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2020-07-31 一路有娃

「說實話,不然我打死你!」

「老老實實交代真相就饒了你,撒謊就得挨打!」

關於孩子撒謊,父母叫苦不迭。尤其是做了壞事,更是謊話連篇,滿嘴跑火車。這時候,家長盤問孩子,說得最多的就是上面兩句話。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只可惜,打罵和威脅都不管用;就算偶爾管用了,下次孩子依然撒謊,家裡無數次上演一樣的「馴娃」場面。

撒謊是一種習慣,受固定的思維模式影響;謊言是一層花外衣,使自己「面相」不那麼難看;掩蓋真相,可以省去眼前的麻煩。

不過父母可不想這樣,謊言給育兒過程帶來麻煩,愛撒謊的孩子免不了要吃大虧。孩子誠實、主動交代真相併改正錯誤,才是家長的希望。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如何教授這些,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吸收?繪本《媽媽,對不起》可以兼顧,既告訴父母怎麼做,又教育孩子於無形之中。

故事的主人公是「亞瑟」和「真相」,繪本講述了彼此從陌生到朋友的經歷。期間,亞瑟編造了很多謊言,無視「真相」的感受:扭曲、誇大、掩蓋、偽裝、隱藏……亞瑟一廂情願,無禮地對待「真相」。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直到媽媽叫他……緊急關頭,沒有擺脫的「真相」和亞瑟四目相對。這也是亞瑟第一次正眼看它,平等與之進行眼神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李伯曼發現,當大腦回憶真實存在的事情時,眼睛會先向上、再向左轉動。而如果去虛構一個畫面,即說謊話時,眼球的運動恰恰相反,會先向上、再向右轉動。

人的眼睛是不會撒謊的,亞瑟跟「真相」四目相對的那一刻,正是眼睛在左邊,暗示回憶真實。同時,推動情節發展,為下文亞瑟和「真相」做朋友埋下伏筆。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是我幹的!對不起,媽媽,我錯了。」這句話說出口,連亞瑟自己都倍感驚訝。此外,照應題目,起到很好的點題作用。

這句話讓亞瑟嘗到了甜頭,媽媽很高興,自己也沒遇到麻煩或懲罰,亞瑟和「真相」成了最好的朋友。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媽媽,我錯了》是國際繪本大師蒂姆·霍普古德的作品,本書插圖出自大衛·塔茲曼之手,大衛也是暢銷兒童小說《阿甘先生》系列的插圖作者。

《媽媽,我錯了》裡插畫生動形象,指代清楚,色彩對比鮮明。初次翻閱,即便不看漢字,也不難了解故事情節。對於孩子來說,我只講了一遍,然後他就可以自己看著圖畫講出來。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關於生動的畫面、指代清楚的色彩運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細節有三處:

  • 其一、媽媽的綠色汽車被刮傷,粗線條藍色傷痕,另有紅色帶「鑽」大箭頭指著,一目了然;
  • 其二、亞瑟編造的3個謊言,均用對話框標註,並以紅、藍、黃3顏色區分交代,不易混淆;
  • 其三、第三個謊言裡,小轎車和自行車變身後打架,自行車慘敗,場面支離破碎,趣味無窮。

凝練的文字、生動的畫面,均是為了服務於主題思想。好讓父母閱讀後,明白孩子犯錯後對真相的態度,以及撒謊後的心理。同時,寓教於樂,作者把「真相」擬人化,讓孩子捧腹大笑後學會誠實。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關於真相,孩子如何與它從陌生到朋友

孩子和「真相」從陌生到朋友,符合我們交友的常規流程:

1、形同陌路

繪本開篇,亞瑟和「真相」各佔一頁,寓意兩人處於不同世界,沒有交集。

到了第三頁,兩人距離很近,但卻是背靠背,寓意彼此陌生的兩個人沒有共同語言。

不經歷一些事,孩子就不知道什麼叫「真相」,也不會體驗到撒謊和誠實的兩種心境。

2、初次交涉

一次意外事故,亞瑟認識了「真相」。可是,初次交友,經驗尚淺,他不太會跟「真相」相處。

在不同朋友的質問下,亞瑟採用不同方式無禮對待「真相」,試圖把真實存在的事情替換掉,以另一種虛構的、不關自己的事的方式呈現出來。

然而,交涉「兩敗俱傷」:結局不是亞瑟想聽的,「真相」也不配合隱藏起來。亞瑟的願望是,讓媽媽開心!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3、開誠布公

亞瑟和「真相」不打不相識,兩人在矛盾中進一步認識對方。尤其是亞瑟,面對朋友的眼神,他看到了友誼,決定不欺負人家了,彼此坦誠相待才是!

