關係。
7. 雜七雜八
本文來自知乎用戶夏目有梨,LinkedIn領英經授權轉載。
歡迎更多媒體、企業與組織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請在公眾號回復「赤兔」)。如有問題請聯繫領英客服電話:4000106277。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訂閱每日必讀的職場乾貨。
©2016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