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50知天命:從英語老師到阿里帝國掌舵人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長得像外星人的馬雲一直都是神一樣的存在,創造一個又一個商業神話,被無數心懷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奉為偶像。在馬雲妻子眼中,他「不是個帥男人」,但「能做很多帥男人做不了的事情」,同時「意外狀況層出不窮」。馬雲通過艱苦創業、步步為營成就「阿里帝國」,如今赴美上市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年來,馬雲如何從普通大學的外語系學生蛻變成商界巨鱷?

  阿里巴巴的歷史,就是一部馬雲個人的奮鬥史。人們津津樂道一個草根英語老師艱苦創業、屢吃閉門羹卻又奇蹟般地成為商界巨鱷的勵志故事。同時也要看到馬雲在與資本、股東、董事會博弈中的如履薄冰與步步為營。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資料發現,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HOPE,希望的中文譯音)。結果第一個月收入是700元,房租是2000元。

  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去義烏,賣小禮品,賣鮮花,賣書,賣衣服,賣手電簡。

  兩年馬雲就幹成了這件傻事,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而且他是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譯社。

  1995年馬雲30歲,他已經是抗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奇怪的馬雲腦子裡想的卻是「我一輩子就教給學生書面的東西嗎」?立馬不幹。

  1999年初,馬雲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公司。同年10月便獲得來自高盛的第一輪風險投資——500萬美元。而在接受第一輪融資前,馬雲曾拒絕掉38家投資機構。

  馬雲回憶,當年蔡崇信(原阿里CFO)引進來的高盛口氣很大,他查了一下背景,發現微軟等知名大企業都有高盛參與,便放心了。馬雲想,高盛那麼有錢,至少不會為了這500萬美元天天坐在家門口找他要錢。

  日本軟銀總裁孫正義幾乎在同一時間段找到了馬雲。孫當時已是亞洲首富。但兩人的第一次見面卻不歡而散,因為馬雲說,他不需要錢。不過很快兩人再次見面,孫表示要投3000萬美元佔30%股份,馬拒絕了,只接受2000萬美元,這樣阿里巴巴管理團隊仍絕對控股。

  但8年前,馬雲還是為了彌補網際網路燒錢的速度,向投資者彎下了腰。2005年8月,雅虎以近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阿里巴巴35%的股份,同時阿里巴巴完全收購雅虎中國。此次收購的結果之一是成功趕跑了Ebay。

  但根據2005年阿里與雅虎籤訂的協議,從2010年10月起,雅虎投票權將增至39%,馬雲等管理層的投票權降為31.7%。同時,雅虎在阿里的董事會席位將增至兩席。這預示著股權和投票權都不佔優勢的馬雲有失去公司控制權的可能。

  為了防止控制權旁落,馬雲在內部發起了「Long March(長徵)」計劃。從2010年2月起,多次向雅虎發起回購,均被拒絕。「雅巴」關係開始惡化。同年,美國雅虎和Ebay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後者為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

  一切並未阻擋住雅虎收購協議的合理發生,馬雲失去了控制權。之後,爆發了震驚國內外的「支付寶事件」。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馬雲在未經董事會同意的前提下,將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集團持股的二級子公司中,轉移到了當時由馬雲和謝世煌控制所有的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這一破壞「契約精神」的做法引發了包括阿里股東、媒體、公眾和華爾街投資者的聲討,並直接誘發了2011-2012年的中概股做空事件。馬雲在資本界的信用自此一落千丈。

  就在支付寶事件掀起的譁然大波尚未退去之時,2012年6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在港交所以發行價退市。此舉引發了香港資本界的牴觸情緒,不少看好阿里巴巴未來並做投資的小股東遭受損失。

  同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回購雅虎股票。雅虎與馬雲籤訂協議,阿里將以76億美元回購雅虎手中20%阿里股份。並且,阿里巴巴集團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的剩餘股份中的50%。

  最關鍵的是,在該協議中雅虎放棄了董事會的一席,至此阿里的四人董事會架構中,管理層佔兩席,雅虎及軟銀各佔一席。馬雲實際已重掌公司的控制權。但協議還規定,只有在阿里集團完成合格的IPO時,上述回購約定方可生效。

  對於一個超級明星企業來說,完成與雅虎籤訂的「合格IPO」要求,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保證公司控制權的前提下完成規定動作。阿里這次解決的並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控制權。內地、香港、紐約,誰將更符合要求。

  知情人士預測,阿里上市時的估值會控制在1000億美元左右,未來會漲到1300億美元,然後回落,最後達到一個穩定值,估值既要保證能還債(阿里與雅虎的回購協議)又要讓未來有增長空間。

