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接受學校教育十幾年、參加工作二十多年,還真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認識武漢市光谷實驗中學校長馬國新一年多,每次見面他都會談到他的「幫教育」理論。2月24日,第一次參加光谷實驗中學第三屆「幫教育」年會,真切地感受到馬校長對教育理論研究的認真和執著。
馬校長曾在湖北隨縣鄉村學校工作23年,並在一所鄉村中學擔任校長10年。2011年,他應邀來到省城武漢,出任武漢市光谷實驗中學校長。在光谷實驗中學,他提出了「幫教育」理論,並衍生出「互助德育」「幫學課堂」和「自救教師」等觀點。他認為,德育是自省加互助,課堂是自主加幫學,教師成長是一個自救的過程,教育是一種幫助。
我曾經向馬校長請教他的「幫教育」理論是怎麼來的。他說這源於他對於人、對於生命、對於教育的多重思考。他認為,生命的第一份能量來自母愛,當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母親給予他第一份溫暖。所以,「幫」源於愛。後來,孩子走進校園,開始了學習,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幫」的能量積累的過程。畢業後走向社會,開始釋放「幫」,去幫助他人、服務社會,成為一個被需要的人。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從得到「幫」到積累「幫」再到釋放「幫」的過程。
「幫」是一種能量,它不能自生,但可以再生。順著這一脈絡探究,馬校長得出結論:「幫」是人的生命的歷程和狀態,也是人生的追求、價值和意義所在,「幫」就是人的本質。因為教育的全部指向人,人的本質應當屬於教育的本質。所以,「幫」就是教育的本質。
「幫」還是教育的過程和方法。成長無法代替,學校、家庭和社會為孩子的成長能提供的只是一種幫助。作為教師,其工作就是在學生感到困惑時,從側面給予幫助,並最後和學生一起分享解決問題帶來的心理上的興奮和成就感。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幫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幫成人,幫助學生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教師把「教學」轉為「幫學」,意味著教師從「教書」轉向「教育」。
馬校長是數學老師,但他對教育的研究非常深入,特別是當校長之後,業餘時間都花在了對教育真諦的追求上。每年寒暑假和節假日,絕大多數老師都放假了,而馬校長卻一個人在學校,進行他的研究和寫作。對於東方教育和西方教育、古代教育和近現代教育,只要將話匣子打開,他都能旁徵博引,滔滔不絕。近年來,他不僅出版了關於「幫教育」的專著《幫教育——一位校長對教育的理解》,還在《湖北教育》雜誌上開設專欄,探討、交流「幫教育」理論。
今年春節過後,還沒有正式開學,光谷實驗中學便召開以「走向研究,聚焦課堂」為主題的第三屆「幫教育」年會,用一天半時間,全校老師聚集在一起,以教學組為單位,進行分論壇小組交流和主論壇主題演講,作「幫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交流和問題探討。年會不僅準備了內容豐富、排版精緻、印刷裝訂簡潔精美的會務手冊,每位演講老師還各自製作了美觀大氣的PPT。這說明,「幫教育」理論在光谷實驗中學已經深入人心。
受邀參加年會的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杜時忠教授對年會活動作現場點評時感慨,全國幾十萬大中小學校長,作深入教育理論研究的人很少,像馬國新校長這樣提出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的人更是鳳毛麟角。馬校長不僅自己深入研究,還帶領全校教師身體力行地實踐、總結、豐富其中的內涵,非常難能可貴!(文/奚流 攝影/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