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財有道》生態中國草原行青海夏拉草原:草豐水美生態財

2020-12-27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生財有道》)海南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角,青海省東部,著名的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與我國南部的海南省是兩碼事,他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素有「海藏通衢」之稱。

夏拉草原地處青海南山的峰巒之間,是環湖牧區 主要的夏季草場,也是一片風光旖妮的遼闊草原。

每到夏季,草場風景迷人,綠草如茵,野花遍地,潔白的羊群如同一朵朵白雲在綠地毯上浮動,雲霧繚繞的山巒之間,隱隱可見牧民人家,遠遠的,我們的記者看到一位正在幹活的牧民,走,咱們上前去聊聊,這可是了解傳統的牧民人家生活的好機會。

這裡地廣就顯人少,牧民對於到訪的客人也就更顯的熱情,無論是否到了吃飯的時間,進帳篷就會奉上酥油茶,這點心更是實惠的嚇人,請敞開吃,吃的越多,主人越高興。

高熱量的食物,為牧民提供了能量的來源。夏拉草原屬於共和縣,是青海藏區人口較多、地域遼闊、畜牧業經濟比重較大的一個縣,全縣平均海拔3200米,有可利用草場1876.16萬畝。高海拔,大面積,在 這樣的地方放牧離開了放牧神器-鞭子還真不行

夏拉草原的美用你的眼睛就能觸摸。到了這裡才知道歌中唱的「牛羊好似珍珠撒」的場景,原來是真的。

打酥油 撿牛糞 草原的生活就是這麼樸素/真實而平靜,夏拉草原是夏季牧場,與他一山之隔的冬季莫熱牧場,此時的景象則完全不同。

青海湖的美自不必多說,隨著這些年青海湖旅遊的持續升溫,每年的6-11月,青海湖邊上的牧民們就迎來了一年中掙錢的最好日子。

華青出生在青海湖邊莫熱草原的莫熱村,是個地道道藏族青年,在外打拼多年掙得第一桶金,2014年回到家鄉莫熱村,他要建青海湖邊最好的一家酒店諾布林卡。他覺得別人到自己家鄉旅遊,住的要舒服,才會有更好的旅遊體驗。但創業的故事總少不了挫折。

吃的好,住的舒服,自然顧客迎門,但是華青還是想著讓入住的客人有更好的體驗。

讓普通客人親手畫唐卡,製作藏香,讓客人了解莫熱文化的同時,也讓客人對酒店多了一份親近感。漸漸的,諾布林卡酒店生意好轉,每天爆滿,本應該大量增加客房的他,在第二期的建設中,客房數量更少了。

投資1200萬,只做了54間木屋,給客人提供好的住宿體驗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在華青內心裡,是要保護這片草原,要可持續的利用家鄉的草原資源。

華青的苦心沒有白費,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回饋給了莫熱雲端酒店良好的口碑。

在這裡,良好的生態可不僅僅體現在拍照漂亮上,在莫熱草原上還有青海十寶之一的野生黃蘑菇。

幾分鐘就撿一傘蓋,這應該算是莫熱草原對熱愛他的人的回贈了吧。酥油煎黃菇,是莫熱人家常的吃法,把新鮮採摘的黃菇,清新乾淨後切片,煎鍋放入酥油,放黃菇片兩面煎熟,撒鹽出鍋。

有鮮美的美食,有自然的好生態。諾布林卡和莫如雲端牧場,一個旅遊季六個月的純利潤就有5-600萬元。綠色健康,可持續的利用的莫熱草原也吸引了外地人勵志要做當地人。

楊康2015年山西大學體育系畢業後,就來到青海湖邊,做起了青海湖騎行的項目。

初次創業的成功,堅定了楊康的信心,但是青海湖環湖騎行360公裡,又是在3000多米的高原上,普通人難以承受。怎麼才能讓大家有更好的騎行體驗呢。楊康不想只是出租自行車,他要做一個更好的騎行體驗產品。考慮到普通大眾的體能,楊康他們設計了 汽車四輪+自行車兩輪的,4+2產品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9月11日18:55分播出。

(本文編輯:魏園園)

