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畢業自嘲985廢物,有人一次考過CPA入職四大,困境也是禮物!

2020-12-27 中博教育ZBG

偶然間在豆瓣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985廢物引進計劃」,目前已經有好幾萬人加入,裡面都是985、211高校畢業生,分享自己的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

這些人裡有的是面對複雜的社會和優秀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受到暴擊被自卑籠罩,有的是畢業後沒找到與自己學歷相匹配的工作,四處碰壁陷入困境。

他們自嘲自己是「小鎮做題家」,出身平凡,通過做題考上名牌大學,然而由於埋頭苦讀,沒有太多獲取其他信息的渠道,父母又無法給自己提供有力的幫助。所以與學生時代大家唯成績論英雄相比,畢業後這些「小鎮做題家」面對現實的摧殘,漸漸感到迷茫失望。

小組裡的熱門話題大多是「985畢業因沒留在一線被嘲不求上進」、「做不出實驗,找不到實習,瘋狂焦慮」、「對未來迷茫卻根本提不起鬥志」「考上名校後,我得了抑鬱症」,這不是一個人的心聲,這是很多人的共鳴,曾經是天之驕子,進入社會就被現實當頭一棒,「985廢物引進計劃」、「小鎮做題家」、「寒門難再出貴子」這些標籤太扎心。

有網友留言:

「南方某985,貧困縣出身,全家年收入不到3萬」

「辛苦考上大學,才發現自己無論家庭背景還是眼界思想,都被人吊打」

「生活費500,剩下的都靠兼職賺錢,極度敏感自卑。想在大城市紮根,掏空所有錢買不起一個廁所」

這是很多人的現狀,寒窗苦讀數十年,一朝考上了名校,可期望越高壓力也就也大,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報導:24歲的人大畢業生王鈺敏因情緒不好獨自離家,在北京方莊附近失聯,兩天後,失聯女生已經自殺身亡,此前這位失聯女生曾因工作壓力大,患抑鬱症住院。不禁讓人有些唏噓,名校畢業,本來有光明的前途,可卻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以這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當一個人處在一個到處都是優秀的人的環境裡,的確很壓抑,你花好久才能做出來的項目,總有人輕輕鬆鬆就做出來了,儘管你很優秀,可仍有更多優秀的人,在離開「小鎮」後,面對更複雜的世界,如果無法及時找到方向,盡力去適應,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恐懼和無能為力。

其實,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覺得自己是985「廢物」,正是因為他們習慣優秀,對自己的要求才會更高,優秀是一種底層特質。如果他們能認真分析自我,對社會多一些認知,或許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張同學,一次考過CPA六科,成功進入四大。曾經的他並非學霸,大學因為一次小小的意外,被調劑到了海事管理專業,全系二十六個人,只有一個人是自願報的,因為他叔叔是某海事局的局長。

不喜歡的專業,迷茫的未來,張同學漸漸有些自閉,不愛和同學交流,也不想學習。大一下學期,有了轉專業的機會,但是他的平均成績低於80;大三發現有申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機會,但是他的績點太低。而同學輕輕鬆鬆去到了香港理工讀研。

工作後不久想去四大但是英語太差,那時候他的母親又生病,治療需要很多錢,那段時間是他的人生至暗時刻,為了改變現狀,給母親治病,他決定要考CPA,因為網上說努力工作三年就能月薪過萬。

下定決心之後他就開始行動了。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學習,他喜歡從原理掌握知識,認真專注的學習,重複記憶印象會更加深刻,總結知識框架,由框架延伸到整體 ,他總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一次考過CPA六門,進入了國內八大會計事務所中的一家成為了審計師,之後成功入職四大。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啊,儘管被生活捶打得像頭牛,有各種各樣的自卑感和焦慮,不管是自嘲還是抱怨,太陽升起,我們照樣為了生活努力奮鬥,起點低不可怕,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對了方向,朝著目標去努力,就一定比現在更接近幸福。

