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罵人說髒話?打罵冷處理都沒用,這4個方法也許可以幫你

2020-12-11 東城西琪

好朋友琳子最近遇到了一個育兒大難題:

她3歲多的女兒琪琪上最近的表現有些「雷人」,稍不如意她就會大喊:「我打死你!」邊說還邊歪著頭揮舞著小拳頭示威。

上了幼兒園後,她類似的語言更多了。比如:「我討厭你」、「我拿刀砍死你」、「你XXXP」。。。一會罵這個「蠢豬」,一會兒罵那個「傻子」,讓家人很是頭疼。

媽媽越說她,孩子反而說的越起勁,想著打吧又有點捨不得。所以她諮詢了其他寶媽,得知女兒可能是進入了詛咒敏感期,給出的建議是:冷處理。

所謂的冷處理就是父母對於孩子罵人說髒話的行為,不予理睬,不予回應,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想著晾她幾天不理她,孩子自己就會覺得沒意思而偃旗息鼓不再說髒話了。可是效果並不怎麼好,孩子生氣的時候還是會出口成髒。

其實在孩子愛說髒話罵人的時候,冷處理是父母最常採用的方法之一,也被很多人推崇,然而這種方法用在這裡效果並不理想。為什麼呢?

在暢銷書《遊戲力》這本書中一貫強調"聯結"的科恩這樣描述冷處理:冷處理是人類特有的摧殘孩子的方式,但不知道為什麼卻成了時髦的積極養育的工具。

很多父母都認為通過冷處理,等孩子發現「說髒話」這樣的行為對別人起不到任何影響時,無法從中找到樂趣時,就自然會失去了說的欲望。這其實是一種相對消極的做法,因為這樣做會對孩子造成兩個負面的影響:

1)對孩子的說「粗話」行為的變相肯定

當孩子說了髒話罵了人以後,發現父母並沒有馬上訓斥或者打罵自己,這會給孩子形成一個錯誤的認知:我說了髒話沒有問題,我罵了人爸爸媽媽也沒有說我,下次我想說的時候可以繼續說。當孩子得到這種變相的肯定後有很大可能會變本加厲。

2)錯過語言規則的最佳學習時間

孩子從進入語言敏感期開始,就開始通過不斷的觀察、模仿和練習,逐漸學會使用各種各樣的語言。

這個學習的過程就像是一個初學武功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不理解,會有"用力過猛"的階段,隨著對武功規則的了解和熟悉,才能慢慢的提高。

"詛咒敏感期"對於孩子的意義就在於學會語言使用的社會規範。所以,冷處理由於父母的放任不管反而會錯過教會孩子"語言規則"的絕佳時期。

除了這個方法,父母們在面對孩子的雷人語言的時候,常用的方法還有比如:講道理、說教、打罵,但這些方法的效果依然也沒什麼用。

那麼,要從根本上解決孩子說髒話罵人的問題,就需要弄明白孩子為什麼要說髒話和罵人?其實琪琪的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

也許每個孩子多少都會經歷類似琪琪小朋友愛說髒話的過程,但媽媽們也不必急著給孩子貼標籤:孩子並不一定是變壞了,突然愛說髒話的孩子的多半是「詛咒敏感期」到了!

詛咒敏感期一般出現在3-5歲前後,與語言敏感期緊密相關,可以算是語言敏感期的一種特殊表現。

詛咒敏感期,是指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初期,一般在3歲左右在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歡使用。

而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又恢復正常,專家將兒童這個時期的語言習慣稱之為詛咒敏感期。

處於這種敏感期的孩子,極其容易模仿他人的話語以及行為。他們在模仿、學習、試探語言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們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

尤其是有些話能夠像利劍一樣刺傷別人時,就會使用強而有力的語言來試探、發展自己的力量,觀察別人的反應,就比如一些常見的詛咒性的話語。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兒童遊戲治療師勞倫斯.科恩博士在他著名的《遊戲力》一書中說過:

