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抗訴的條件和程序

2021-01-09 京師深圳

01

在我國,各級人民檢察院實行檢察一體化體制。根據《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上下級檢察院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關係。

檢察一體化的表現之一是抗訴權分置。

所謂抗訴權分置,是指抗訴權由上下兩級檢察機關共同行使的制度設計。

具體而言,提起公訴的檢察機關有權對同級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裁判提出抗訴,但是提出抗訴後需要上一級檢察機關出庭支持抗訴,至於是否支持抗訴則由後者對抗訴案件進行審查後作出決定。

抗訴權分置體現出檢察機關對抗訴的慎重和對法院審判權的尊重。

根據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提出抗訴的前提是認為法院裁判「確有錯誤」[1],檢察院機關一旦抗訴不當將會損害司法的公信力。

抗訴權分置體制在實踐中形成如下格局:提出抗訴的下級檢察院製作抗訴書,但不出席第二審法庭;上級檢察院製作支持抗訴意見書並出席第二審法庭,支持抗訴。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訂)第二百二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02

上級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法院撤回抗訴,並且通知下級檢察院。

抗訴不當指的是檢察機關對不應該提起抗訴的案件進行了抗訴。

下列案件一般不提出抗訴:

(一)原審判決或裁定認定事實、採信證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被告人提出罪輕、無罪辯解或者翻供後,認定犯罪性質、情節或者有罪的證據之間的矛盾無法排除,導致法院未認定起訴指控罪名或者相關犯罪事實的;

2.刑事判決改變起訴指控罪名,導致量刑差異較大,但沒有足夠證據或者法律依據證明法院改變罪名錯誤的;

3.案件定罪事實清楚,因有關量刑情節難以查清,法院在法定刑幅度內從輕處罰的;

4.依法排除非法證據後,證明部分或者全部案件事實的證據達不到確實、充分的標準,法院不予認定該部分案件事實或者判決無罪的。

(二)原審判決或裁定適用法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法律規定不明確、存有爭議,抗訴的法律依據不充分的;

2.具有法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情節,量刑偏輕的;

3.被告人系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量刑偏輕的;

4.被告人認罪並積極賠償損失,取得被害方諒解,量刑偏輕的。

(三)法院審判活動違反法定訴訟程序,其嚴重程度不足以影響公正裁判,或者判決書、裁定書存在技術性差錯,不影響案件實質性結論的,一般不提出抗訴。必要時以糾正審理違法意見書形式監督法院糾正審判活動中的違法情形,或者以檢察建議書等形式要求法院更正法律文書中的差錯。

(四)法院判處被告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除原判決認定事實、適用法律有嚴重錯誤或者社會反響強烈的以外,一般不提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抗訴:

1.被告人有自首、立功等法定從輕、減輕處罰情節的;

2.定罪的證據確實、充分,但影響量刑的主要證據存有疑問的;

3.因婚姻家庭、鄰裡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案件,因被害方的過錯行為引起的案件,案發後被告人真誠悔罪、積極賠償被害方經濟損失並取得被害方諒解的;

4.罪犯被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後,認罪服法,獄中表現較好,且死緩考驗期限將滿的。

(五)原審判決或裁定適用的刑罰雖與法律規定有偏差,但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和社會認同的。

(六)未成年人輕微刑事犯罪案件量刑偏輕的。

03

按照第二審程序提出抗訴的檢察院,應當及時將刑事抗訴書和檢察卷報送上一級檢察院。經本院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應當一併報送本院檢察委員會會議紀要。

上一級檢察院支持或者部分支持抗訴意見的,可以變更、補充抗訴理由,及時製作支持刑事抗訴意見書,闡明支持或者部分支持抗訴的意見和理由,在同級法院開庭之前送達法院,同時通知提出抗訴的檢察院。

上一級檢察院不支持抗訴的,承辦部門應當製作撤回抗訴決定書,在同級法院開庭之前送達法院,同時通知提出抗訴的檢察院,並向提出抗訴的檢察院書面說明撤回抗訴理由。

抗訴期滿後第二審法院宣告裁判前,上級檢察院認為下級檢察院的抗訴不當,向同級法院撤回抗訴,而後又重新支持抗訴的,應區分不同情況處理:如果法院未裁定準許人民檢察院撤回抗訴的,原抗訴仍然有效;如果法院已裁定準許撤回抗訴的,對同級檢察院重新支持抗訴不予準許。[1]

