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觀察20|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2020-12-11 廣州日報

這是《老夏觀察》的第20篇文章。

它要試圖還原的,是93年前的一場演講。

主講人魯迅,聽眾中學生。

時過境遷。現在來看,依然經典。

老夏觀察20 | 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1927年7月16日,一個周六。

文藝界的「頂流」——魯迅,與戀人許廣平在太平館吃完午飯,隨後來到一所中學。

師生翹首以盼。47歲(虛歲)的魯迅,走上臺前。

這一被期待已久的演講,開場。

1.

魯迅

▍我不想做「名人」了。

1927年2月,魯迅寫信給朋友,發牢騷。

他說:

▍我在這裡,被抬得太高,苦極。作文演說的債,欠了許多。

「這裡」,就是廣州。

當年1月18日,魯迅乘「蘇州」號輪船從廈門來到許廣平的家鄉——廣州,入職中山大學。

他不僅當全職教授,還出任文學系主任兼首任教務主任

頭銜太多,魯迅太忙。

當時還沒娛樂圈,明星本就不多。像他這樣咖位的名人,是要被哄搶的。

忙,是一種必然。

1月26日,他在廣州寫的第一封信就是吐槽「日日忙於會客及赴會演說」,很苦惱。

聽著很凡爾賽,但確屬實情。

怎麼辦?發私信。

魯迅把寫信當成了一個重要的減壓手段。他不停地、向不同的人發牢騷,頗像他筆下的祥林嫂。

2月21日,寫給李霽野:我現在真太忙了,連吃飯工夫也沒有。

2月25日,寫給章廷謙:不但睡覺,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了。

3月15日,寫給韋叢蕪:忙亂不堪,不但看書,連想想的工夫也沒有。

3月17日,寫給李霽野。我太忙,每天糊裡糊塗地過去,文章久不作了

吃不行、睡不行,連文章都不寫了,寶寶心裡苦極了。

好在,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3月2日,中山大學開學。4月下旬,魯迅就「滾出」了中大。(箇中原因,他文另表)

此後,他讀書、譯文、整理舊稿,在白雲樓上吃荔枝、吃餅乾、吃楊桃……

白雲樓。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攝

這個時期的魯迅,精神上是苦悶、焦慮的。他遭受排擠,目睹黑暗,近距離接觸著白色恐怖,「被血嚇得目瞪口呆」。

而魯迅本迅,又處於愛情的甜蜜之中。有愛人相伴,看電影、逛茶樓、遊玩,當一枚快樂的吃貨。

所以,1927年7月16日,走進知用中學的魯迅,是一個身負盛名、內心苦悶而又正過著柔軟小日子的中年男人。

2.

演講

魯迅,紹興人。

對於演講,他不喜歡,也不擅長。

不同資料都顯示,他講話語調平緩,有紹興口音。

當然了,17歲就求學南京,三十年來工作、留學、輾轉多地任職,相信其發音還是靠譜的。

但他還是不喜歡拋頭露面,不樂意公開演講。

1927年9月3日,已經「逃離」廣州的魯迅給朋友寫信。

用大篇幅回顧在廣州的8個月時光——

▍訪問的,研究的,談文學的,偵探思想的,要作序、題籤的,請演說的,鬧得個不亦樂乎。

▍我尤其怕的是演說。

怕,又不得不。畢竟身為流量擔當,粉絲們熱情難擋。

翻看這個時期的著作、通信,魯迅沒少公開演說。

世界語學會、嶺南大學、中大開學典禮、黃埔軍校,甚至還專門跑去香港,連講兩場。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維宣攝

魯迅說他自己定了規矩,至多以十分鐘為限

發過言的都知道,十分鐘講不了多少。如果「語調平緩」,也就兩千來字。

但在黃埔軍校,他講了五六千字。

在知用中學,收了收,三千五。

▍因為知用中學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所以今天到這裡和諸君相見。不過我也沒有什麼東西可講。

夾雜著紹興口音的國語,響了起來。

從番禺長大的許廣平,又一句一句地將其翻譯成粵語。

事後來看,語言不通並沒有影響魯迅的風採。

3.

讀書

魯迅給這場演講定了個題目,《讀書雜談》。

指點「後浪」讀書這事,他沒少幹。

比如1925年,《京報副刊》就請他為青年開些必讀書目。

這位魯迅先生所開的書單,能把編輯氣暈。

因為啥也沒有,唯有一行字:「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

說他敷衍吧,又挺認真。他又在下面作了說明。

▍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但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麼大不了的事?