  阿里巴巴集團的整體上市之外,還懸著一份馬雲與雅虎、軟銀等籤下的支付寶補充協議,支付寶也要上市。再往後,馬雲還有大數據、大物流的上市宏偉戰略需要按波次實現。

相關焦點

  • 馬雲退休?
    阿里回應:他天天在做老師   第一財經向阿里巴巴相關人士求證,對方回應稱,不管是在社會公益還是在阿里巴巴,馬雲天天都在做老師,也天天夢想著再去做老師,這對他而言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想法。
  • 需要等到50歲才知天命嗎?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意思是:人到了40歲就會有成熟的想法,會變得理智。50歲的老人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這裡的「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 艾菲老師理解「知天命」為「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是說需要到50歲才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
  • 50知天命,你多少?
    孔聖人曾經說過,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如今本人已經歲數超過56歲,深刻體會到過了50的人,什麼叫天命?所謂天命其實就是知道自己的三個軌跡而接受,不埋怨、不抱怨:知道自己的命運軌跡不怨天知道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知道自己未盡的責任不懈怠50以後的職場人生其實就是守成和延續,沒有太多的機會和時間,全部要自己爭取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孔子說,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那知道的是什麼天命?這種理解和答案因人而異,而且見解多且不同。有人說是知道了自己以後的人生該怎麼過?也就是說知道了上天給自己是怎樣安排了?有人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知天命,應該是兩層意思,一層是人到了50歲,已經快從中年步入老年,應該徹底知道自己了,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位置,(不是地位)十歲以前可以混沌無知;二十歲可以懵懂輕狂;三十歲可以對自己非凡幻想;四十歲可以對自己抱有半醉半醒;但到了五十歲,那就該徹底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有多大的能量。
  • 50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懂了,你就不再糾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中提到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是什麼?如果能懂,我們就會更加豁達明白。第一要直面自己的年齡,真的不再年輕。
  • 馬雲:從英語老師到阿里巴巴
    1984年,考上大學,只論英語,馬雲從此如魚得水。很快當選校學生會主席,隨後當選杭州市學聯主席。1988年畢業,馬雲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學院,教英語,每月89元工資。馬雲很快成為杭州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完增智慧了!
    人們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會事先和家裡人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這是因為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這個人的人生閱歷也會逐步增加,當人們到了一定年齡段,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事,孔子說五十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 張朝陽拒絕知天命
    這是截至2019年12月19日,張朝陽在搜狐旗下某平臺推出的直播英語課已經走過的天數。每周6次,每早8點開播,雷打不動,且似乎樂此不疲。如果不特意提及,很多人未必知道,張朝陽與馬雲同齡。馬雲只比張朝陽大了一個多月。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不尤人」,就是因為「知天命」,知道客觀限制非人力可為,故不在成敗問題上而有怨懟。「知天命」是把注意力從事實的成敗轉向價值的應該。即使知道不行,也應該「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因為要「行其義」。另一方面,「知天命」意味著「盡人事」。因為命既為人力所無可奈何者,那麼不盡人事,怎麼可能看到人力無可奈何者呢。人力不盡,如可知道無可奈何?「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五十知天命」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段話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從生理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體盛衰的總規律。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導讀: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
  • 五十而知天命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個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五十本應是知天命之年 ,樂天知命,無需強求 ,因為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大半 。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許多都找不到工作 ,就別說已知天命的我們 。五十過後 ,身體功能下降 、疾患增多,有風溼痛風之人 ,能預先知道天氣變化要下雨了 ,也許這就是知天命吧 !其實許許多多老百姓, 到了知天命之年 ,反而會更加迷惑 !覺得找不到出路,看不見未來 !
  •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1970年「戌狗」的天命,50歲後何去何從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1970年「戌狗」的天命,50歲後何去何從 1970年的屬狗人在事業上,由於頭頂太歲,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你整年的運勢,今年的你,沒有必要操之過急,去爭取一些機率很小的成功率,你或許更應該靜下心來去學習,等待時機,不可盲目競爭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有什麼含義
    所以需要窺得天命。而對於儒家來說,天命主要體現在社會學的價值取向上。一、知天命需要時間上的悟一個人從孩童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從家庭到社會,從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磨練經歷,不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是參悟不透的,孔子以人生經驗定在了50,也只是個虛數而已,古語有「老者如僧」,也是這個道理。
  • 從普通的英語老師到現在的中國首富 英語到底給馬雲帶來了什麼?
    在網際網路如此流行的現在,各大媒體都在放著馬雲的視頻,放著馬雲的演說。於是乎,在大家的眼裡,一位後悔創建阿里巴巴,對錢一點都沒興趣,還是喜歡去當英語老師的中國首富的形象就建立起來了。更有網友調侃說,「最不愛錢Jack MA」。
  • 五十知天命,你真的知道天命是什麼嗎
    孔子說,五十二知天命。你不必等到五十才知天命,你現在就可以知道,無論你多大。什麼是天命?天命就是現實存在。
  •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人過50歲,餘生已經開始了
    世上很多人,哪怕是活到了八九十歲的高齡,在內心中還依然是一片混沌。因此孔子的話,只是對於自己的人生總結,普通人從中能夠學到的道理,那就只是需要埋頭激勵自己,在五十歲的關口,一定要能夠對人生有所徹悟,以便能夠達到知天命的境界。否則的話,後半生就不會是那麼的順遂。
  • 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到底是什麼呢?
    孔子在晚年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簡要的自述,在《論語·為政》中寫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評述成為無數讀書人的「人生標杆」,每逢年歲將至,總有觀聖人行跡來反思自己的生平,三十「立」的是什麼?四十自己是否真能「不惑」?五十是否真的理解了「天命」?
  •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
    首先,他必須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不單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為社會所做的 貢獻,是必須盡到的社會責任,只有每個社會成員的辛勤工作,才換來整個社會的進步;其次,四十歲的人,其父母年齡都大了,做為四十歲的人,必須承擔起贍養 老人的家庭責任,盡心盡力儘早去盡孝;還有,四十歲的人,子女都處在學習階段,培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即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為社會延續和發展所應盡的社會 責任。
  • 阿里巴巴的掌舵人:馬雲介紹(雙語)
    馬雲不僅因其財富而出名,在路演與電視採訪中,他還展示出與各文化背景觀眾無障礙交流的強大溝通能力。   不論身為企業創始人還是英語專業畢業生,馬雲都是成功者。下面,就為大家分析馬雲是如何運用他的語言能力成為國際注目的商界明星,成為富有深刻遠見卓識之人。   Underdog who seized the moment   抓住機遇的「失敗者」   Ma failed his college entrance exams tw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