第二審法院發回原審法院重新按照第一審程序審判的案件,如果檢察院認為重新審判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可以按照第二審程序提出抗訴。

[1]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後又決定支持抗訴的效力問題的答覆》(2009年12月23日,法研〔2009〕226號)

作者:嶽力

編輯:胡慧中

相關焦點

  • 認罪認罰抗訴後,被告人撤回上訴的,要不要也撤回抗訴?
    撤回上訴是否就意味著抗訴的部分目的已經得到了,讓被告人已經認識到認罪認罰的嚴肅性。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抗訴成功的可能進一步降低了。本來認罪認罰抗訴的採抗率就不高,被告人撤回上訴後,增加了同情分,採抗率就更低了。而採抗率幾乎是衡量抗訴質量的唯一標準,如果不撤回來又很難被採納,那就損害所謂的抗訴質量。搞得抗訴指標很難看,會被批評抗訴不夠精準。
  • 兩種刑事抗訴程序的對比
    在我國,刑事抗訴程序有兩種,即按照上訴程序提出的抗訴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審判監督程序即為刑事再審程序。在司法實踐中,經常有當事人和辯護人對兩者的區別不清楚,導致無法正確地申請抗訴程序,以至於錯過審判期限。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兩種抗訴程序的對比,讓大家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訴...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為規範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訴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及有關規定,結合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收到人民檢察院的抗訴書後,應在一個月內立案。
  • 如何確定民事抗訴案件的審理程序
    現行的民事訴訟法設計的審判監督程序即再審程序的啟動有三種途徑:人民法院決定、當事人申請和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民事訴訟法對人民法院決定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審理程序規定較為確定,而對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再審的案件審理程序規定比較模糊,即對抗訴的再審案件應由原審還是上級法院審理,對原來是一審的抗訴再審案件應按一審程序還是按二審程序審理,民事訴訟法無具體明確的規定。實踐中的普遍做法是二審法院裁定指令一審法院再審,適用的法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二款,一審法院根據指令按第一審程序審理。
  • 二審檢察院抗訴請求範圍的控制及規範
    刑事抗訴程序作為人民檢察院履行審判監督職能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之一,對於強化法律監督、提高執辦案質量、保障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及促進刑事司法公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刑事抗訴按照引起程序的標準不同,可分為刑事二審抗訴與刑事再審抗訴。
  •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規範法院審理檢察院抗訴案件
    審判監督程序的意義是通過審判監督程序,可依法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有利於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準確有效地懲罰犯罪分子,充分體現和貫徹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方針政審判監督策;有利於加強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監督,及時發現審判中存在的問題,改進審判工作方法和作風,提高審判人員的素質;通過審判監督程序
  • 這五大民事訴訟抗訴程序的要點,經常被律師誤讀
    但即便如此,據檢察部門統計,律師代理民事檢察監督案件的比例至今還不足10%。檢察監督案件中律師代理比例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案件揀選成本高。作為可依當事人申請發起的最後一個救濟程序,檢察監督案件多採用風險代理方式,對案件質量要求高,案件代理轉換率低,案件揀選投入成本過高。二是案件周期長。
  • 撤回提請批准逮捕程序須規範
    雖然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有對撤回提請批准逮捕作出規定,但這種做法在司法實踐中普遍存在,說明有其存在的客觀原因,因而很難杜絕,恰當的做法是在程序上予以規範和引導,避免對刑事訴訟和當事人權益造成負面影響。檢察機關經過審查,如果認為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依法不構成犯罪、犯罪嫌疑人構成犯罪的證據不足或沒有逮捕必要,不能作出批准逮捕決定或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時,有時會同意公安機關撤回提請批准逮捕的要求。此外還存在檢察機關建議公安機關撤回提請批准逮捕的情況。對於公安機關能否主動撤回提請批准逮捕和檢察機關能否建議公安機關撤回提請批准逮捕,法律沒有規定,司法實踐中的認識和做法均不太一致,值得關注和研究。
  • 完善公訴案件撤回起訴制度之探討-山東法制報數字報-山東法制報...
