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孝子,將去世父親安置甕缸密封,1000天後開缸,成了肉身佛

2020-12-23 橫琴當月

摩娑雪佛碑,碑斷字莫識。——《雪佛碑》

《菩提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教文化在我國是非常盛行的,但是信佛之人大多嚮往永生,他們相信因果循環,善惡終有報。相信只要這輩子能夠動心忍性,轉世便會進入極樂天堂。佛教文化中,有一種說法名叫肉身舍利,意思表示修佛之人的修為到達一定程度時,其肉身將會不腐不壞,永久地保留在世間。不過《金光明經》中有所記載:「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似乎只有修為高深的僧尼,才有可能成為肉身舍利。但在江西卻有一位孝子,聽從父親生前的遺言,卻驚人地發現父親成了肉身佛,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成為肉身佛的主人公只是一位普通的信佛之人,甚至還不是個出家人。他叫林觀榮,出生在江西省一戶農家中,祖上世代都是都是農民,幾乎沒有接受過什麼好的教育,只是父母從小教育他要積德行善。成年後的林觀榮在飯桌上看到葷菜時突然感到噁心,他發現自己只要一看到葷菜就噁心想吐,根本提不起吃飯的興趣,反而是素菜,他能吃津津有味。林觀榮信仰的是佛教,他認為自己之所以會看到葷菜就噁心,很有可能是突然頓悟了,他的心中有了一絲無法琢磨的想法。

離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個靈山廟,他開始時常往廟裡跑,和廟裡的僧人交流,學習各種各樣的經文經書。可是上山的路崎嶇不平,上下山非常不方便,林觀榮在來往幾次後,便開始尋找一些平整的巖石,將這些巖石鋪在山路上。長此以往,他居然為這座山鋪了2000多級石臺階,這座山被他鋪出來了一條石路。靈山廟的僧人們非常的感激林觀榮,認為他做了一件積累大功德的事。而這時的林觀榮也覺得自己和常人不同,認為自己雖然沒有出家,但已經是一位頓悟佛法的高人,他認為自己是佛教的俗家子弟。

林觀榮的年紀越來越大,他為自己日漸衰竭的身體感到悲哀。病臥在床時,他將自己孝順的兒子叫到床前,立下了一份讓兒子震驚的遺囑。他要求兒子不要將他像普通人一樣下葬,也不希望火葬,而是想要通過佛教的方式,將遺體永久地保留下來,成為像佛教高人那樣肉身永存的肉身舍利。兒子對父親的想法感到意外和震驚,但孝順的他對於父親的想法唯命是從。

由於父親身高一米八,沒有合適的甕缸可以裝載父親的肉身,他只能找當地最大的一口缸,再找來一個與缸口大小一致,但高度要低一點的缸,將兩個缸合併成一個甕缸。將父親的後事處理好後,他按照父親的遺願,將去世的父親安置在翁缸中,缸中還鋪滿了質地上乘的木炭和石灰粉,將父親的遺體完全的包裹起來。再利用一些石炭黃紙等將空隙完全塞滿,最後將缸密封保存起來。存放這口缸的屋子,也按照父親生前的囑託,鋪滿了木炭和石灰。

1000天以後便是開缸的日子,也是父親所說的飛升日。2003年11月22日,兒子將裝父親的缸移了出來,並將其打開了,結果卻令兒子大吃一驚,父親的遺體在重重保護下,居然真的沒有半點腐爛,在各種各樣材料中包裹的遺體,只不過是有一點脫水而已。一生為善的父親,最終化身成為一具肉身佛。

肉身佛一般都是道行高深的僧人坐化而成的,一般也會供奉在寺廟當中。但父親並非是出家人,條件也不適合放在寺廟中供奉,兒子便將父親供奉在自己家中的二樓,每年都會燒香拜佛祭拜父親。多年來,兒子每天都會擦拭父親的佛像,即使過了多年,這座肉身佛依然栩栩如生。

參考資料:

