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律師過去也一直在做這種溝通性、協商性的辯護工作,在刑訴的各個環節,都面臨和辦案機關進行溝通、交涉的情況,但是如果沒有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改革,這種交涉很難有效果。在很多案件中,被告人如果不認罪,控辯雙方的關係整體是對抗性的,在這種情況下,控辯雙方的交涉就缺少了基本的前提。我們今天討論的交涉性辯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溝通、協商、對話,而是在改革的背景下,作為一種辯護形態的更新,律師應當如何應對。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給律師辯護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律師也需要去研究如何在這一背景下切實維護好當事人的利益,是我們作為律師需要認證對待的。
一.交涉性辯護的前提
交涉性辯護的基本前提就是被追訴人認罪。認罪與「認事兒」不同,認罪指的是要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
認罪可能在公安偵查階段完成,也可能在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階段進行,也可能在法院審理階段才認罪認罰。不管在哪個階段認罪,都具備了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基本前提。我們的認罪認罰作為基本原則確定下來後,是不分訴訟環節、不分案件罪名的,甚至可能在二審階段認罪認罰,再審階段認罪認罰理論上也是可以的,但實踐中可能會有一定難度。
二.交涉性辯護的場域
認罪認罰的實施最關鍵的環節是審查起訴階段。偵查階段的認罪更多體現在配合公安機關取證,由於不能和公安進行量刑協商,更多地是為審查起訴階段實施認罪認罰做準備。到了法庭審判環節,則更多是一種確認。
李奮飛老師對認罪認罰做了一些模式上的、程序、格局上的研究,今年發表了一些相關論文。
現在我們進一步強調檢察機關合規不起訴的做法,現在最高檢非常重視檢察機關在合規制度建設中怎麼發揮作用。未來檢察機關可能參與到企業的合規治理,在一個案件進入刑事程序前,律師可以通過合規工作,通過交涉溝通,把案件攔截在刑事程序之外,或者在採取強制措施前撤銷案件。
在認罪認罰背景下,更要強調辯護工作的前移。特別要在審查起訴環節做好跟檢察機關的協商和溝通,如果能夠在審查起訴階段完成認罪認罰,對後續案件的處理往往是十分有利的。
三.交涉性辯護的目標
交涉性辯護的主要目標在於:通過律師的溝通協商對話,讓檢察機關提出更加輕緩的量刑建議。
過去律師的辦案意見得不到尊重和採納,但在認罪認罰背景下,律師意見的聽取對檢察機關來說,不僅僅是義務,也成為一種壓力。在最高檢的大力推動下,檢察官一般會更加認真對待被告人和律師的意見,有時甚至會做出一些妥協和讓步。
有的觀點認為我國的刑事訴訟模式已經從對抗模式轉向協商模式,是否發生模式變化還有待觀察,但多多少少在認罪認罰案件中引入了協商的因子。雖然刑訴法中沒有出現協商兩個字,但是在五部委指導意見中,出現了「儘量協商一致」的說法。通過在河南三個地區的實踐調研發現,檢察官辦案大多會在不突破底線的範圍內作出一定的妥協和讓步。但是有些案件時檢察官的權限用完了還達不到被告人的期望,就無法達成認罪認罰,這個時候就需要律師發揮一定溝通、說服的作用,不要過度配合當事人的不理性。
與當事人溝通的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拿得準,要謹慎。因為如果案件走了認罪認罰程序,有可能走到法庭階段,法院認為應當判決無罪,實踐中已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所以律師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是是有前提的獨立性,作為辯護人需要把自己的意見告訴當事人,與當事人多溝通協商,溝通協商要留痕,否則可能給自己帶來一些職業上的風險。
四.交涉性辯護的展開
交涉性辯護的前提是,至少雙方力量要有一個基本的均衡狀態。
實踐當中,很多嫌疑人認為認罪認罰就不需要請律師,一般都是值班律師提供法律服務,值班律師目前幾乎被異化為見證人,甚至很多值班律師不會見、不閱卷,不與嫌疑人溝通,也不和檢察機關協商,無法做到有效辯護。我們主要講的是委託律師如何展開交涉性辯護。
交涉要有籌碼,如果沒有籌碼,即使檢察機關作出讓步,幅度也會很小。
認罪認罰的從寬幅度:早認罪優於晚認罪、主動認罪優於被動認罪、徹底認罪優於不徹底認罪、穩定認罪優於不穩定認罪。基於從寬幅度的規定,作為律師要把工作做在檢察官前面。等到檢察官和嫌疑人達成一致後,為時已晚。
五.交涉性辯護的困境
目前的困境主要是檢察機關主導認罪認罰,作為辯護律師,協商對象過於強勢,而辯方整體處於弱勢,主要因為當事人往往處於羈押狀態,那麼律師在和檢察官協商時處於天然的弱勢。
控辯雙方信息不對稱,檢察機關掌握的信息並不為辯護律師掌握。而實踐中很多檢察官更多強調追訴,對被告人權利和利益關注不夠。
六.交涉性辯護的未來
未來需要我們通過制度的完善,確保檢察官能夠履行好在交涉性辯護中的義務。在對控方進行必要的約束的同時,對辯方主體地位的強化也需要不斷推進。在任何國家,控辯不對等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如何通過提升改善嫌疑人報告人的主體地位來提升辯方的交涉能力,是未來刑事訴訟法、司法制度改革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
作為一個刑辯人,國家大勢、司法改革走向不是我們能左右的,我們能左右的只有自己。
決定不了太陽幾點升起,至少我們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
作者:劉俊芳
來源:北大法寶學堂
如需轉載須聯繫作者並取得授權,要特別註明作者和出處來源!
免責聲明:文字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加入圈子:北大法寶學堂研習社,與法律人一起學習!
了解最新法律資訊動態,請關注「法寶頭條」公眾號(ID:gh_1897e00540c1)
獲取更多優質課程,請關注「法寶學堂」公眾號(ID:PKUFB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