「是我幹的!對不起,媽媽,我錯了。」亞瑟勇敢地交代真相,並坦誠地承認錯誤。媽媽沒有生氣,也沒有懲罰他,亞瑟品嘗到誠實的快樂。

一句謊言,需要用一百句謊言來解釋;而一個真相,則會收穫另一個「真相」朋友,它如一面明鏡,讓你自省其身,日漸優秀。

4、肝膽相照

亞瑟和「真相」開心地靠在一起,亞瑟的心情像是過山車,從提心弔膽到輕鬆愉快。這一切,要歸功於這位「真相」朋友,讓亞瑟有機會從對方的眼神裡看到自己的無知。

亞瑟改正錯誤,從此不再騎哥哥的大自行車,也不在媽媽小轎車附近玩耍。真正的朋友可以成長彼此,亞瑟和「真相」從此肝膽相照、坦誠相待。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亞瑟偷騎哥哥的大自行車,不小心摔倒,刮傷了媽媽的汽車,也摔壞了自行車。面對不同朋友的質問,亞瑟撒了3次謊,朋友也給出不同的反饋。

諾亞說「你媽媽一定會氣壞的」,露娜說「你媽媽一定會很不高興的」,這兩句話不是亞瑟想聽到的。

亞瑟想了更巧妙的辦法:把真相掩蓋起來……偽裝起來……隱藏起來……可真相才不樂意呢。品嘗到撒謊的滋味不好,亞瑟轉向誠實。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小弗蘭琪的一句「你媽媽聽了,一定會很開心的」點醒誤入歧途的亞瑟,然後無意識地向媽媽交代了真相。

亞瑟起初不了解真相,遇到麻煩後,第一反應也是掩蓋真相。即便在媽媽叫他的那一刻,依舊在猶豫「誠實」還是「撒謊」。

亞瑟在編造謊言時,已經埋下「習慣」的種子,如果收穫甚豐,孩子就會養成撒謊的習慣,今後遇到類似情況,自動啟用一套固定思維模式。

亞瑟的媽媽看到「作案現場」,沒有立馬「原地爆炸」,而是引導式詢問:「你有什麼事要對我說嗎?」可見,亞瑟沒有成為謊話連篇的孩子,還要歸功於他有一位合格的媽媽。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試想一下,如果媽媽「原地爆炸」,謾罵和懲罰接踵而至,亞瑟又會變成怎樣的孩子?因此,想讓孩子誠實,需要家長這樣做。

  • 引導式詢問

以下兩種方式不可取:

①「你幹了什麼好事?最好老實交代!」

家長已經猜到真相了,卻還要逼迫孩子自己交代。過於重視誠實的儀式感,而沒有解決中間的障礙。

②「不讓幹嘛你偏幹嘛,車子刮傷了吧?看我不打死你!」

容不得孩子半句解釋,上來就是打罵和懲罰。急於施展家長的權威,沒有給孩子誠實的機會。

引導式詢問,孩子有機會體驗真實感受,並能感受到對方的信任,自然不忍心讓家長失望。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 從輕發落

被刮傷的車子和誠實的孩子,孰重孰輕?東西壞了可以修,孩子的習慣壞了,往後的行為就歪了,今後免不了吃大虧。

所以,父母要從輕發落,給孩子的誠實表現記上一功。

  • 口下留情

同樣事情,有的父母做的就不夠好。他們也是饒了孩子,但卻嘮叨個不停:「這次你敢於承認錯誤,我就不生氣了,但下次記得不要再騎哥哥的大自行車了,也不要……」

還有人會在孩子下次犯錯後,新帳、舊帳一塊算。孩子能戰勝謊言,選擇誠實,能不「吃一塹長一智」嗎?事情過去了,家長別再過度強調「該怎麼做」,更不要秋後算帳。

因此,我們不能單看孩子撒多少謊就會誠實,而是應該關注孩子撒謊的後的心理活動,以及給予合理的溝通方式。

《媽媽,我錯了》關於真相,從陌生到朋友,孩子撒多少謊會誠實?