一石激起千層浪。魯迅奉勸青年別讀中國書,成了對手口中的一大罪狀。

這一次呢?演講怎麼樣?

第一感覺,幽默。

魯迅,還挺能拋梗。

比如他講出於興趣的讀書,該如愛打牌的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後還是打。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並不在贏錢,而在有趣。

面對中學生,竟拿打牌舉例子,魯迅也是很拼了。

此外,他還講笑話。

▍一個老翁和一個孩子用一匹驢子馱著貨物去出賣,貨賣去了,孩子騎驢回來,老翁跟著走。但路人責備他了,說是不曉事,叫老年人徒步。他們便換了一個地位,而旁人又說老人忍心;老人忙將孩子抱到鞍鞽上,後來看見的人卻說他們殘酷;於是都下來,走了不久,可又有人笑他們了,說他們是呆子,空著現成的驢子卻不騎。於是老人對孩子嘆息道,我們只剩了一個辦法了,是我們兩人抬著驢子走。

哈哈哈。雖然無從考據,但估計現場笑果挺好的。

《而已集》收錄了廣州時期的作品。

第二個感覺,實在。

很明顯,魯迅沒想把它做成爆款。不花裡胡哨,沒有驚人之語,更沒有講讀書的妙法和捷徑,又或者講些更符合「戰士」身份的內容讓粉絲直呼「不愧是你」。

他的演講很實在,甚至樸實,就像一個走過很多路的長輩,在小心翼翼地給後來者分享體會。

生怕講過了,把他們帶偏。

比如他鼓勵出於興趣讀書,但又馬上解釋:我的意思,並非說諸君應該都退了學,去看自己喜歡看的書去。

他鼓勵多看課外書,但又提醒:請不要誤解,我並非說,譬如在國文講堂上,應該在抽屜裡暗看《紅樓夢》之類。

或許是掐架掐多了,處處小心,生怕授人以柄;或許是面對中學生,要慎之又慎。又或許,兼而有之。

總之,魯迅這場演講很用心、挺走心。

4.

遺產

六榕寺附近,百靈路上。廣州市知用中學,歷經風雨,仍坐落在這裡。

而1927年魯迅在這裡的演講,仍讓一代代學生受益。

他給廣州的中學生留下了哪些忠告?

1.多讀課外書,要泛覽。

魯迅將讀書分為兩類。一是出於職業(或升學)需求,這沒什麼可驕傲的。二是出於興趣,建議青年「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要多讀課外書。要各式各樣,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

2.讀書要隨便,隨便才有趣。他的原話是,要像遊公園似的,隨隨便便去,因為隨隨便便,所以不吃力,因為不吃力,所以會覺得有趣。如果一本書拿到手,就滿心想道,「我在讀書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勞,把讀書變成苦事。

3.請教別人沒啥用。魯迅建議,不要盲信先生開的書目。因為那都是開書目的人自己想看的,甚至他們自己都沒看。

4.可以看書評,可以聽別人的精簡、轉述,但還是要看原著。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5.別變成書櫥。魯迅覺得,只看書,那就會變成書櫥,是死的。不能只看別人的思想藝術,要自己思索,更好一點的是觀察,與現實社會接觸。

這場演講不像他的一些名篇那樣常被人提起。

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雖被奉為全場最佳,但也不算有新意。

但翻看他以後的文章,魯迅的「讀書觀」一以貫之。

比如7年後的1934年,他寫《讀幾本書》:

▍讀死書會變成書呆子,甚至於成為書廚。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

同年,又寫《隨便翻翻》。

他似乎不喜歡聽到青年人常問人該讀什麼書。

別問了,多翻,and隨便翻。

1936年,魯迅人生的最後一年,仍忙於指點青年。

在給顏黎民的信中,他奉勸別只看自己的書。

▍問我看什麼書好,可使我有點為難。

▍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實實在在的建議,推心置腹的忠告,他竟前前後後、再二再三地嘮叨了十多年。

