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世界軍隊的野戰口糧

2020-12-19 雲南網
美國陸軍軍人用直升機運輸野戰口糧
越南戰爭時期美軍飛行員的C型口糧。

  新聞背景

  今秋起,芬蘭國防部後勤中心素食新規開始執行,各地駐軍食堂每周將提供兩頓素食,沒有任何牛羊豬肉、家禽肉或魚肉,其初衷是基於士兵健康以及全球變暖下肉製品產量等方面的考慮。此舉引發社會對軍隊野戰口糧的關注。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野戰口糧經歷了一個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過程,其口味也越發能滿足營養與美味並存的需求。

  早年軍用餅乾好比「銼牙器」

  野戰口糧指官兵參加訓練、演習及作戰時吃的軍用制式食品。

  古代,野戰口糧加工方式基本上以日曬、煙燻、鹽醃、乾燥為主,如中國秦軍發明的鍋盔、蒙古騎兵發明的肉鬆和奶粉、葡萄牙海軍發明的馬介休(一種經鹽醃製的鱈魚,可保存一兩年)等。

  日本古代武士是自己攜帶糧食打仗的,通常一個飯糰就是一頓飯。大名不提供糧食,武士基本上是帶什麼吃什麼,且五花八門。貧窮武士,吃雜糧飯,就鹹菜和少量肉乾;富裕武士,食用精米飯、鮮肉和魚乾。

  從獨立戰爭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140餘年間,美國一直執行著1775年制定的野戰口糧標準:肉或鹹魚;麵包、餅乾或麵粉團;豆類蔬菜和飲料。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口糧由士兵自己準備。那時的餅乾,可不像今天這樣鬆軟酥脆,而是用麵粉加水、鹽製成,因為難於下咽而被美國大兵稱為「銼牙器」。至於鹹肉,經常咬不動。

  1810年,法國軍隊開始配備玻璃瓶罐頭食品。但是,這種罐頭運輸不便、容易破碎。隨後,英國人發明了鍍錫薄板金屬罐,可由於食物腐敗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無法大量配備部隊。史料記載,1870年的英國海軍,吃的居然是1805年醃製的牛肉,像木頭一樣堅硬。

  巴氏消毒法催生正規野戰口糧

  20世紀初,由於巴氏消毒法的廣泛使用,軍隊野戰口糧革命開啟,適宜長期保存的正規野戰口糧問世。各國對野戰口糧的要求還是以滿足作戰和行軍體力為準,基本不考慮口感。

  1901年,美國陸軍開始制定新的口糧標準。1907年,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野戰口糧開始裝備部隊。這種裝在束腰口袋裡的口糧全重453克,包括80克餅(由牛肉湯粉和麵粉製成)、3塊加糖巧克力(每塊重28克)、鹽和胡椒。

  一戰遠徵歐洲時期,美軍準備了後備、戰壕、緊急三種野戰罐頭口糧。但是,士兵背著瓶瓶罐罐行軍打仗頗為不便,為減輕重量,肉罐頭暫時被袋裝鹹肉或幹肉取代。

  一戰後,美軍推出新型軍用口糧,如牛肉乾(450克)、豬肉菜豆罐頭、罐裝鹹牛肉(85克)或巧克力、壓縮餅乾(400克)、咖啡和糖等。

  1936年,美國陸軍部經過5年研究,把野戰口糧細分為A、B、C、D四種。1937年,美國霍梅爾食品公司首次生產出軍用午餐肉罐頭。

  「荷西巧克力」成美國文化象徵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軍隊野戰口糧發生了重大變化。

  美軍推出A、B、C、D、K五種型號的野戰口糧,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野戰口糧。A型屬於新鮮食物,由野戰廚房製作;B型是罐頭,是半成品;C型屬於最常見單兵作戰口糧,用得最多。這種口糧有6個罐頭,重3000克,包括肉、蛋、蔬菜、豆類、餅乾、咖啡、糖塊等,確保一天餐飲不重樣,加熱後更是香味四溢;D型口糧實際上就是一塊濃縮巧克力,重124克,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荷西市荷西食品公司生產,別名「荷西巧克力」。二戰時期,「荷西巧克力」那不可抗拒的美味,深受美軍喜愛,並且鼓舞了美軍士氣,成為美國文化象徵。電視劇《兄弟連》E連大衛·韋伯斯特把「荷西巧克力」送給一位從未品嘗過巧克力的荷蘭孩子的鏡頭,曾讓全世界為之感動;K型口糧分早、中、晚三餐,分別用棕、綠、藍三種顏色紙盒包裝。這種口糧重量輕、體積小,可直接放入士兵上衣口袋。