合格的媽媽讀完繪本後,都了解到孩子撒謊的心理活動,並會運用於實際的育兒過程。但孩子翻閱後,收穫更多。

我給孩子講到3個謊言時,他捧腹大笑,覺得亞瑟是吹牛大王,還說:「這謊言連我都騙不了,媽媽才不信呢!」

孩子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識破別人愚蠢至極的謊言,從而無形中建立自己的正確認知,繪本的教育效果躍然紙上。

《媽媽,我錯了》是一本有趣的關於說謊的書,值得親子共讀。希望您們讀完後,收穫多多,成長多多。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會撒「彌天大謊」瞞到最後才「直截了當」地說明真相?
    一個人之所以會撒「彌天大謊」或是直到最後才敢「直截了當」地說明真相,原因在於:如果您給他們貼上了一些好的壞的「標籤」,孩子們很可能會中途躺在某個安逸地方來逃避責任。父母此時該如何正確應對,才能避免孩子成為一個謊話連篇、沒有誠實的人?」是為人父母重要的課題之一。兒童思維研究所(Child Mind Institute)的臨床心理學家馬修·羅斯(Matthew Rouse)博士報告說,有時撒謊是「突然而激烈」的。他說:「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新事物,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很真實的,然後突然間它們在撒很多謊。」
  • 育兒乾貨丨「媽媽,我沒有、不是我…」孩子撒謊到底要不要戳穿?
    結果發現,2歲孩子中,有30%會撒謊;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的孩子,超過80%都在撒謊;大於4歲的孩子,絕大部分都在撒謊。」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當人們在日常交談時,每人每天至少撒3個謊!是不是很驚訝?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呢!
  • 誠實,是孩子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常言道,誠實是立世之本,一個人如果不誠實,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也很難讓自己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質,從而讓孩子內心坦蕩,做人無愧於心。孩子擁有誠實的品質,在社會生活中會有積極的表現。
  • 誠實是孩子優秀的品質,不護短,才是成就孩子的最佳方式
    可是,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會越來越發現,這個世界有太多太多的情況,似乎有時候撒個小謊,來個偽裝,更能夠討得大人的歡心。比如媽媽帶孩子外出玩的時候,會主動教孩子說,「你要說自己很喜歡那個阿姨哦!」其實,孩子可能對媽媽的朋友並不敏感;也可能那個阿姨並不能讓孩子對她認可。
  • 沒有不撒謊的孩子,只有不會「拆謊」的父母
    ,並不能有效制止孩子撒謊的行為,只會讓孩子下次把謊言編的更加周全。,大約50%的孩子會撒謊;4歲的孩子中,撒謊的孩子高達90%;12歲左右,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說過謊。撒起謊來,面不紅心不跳,還在店裡和媽媽對峙。
  • 沒有不撒謊的孩子,只有不會「拆謊」的父母
    近日,警局裡,一位親媽指著10歲的女兒惡狠狠地說了這樣一番話。讓人不禁疑惑,這孩子是犯了什麼大錯?母親這才道出其中原委。自己是位全職媽媽,孩子今年上六年級了,每天圍著孩子轉,一年好幾萬補習費送孩子去補習,孩子成績也不差,但就是唯獨有一個嚴重的毛病。不寫作業還特別愛撒謊!
  • 「媽媽,我不是謊話精!」孩子說謊背後的7個真相你都了解嗎?
    害怕寶寶會說謊成自然,害怕寶寶會失去真誠,害怕這種行為會成為品性問題,擔心孩子這樣下去會成為「謊話精」。焦慮、恐懼、急迫的情緒一下湧上心頭。但是對於寶寶來說,說謊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有違道德的行為。孩子的謊言沒有那麼多道德的成分,這是他成長階段必然會發生的現象。孩子說謊的真相是什麼?
  • 五年級作文——誠實比什麼都重要
    記得小時候,爸爸買了一個機器人給我玩,我高興極了,到處跟別的小朋友炫耀,後來我的好朋友葉思煒看到我的機器人,叫我借他玩一下,我把機器人給他,就跟別的小朋友玩泥沙去了。葉思煒玩了一會兒,把機器人還給我,見我在玩沙子,就對我說:「機器人還給你,我放在這兒了。」說完他就走了。
  • 「媽媽,我不乾淨了…」12歲女童慘遭老師毒手十餘次:孩子開始變壞的背後,千萬人不敢看
    由此可見,孩子撒謊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謊會越撒越多。甚至有研究表明,一個成年人每天至少撒7次謊。其中,獲得高贊的一個回答是:當你犯了錯,父母希望你誠實。然而,在你誠實之後,換來的不是對誠實的嘉獎,而依舊是責備和打罵的時候。
  • 他摸我下面!10歲孩子隨口撒了個謊,結果,毀掉了兩個家庭
    ,撒個謊能惹多大禍呢?但在俄羅斯,一個10歲孩子的惡作劇,卻直接毀掉了兩個家庭……在俄羅斯的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Sverdlovsk)住著一個非常年輕的四口之家,33歲的爸爸,25歲的媽媽,還有兩個可愛的小女孩兒,大的10歲,小的才3歲。有時候爸爸媽媽要工作,就得把孩子送到保姆家照顧一天,對了,這個保姆也不是外人,是媽媽前夫的姨媽。