罵人的話、各種狠話,還有包括「屎尿屁」在內的髒話,小孩子們都特別愛說。因為這些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力量」支配自己的言行,甚至「支配」別人的反應。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發現語言裡藏著的秘密,那就是重複說某一句話,可以讓別人產生非常激烈的反應,可以像一把利劍一樣,可以輕易的刺傷別人時,他就會不知輕重的高興的頻繁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愛模仿的天性使然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天生是一個觀察家,他從一出生就在觀察這個世界,模仿這個世界。3—4歲正是孩子愛模仿、喜歡社交的年紀,很多孩子說髒話,很有可能就是受了周圍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都有一個模仿的來源。

孩子所說的髒話一般不可能是孩子自己創造出來的。一般來源於爸爸媽媽、家裡的長輩、幼兒園裡愛說髒話的同學等等;其次就是在各種電視、網絡直播、遊戲裡面會有一些說粗話的場景,孩子正在語言學習的敏感階段,就會快速有效的模仿。

2)求得關注

許多孩子講髒話並不一定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如果父母在他講髒話時有較大的反應,比如大笑或者大聲呵斥,都會加深孩子對髒話的印象。當他覺得父母忽視自己時,就會用講髒話來以引起家長的關注。

在孩子說那些狠話的時候,正是他內心十分脆弱的時候,他內心的潛臺詞就是:沒有人關注我的情緒,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我很不高興,我需要有人來安慰我或者抱抱我。

3)發洩情緒

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高,他不斷的探索和嘗試讓他們發現了語言的秘密:原來語言是具備力量的,當一句粗話衝口而出的時候,會很有威力的,粗話可以引起別人的情緒波動,他知道了髒話可以發洩情緒,可以成為自己的武器。

所以當他們生氣、討厭誰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這個武器對著他講髒話。於是在孩子傷心、憤怒或不滿時,都會通過講髒話的方式來發洩表達自己的情緒。

1、善用孩子的模仿力,以身作則

模仿是人類社會一種常見的互動形式。在孩子的世界裡,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模仿:模仿爸爸媽媽、模仿爺爺奶奶、模仿親戚朋友、模仿老師、模仿社會、模仿大自然……可以說孩子就是通過模仿而成長起來的,這就是模仿效應,又稱為「一窩蜂效應」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是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已經在和媽媽互動了,這就是模仿在最初階段的雛形。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在成長過程中時刻模仿。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的身教遠比言傳具有更強大的力量。

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規範自己的語言習慣,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要明白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比如,很多爸爸都會習慣性的說一些髒話口頭禪,如:M的,NN的之類的語言,可能說出來以後自己都意識不到。還有很多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習慣性的會說:你再不聽話,小心我收拾你!或者:你再亂跑小心我打斷你的腿!等等之類的語言是父母需要注意規範的。

其次,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善於模仿的特點,在孩子說髒話的引導孩子說一些動聽的語言,比如:有些孩子生氣了會說「你是臭爸爸,壞爸爸,我要把你打扁!」這個時候爸爸就可以說:「你是香寶寶,乖寶寶,我好愛你,我要抱抱你!」孩子聽了以後會覺得很好玩,下次他也就會不自覺的跟著父母說一些好聽的語言了。

2、"沙發會議"即時非暴力溝通,教導孩子語言規則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建議: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應該馬上召開"沙發會議"及時討論這個問題。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及時溝通,良好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基礎,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夠及時、認真的對待問題,能夠及時的給予孩子正確語言規則教導。

如果發現孩子說髒話的行為,父母應該正式且認真的和孩子溝通:要了解孩子說這些話是什麼原因?是跟誰學的?是否理解這句髒話背後的意義?我聽了以後是什麼感受等等。

在這裡父母要注意的是要和孩子非暴力溝通,孩子可以自由放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我們也可以平靜的說出我們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比如有些孩子因為生氣的時候會說:我要打死你!那父母就可以心平氣和的問孩子: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跟誰學的呢?媽媽覺得這句話不好玩,聽了以後心裡很難受,媽媽希望你下次生氣的時候可以直接告訴媽媽,但是不要再說這句話了好不好?