  蘇聯軍隊野戰口糧的看家食品是黑麵包、茶葉和伏特加。黑麵包配方簡單,摻入蕎麥皮、麥麩和米糠,非常粗糙,而且烤制複雜,通常需要三天。伏特加每人每天保證供應100克,冰天雪地裡喝上幾口,利於激發戰鬥力。二戰期間,黑麵包等軍用口糧是1200萬陸軍的作戰保障。

  二戰初期,日本陸軍的野戰口糧以飯糰為主。早餐是涼米飯加鹹菜,1杯涼茶;午餐是飯糰加點肉或魚;晚餐是1碗湯,加點赤豆糯米飯和蔬菜。後來,日軍推出新的陸軍口糧標準,包括精米580克、壓縮乾糧230克、乾菜120克、福神漬45克(什錦八寶菜)、清酒0.4升等。相比之下,日本海軍的夥食有點兒奢侈,比如海軍軍官的早餐有魚乾、海苔、味噌湯、醃鹹菜和白飯,還可提供麥片和咖啡;午餐按湯、肉、魚次序上菜;晚餐是生魚片、醃蔬菜、烤魚、蒸魚、味噌湯等。

  二戰中,德軍前線作戰部隊的野戰口糧主要由戰鬥間隙口糧、便攜口糧、戰鬥口糧三部分組成。平時,口糧裝在補給車上,臨戰前由指揮官下令食用,一般24小時供應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二戰期間,罐頭食物又開始大量使用。美國1億多罐「斯帕姆午餐肉」被運往太平洋戰場,成為二戰盟軍食品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即食口糧」能存三年半

  二戰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期,野戰口糧研究進程緩慢。北約及許多國家軍隊一直在食用上世紀40年代研製的野戰口糧。那時,罐裝野戰口糧種類少、體積大、分量重、口感差、運輸不便、浪費嚴重。

  1963年,美國國防部開始採用現代食品包裝和加工技術研製「即食野戰口糧」,並於1966年研製出了脫水乾糧。

  真空包裝袋問世後,「即食野戰口糧」成為美軍標準野戰口糧。這種用真空包裝取代罐裝的口糧擁有12道主菜,營養較高,打開後,好比擺開了家庭餐桌。它無需冷藏,但要存放於陰涼處。到1998年,「即食野戰口糧」主菜增加到24道、150多種附加食品,富含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每份熱量為1270大卡。

  據了解,「即食野戰口糧」包裝十分嚴格,具有防摔防彈功能,如果從380米高處傘降、無傘30米高處自由下墜,可毫髮無損。在27攝氏度條件下,能保存3年半;在38攝氏度條件下,能保存9個月。

  當今軍隊口糧美味誘人

  進入21世紀,各國軍隊都在野戰口糧的口味上下功夫,開發出許多符合本民族食用習慣的口糧,深受官兵喜愛。

  法軍野戰口糧罐頭有30種口味,每一種都精心烹飪,非常美味。前不久,法軍又將牛肉餃子、東方沙拉、三文魚醬、牛奶甜食、牛軋糖、果蔬燕麥片等添進口糧名單。味道如此誘人,難怪阿富汗戰爭多國部隊會合時,美國軍人至少要用5盒本國罐頭換一盒法國罐頭。

  過去25年,美軍先後研製出270餘種不同口味的野戰口糧,平均每年推出10餘種。2007年,美軍推出「FSR突擊口糧」,以「重量更輕、熱量更多、營養更豐富、飲用更方便、味道更可口」著稱。官兵可以邊走邊吃,咬住吸管即可飲用,無需用手輔助。今年底,美軍還將推出比薩野戰口糧。目前,美國陸軍正在試驗下一代革命性野戰口糧,即「咖啡因+牛肉+能量棒」。

  英軍研製了全天候野戰口糧,包括咖啡羊肉、培根煎蛋、肉炒飯、咖喱雞肉炒飯、三明治、番茄羅宋湯、桃子丁、什錦水果、紅莓穀物棒、奶油雞肉味湯等。

  日本自衛隊研製出了兩種野戰口糧:一種為應急口糧,全是罐頭食品,每餐780克,主要有米飯、乾麵包、壓縮乾糧、副食、鹹菜等;另一種是軟包裝口糧,採用蒸煮袋技術。其主食有兩小袋米飯(每袋重200克),主菜至少有11種可供挑選,還有各類調料、鹹菜、泡菜、土豆沙拉、方便麵以及速成湯。