這一回,我們又幫他嘮叨了一遍。

謝謝觀看。

老夏觀察19:警察故事2020

文、編/廣州日報評論員 夏振彬

參考資料:《魯迅全集》,《魯迅書信全編》,《魯迅的廣州轉換》(朱崇科,2019),等

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

相關焦點

  • 老夏觀察20 | 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這是《老夏觀察》的第20篇文章。 它要試圖還原的,是93年前的一場演講。 主講人魯迅,聽眾中學生。 時過境遷。現在來看,依然經典。 老夏觀察20 | 魯迅在廣州中學的演講 1927年7月16日,一個周六。
  • 老夏觀察2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本名為《廣州來信》的書,安靜地躺在貨架上。作者是一個英國人——格雷夫人。原作,出版於1880年的英國。書的內容呢?是信。那是140多年前,她在廣州居住時寄往英國的家信。這些家信,像日記,或是遊記,細緻記(顯)錄(擺)了她在廣州的見聞。如今,時過境遷。歷史竟畫了一個圈。
  • 魯迅面對那個時代的後浪演講時,說了些什麼話?
    1927年2月18日,在中山大學擔任教務主任兼文學系主任的魯迅先生,接受香港青年會總幹事曹炎申博士和香港大學教授黃新彥博士的邀請,在許廣平等人的陪伴下,乘坐一艘小汽船,從廣州來到香港,在青年會禮堂給香港的年輕觀眾作了兩場演講。這是魯迅第一次來到香港,也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赴港之行。他和許廣平住在位於皇后大道中的勝斯酒店。
  • 廣州這幾所中學竟然有這麼多秘密!
    你為你的中學驕傲嗎?你知道你的中學有著怎樣的淵源嗎?從今天起廣州日報將不定期推出專題報導為你揭秘廣州知名中學背後的故事~市第一中學市第二中學市第三中學南武中學知用中學協和中學廣州第一中學和廣州第二中學,哪個牛?當然都牛。
  • 演講稿寫作丨孫紹振教授力薦魯迅的《讀書雜談》
    讀書雜談                                                       魯迅因為知用中學〔1〕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我以為假如從廣東鄉下找一個沒有歷練的人,叫他從上海到北京或者什麼地方,然後問他觀察所得,我恐怕是很有限的,因為他沒有練習過觀察力。所以要觀察,還是先要經過思索和讀書。
  • 魯迅絕筆信亮相廣州 日文寫成筆跡潦草
    這是魯迅生前的收藏。     魯迅絕筆信亮相廣州博物館    「沒想到半夜又喘起來。因此,十點鐘的約會去不成了,很抱歉。拜託你給須藤先生掛個電話,請他速來看一下……」    「廣平兄:依我想,早該得到你的來信了,然而還沒有,大約閩粵間的通郵不大便當,因為並非每日都有船……」即將於明天在廣州博物館開幕的《魯迅生平與創作》展覽中,魯迅先生寫給許廣平的書信手札、魯迅去世前一天寫的「絕筆信」(複製品)以及魯迅兒時佩戴的銀飾等一批珍貴文物,從上海魯迅紀念館「借」來廣州與觀眾見面。
  • 全國六版高中語文教材調查:魯迅等經典未大撤退
    文/本報記者黃茜、徐靜  阿Q、老夏、劉和珍……很多人在高中時代,通過語文教材認識了這些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並且終生難忘。如今卻有網友發帖稱,發現20多篇經典文章被語文教材刪除,其中包括魯迅的諸多名篇。
  • 魯迅絕筆信亮相廣州 用日文寫成筆跡潦草(圖)
    第1頁:絕筆信:用日文寫給日本友人 寫完次日與世長辭 第2頁:嗜煙如命:一夜吸2到3包煙,是早逝的重要原因   魯迅絕筆信亮相廣州博物館拜託你給須藤先生掛個電話,請他速來看一下……」  「廣平兄:依我想,早該得到你的來信了,然而還沒有,大約閩粵間的通郵不大便當,因為並非每日都有船……」即將於明天在廣州博物館開幕的《魯迅生平與創作》展覽中,魯迅先生寫給許廣平的書信手札、魯迅去世前一天寫的「絕筆信」(複製品)以及魯迅兒時佩戴的銀飾等一批珍貴文物,從上海魯迅紀念館「借」來廣州與觀眾見面。
  • 朱自清與魯迅:一種若有若無的敬意
    周、朱兩姓門戶相當,常有聯姻,均為當地大族,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也是我家的遠親。」(朱國華《難以忘懷的往事》)也許,朱家與魯迅原配夫人朱安的關係更近一些。1916年,18歲的朱自清由兩淮中學(揚州中學前身)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兩年後,正式成為北大本科生。1920年夏,只用三年時間便學完四年功課的朱自清,順利從北大畢業。
  • 魯迅生平展在暨南大學圖書館開幕(圖)
    中國網4月11日訊 4月7日上午,魯迅生平展「人間魯迅」在暨南大學圖書館一樓開幕。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楊陽,暨南大學黨委書記蔣述卓,暨南大學宣傳部、圖書館以及文學院中文系等單位領導、部分師生出席了開幕式。儀式由暨南大學宣傳部部長夏泉主持。
  • 李關弟中學:走進紹興,「遇見」魯迅
