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魯迅的文章」靜悄悄地從中學課本中刪掉

2020-12-13 小任聊生活

提起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想必不少人都能想起魯迅。魯迅在人們的思想上給予了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亦是有著思想萌芽的作用。想必大多數的人都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其中,孔乙己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那個「穿著長衫站著喝酒」的人,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腐朽分子。但那一份尊嚴在多年以後品讀,也成為了眾多中年人所感慨之處。其實,魯迅先生不少的作品在今天都給大家帶來了很深的感悟,當時《狂人日記》、《吶喊》、《朝花夕拾》等作品也在不同程度上,對當代青年進行了很大的思想洗禮。在那句「學醫是救不了人的」被廣為傳播後,眾多戰士以筆為槍,開啟了為國家鬥爭的道路。至今魯迅先生那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依然被眾多人所稱讚。

眾所周知,魯迅先生的文筆略顯犀利,在抨擊社會現實時,無論是直言還是隱晦的話語,均令人熱血澎湃。但是近些年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魯迅的文章竟然悄悄地在中學課本中消失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想必大家在小學時,都接觸過魯迅先生的文章《早》,在初中以後,便學習到了《孔乙己》這篇文章。小編依然記得當時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為我們剖析文中字句的場景,雖然魯迅先生是白話文作家,其中依然有不少句子晦澀難懂,所以,老師在講解課文時,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其實,魯迅先生的文章在中學課本中刪除是經過眾人投票的,之所以刪除,就是其中的深意是初中生難以理解的。縱使不少老師在講解課文時,會將較為難懂的道理簡單化,但魯迅先生的思想,卻不是十三、四歲孩子所能理解並接受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還是較為簡單的,像「祥林嫂」等故事,其中的疾苦和深刻的思想含義在初中生塑造價值觀、人生觀的時候,他們很難將較為偏激的思想正確理解,若是不能施以完整的教育理念,去講這些道理時,既會擔心孩子會模仿其中的行為,也會擔心他們對這些思想理解不夠。因此,魯迅先生的課文在中學課本中刪除,也有著一定的道理。雖然中學已經較難接觸魯迅先生的課文,但在高中的時候,魯迅先生的作品還是值得眾多學生學習,體會魯迅先生熱愛祖國的這份疾苦之心,就是一大主旨。