相關焦點

  • 「985廢物」到底是什麼意思?李雪琴:上了北大就不能當廢物嗎
    名校畢業,卻開心不起來的,大有人在。在某瓣上有一個小組,叫做「985廢物」,人數不少。在985這樣的名校裡,有一群自稱廢物的「小鎮做題家」。同時,近期很火的李雪琴,也說過一句十分相似的話:上了北大就不能當廢物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985廢物」是什麼意思?
  • 自稱985廢物,羨慕中專肄業:名校光環真的熄滅了嗎?
    豆瓣最近又出炸貼了,一群自嘲廢物的985、211名校生紛紛因為一則吐槽貼「中專肄業的堂姐稅後月薪接近2萬」而心態爆炸。在這個這個「985廢物引進計劃」組裡的人,大都出生小城鎮,一番辛苦考上名校後卻覺得未來迷茫無出路,羨慕起早早出社會賺大錢的人。一番自嘲下來,圍觀者不禁唏噓,替他們落淚。但是認真發問,沒有人會天真地以為名校出來的學生都是這樣吧?
  • 「985廢物」與「小鎮做題家」是自嘲,更是反思原創
    小組成員們大多就讀或者畢業於名牌大學,但是他們目前的處境卻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樣好。他們當中有人從大學退學,有人畢業就失業,有人拿著十分微薄的薪水,也有人在現實生活的打擊下逐漸沉淪。真的是「廢物」嗎?一起看看他們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又做出了怎樣的反思吧。1.
  • 「985廢物」與「小鎮做題家」是自嘲,更是反思
    他們當中有人從大學退學,有人畢業就失業,有人拿著十分微薄的薪水,也有人在現實生活的打擊下逐漸沉淪。有小組成員用「小鎮做題家」概括他們——出身小鎮或小城,「除了埋頭苦讀外啥都不會」。可是,他們真的什麼都不會嗎?真的是「廢物」嗎?一起看看他們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又做出了怎樣的反思吧。
  • 那群拼命考上985的人,最後變成「廢物」?
    從落後的小鎮到人人稱羨的985大學,沒有人會想到,他們會頂著「廢物」的標籤對自己的命運發出自嘲。因此,當在一個自稱「985 廢物」的群組裡看到近10萬餘成員,難免令人吃驚。成員們自嘲「小鎮做題家」,意思是從小鎮出來,憑著優秀的做題能力擁有了令人豔羨的名校學子身份,進入社會卻混得並不如期待的「失敗者」。如果說「失敗」有參照物的話,並不是指社會的平均水平,更多來自與名校畢業生身份的落差。
  • 別再說「985廢物」了——自嘲的另一邊,是打磨中的璞玉
    從古時的狀元及第,到今天的頂尖大學,踏入名校總和走向輝煌聯繫在一起。然而,事實卻超過了慣有的思維。5月開始,豆瓣上出現了一個特別的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介紹這樣寫道:「【98five大學】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成立至今,小組吸引了7萬餘人的加入。與此計劃一同出圈的是「小鎮做題家」的稱呼。這個詞指的是一群來自農村地區的貧寒學子,依靠題海戰術考進一流高校,但在大學期間乃至畢業後變得泯然眾人,甚至面臨「畢業即失業」風險。
  • 反思「985廢物」,小鎮做題家背後:世界這麼大,我卻只有題
    最近,在豆瓣上看到這樣的一個組織:「985廢物引進計劃」。對於一名也是從985高校畢業的人來講,這樣的字眼確實很敏感。將985和廢物聯繫在一起,筆者頓感詫異,於是就淺略地了解了下。這個組群的主要功能是給「985」、「211」大學畢業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的故事,討論如何脫困。他們聚集在一起,自嘲,相互安慰,抱團取暖,訴說著他們各自的心酸和困境。
  • 考上985後,我卻成了「廢物」
    最近,豆瓣上有這樣一個神秘組織,它名叫「985廢物引進計劃」。「985」和「廢物」這兩個詞,在平時我們怎麼也不會將他們組到一起去。正常情況下,名校出身怎麼也能有一個好前途,能夠有一份不錯的好工作吧?!就如同他們的小組介紹一樣:這是一群985/211失業者的樂園,加入分享故事,談論如何擺脫困境。這個小組的人,他們就是一個個的例外。他們即便考上了985、211的好學校,卻依然被當做是個「廢物」。
  • 為什麼我上了985名校,卻依舊覺得自己是「廢物」?
    「廢物」的困境當中。「用一麻袋的錢上學,畢業後想把書換成錢,買不起一個麻袋。」這只是一個笑話,但是辛辛苦苦讀了很多年書,在工作中發現能夠用上的極為有限,「寒門難出貴子」「讀書無用論」似乎又開始隱隱約約冒出頭來。「985廢物」讓人詫異,怎麼連那些享受到中國頂尖教育資源的人都覺得不順利嗎?有人說,這是給「後浪」的迷魂湯,那些人再「失敗」,也比一般人「成功多了」。
  • 為什麼我上了985名校,卻依舊覺得自己是「廢物」?
    一個「合格」的985廢物,顧名思義,得滿足兩個要件:第一,擁有985高校的學歷或者正在985高校就讀;第二,自視為失敗者,正面臨著失學、失業等各種「失敗」境地。顯然,不論是他們自己還是社會,對985高校的畢業生都有一個期待:能夠順利擁有高薪、體面、喜歡的工作,成為生活富足、事業有成、感情幸福的人生贏家。
  • 「985小鎮做題家」自稱廢物,出身不好就去不了「羅馬」?