  以色列軍隊的野戰口糧具有濃鬱的地中海口味,包括橄欖、藍莓、三文魚、金槍魚、甜玉米、哈爾瓦甜點、高能蛋白棒等。(王斌)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國的單兵野戰口糧大盤點
    美軍士兵在皺著眉頭吃新型MRE單兵野戰口糧,味道如何你問他們吧,呵呵。德國國防軍的一天份野戰口糧,查了下,一份12.99歐元。法軍野戰口糧可以用明火加熱,用一種類似阿司匹林藥片似的固體燃料加熱。法式野戰口糧附件太多,吃起來有點麻煩。
  • 揭秘世界各國軍隊單兵口糧
    揭秘世界各國軍隊單兵口糧
  • 二戰時法國軍隊的野戰口糧,簡單又營養,不時來點洋菜
    一、二十世紀初法國野戰口糧的起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軍隊引入了野戰廚房的概念,分為連和營兩級,為法國士兵提供日常營養和熱量。為了緩解士兵的身心壓力,法軍還為官兵精心設計了許多不同的菜餚,確保每名士兵都能愉快地吃上三頓熱騰騰的飯菜。
  •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夥食都不同,那美軍的野戰口糧是怎樣的呢?
    歐美野戰口糧同樣的,德國將士們喜愛吐司香腸,還有豬油作伴,這些的享用可以免去他們一天的疲乏,並愜意地度過用餐時間。軍人用餐只是,讓人們讚不絕口的,還是要數美國的夥食了,因為美軍的夥食不僅豐富,而且因為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背景,整出了不少花式野戰口糧。
  • 解放軍口糧單挑全世界:PK 寒酸臺軍野戰口糧C式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解放軍單兵口糧單挑全世界第四集:國共大戰 PK寒酸臺軍野戰口糧C式第四集是國共大戰哦!解放軍13單兵即食食品 對 臺軍野戰口糧C式!就歷史上來說,臺軍的野戰口糧一直是比較落後的!抗戰中,大陸的國軍不存在野戰口糧,最多就是大餅窩頭炒麵炒豆之類。當日軍吃熱騰騰的牛肉罐頭和大米飯的時候,國軍官兵只能啃幾口冷窩頭。
  • 再好的野戰口糧也不如一鍋雜菜亂燉
    C級口糧:可以立刻食用的罐裝野戰口糧。D級口糧:濃縮巧克力,俗稱"洛根棒"。A級的珍貴不言而喻,對於長期在戰場上廝殺的美軍士兵而言,想要坐下來安安穩穩吃頓飯是很難的,更別提要吃到新鮮的食材製作的食物了。
  • 軍報梳理人民軍隊單兵口糧發展史:從壓縮餅乾到自熱食品
    本來,吃對於軍隊而言就有極其重要的特殊意義,如果食不果腹,勢必會影響整支部隊的戰鬥力。換言之,軍用食品不僅是部隊戰鬥力的基本保障,也是未來戰爭的生命線。尤其是隨著現代戰爭環境的日趨複雜、作戰節奏的日漸加快,必須對軍用食品持續改進提升,才能充分適應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後勤保障需要。我軍成立90年來,軍用食品尤其是單兵口糧也經歷了一個發展和蛻變的過程。
  • 看看世界各國的單兵口糧還是咱們中國的好!
    點讚 | 看看世界各國的單兵口糧還是咱們中國的好!看這裡單兵口糧是供部隊在訓練、演習及作戰時單個士兵食用的軍用制式食品,具備易攜帶和易使用的特點。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拿破崙時代,現如今食品裝備也是衡量一個野戰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指標,今天小編從網絡上整理了部分國家的單兵口糧,快快往下看吧。(文末有美食獨特烹飪教學哦!)
  • 世界各國軍用口糧大PK,看看哪家的味道最好?
    李三萬摘要:軍用口糧已經成為現代軍隊重要的後勤保障物資,而且各國的軍用口糧都有各自國家的特點,都帶有濃鬱的民族風,那麼哪個國家的軍用口糧味道最好?圖1:軍用口糧是重要的後勤保障物資軍用口糧已經成為現代軍隊重要的後勤保障物資,但是各國都有各自國家的特點,軍用口糧都帶有濃鬱的民族風,那麼哪個國家的軍用口糧味道最好?
  • 揭秘14國軍隊戰備夥食,解放軍簡約而不簡單
    軍隊是一個國家的堅強柱石,一直給人勇猛和嚴肅的形象,但大家會不會好奇,兵哥哥在軍營裡的戰備糧究竟長什麼樣子呢?事實上,軍隊裡的兵哥哥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體力去訓練,所以軍隊都會提供營養均衡的夥食,讓他們攝取足夠的能量,特別是在野外打仗,軍人的戰備糧是非常重要的。