相關焦點

  • 《生財有道》生態中國草原行:鴻雁故鄉的美味財富
    (央視財經《生財有道》)烏拉特中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東北部。在這一片蒼涼廣袤的半戈壁草原上,生活著300多年前,從呼倫貝爾草原遷徙至此的蒙古族烏拉特部落。如今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鴻雁》,就是誕生於烏拉特中旗的大草原之上。
  • 綠色浩歌——青海草原總站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五十年代的馬背、牛馱、羅盤、克稱,到如今的大道、坦途,3S、物聯網;當年的化學防治、粗放管理,到如今的生物技術、綠色防控、電子追溯、有機食品……自1957年青海省設立草原總站,一代又一代草原戰線的奮鬥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我省草原建設、退耕還草和退化草地改良嘔心瀝血,對保護和改善草地生態,
  • 祁連山下好牧場 青海綜合施策保護草原生態成效顯著
    已經在祁連縣工作了近30年的祁連縣草原監理工作站副站長馬彥武告訴記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青海省派出科研團隊開展治理黑土灘的科技攻關,終於摸清了黑土灘的形成原因,也培育出了適合在高海拔地區生長的優良牧草。「這裡單播了一些青海草地早熟禾,再往裡的一些區域,混合播種了青海冷地早熟禾、垂穗披鹼草、青海中華羊茅等適合青藏高原氣候的草種。」馬彥武說。
  • 草原保護丨中國的南方草原
    我國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和雲南14個南方省(區、市)均有草原分布。可以放牧的草原資源全國同樣均有分布。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組成部分的「草」,更是無處不在,有植物的地方就有草,作為人工草原的延伸,城市草坪也成為市民休閒和運動的場所。
  • 嘉塘草原唱響生態新牧歌
    2016年起,十一村依託精準扶貧政策,成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整合草山、牛羊,實行四季輪牧建設越冬畜棚,增強抵禦雪災能力。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嘉塘草原的草場退化、水土流失等問題,也讓十一村的牧民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小康生活。
  • 草原生態的綠色報告
    他站在岸邊,深情地對大家說:「呼倫湖不僅僅是呼倫貝爾的湖,也是內蒙古的湖、中國的湖,更關乎國際形象。她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腎』,幹了、壞了、毒了,就會禍及草原,就會被百姓罵,絕對不能貪一時便宜,貪蠅頭小利,而破壞了呼倫湖的自然之美。」
  • 草原保護丨豐富而多樣的中國草原
    中國的草原與草業擁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多樣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對我國草地學家、遺傳育種學家、北京林業大學草地資源與生態研究中心主任盧欣石教授進行了專訪。 這些投資主要用於退牧還草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態補獎機制等,主要進行草原圍欄封育、減畜舍飼、草畜平衡、暖棚建設等。「尤其是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力度和效果十分明顯,對進一步提高牧民保護草原的自覺性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力度,從全球來看,都處於前列。
  • 這個專業,青海,呼倫貝爾,川北草原免費遊
    話說冷門專業千千萬,但接下來我要說的這個專業你可能真沒聽過,它就是—草!業!科!學!作為一個一級學科的草學有多冷?她為什麼這麼冷門?草?」一般草學專業的學生回答的時候都會說,「對啊,我們研究的草包括高爾夫球場草、運動場草坪草比如網球場足球場、草原草還有栽培牧草...」聲音和氣勢會隨著草生長場所的高級程度降低而慢慢變弱。
  • 林草科普|中國的南方草原
    我國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和雲南14個南方省(區、市)均有草原分布。可以放牧的草原資源全國同樣均有分布。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組成部分的「草」,更是無處不在,有植物的地方就有草,作為人工草原的延伸,城市草坪也成為市民休閒和運動的場所。
  • 草原生態持續向好 內蒙古做好草原保護修複利用「大文章」
    張林虎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4日電 (記者 張林虎)在4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內蒙古通過做好「草原保護」「草原修復」和「草原利用」三篇大文章,草原生態持續向好。內蒙古是草原大區,草原面積佔內蒙古自治區總土地面積的64%,佔全國草原面積的五分之一,是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 自駕去甘肅甘加草原,一塊天然的綠色大地毯,感受高原草原魅力
