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 || 何為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三者有何聯繫和區別?

2021-02-19 體育學評論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是為達成教學目標而採用的一整套比較靈活的教學行為,它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依據教學的計劃、學生的身心特點對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一種變通性地應用。

教學策略基本特徵:綜合性、可操作性、靈活性。

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點來劃分,可以分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導性三種。

替代性教學策略,是指教師選擇特定的教學內容,並將其組織安排好,然後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將其傳授給學生。在此過程中,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教師,而學生沒有主動性。

生成性教學策略,是指鼓勵學生自主的形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並對其進行組織、理解、強化和遷移。並在教學中構建自己特有的教學意義。

指導性教學策略,為了發揮前兩種教學策略的優勢並彌補其不足而提出此策略,其程序可概括為以下四大環節:

環節一:引導注意,明確意義,增強興趣

(1)引導注意,是讓學生在身體、情緒等方面保持對接受新信息的警覺和興奮狀態。

(2)明確意義,必須是理論結合實際地使學生感到所學課題的生動、具體、有用,而不是抽象地空談教學目的或機械呆板地把目標告訴學生。

(3)增強興趣,是非認知心理因素的高級形式。此環節是教學結構中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機制,應當作為重要的教學原則來應用。它是達到高效率教學的「基石」。

環節二:刺激回憶,合理呈現,優化編碼

(1)刺激回憶,是指教師通過提問、演示、討論、檢查等手段幫助學生回憶與當前學習課題有關的舊知能。

(2)合理呈現,是指教師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正確安排新信息呈現的科學邏輯順序和心理邏輯順序。

(3)優化編碼,是指教師幫助學生將初步接受的新信息有效地貯存到長時記憶中。從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這一信息加工方式稱之為編碼。不同類型的信息需要不同的加工策略和方式。

環節三:嘗試體驗、評價反饋,掌握結構

(1)嘗試體驗,是指學生通過親身活動來學習事物,促使自己與信息發生相互作用並產生心智和身體反應的過程。

(2)評價反饋,傳遞某種反饋信息,讓學生知道在嘗試練習中所表現的行為正確與否或正確的程度如何,離預期的目標還有多少距離,為後繼學習提供調控參照系。

(3)掌握結構,根據學生的實際,為每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一個合理的結構,做到重點突出、聯繫緊密、前呼後應(有時甚至跨章節呼應)、條理分明。學生在學習每一項知識的同時,應不斷注意前後知識的相互聯繫,最後能較系統地理解學科的完整結構。