相關焦點

  • 為何魯迅的文章會從課本中刪除?你又是怎麼看的?
    提起民國,相信大家都會想到這個年代出現的家人和才子,尤其是魯迅先生,他不僅僅是文學家,更是思想家和革命家,利用文字來抨擊敵人。可是現在為什麼魯迅先生的文章會慢慢從課本中刪掉了呢?這其中的原因也讓人深思,那你又知道嗎?
  • 為啥魯迅的文章會漸漸的被從課本中刪除?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這個時期,出現了許許多多,無數的才子佳人,在這些才子佳人中,魯迅先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領頭羊了吧。他不僅僅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思想家,革命家。主席曾經還說過一句話,說我軍有兩位司令,一位是武司令,也就是朱老總,一位是文司令,那就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文章,就算是你做不到倒背如流,至少也是耳熟能詳的。
  • 中學課本刪減魯迅文章爭議再起 專家:不必太糾結
    一個老話題,又在開學之際「周期性」地發生——散落在中學語文教材裡的魯迅名著,是該增還是該減?這次的起因是本學期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將魯迅的《風箏》刪除了。  值得思索的是,每次涉及魯迅作品的調整,語文教育界對此大多「心平氣和」,倒是坊間輿論的褒貶頗為激烈。
  • 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
    中學語文課本又遭改動,魯迅的文章不應該出現在教材裡嗎一直關注中學語文界的朋友想來已經發現了,近幾年在中學語文課本很多文章都消失了,不少現在的80後、90後記憶深刻的好文章都被刪除了。這個情況引起過很多人的深思,筆者前不久寫過一篇《〈背影〉是80後一代人記憶,大學教授建議刪除,網友:父愛無關瀟灑》,詳細討論了此事,有朋友在評論中指出:文字,文學,文化,還是傳統的更有生命力,更含蓄,更有欣賞價值,更富教育啟迪之意義。其實不僅僅朱自清,被刪得最多的還是魯迅的文章。是不是魯迅的文章出現在課文當中對學生真的像有的人來說只有負擔沒有作用呢?所以今天我們就接著來談談魯迅的文章。
  • 魯迅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中學習什麼
    其中,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關於「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更是不少。主張刪減魯迅作品的理由總結起來有三:一是佔比過大,二是難度較高,三是內容與時代脫軌。需要說明的是,「退出」這個說法並不準確,魯迅作品是被刪減了一部分,例如《雪》《風箏》《藥》《阿Q正傳》等,但並非全部退出。
  • 魯迅文章被移出課本,明星傳記卻能入選課文,這算與時俱進嗎?
    民族英雄嶽飛,現代作家魯迅先生的文章已經逐步被移除了教科書了,那些年我們又敬又恨又怕的老人家現在終於不再煩當代的少年們了?還是因為那些漂亮的明星更能討孩子們喜歡才選進課本呢?我個人覺得這是從根本上錯誤的!周先生是現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作家,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原標題: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贊成派:新教材貼近生活 初中語文課本刪除魯迅文章胡強俊 畫  新學期開學,新生和老師在拿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教材時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少變化。  雲南省情況  昆明等地在使用蘇教版教材  昆明市第二中學的語文教師趙玲表示,今年蘇教版的語文教材和近兩年相比,沒有任何變化。在趙玲的印象中,從使用蘇教版教材到現在,除了刪去一篇難度較大的文言文,替換了一篇小說外,基本沒變化。關於魯迅的作品,從沒有過改動或刪減。
  • 北大教授談教材增減名家文章:魯迅部分作品太深
    中學語文課本為何調整魯迅作品?「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對包括魯迅多篇文章在內的名篇進行了調整,這引起一些讀者的質疑。對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執行主編溫儒敏近日解釋說,這是課程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適應現在中學生的需要。
  • 魯迅文章被傳徹底退出教材 回應:只刪了一篇
    網傳  「魯迅文章徹底退出義務教育教材。」昨日,這樣一則聳動的消息在網際網路上迅速傳播,並攪動著公眾的視神經。「孔乙己」的酸腐、藤野先生」的剛正、百草園的童趣……通過中小學語文課本,魯迅先生的這些經典作品深入人心。聽聞全被刪掉,數萬網友表示不解。
  • 魯迅作品如此受歡迎,為什麼中小學課本卻在刪減?
    一說起魯迅,我們首先想到的當然是小學課本中的朝花夕拾等一些文章,而在現在的小學課本中,魯迅的很多文章都被刪減掉了,作為曾經民國時期的大文豪魯迅的一些文章,文筆犀利,針砭時弊,對於社會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看過的人無不稱快。
  • 魯迅的多篇文章有錯別字,為何入課本時不修改?專家無奈道出苦衷
    認真研究歷年中、小學語文課本,就會發現一個頗為有趣的事:很多經典作品其實都是被改過的。以初一下冊語文課本上的《口技》一文為例,這篇散文的作者是林嗣環,因為寫得惟妙惟肖,所以躺在語文課本中多年。但眼尖的朋友會發現一個令人想不通的事:魯迅的多篇文章有錯別字,但入選課本時卻一字不改?筆者隨便給大家說幾個魯迅的錯別字:1、「紀念」基本都被寫成「記念」,代表作:《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這兩篇作品都是入選課本的,按現代語文的標準,這確實是錯別字。那為什麼魯迅當年會這樣寫?
  • 高中課本刪掉魯迅著作、《背影》《孔雀東南飛》惹爭議
    文/本報記者李穎、武威遭遇「大撤退」網友為魯迅叫屈很多網友認為,刪除大量經典作品無論對於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不利。一位叫做「陰謀小集團」的網友為魯迅「叫屈」:「為什麼魯迅先生被踢掉這麼多好的文章,從小他的文章就是重點學習的內容,現在突然來個大轉彎,真的是對學生好嗎?」
  • 大學教授因朱自清父親行為不雅,覺得中學課本中,該刪掉《背影》
    眾所周知,中學課本中必學的課文中有朱自清的《背影》。這是1925年時朱自清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這篇課文對很多人產生了影響,這篇文章把父親對兒子的愛完全表現了出來,讓很多人深受感動。不過就算散文非常經典,卻有大學教授建議從語文課本中刪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 為何魯迅文章被漸漸移出課本?還有人批評他不是文學家
    為何魯迅文章被漸漸移出課本?還有人批評他不是文學家前言:提及到魯迅的話,我們都會感到很是羨慕,他更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文學家,他所書寫的文章更是深受人們所喜歡,代表作品更是有不少,甚至有的作品還被列入到了語文課本之中,可見魯迅先生的影響能力是多大。
  • 魯迅文章被踢出課本,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人教社給出答案
    眾所周知,我們這一代人,那可是從小就學魯迅的文章,應當說是從小學到大,他的很多文章,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藥》、《社戲》、《論雷峰塔的倒掉》等等,這些文章那時被收錄在了課本裡。但凡只要上過學的人都知道,課本中最常出現的就是魯迅的文章。
  • 中學課本刪除魯迅文章 大眾閱讀淺表化現象嚴重
    綜合教材編輯、出版方和一些受訪教師的言論,理由有兩點:其一,在國內中學教材中長期「一家獨大」的魯迅文章,是閱讀貧乏時代的選擇,現在之所以壓縮魯迅文章的篇目,是為了及時追蹤新人新作,給時新作家的文章及時入選教材挪地方;其二,魯迅的文章對中學生來說,
  • 1936.10.19魯迅逝世,這些文章我們在課本中都學過!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記得上學時,大家經常說的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魯迅先生的這些文章你讀過嗎?
  • 時代依舊需要魯迅,為何魯迅有些文章被移出課本,網紅進入考卷?
    4、魯迅「口味太重」的文章,還是不太適合孩子下面說說魯迅。為何魯迅的有些文章被移出課本?在議論為何魯迅的有些文章會有人覺得應該移出課本前,我們需要有一個基本觀點:語文課本入選文章有變動是一件相對「正常」的事情。
  • 魯迅文章重返高中語文課本,先生的思想符合時代精神,永不過時
    「魯迅作品退出中學語文課本」的議論已經持續多年,今年8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確定了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當年魯迅作品的「退」出,其實說法並不準確過去,對於魯迅作品的刪減,基本是基於三個方面,一是語文課本上佔比較大,二是普通反應難度不小,三是文章內容很難與時代產生共鳴。但是需要補充的是,多年前,有些媒體口中的「退出」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 魯迅先生的這碗藥有點苦
    近日,關於「是否應該從中學課本中拿掉魯迅先生的文章」成為了激烈討論的話題。那麼,關於「是否應該從中學語文教材中拿掉魯迅先生的文章」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在於判斷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制度、人性的描述是否是真實的?是否存在惡意醜化的情況?這個問題通過查閱當時的歷史資料和文獻都可以得到答案。另一方面,魯迅先生因其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民族憂患意識,被冠以「民族鬥士」「國民作家」的稱號,這不是一個暢銷書作家能夠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