  • 我用這個方法,喚醒了孩子誠實面對的勇氣
    下面是我的教育案例分享:一、他撒起謊來圓轉自如。那是上學期發生的事。「老師,我要請假去看病?」我又想起他這學期已有四五次假冒他姨媽給我請假,說要晚點到學校。這次是真的嗎?我馬上撥通他媽媽的電話,他媽媽說,吳慈敏根本沒有給她打過電話。果然如此!我立即叫班裡另一個男生把他追回來。我揭穿他的謊言,告訴他我已經打電話證實過了。
  • 孩子撒謊怎麼辦?做好這幾點,孩子會變得很誠實!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特別不好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從小培養他們,不管做什麼事,一定要誠實,因為有時候一個謊言有可能會害了他們的一生,所以一定要從小就教育孩子一定要誠實。孩子總有一天要為了自己的錯誤買單,如果我們現在不教育他們不能撒謊是什麼就是什麼,將來如果在一件大事上他們撒謊了,那麼會有很嚴重的後果來讓他們承擔,甚至會毀了他們一生。娃娃撒謊?
  • 誠實的孩子作文500字15篇
    小明想了想說:「我該不該去找老師呢?要是去,我就不能得100分。要是不去,我就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了。」最後他決定去找老師,他拿著試卷到了老師的辦公室,敲了敲門,老師說:「進。」他打開門,走到老師面前,拿著卷子對老師說:「老師,您這道題給我批錯了,請您改過來。」老師拿起卷子看了一下,就改過來了。老師對小明說:「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 孩子總撒謊,也許是大人堵住了誠實的路
    比如,有的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動不動就劈頭蓋臉一通嚴厲的批評,甚至體罰孩子,孩子因害怕而選擇說謊太正常了。有個媽媽曾經跟我反映:「兒子考試考差了,費盡心思不讓我看試卷,一會兒騙我說老師沒髮捲子,一會兒說沒帶回家,還有一次,直接把53分改成83分,我氣到不行,又打又罵。我擔心他的學習成績下降,更擔心他說謊變壞。」
  • 「我從未愛過你,我只是不想傷害你」:謊言比真相更傷人
    我剛才在網上看到了一個熱門話題,謊言和真相哪個更傷人?真相雖然是事實,但是真相經常令人難以接受,對於謊言來說,純粹為了欺騙他人的謊言沒什麼好討論,但是這些年來流行一種「謊言」,叫做善意的謊言。說到善意的謊言,我還記得在中學課本上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
  • 「媽媽,我以後再也不說真話了」:孩子的一句話,點醒千萬家長
    小寶一聽哇哇的哭起來,躲到奶奶的懷裡:「媽媽不理我了,媽媽不原諒我。」收拾完滿地殘渣,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一直沒有理會小寶的道歉。小寶自己悄的悄門跑回我房間,爬到床上,躺到我的身邊說:「媽媽,以後我再也不說真話了」。
  • 《我是餘歡水》:誠實勇敢的男人,更容易贏得女人的芳心
    01 經常撒謊的男人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厭煩。電視劇《我是餘歡水》裡的主角餘歡水在被查出「胰腺癌」之前,經常撒謊,騙家人、騙同事。男人的謊言有時候是為了讓家人寬心,維護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形象,這種想法沒有錯,一次、兩次謊言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經常撒謊會讓家人分不清楚你說的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會讓家人對你不再信任,對你感到厭煩,可以說是只會適得其反。02 誠實勇敢的男人更容易得到女人的芳心。
  • 重視誠實,如果孩子有說謊和偷竊行為,正確的做法!
    誠實是你家庭的最高道德價值之一嗎?對於許多家庭來說,誠實是親密關係的基石。它讓感情更深。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誠實是很有挑戰性的。杜克大學教授丹·阿里裡在他的著作《關於不誠實的誠實真相:我們如何欺騙每個人——尤其是我們自己》中描述了衡量不誠實的聰明實驗。
  •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父母用這三招,幫助孩子改掉說謊行為
    小剛是一個愛說謊的孩子,比如經常對媽媽說自己的作業完成了,實際上根本沒寫;說老師沒有測驗,實際是沒考及格把試卷藏了起來;上課因為愛講小話被老師罰站,卻堅持對媽媽說他根本沒有講話,是老師冤枉了他,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小剛的媽媽為此非常惱火,也嘗試了各種懲罰方法,但是都無濟於事。想想我們小時候,有沒有說過謊?
  • 我的不幸,撒了謊:5個故事,5條給管理者的建議
    —3—我的不幸,撒了謊。第三個故事,是關於在房間裡摸牆的遊戲。你看,我哪有什麼戰略,不也走到今天了。蒙眼狂奔,殺出一條血路,就是我的戰略。你怎麼回答?你可以說:你的成功撒了謊。以終為始,才能大概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