環節四:重複訓練,強化保持,遷移創造

重複訓練,將新知識的應用轉變為自動化操作,形成習慣。進而,重複->強化->保持->遷移、創造。

相關焦點

  • 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三者的區別與聯繫
    這三個概念屬於教育學中的基本概念,看起來簡單,但學生做題的時候一碰到這三組概念還是非常容易混淆,這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而且各個教材版本中定義不統一,做題中也會見到不同的說法,故在此進行系統梳理,理清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做題時候能夠迅速定位準確選項。
  • 何為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三者有何聯繫和區別?
    大學是培養國家未來接班人的重要地方,更應該把德性貫穿於其教育的始終,只有這樣才能追求更為卓越的教學,真正起到引領社會的作用。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逐漸缺乏對卓越精神的追求。除了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以外,學校自身傳統的教育思想以及教學方法更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怎樣擺脫這樣的困境,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對於當下的大學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 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辨析
    首先教學方式、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是聯繫極為緊密的三個概念。教學方式又稱為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的研究離不開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參與。換句話來說,教學模式的研究同時也是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研究。這三個概念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同時也極易混淆。這三者都是教學原則、教學規律的具體化。
  •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的區分
    首先,從概念的範疇上確定三者之間的關係,教學模式是最為宏觀的,其次是教學策略,最後是教學方法,換句話說,教學模式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教學方法又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在運用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我們還可能會涉及到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模式不同的是,教學策略更加靈活,我們一般根據教學情境和學生的需要而隨機選擇教學策略,同時,策略也不是指向整堂課的,它是根據課堂中某些實際問題來進行解決的,同一個教學模式下可能會有多個教學策略。比如,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策略、羅傑斯的非指導教學策略,都是屬於教學策略。
  • 教學設計的模式和教學策略的分類
    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則是在教學設計的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運用系統方法進行教學開發、設計的理論的簡化形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是適合於多種設計類型的教學模式,需要找到教學設計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學設計者在教學設計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如圖1-1所示。通過對教學設計模式的基本構成要素的分析,以及教學設計的實踐,我們得出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如圖1-2所示。
  • 【教】教學設計的模式和教學策略的分類
    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則是在教學設計的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運用系統方法進行教學開發、設計的理論的簡化形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是適合於多種設計類型的教學模式,需要找到教學設計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學設計者在教學設計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如圖1-1所示。
  • 【教學策略的五種分類方法】以此來理解教學策略的選擇
    有的方法也是包含兩個維度例如對分課堂就包括學習者中心和共同體中心問題在於突出什麼什麼都想要就什麼都做不好這個是至理名言!!!那麼這幾個整體取向的有何區別呢這個問題需要一萬字去回答簡單來說這幾個的結構基礎不同案例:其結構基礎就是事情本身項目:其結構基礎就是項目的背景、要求和完成過程認知學徒:其結構基礎就是不同情景不同任務做中學:其結構基礎就是(基於材料的
  • 《易經》、《周易》、《易傳》,三者有何區別和聯繫?
    我們常常看到書架上擺滿了《易經》、《周易》、《易傳》,那麼三者到底有何區別呢?首先,《周易》的名聲出現得最早,《周禮春官大卜》也就是所說的《周易》,「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在當時,《周禮》所說的《周易》到底有沒有包含《十翼》呢?以我個人之力,終究無法考證,而且這個涉及到《周禮》的成書年代的考究,學界也沒有明確的說法。
  • 閱讀策略的教學模式解讀
    1910 年,美國的「教育心理學雜誌」創刊,對閱讀策略教學給予了較大關注,是西方閱讀策略教學研究的重要事件,自此,關於閱讀策略教學的研究得到了研究者的持續關注與深入探討。20 世紀初到現在,關於閱讀策略教學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研究取向:行為主義取向、認知取向和社會建構取向。
  • 教師招聘教學方法有何不同?
    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學方法一直是一個考察頻率較高的知識點,同時也是同學們的一個易錯考點,常常以理解類、事例類單選題出現,有時也會出現辨析題或案例分析題;故而能夠理解這個知識點特別是能夠區分清楚一些比較相似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必要,下面為同學們梳理幾個易混淆的教學方法:一、談話法與討論法首先,從概念上來說談話法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
  • 優化教學方法與策略 :改進教學策略
    當教師運用一種教學方法難以奏效時,是否想過改變一下思考思路,換一種教學方式?一種新的教學策略也許會讓你的教學活動走出「山重水複疑無路」,而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策略」一詞最初指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戰略、戰術。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方法、步驟、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這樣能出奇制勝,常教常新。
  • 教學設計的模式
    教學設計的模式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重點內容,在考試中主要是以單選、多選的形式出題,所以考生在把握的過程中要重點掌握教學設計的模式分類,能夠區分出這三種模式。1.系統分析模式系統分析模式是在借鑑工程管理科學的某些原理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模式將教學過程看做一個輸入 產出的系統過程「,輸入」是學生「,產出」是受過教育的人。
  • 翟正河和他的課堂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翟正河為基礎化學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翟正河在《化學教育》《化學教學》等刊物上發表近二十篇教學論文。他的實驗方法被國內教學資料廣泛引用,出版著作《中學化學實驗創新教學論》,建立教學模型和學說。提出並主持研究的課題「中學化學實驗創新教學法」被教育部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列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受到教育部的資助,並獲得內蒙古優秀教學成果獎。
  • 幼兒園教學公立不如私立?深度剖析公立和私立幼兒園究竟有何差別
    深度剖析公立和私立幼兒園究竟有何差別馬上臨近一年一度的幼兒園入學季,不少家長為了孩子的擇校開始早早陷入焦慮中,和幼升小,小升初不同的是幼兒園入學不強制劃分學區,而幼兒園公立和私立的數量幾乎不相上下,因此大部分家長都在糾結同一個問題,究竟是把孩子送到公立幼兒園好還是私立幼兒園好。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兩者究竟有何區別,家長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比選擇。
  • 高朋: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聯繫與區別
    高朋: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聯繫與區別 作者:雲教育評論 發布時間:
  • 課程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目的區別與聯繫
    課程目標一旦確立,輕易不會改動;而教學目標往往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自己對課程目標的理解和對實際教學狀況的把握來制訂的,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門課程在某學期、某堂課甚至某個教學活動環節上的教學目標是可以隨時隨地調整更新的。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兩者的密切聯繫:(1)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課程目標對課程的日常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進行導向。
  • 當代兒童水墨畫教學解析與教學策略
    出現兩種不好的教學模式,一是兒童水墨畫換成水墨工具的勾線填色兒童畫,作品表現為無筆無墨的毛筆兒童畫,完全沒有水墨的味道與童韻;二是老年氣象濃厚,一味臨摹,筆墨形式原圖照搬古畫,美曰仿古,題材「梅蘭竹菊或一河兩岸」一成不變。畫出的作品老氣橫秋,看了讓人當面搖頭,背面苦笑、嘆氣。這兩種教學現象在我國校內外兒童水墨畫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此教學出產的水墨作品既失去傳統水墨韻味也缺少兒童自有的童趣。
  • 當代兒童水墨畫 教學解析與教學策略
    出現兩種不好的教學模式,一是兒童水墨畫換成水墨工具的勾線填色兒童畫,作品表現為無筆無墨的毛筆兒童畫,完全沒有水墨的味道與童韻;二是老年氣象濃厚,一味臨摹,筆墨形式原圖照搬古畫,美曰仿古,題材「梅蘭竹菊或一河兩岸」一成不變。畫出的作品老氣橫秋,看了讓人當面搖頭,背面苦笑、嘆氣。這兩種教學現象在我國校內外兒童水墨畫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此教學出產的水墨作品既失去傳統水墨韻味也缺少兒童自有的童趣。
  • 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1)涵義混合式教學,即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2)特徵①這種教學從外在表現形式上是採用「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開展教學的。
  • 教案和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學設計——教師運用系統方法,對學習行為目標、學生學習特徵分析,學生學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選擇策略手段、制定教學流程、評價教學效果、以達到課堂最優化的編制教學預案的過程。2.計劃性:它們都是根據一堂課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設計的教學內容。為了保證教學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師都對教材進行過研究和鑽研。3.程序相同:對教材的鑽研,確定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點、難點,選定教學過程的方式、課型、方法、教具、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