    行前一直在想,到底去張掖,還是去甘南呢?一匹被禁錮已久的野馬,大概還是會想念草原吧,最後還是決定租車自駕去甘南。甘肅和青海交界的草原,甘加草原聖地探秘,沉默的草原,風和千年城廓,在糾纏中竊竊私語。這片草原連接著甘肅夏河與青海同仁,我是從青海方向進入甘南,正好穿行在這片美麗的草原之上,正值夏季,藍天白雲之下,草原上格桑花開,牛羊遍布。
  • 為了綠色草原底色更濃
    乘車沿著天木公路一路向西北而行,布哈河水蜿蜒碧清,遠端的高山此起彼伏,一直延伸到草原深處。  8月27日一大早,豆桑加驅車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城的家中出發,趕往離家64公裡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陽康管護站,開始一整天的巡護任務。穿上衝鋒衣,戴上牛仔帽,還不忘摸一摸背包裡的巡護監測記錄手冊、望遠鏡、GPS手機這三樣東西拿沒拿全,整裝待發的豆桑加像極了一名戶外達人。
  • 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你去過哪幾個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發布了「選美中國特輯」,從全新的角度向世人揭示了一個最美、最自然的中國,推進了新時期的審美進程。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是呼倫貝爾大草原、錫林郭勒草原、伊犁草原、川西草原、那曲高寒草原、祁連山草原,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 今年全國草原氣象條件偏好 預計產草量達2000年以來最高
    12月14日,記者從中央氣象臺獲悉,今年全國大部草原主要生長季降水偏多、早霜凍出現日期明顯偏晚、牧草生長期延長,氣象條件有利於草原植被生長。預計今年全國草原產草量較去年增加1.8%,達到2000年以來最高。
  • ——大型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青海衛視首播側記
    在廣大觀眾翹首企盼中,2月23日起,連續三日每晚9時20分,大型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在青海衛視精彩獻映。不少終生研究《格薩爾》的專家學者都不敢說自己讀懂了《格薩爾》,而《格薩爾的英雄草原》創作團隊非常年輕,如何用通俗易懂的電視語言,呈現這樣一個宏大、深厚、複雜的文化題材,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作為上海文化幫扶青海的具體舉措,青滬兩地精誠合作,歷時三年。
  • 改革開放40年|肅南:草原綠了 生態好了 牧民富了
    近年來,肅南縣狠抓草原生態保護治理與修復工作,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政策,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天然草原綜合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草原治理,舍飼棚圈建設和草原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呈現出草蓄平衡、草原良性發展、牧民增收致富的良好發展態勢。
  • 暑假帶著「房子」無接觸暢遊青海,一鍵解鎖沙漠、草原、鹽湖、花海...
    這一次,洋洋就帶大家體驗一回『年度最潮旅行方式』,搭上房車到風光旖旎的青海,體驗高原生態上的牧民生活、與梅花鹿親密接觸、在青海湖邊騎行、去鹽湖遊學感受藏文化、到小泊湖溼地生態科考、在星空下體驗房車露營,讓你一次收穫沙漠、草原、湖泊、丹霞、鹽湖、油菜花海等人間美景!
  • 科學網—草原人眼中廣闊的草原
    ——《敕勒歌》 《中國的草原》以草原人熟悉的目光,近距離、多視角地介紹了世界草原和中國草原的分布格局和概貌,特殊的草原生態地理環境,不同草原的植被特徵和草原景觀,草原植被的演替規律,草原合理利用和科學管理的相關知識;講述草原動物鮮為人知的生活習性,展現草原牧民真實生活片段,獨特的草原文化和民族風情。
  • 草原天路, 一副絢麗的風景畫
    無數人對西藏、青海、四川有著深深的執念,卻一次次忽視瞭祖國那些震撼人心的美,例如河北的草原天路。它綿延蜿蜒百裡,連接起崇禮和張北草原;它穿行在茫茫草原間,壹路通往最美的天邊;它美如幻境,柏油路面與黃色實線,與草綠花黃交織震撼;大多數人叫它「中國66號公路」,但其實「草原天路」才是最貼切的稱呼,由於它引領無數人看到的天堂的原鄉。
  • 成都至西寧動車通車,青海小環線—去大草原的湖邊,看候鳥飛過來
    / 塔爾寺 /門票:80元/人講解員:10-20元/人這裡是大部分人青海之行的起點,距離西寧市約45分鐘車程。、成群的飛鳥,說它是中國內陸最美的湖也不為過。青海湖北線離湖較遠,有原子城、金銀灘草原等景點。論景色其實並不驚豔,它名氣較大,一是因為誕生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二是因為這裡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發地。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是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