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名噪一時的徽商,擁有富甲一方的財富,也為後人留下了眾多別具一格的徽派古建與村落。李坑古村,雖說這名字聽著有那麼一些古怪,但當你走入村中,眼前是一幅青山碧水映襯下、粉牆青磚黛瓦的徽派古建,小橋流水人家的水墨畫卷。風輕雲淡的自然環境與厚重深遠的歷史文化背景,賦予了李坑別樣的風景,也使得它在婺源這個徽派古村聚集的中國最美鄉村中佔有一席之地。
李坑村,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離縣城約12公裡處。這是一個以李姓為主的古村落,建於北宋祥符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村中現有居民120餘戶,人口700餘人。別看村子不大,卻是一人傑地靈之處,自古以來文風鼎盛,在古代人才輩出,南宋乾道三年(1166年)村裡還出過一名武狀元李知誠。(拍攝於江西婺源。)
李坑古村三面環山,一條蜿蜒的河道穿村而過,村口六棵錯落有致的古樟樹不僅鎮住了整個村子的風水,也為到訪者表明了村子年代久遠的歷史。高大的樹杆幾乎覆蓋了所有的路面與河道,夏日到此倍感蔭涼。
說來也巧,當我們的車子到達村口時,一場暴雨阻礙了我進村的步伐,只好等雨停了再前行。雨下的時間不長,只是一場陣雨,可是雨量很大,村口的廣場瞬間成了一片水塘,沒有穿雨鞋的遊客寸步難行。此時一些村民熱情地遞過來防雨鞋套和雨傘,熱情程度著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仿佛早已知道大雨能將廣場淹沒。
10元一個的鞋套,有些人買了,也有人寧願趟水溼鞋而過,其實也並不是在意這十塊錢,而是那村民過於熱情的表現。也許有朋友會說這樣的現象很多景點都有,不足為奇,不過對於古村而言,一貫以淳樸而著稱,如此的熱情未免有些傷了該有的那份味道。
溪是村子的主軸線,所有房子依溪而建,溪上建有一座座往來的石拱橋與木橋。據說平時的溪流清澈見底,村民們常在河裡洗菜、洗衣服。這一點應該不假,這種常年流淌著山水的溪流自然是幹靜的,只是今天一場大雨,把山上的泥土衝了下來,形成了現在看到的黃黃的溪水。
可以說李坑的古建保存的非常的完好,統一的布局、精緻的馬頭牆,精美傳神的木雕、磚雕、石雕,「李其高故居、大夫第、銅綠第」等都為典型的徽派建築。
這是位於村子中心的申明亭,是村民主要的聚會場所。在明清兩代,申明亭用來張貼各類榜文、「申明教化」而用。在過去,村中有名望的老人會在這裡為村中民事糾紛主持調解,實在無法調解的再由官府定奪。據說村中經審查犯過錯的人,不允許從亭中走過,必須繞道而行,以思悔過。
整個村子的前半段,雖完好保留著徽派古建,一路大紅燈籠高高掛,顯得非常的喜慶。但個人覺得過於商業的氛圍,讓古建成了某些商家的店面房,缺了古村本該有的味道。反倒是後半程,沒有商業氣息,沒有擁擠的人流,有的是古村的寧靜與古樸。偶爾遇見幾位散步的老人,親切和藹淳樸,或許這才是李坑古村的魅力所在。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