    ,人民法院應當審查檢察院撤回起訴的理由,並作出是否準許的裁定」;第241條「檢察院在抗訴期限內撤回抗訴的,第一審法院不再向上一級法院移送案件;如果是在抗訴期滿後二審法院宣告裁判前撤回抗訴的,二審法院可以裁定準許,並通知一審法院和當事人」。
  • 不服一判上訴又撤回 三門峽市中級法院審結朱某忠等14人「假記者」敲詐勒索涉惡案
    其中,朱某傑、豆某某不服一審判決,分別提出上訴;澠池縣檢察院提出抗訴。三門峽市中級法院審理了該案。審理過程中,上訴人朱某傑、豆某某申請撤回上訴,三門峽市檢察院申請撤回抗訴。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朱某忠、朱某傑、李某、劉某等14人冒充新聞工作者,先後對河南省下屬市區縣礦山、房地產等行業的企業實施敲詐勒索31起,非法獲利42萬餘元。
  • 認罪認罰從寬程序解釋和適用中的若干問題
    因此,即便新刑事訴訟法對能否撤回具結書沒有作出明確規定,但法理上控、辯雙方仍當然地享有撤回認罪認罰之意思表示的權利。正基於此,實務中問題的關鍵並非控、辯雙方是否有權撤回認罪認罰的意思表示,而是這種撤回權行使的具體條件和程序該如何設定與把握。筆者認為,要邏輯清晰地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回到認罪認罰從寬程序之本質與屬性。認罪認罰從寬程序之立法目的,旨在提升司法效率、節約司法成本,殆無疑義。
  • 認罪認罰後上訴,抗訴二審加刑
    認罪認罰後上訴,抗訴二審加刑 2020-12-17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2021.1.1起施行)
    第二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申請再審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  第三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再審申請書,並按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  第六條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符合條件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後五日內完成向申請再審人發送受理通知書等受理登記手續,並向對方當事人發送受理通知書及再審申請書副本。  第七條人民法院受理再審申請後,應當組成合議庭予以審查。  第八條人民法院對再審申請的審查,應當圍繞再審事由是否成立進行。
  • 柳州中院刑一庭依法改判一認罪認罰反悔抗訴案件
    10月21日,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採納了柳州市人民檢察院支持抗訴的意見,依法對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吳某某犯販賣毒品罪一案進行了改判。吳某某犯販賣毒品罪,經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 最高院關於適用民訴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2008.12.01)
    第七條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符合條件的再審申請書等材料後五日內完成向申請再審人發送受理通知書等受理登記手續,並向對方當事人發送受理通知書及再審申請書副本。  第八條 人民法院受理再審申請後,應當組成合議庭予以審查。  第九條 人民法院對再審申請的審查,應當圍繞再審事由是否成立進行。
  • 檢察院抗訴了,案件就一定會改判嗎?法院有權駁回檢察院的抗訴
    那麼檢察院對案件提起抗訴,是不是說法院就一定要改判呢?答案還真就不一定,根據法律規定,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被檢察院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 市檢察院按照審監程序抗訴勾某某強姦案在貴陽中院開庭審理
    近日,由畢節市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畢節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原審被告人勾某某犯強姦罪一案在貴陽中院開庭審理,市院依法派員出庭履行職務。由於勾某某在白雲監獄服刑,因疫情防控緣故,本次開庭藉助貴陽中院與貴州白雲監獄遠程視頻庭審系統完成。
  • 2019法考模擬考試題:《審判監督程序》單選題
    (2014/三/50)A.裁定撤訴,視為撤回起訴B.裁定撤訴,視為撤回再審申請C.裁定訴訟中止D.缺席判決3.關於檢察監督,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考點】再審程序規定(簡易程序的具體適用、申請再審的條件、再審審理的特殊性)【答案】B。解析:《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簡便方式傳喚當事人和證人、送達訴訟文書、審理案件,但應當保障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權利」。
  • 最高檢緊急叫停民事訴訟一監督規則,律師:抗訴申請條件放寬
    檢察權在民事抗訴這一問題上一直相對消極,檢察院自己限制了民事監督範圍。「這實際上是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當事人申請檢察監督的條件之外,增加了當事人必須上訴的條件,也就是對於非上訴案件,人民法院檢察院通常不受理檢察監督申請,除非有例外情形(三十二條規定的七種例外)。」
  • 檢察院抗訴,內蒙古高院裁定「不予受理」
    企業註銷五年後向法院提起訴訟   2006年12月12日,寶興煤礦和意隆煤業籤訂《借款合同》和《合夥開採包爾呼舒高布露天煤礦協議書》,合同規定,寶興煤礦借款3000萬元給意隆煤業,作為等償條件,意隆煤業將劃定625萬噸的地質儲量採區,由寶興煤礦組織開採,寶興煤礦享有80%的利潤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