《菩提謁》

《金光明經》

相關焦點

  • 父親去世後,江西一孝子將其進行「缸葬」,1000天後做成肉身佛!
    比如說在我國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惠能的高僧,他在自己死後一直保持著打坐的姿勢,並沒有經過特殊的處理也沒有一個乾燥的環境,就這樣保持了數十年之久,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奇蹟的是這具肉身菩薩仍然看上去栩栩如生,被供奉在廣東的一座寺廟當中。
  • 江西一孝子,將去世父親放進缸中密封,千日後開缸,已成一尊佛
    這種葬法一般是在佛教僧人圓寂後,將他們盤腿坐著裝進一種特製的陶缸之中,然後把遺體用石灰、木炭裹上,再在周圍填充一些石灰、木炭還有香料等物品,這些東西都是用來除溼防腐的,然後再把他們密封好。不過到了後來,死去的僧人一般是用這種方法來達到「肉身不壞」,因為在他們看來,「肉身不壞」是成佛的關鍵所在。最早提出「肉身不壞」的是釋迦牟尼佛,那時候他還在世。
  • 江西一男子,將去世父親放在缸中密封,1000天後開缸,已成一尊佛
    因為林觀榮覺得自己的修行不足,所以要採用缸葬的方式來讓自己的肉身蛻變,變成「肉身佛」。當然,林上水對此倒是從來沒有放在心上,心裡總想著,父親死後該如何下葬就不是他老人家說的算了。不過,儘管林上水對於父親的交代當成耳旁風,但對於父親的品性和修養一直非常敬仰。因此,林上水平日裡對父親是非常孝順的。
  • 孝子將去世父親放入缸中封存,千日後打開疑似成肉身佛
    講到這裡,便不得不提江西一個孝子的所做所為,或許一時間,大家都無法理解他的做法。誰又能夠想到,他竟然會把自己去世的父親放在缸裡封存。 他是一個當地有名的孝子,從小到大,他都非常聽父親的話。他從未頂撞過父親,更沒有惹父親生過氣。與此同時,他的父親也是非常的祥和,一直是這個江西孝子人生道路上的領路人。   說明對客人重視。1。愛情餘燼復起。犯了一個非常錯誤的做法。感謝你的關注。不妨多外出社交。
  • 高僧2次夢見師祖,97歲「圓寂不火化」,3年後終成「肉身佛」
    整個儀式的主要的過程,就是坐缸、封缸以及開缸,若是在經歷了坐缸的儀式之後,僧人依舊能夠保持肉身不腐的話,那麼便會被塑成金身成為「肉身佛」,也稱為全身舍利。  在彌光法師去世之後,僧人按照其遺願將其遺體以坐缸安排,在入缸之時彌光法師的遺體狀態很好,並且神態也很安詳,僧人能夠聞到他身體上略有的香氣。
  • 彌光法師,世間絕無僅有的三年坐缸肉身不腐
    彌光法師,坐缸三年肉身不腐成就金剛不壞之身!說到佛法大師,很多人都會想起活力120歲的釋虛雲老和尚。釋虛雲老和尚可以說是近代佛界第一人,就連慈禧見了他都磕頭膜拜。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彌光法師,就是釋虛雲老和尚麾下,唯一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高僧。他圓寂3年之後,肉身不腐。
  • 水草缸的開缸套路,學會這「3點」,成景速度快
    水草缸的開缸套路,學會這「3點」,成景速度快水草缸有很多的魅力,不僅觀賞價值高,而且還能還原魚兒生態環境,促進它們生長的更好。喜歡養魚的人對魚缸造景非常感興趣,一看到自己的魚缸裡面有這樣美麗的東西,是非常開心的。
  • 草缸開缸教程:漂亮的120cm缸造景,水草缸玩的就是平衡!
    聊一個漂亮的120cm缸的造景。這個缸裡有對光線需求不高的莫斯、也有對光線需求高的挖耳,從植物對光需求來說,這真是不好協調,兩者同時出狀態是對維護者很大的挑戰。缸體設置:leili1987;圖 / 文:leili1987;編:尼特利開缸不久,挖耳草處於適應期,這種草一般都要適應新環境一兩個月。一段時間後因3個筒燈光線太強,關掉了中間的燈,這樣對莫斯剛好,但委屈了挖耳。
  • 菜鳥水草缸開缸全教程 不收藏會後悔哦
    因為小編的一位朋友公司換了新環境,拜託小編能幫他弄個一米的水草造景缸但是因為公司在外地我沒時間去,只能把自己知道的開缸過程儘量詳細的寫下來,希望能幫助到他和各位。下面的圖片是借用的國外一個水族店老闆的開缸圖片來做教程。這小哥是國外一個水族店老闆哦!原先是擺放在店內的缸,看久了難免審美疲勞。不如翻缸換一個景吧!
  • 司馬光真的砸過缸嗎?他砸的可能是甕
    歷史上的司馬光真的砸過缸嗎?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司馬光真的砸過缸嗎?  在我們的記憶中,「司馬光砸缸」應該是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一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兒。有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裡。