    「985」與「廢物」這兩個不搭的詞,卻在今年夏天意外相撞。隨著高考志願填報日期的到來,「985小鎮做題家」和「985廢物引進計劃」再一次火了起來,引來多方關注和討論。「985」中出現了「廢物」?最近,豆瓣上的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經過媒體報導後,引來了大量關注。
  • 考上985卻自嘲是「廢物」,這些「天子驕子」緣何如此焦慮?
    當年高考決戰之時,有些人焦慮整整三年也沒有考上985,你考上了還焦慮,這也太凡爾賽了吧!顯然,名校學生的焦慮,落在有些人眼裡,多少有點無病呻吟的味道。畢竟,在生源量巨大和教育資源稀缺的現實下,考上985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高考考生有975萬,各省份的一本上線率在8%到34%不等。
  • 從別人家的孩子到「985廢柴」,名校畢業也不行,是教育無用?
    在這個小組裡,大家分享著自己失敗的故事,互幫互助擺脫現在的困境,給予陌生人積極向上的勇氣,這也是討論小組的創建初心。看到這裡匯集了這麼多失敗的名校畢業生,很多人嘲笑他們是一群廢物,甚至有些人由此得出了教育沒有用的結論。這個「985廢柴討論計劃」小組的存在真的是教育無用論的證據嗎?1.高分低能,讓他們跟不上節奏。這個小組每天都有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有考上985但是學不明白專業的人、有畢業兩年以後還沒有工作的人、有考研失利的人等等。
  • 「985廢物」只是自嘲,沒有理由自暴自棄
    創建於2020年5月10日的豆瓣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最近引發了社會熱議。在這裡,一些自稱來自985院校的「失敗學生」,分享了自己遭遇掛科、退學、戀愛、工作等方面的坎坷經歷。此後,這些自嘲「小鎮做題家」的青年們從豆瓣小組出圈,他們大多在小地方「埋頭苦讀、擅長應試」,但「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
  • 光明時評:985畢業自稱「廢物」?不能自喪,應該自警
    其源自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個稱呼指代小城市「埋頭苦讀、擅長應試,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常常用於組員們間的自嘲,然而在網絡上廣泛傳播之時,又透著一股濃濃的辛酸滋味。已經廝殺過高考的「千軍萬馬」,也得到名校的入場券,卻發現被承諾的寧靜踏實並沒有到來,反而面臨著新的困境,這讓他們黯然失色。
  • 考研和考CPA到底有衝突麼?考CPA是不是你人生中的一個正確的選擇
    而如果你在畢業之後就業,就業之後有了「創業」的心思。島叔建議:諸位考友在想「創業」之時,請把所有情況都考慮在內。島叔有創業失敗的經歷,也有創業時苦痛無法發洩的體驗,因為你處於一個創業的項目中,是不會有人理解你的,因為你太嫩了。
  • 985、211學霸自稱廢物:「小鎮做題家們」的人生故事,是怎樣的?
    這個詞來源於一個叫做「985廢物引進計劃」的豆瓣小組,這個小組裡聚集的成員,都是畢業自985、211高校,他們在這個群裡分享自己「失敗」的經歷。有人發帖稱,985學生陷入困境的絕大多數都是「小鎮做題家」。小鎮做題家們出身寒門,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靠著「努力做題」獲得了人生向前邁一步的機會,考入了一流名校。
  • 「985」廢物到底是啥?
    不管如何對比各種大學,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固有思維:入讀985211/雙一流大學=更高的起點,能入讀名校的孩子未來都不會太差!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已有8萬多名校學子在豆瓣等社交媒體上組建了「985廢物引進計劃」,自嘲為「「小鎮做題家」。
  • 那群拼命考上985的「廢物」,開始慌了
    考上名校,是許多學生多年苦讀的終極目標,也是很多人對「優秀」的標準定義:似乎踏入「好大學」的門檻,就意味著成功。然而,現實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前段時間,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悄悄成立。實際上,將夢寐以求的名校錄取通知書收入囊中後,喜悅卻並不如想像中持久。「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裡,許多組員自嘲為「做題家」。他們曾以考上名校為最高目標,寒窗苦讀、心無旁騖,不知做了多少道題目、刷了幾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 「我,985碩士畢業,找不到工作……」
    李雪琴說:「北大畢業怎麼了?北大畢業就不能當個廢物嗎?」 如果說「追星錦鯉」「抖音網紅」「脫口秀達人」李雪琴是廢物,那「廢物」的門檻實在太高了,我等默默無聞普通人都不好意思自稱「廢物」了。 名校畢業就一定前途光明事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