而不是當孩子出口成「髒」時,父母就過於驚慌和憤怒,動不動就打罵。因為從來沒有什麼問題是可以用暴力來解決的,相反這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複雜。

3、兵不厭「詐」,學會「偷梁換柱」

當孩子處於詛咒敏感期的時候,父母苦口婆心地勸說沒有用,氣急敗壞地訓斥打罵也沒能改善時,父母可以用點小心思,學會「偷梁換柱」。

偷梁換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五計,意思為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當然我們在這裡是以優代劣。

就是在孩子說髒話時,父母假裝不在意、忽略他們的表演,他們覺得這些詞並不是那麼有力度,就會放棄,轉而去尋找那些「更強悍」的詞。

當然,並不是到此為止,因為這種忽略治標不治本,因為在這個階段,有時候孩子就是要說那些有點特別的詞才可以。

所以,我們需要給孩子一些我們精心挑選過的「柱子」來替代。

比如,如果孩子說:「媽媽,你就是臭狗屎!」媽媽可以假裝無所謂的說:「好吧,隨便你怎麼說,我都不會生氣。但如果你敢說我是個大胖子,我就會很不高興!」

這個時候,天性使然,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立馬大喊:媽媽是個大胖子!媽媽是個大胖子!然後媽媽就可以假裝很生氣或者追著孩子跑假裝要收拾他,讓孩子覺得這個詞對人的刺激程度更深。

因為在孩子們的思維裡,並不一定真正了解那些粗言穢語的真正意思,他們只是單純的喜歡說那些「有威力」的話,純粹就是覺得好玩。

如果你能提供給他們一個比之前的還有殺傷力的詞的話,他自然就會拋棄掉原先的那些「髒話」了。

4、統一育兒標準,謹防破窗效應

在孩子的詛咒敏感期階段,孩子愛說髒話粗話的原因就是在在家庭中沒有統一的教養標準。有個著名的育兒理論就是:

手錶定律,指的是是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更準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孩子也是如此,就是當家庭出現兩種不同的育兒理念時,會影響孩子的判斷。

比如孩子在說髒話的時候,媽媽覺得孩子做的不對,正在一本正經的教育孩子,而旁邊的爺爺奶奶卻覺得孩子說髒話很有意思,挺好玩,還在旁邊哈哈大笑。

這就是典型的沒有統一教養的標準的表現,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更容易養成出口成髒的壞習慣,形成「破窗效應」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是犯罪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自流,就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給我們的警示就是在育兒過程中要注意預防「第一扇破窗」,當第一扇破窗出現時,我們要及時去修補,當孩子開始說第一句髒話時,就要教導孩子,避免孩子形成說汙言穢語的壞習慣。

例如一位網友講過自己這樣的一個經歷:

我和老公都上班,白天是孩子奶奶在家看孩子,孩子奶奶總是出口成髒,說了好多次不要當著孩子面說髒話,結果老人家覺得我大驚小怪,不為所動。我老公跟她說也不管用,她當著我們的面不說了,可是我們不在的時候還偷偷跟孩子說。於是我們把孩子送回娘家,讓孩子的外公外婆帶了,可是都過去好幾個月了,孩子在生氣的時候時不時的還是要罵髒話,估計是長期聽她奶奶罵人,還是在記憶裡有影響了。

所以,當一個家庭有兩種教養標準,沒有及時糾正孩子的時候,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有句古語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應該時刻告誡自己:

我們不能用「他還是個孩子」來當藉口,放任孩子自由成長。

相反,正因為他們還是孩子,才更需要大人去教會他們善惡與對錯。

相關焦點

  • 小孩子愛說髒話,怎麼辦?別急,來試試這五種方法,比打罵有效
    我都驚呆了,這還是我女兒嗎?這麼小就開始說髒話了。她二、三歲的時候會說「臭爸爸」「臭媽媽」「臭奶奶」之類的話,但我們沒太在意,覺得無傷大雅,沒有管教。但我現在覺得她說髒話,問題很嚴重,我的孩子是要變壞了嗎?如何糾正孩子說髒話罵人的毛病呢?其實,很多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慢慢開始說髒話,那麼,家長該如何阻止孩子說髒話呢?說髒話就是壞孩子嗎?
  • 孩子突然愛說髒話?可能是這三個原因造成的,家長別急著打罵孩子
    一個禮貌的孩子,總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喜愛。而一個不愛喊人甚至說髒話的孩子,是每個人都討厭的。無疑,孩子禮貌與否和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只有良好的家庭氛圍才能養育一個禮貌聽話的孩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會孩子禮貌,是每位父母都要做的事。
  • 比起打罵、貶低、斥責懲罰孩子,這5個科學方法,說不定更有效
    然而這頓打也沒改變樂樂在小區裡「混世小魔王」的稱號,今天不是打了這個小朋友就是明天破壞小區公物。打也打不聽、罵也罵沒用,可愁壞了樂樂媽媽。也不知道這孩子的性子隨誰,從小就折騰個沒停,各種教育的方法(打罵、斥責、冷處理等)用遍了,樂樂的不良行為仍舊沒有一點改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行為或習慣問題,面對家長好言相勸、說教卻屢屢不改的情況,家長該如何做呢?
  • 孩子愛說髒話怎麼辦?家長與其打罵,不如這樣做更管用!
    有一次去參加同學聚會,有幾個同學帶著孩子去的,其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做童童,長得眉清目秀的也很活潑,很招人喜歡。但是在我們吃飯的過程中,這個孩子卻髒話不斷,一直在罵人。在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有的孩子很喜歡說髒話,那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愛說髒話是怎麼回事,是模仿還是發洩情緒,家長該如何應對
    ,我們要揣摩一下孩子,愛說髒話的小心思是什麼:單純模仿,TA聽身邊的人說了,他覺得特別有意思。,如果我們解決TA的問題,我們的孩子就不會說髒話了;一些父母管教孩子的邏輯簡單粗暴:說髒話→批評、打罵→不說髒話了所以一遇到孩子說髒話,輕者嚴肅批評,重者直接兩鞋底子下去。
  • 孩子為什麼會說髒話?最全應對方法在這裡
    於是,如果正常語言和「bad words」都同時進入了孩子的耳朵,孩子大概率會優先學會罵人的語言。髒話是一種誘人的力量。告訴他們唄~每當孩子興奮地使用新學會的髒話時,我們要鄭重其事的告訴ta:「這是非常嚴重的詞,別人聽到會非常不舒服和傷心。請你別再說了可以嗎?」這句話說出來是一定要非常認真,讓孩子感覺到「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 孩子喜歡罵人、說髒話,是學壞了嗎?
    文 | 簡簡周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小孩子都特別喜歡屎尿屁這樣的字眼。我一個朋友為此很是苦惱。她4歲的兒子,最近就常常會把「臭媽媽」、「屁老師」掛在嘴邊,自己說完還哈哈大笑。「這孩子怎麼學會罵人了呢?這似乎不是個別現象。據(一個朋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說,想要逗樂全班同學特別簡單,每句話裡都加上屎尿屁就行。還有說得更狠的。有個媽媽就曾因為兒子在發脾氣時對她說了句「我要打死你」而傷心透頂。為了這句話,她整整跟我哭訴了1個多小時。
  • 孩子吮吸手指、說髒話、罵人怎麼辦?一招教會你
    當孩子說髒話或者罵人時,他想要的是話語帶來的驚人效果。假如我們的反應是很驚訝或者大驚小怪,其實是在刺激孩子繼續這樣做。我們可以不理會,」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當孩子遇到這樣的反應,他很快就會放棄這個「戰術」。
  • 孩子愛罵人,說髒話,家長怎麼做?兒童健康測評
    別人罵,我也跟著罵,是孩子學罵人的一種普通心理。作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誰學的,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剛學說話,好奇心強,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爾聽見別人說一句髒話,他並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跟著學了。父母切忌覺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這樣會強化他的這種行為;而應該告訴他:「這句話是罵人的話,不好聽,寶寶不學。」把不文明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 孩子老愛說髒話怎麼辦?