  • 司馬光:我砸的真不是缸,是甕!缸和甕到底咋辨別,各有啥妙用?
    司馬光砸的其實並不是缸而是甕······這是咋回事?且往下看《宋史》記載:「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足以盛得下一個人的大缸直到明清時期大缸燒制技藝才達到鼎盛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甕和缸有啥區別?
  • 新開缸為何要用闖缸魚?闖缸魚選哪種合適?
    闖缸魚簡而言之就是在我們開缸養水過程中放入缸中的第一條或是第一群魚,他們是我們開缸養水的先驅,再說直白點就是炮灰……但是對於「炮灰」的理解,大家仍然存在分歧,一部分玩家選擇了草金,因為草金價格便宜、能吃能拉、皮實抗造,是加速魚缸培菌的不二之選
  • 27cm缸開缸記錄(宿舍養魚小經驗)
    寒假回來又添一新缸(27*15*17cm),之前的很多設備材料都拿回家了,兩個月後就畢業,所以這次開缸就一切從簡。
  • 魚缸開缸並不難,做好這幾步,資深魚友成功經驗,科學開缸心不慌
    本文和大家聊一個每位魚友都會遇到,大家也都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那就是開缸。什麼是開缸?開缸是指給新缸建立完善的過濾系統和硝化系統,為魚以後在魚缸中長期生存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每位有經驗的養魚人的開缸方法都不盡相同,但又大同小異。
  • 近代九華山上共出現六尊肉身菩薩,你都知道哪六位嗎?
    他用舌血和金粉,費時二十餘年,抄寫八十一卷《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後世留下「血經珍寶,至今保存完好。天啟三年圓寂,世壽110歲。臨終時拈一謁:「老叟形骸百有餘,幻身枯瘦法身肥。岸頭跡失魔邊事,洞口言來格外機。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間人境遠相離。客來問我歸何處,臘盡春回又見梅。」徒眾遵其遺囑,將遺體勘趺於缸中,三年後啟缸,「顏面如生,全身不壞」氣於是植信將肉身塗金保護,捐資建塔供奉。
  • 80海缸開缸介紹及甲藻實戰分享
    這一套80缸是專門為寫文章同步開設的,我做了全程的記錄,目的是幫助新人了解柏林系統,也是為以後做各種折騰時做為實驗基地而準備的,這部分全部以視頻方式播出,後續我會逐步更到《從零開始》系列中。本來不想寫開缸爆藻的文字版,但是最近至少10位朋友私聊我討論開缸爆藻的問題了,所以這裡我特別說下我的方法,也是最傳統的方式。
  • 養魚還在用闖缸魚?別再傻傻犯錯誤了!開缸應該這樣做!
    如果進入魚缸安然無恙,那只能說它命好,如果闖缸魚死了,那就繼續養水,然後,再用闖缸魚測試。在傳統的觀賞魚飼養中,闖缸魚有兩大作用,第一個作用是試探水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質;第二個作用是在開缸養水階段為水體提供氨氮。那麼,魚缸水體是否真的含有有毒物質?那些可能的有毒物質又是什麼?
  • 尼姑辟穀7日圓寂,坐缸3年肉身不腐,女性特徵消失成「肉身佛」!
    對於中國人來說佛似乎是真實存在的,有佛光普照的如來佛祖,有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也有普度眾生的濟公長老。佛似乎又是虛無縹緲的,因為我們誰能沒有真正的看見過。可我們還是寧願相信因果的報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總是想著為自己積下些許的德行。
  • 開缸後闖缸魚有必要放進去嗎?到底什麼樣的魚適合當闖缸魚?
    不過為了養好水,魚友們也是花費了不少的功夫,新魚缸開缸後經驗豐富的老魚友都習慣放一批闖缸魚進入水族箱中。不過開缸後闖缸魚有必要放進去嗎?到底什麼樣的魚適合當闖缸魚?在水族箱內沒有建立好完善的硝化系統是非常危險的,觀賞魚日常產生的垃圾中有大量有害物質,會危及它們的性命,若是沒有將有害物質進行轉化是非常危險的。
  • 魚缸開缸到底放不放闖缸魚?別糾結,資深魚友給你六種方案供選擇
    上期視頻老孫和大家分享了魚缸開缸的詳細方法,但由於篇幅有限,有個話題沒有展開講,那就是魚缸開缸,到底要不要放闖缸魚。這期視頻咱們就好好聊聊這個話題。下面咱們就挨個聊一聊,開缸過程中,能產生氨氮物質的幾種方式。第一種方法,放闖缸魚。魚缸開缸,放進去的第一批魚,不論是草金、錦鯉還是金魚,都叫做闖缸魚。魚呼吸和排便會產生氨氮,為硝化細菌提供菌糧。但是,放闖缸魚的方法好多魚友並不認同,因為很多人是從魚店買魚回來當闖缸魚,這種魚身上可能攜帶某些病菌,會汙染水質,可能會影響到我們以後放入的主魚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