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甄不僅人靚,也擅長煲湯。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攝
「廣州哪家的湯最好喝,答案一般是自己家……」2月22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四集《養》播出,作為食養文化的一部分,廣州湯水成了這集的主角之一。而片中分享美顏湯方,介紹自己「靚湯和公益生涯」的80後鄭雅甄,也在一夜間「紅」了起來。
在廣式湯水三十多年的滋潤中,這位土生土長的廣州女孩跳出了熟悉的媒體行業,把生活重心放在湯方研究上,不吝分享,整整8年,成了朋友和粉絲中的「靚湯達人」。然而,6個月前,鄭雅甄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有機會通過《舌尖上的中國》向全國觀眾介紹廣式湯水。「有人問湯方,有人給我鼓勁,就像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鄭雅甄笑著說,「感覺外省的朋友也因此有機會深入了解廣式湯水。」
初衷:
湯水成白領「奢侈品」 無暇煲湯調養身體
廣州人喝湯的歷史由來已久。不同時節,喝父母熬的各式「老火靚湯」,是不少年輕街坊的集體記憶。鄭雅甄對湯水的喜愛,卻源於自己的偶像。「小學時,聽說朱茵的保養心得是每天喝湯,我才喜歡上喝湯。」鄭雅甄說,那時至少隔天就能喝到父母煲的湯水。
然而,當生活忙碌起來,湯水也成為一種「奢侈品」。和不少年輕白領一樣,在一家雜誌社工作的鄭雅甄從父母的房子搬了出去。每天工作後,和朋友見個面,玩玩手機,一不留神,時針便划過了晚上11時。鄭雅甄說,「那時習慣晚睡,不會特意調理身體,也不煲湯喝,生活飲食都不太健康。」
「2010年左右,有一段時間長痘,就意識到調理的重要性。」那年,父母看到臉色發黃的女兒,斷定她是喝湯不夠。鄭雅甄說,「當時他們就給我買了電燉盅,讓我學燉湯。」
說起廣式湯水,不少人想到的是老城區的老字號及爸媽手中的湯勺。如今年輕人喜歡奶茶、水果茶等冷飲的居多,外面的湯水不一定真材實料夠滋潤。鄭雅甄則說,「越到後面,越開始留意飲食和生活健康,適合的湯水也是一種調養。」工作之餘,她向母親拜師,看書上網,實踐「一日一湯」,希望喝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蘋果雪梨祛溼湯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 攝
成長:
一日一湯做出「門道」 辭職創業「做湯」
做湯不難,做出一煲有營養的湯卻不容易。剛開始,鄭雅甄在湯料的配比上都是憑感覺亂來。幾乎每天,她都堅持熬製一煲湯水,有時向一些中醫師取經,後來還開微博分享湯方,「有不少朋友也跟著一起做,有的還會指教我的湯方什麼湯料不適合。」
湯方成了鄭雅甄的時間度量單位,365天365例湯,漸漸地,她感覺自己摸到了廣式湯水的門路——可以根據身體情況熟練地找出相應湯方。「比如說,傳統的老火湯不一定好,因為嘌呤含量高,尤其不適合痛風的人飲用。」鄭雅甄說,有一次,父親喝老火湯出現了痛風加重的症狀。後來,她找到了煲湯的新方法——藥材事先浸泡一小時,再一起煲,煲煮時間控制在一小時內,既減少嘌呤,又保持補益的功效。
「最近,很多朋友說溼氣重,像薏米、茯苓等都能祛溼。但薏米性寒涼,需要先炒一下。」不同時節,不同年紀、體質的人,用不同配方,從食物中獲得充足的元氣。鄭雅甄的食養之道,從此紮根在湯水中。她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上先後寫出了上百種湯譜,成為不少朋友口中的「靚湯達人」。
湯水還成了她的事業。2013年,鄭雅甄辭職,「想體驗新的東西。」貿易項目、研發產品、包裝定位、市場渠道,鄭雅甄通通試了一遍,也學了不少東西,但始終不是自己的「心水」事業。思前想後,湯水成了她的最終選擇。「像都市白領,真的沒多少機會喝到滋潤的湯水,所以就自己創業,做湯。」
當喜歡的事情成了一份工作,鄭雅甄的一大記憶卻是「36年沒吃過的苦,在這次創業中,全吃了」。「洗、做、送,全是一個人做,朝六晚九,提湯給外送人員,每天提心弔膽地做客服,每天各種搬重東西……」鄭雅甄說,當時朋友一傳十,十傳百,一天百來份訂單,自己扛,「因為對自己路數,所以要堅持下來。」不知不覺,鄭雅甄製作了三年的湯水,還吸引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來拍攝。鄭雅甄突然覺得一切都得到了肯定。
煲湯成為凝聚鄭雅甄一家的紐帶,她煲湯,父親就在一旁拍照。(《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截圖)
滋潤廣州的
不僅是湯水還有正氣
吸引《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不僅是鄭雅甄煲的一手靚湯。
「廣州是一座包容力很強的城市」,在跟拍過程中,鄭雅甄每周二晚上和一群朋友一起向露宿街頭的「街友」派發物資,促膝長談的畫面,同樣被記錄了下來。
在外人看來,廣式湯水養出的正氣,和這座城市的公益氛圍相得益彰。湯水滋潤,而公益則充滿溫暖。鄭雅甄在創業的階段中,依舊有空就參加公益活動。她說,「你用心對別人,別人也就用心對這個社會。慢慢影響身邊挺多人也來做義工,見到有些事情可以做都會去做。」
而令鄭雅甄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元旦凌晨3時的英雄廣場。「有位義工團的朋友看到倒數後的廣場垃圾遍地,發了圖片,十三個人也不管累不累,起來就去掃地。」這個城市,一如這個城市的人,受著湯水以及人的滋潤。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四集中,在關於廣州湯水的片段中,最後的解說詞寫道,「他們將飲食調養的心得,進一步化為了人際間的互助與社會的公益,促使更多人養出正氣,固本培元,康健無疾。」
煲湯秘訣
如何出味並減少嘌呤?
區別於直接煲煮的做法,鄭雅甄喜歡讓湯料在浸泡的過程中出味。藥材事先浸泡一小時,再一起煲,煲煮時間控制在一小時內,既減少嘌呤,又保持補益的功效。
如何減少薏仁寒性?
像薏米、茯苓等等都能祛溼,但薏米性寒涼,需要先炒一下。
湯方分享
蘋果雪梨祛溼湯(4人分量)
這次,鄭雅甄分享的是蘋果雪梨祛溼湯,有滋潤補益的功能。區別於傳統的做法,加了一些藥材,以此祛溼,順帶補氣潤肺。
食材:薏米15克,黃芪5克,南杏15克,北杏8克,豬瘦肉500克,蘋果3個,雪梨2個,薑片適量。
湯品益處:祛溼下火,補氣潤肺。
做法:
1.瘦肉去皮去脂肪,切小粒,焯水待用
2.薏米乾鍋炒香
3.把薏米、黃芪、南杏、北杏洗一洗,用水浸泡30分鐘
4.用湯鍋煮沸水,把所有材料放進湯鍋裡,再次煮沸後,調成文火煲45分鐘即可
5.飲用時可加鹽調味
文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李妍
編丨廣州日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