    3月27日,李關弟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們迎著綿綿春雨,來到了這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紹興。在這裡,學校開展了「跟著課本遊紹興」的綜合實踐課程之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們跟著課本尋找著魯迅生活過的痕跡。
  • 廣州魯迅紀念館門票多少錢?開放時間怎麼安排?
    廣州魯迅紀念館門票多少錢?開放時間怎麼安排?  【「豔芳」影相「北園」飲茶】昨日是廣州魯迅紀念館重新對外開放的第三天,陸續有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  廣州魯迅紀念館  開放日期:周二至周日 逢周一閉館  開館時間: 9:00至17:00 (16:00停止派發門票)  門票:免費(憑有效身份證明)  值得關注的是
  • 2020年下半年廣州廣雅中學花都校區(北京專場)招聘教師20人公告
    廣東教師考試網提供以下廣州教師招聘信息:2020年下半年廣州廣雅中學花都校區(北京專場)招聘教師20人公告,報名時間:12月6日-12月11日,更多關於2020廣州公辦教師招聘,廣州廣雅中學教師招聘考試,廣州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考試頻道
  • 出版社:魯迅仍是作品入教科書最多的現代作家
    新學期剛開始,「20多篇經典文章被新教材踢出局」的消息在各類媒體傳播,據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列舉,這些文章包括《孔雀東南飛》、《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壯士》等,因涉及魯迅作品較多,驚呼為「魯迅大撤退」。
  • 中學語文教材教法:魯迅小說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魯迅小說,字字珠璣,篇篇精品,最早為中國現代文學獲取國際聲譽便是從它開始。"尤其是阿Q這一典型的創造,使魯迅一躍成為世界著名的偉大作家。可與果戈裡、契訶夫、高爾基、塞萬提斯、肖伯納、羅曼羅蘭等藝術大師媲美"(1),以致於羅曼羅蘭也感慨他永遠也忘不了阿Q那張憂愁的面孔。可以說,魯迅小說,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也是世界人民的一筆珍貴的文化思想財富。
  • 中學語文魯迅作品被指生澀難懂 幾乎成教學雞肋(圖)
    語文老師建議:換個輕鬆的角度  梁實秋作品進入中學教材 魯迅作品減少引熱議  中學校園裡時下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魯迅的文章生澀難懂,不好學,幾乎成了中學校園裡師生的
  • 「資深影迷」魯迅,你了解嗎
    大家都知道魯迅是大文豪,但多半不知道這位文風辛辣嚴肅的作家,也和當時及今天的「文藝青年」們一樣,愛看電影。他甚至說電影是他唯一的娛樂,從中得到精神的「蘇息」。8月1日上午,「影迷魯迅」展在廣州魯迅紀念館開展。
  • 六個版本高中語文教材魯迅經典名篇未被大量刪除
    文/本報記者黃茜、徐靜  阿Q、老夏、劉和珍……很多人在高中時代,通過語文教材認識了這些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並且終生難忘。如今卻有網友發帖稱,發現20多篇經典文章被語文教材刪除,其中包括魯迅的諸多名篇。
  • 難怪「魯迅的文章」靜悄悄地從中學課本中刪掉
    提起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想必不少人都能想起魯迅。魯迅在人們的思想上給予了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亦是有著思想萌芽的作用。想必大多數的人都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其中,孔乙己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那個「穿著長衫站著喝酒」的人,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腐朽分子。
  • 光緒帝御筆硃批設立的西北大學,魯迅不辭勞苦來此演講!
    西北大學建校一百多年,訪問的名流學者自然不少,像1924年千裡跋涉,不辭勞苦,踏破鐵鞋來到西安的魯迅先生,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白話文的倡導者,就在西北大學演講了一陣子。除了民族魂魯迅先生,西北大學的校友還有賈平凹,馮侖,張維迎等各界名流,當然還有王寶強的老婆馬蓉,她曾幾何時也是西大的驕傲~其實西北大學,在1937年的時候,還是國立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國立北平研究院等高校的合體。1939年還是國家管轄的大學,到了1958年,歸屬陝西省管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成為國家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