  • 野戰單兵口糧到底好不好吃?二戰美軍告訴你:我們把羊肉都吃傷了
    二戰宣傳海報野戰單兵口糧到底好不好吃?可能只有長期食用的士兵才最有說服力。畢竟大部分普通民眾平時都不會吃這樣的食物,偶爾吃也只是嘗個鮮而已。MRE野戰口糧的新種類披薩不過即使是合格的產品,天天吃頓頓吃也會讓士兵受不了,並且還沒有別的選擇。
  • 和美軍的野戰口糧差距有多大?
    李三萬 摘要: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有一句著名的口號「一把炒麵一把雪」,炒麵就是志願軍標配的野戰口糧,到底是什麼東西?和美軍的野戰口糧差距有多大?
  • 戰場快餐--解放軍野戰食品發展各階段歷程(組圖)
    軍用食品是指按軍隊規定的技術標準生產、供應的各類制式食品的總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用食品分為野戰食品、遠航食品、救生食品和通用食品四大類。  第1階段(1949-1976)  1949年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制式野戰食品。
  • 二戰德軍野戰口糧介紹,單兵每天可享受200克肉類,還能吃到香腸?
    打仗的時候,部隊往往是在快速移動的,他們不一定有時間設立戰地廚房,而且就地生火是很危險的,很容易被敵人發現,所以各國開發了野戰口糧,專門用於士兵在野外作戰時食用,這樣士兵無需生火即可吃到食物
  • 四十年來解放軍列裝過哪些單兵口糧,你都知道嗎?
    軍隊夥食大抵可分為兩類,即作為應急食品的單兵口糧和正常保障條件下由炊事班烹飪的菜品。一般來說,儘管單兵口糧無論在口感還是味道上都遠遜於用廚房中烹調出的新鮮食品,但單兵口糧所體現出的是一支軍隊乃至一國在飲食領域的科研實力,更是在突發戰爭和野戰環境下維持部隊戰力的重要手段。
  • 二戰期間,蘇聯野戰廚師怎樣做出戰時美食,有哪些品種?
    此外,野戰廚房還供應受歡迎的俄羅斯湯,如波爾施和什奇(捲心菜湯),以及煮熟或燉牛肉或罐裝食品的土豆和蕎麥。每天的口糧標準,紅軍軍人和部隊指揮官的每日口糧定量,都是在1941年9月1日通過的。奇怪的是,蘇聯野戰炊事班還負責提供軍人們的菸草配給(每天20克)和火柴配給(每月三盒)。對菸草沒有興趣的女軍人,也不會吃虧,可以得到額外的收到黃油、餅乾和巧克力。飛行員的菜單更多樣化,卡路裡也更高。除了基本的每日口糧外,飛行員還可以得到新鮮或濃縮牛奶、白乾酪、酸奶油、雞蛋、黃油和奶酪,以及水果提取物和乾果。
  • 單兵口糧不好吃?解放軍有妙計,隨時吃上熱乎飯
    因此在中國軍隊,官兵的肚子肯定是空不下的。比如在核潛艇部隊中,一貫被執行最高標準的夥食。什麼四菜一湯根本就是司空見慣。這是因為,在核潛艇服役,是最苦最累的。如果連官兵的肚子都餵不好,還談什麼戰鬥力?17式單兵口糧有人會說,單兵口糧就是不錯的選擇。
  • 解放軍戰備口糧形成五大風味 滿足不同兵種需要
    為了讓作戰人員保持充沛的體能戰鬥,又省時省力,還要保證安全,研發高營養的便攜速熱式戰備口糧,就成為許多軍隊後勤部門的重要使命。臺軍藉助美國技術做戰備口糧據臺灣TVBS電視臺2月19日報導,臺「國防部」計劃參照美國技術,研發自熱式戰備口糧。這種戰備口糧包含主食、副餐、甜點、飲料,還有雞肉、牛肉等24種口味供選擇,還附帶一小罐調味醬。
  • 美帝軍用口糧也曾難吃無比:午餐肉備遭嫌棄,卻成中蘇餐桌美味
    各國軍隊依據各自的飲食習慣和後勤保障能力為部隊配置不同特色的軍用口糧,比如義大利軍隊的通心粉、德國軍隊的黑麵包、日本軍隊的飯糰,英國軍隊的鹹牛肉等等,但就軍用口糧的品種口味、科技含量和工業化生產水平而言,美軍軍用口糧無疑領先於世界。從二戰以來,美軍的戰地夥食一直讓對手十分羨慕,素不知在長達兩個多世紀的發展中,美軍口糧也曾讓大兵們嫌棄不已,吐槽不止。
  • 美國口糧太貴,20萬印軍吃不起:印度進口防寒服1套1.2萬塊
    據《今日印度》網站消息,印度軍隊花費40億盧比,為在列城東部山區的3萬多印軍配備了特殊冬裝。這些特殊冬裝包括,加厚襪子,加厚褲子,特殊登山靴,雪地護目鏡,面罩,登山背包,三層雪地夾克,還有防寒服等等。折合1800美元一套(折合人民幣1260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