    一次回鄉下老家,鄰居大伯說:「我家的小孫子今年3歲,見家裡來人就說你是大便,你是大便,哎簡直丟臉死了,怎麼打罵恐嚇都無效,這怎麼辦?」育兒專家將2-3歲孩子的這種常見行為稱為——詛咒期。為什麼會這樣呢?
  • 孩子小小年紀卻總愛「說髒話」,父母該如何應對?
    這幾天小唯不知道從哪兒學來的,老是說髒話罵人。其實,孩子突然開始說髒話的原因有很多,大人別一開始就著急打罵批評孩子。在處理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毫無徵兆的就開始說髒話。事實上,當孩子說髒話的時候,他們不是真的想罵人,只是下意識的模仿。
  • 你再敢說髒話,我就......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這也是就是孟母為什麼要三遷住址,就是想要給孩子一個好的氛圍。,可分為三種: 1、模仿性髒話 年幼的孩子往往沒有是非觀念,別人說一句罵人的話,他覺得很好玩,也跟著罵人,這是孩子說髒話的一種普通心理。
  • 孩子愛說髒話怎麼辦?家長引導才是關鍵
    某一天,當你發現孩子用帶著稚氣的聲音說出「去你的」、「打死你」、「你個笨蛋」等這樣的語言時,作為家長的你不禁擔憂起來,這麼純潔可愛的小寶貝怎麼學會說髒話了呢?怎麼樣才能把這些不雅的詞彙從孩子的腦袋裡清除出去呢?
  • 孩子學說髒話不是小事,4個方法幫助其改正
    有很多小學家長反映,一向乖巧禮貌的孩子,突然某一天說了髒話。家長很困惑,這可怎麼辦呢?今天趙老師來談談這個話題。當家長某一天發現孩子突然學會說髒話的時候,首先不要慌亂,孩子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最先反思的是家庭或者是家庭周邊的環境是否對孩子產生了影響。比如,有的家庭父母說話不注意,有時候髒話脫口而出,或者是說髒話已經成為「口頭禪」,這勢必會影響到孩子。
  • 孩子說髒話該怎麼辦?正確的處理方法你一定想不到!
    ,才發現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會說髒話,罵人樓下的豆豆媽媽曾被他兒子的髒話尷尬到不行,那天她帶豆豆在公園玩遇到他同學的媽媽,讓豆豆喊「阿姨好」,沒想到他竟然來了一句「阿姨SB」當時她氣的甩了他一巴掌,「你這孩子,說的什麼話」當然同學的媽媽也氣到不行,很尷尬地就離開了可是豆豆媽媽發現即使你打了罵了,但豆豆仍然很喜歡罵人,怎麼阻止都阻止不了,她都快煩惱死了同樣的,小區裡的四五歲的洋洋媽也有類似的煩惱
  • 孩子喜歡說髒話,打罵沒有效果,家長不妨試試這4個方法
    很多父母都擔心,擔心孩子養成習慣以後出去哪裡都是髒話連天,會被別人嘲笑說沒有家教。其實面對孩子喜歡說髒話,哪怕孩子養成了習慣,家長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因為這個習慣只要父母了解清楚了孩子說髒話的原因,找其方法對症下藥,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去加以引導就能將這個毛病改善。
  • 孩子學會罵人、詛咒、說髒話,他是怎麼了?被語言力量感吸引
    導語:到了一個時期,乖孩子嘴裡也會說出幾句粗魯甚至罵人的髒話。這是語言能力在發展的跡象,家長保持正確心態,4個小方法就能做好正面管教。 但其實,小孩說髒話或者罵人,是語言發育中可能經歷的一個過程。說髒話的孩子,對語言的感知力高,因為他在偶然的機會下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感。
  • 孩子學會了罵人,社會規範敏感期,南風效應告訴你這樣引導效果好
    文/土味育兒經 原創文章 保留版權 歡迎轉發分享一向乖巧的「芭比娃娃」畫風大變,愛說髒話4歲的妞妞一直是個很乖巧可愛的孩子,肉嘟嘟的臉,齊劉海下大眼睛,說話特別萌,特別甜,人稱「芭比娃娃」,周圍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喜歡她。
  • 孩子經常說髒話怎麼辦?家長試試4個方法,用智慧父母解決問題
    在與孩子平時的交流中我們可以發現孩子老是愛說髒話,那很可能是由於受到周邊以及同學們的影響,或者是在你平時的交流中,你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髒話」。其實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進行一段時間的「詛咒敏感期」,一般都是出現在3-4歲的時候。
  • 孩子學會罵人、詛咒、說髒話,他是怎麼了?被語言力量感吸引
    導語:到了一個時期,乖孩子嘴裡也會說出幾句粗魯甚至罵人的髒話。這是語言能力在發展的跡象,家長保持正確心態,4個小方法就能做好正面管教。小玉是個可愛的3歲小女孩。可是,幾個星期前,她突然開始說髒話。不高興的時候就衝著奶奶說「滾出去。」如果有什麼需求不到滿足,她就惡狠狠得盯著父母說,「我要把你們的頭擰下來當球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