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網絡成為孩子的「電子海洛因」!父母怎樣做?專家5點建議

2021-01-09 劉老師教育研究工作室

#網絡安全#如今的網絡,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寒假將至,讓孩子安全上網又成為家長十分關注而又非常頭疼的事情。

那麼,父母到底應該從哪些方面幫助孩子減少網絡的毒害呢?

1、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渴望玩遊戲使他們的天性,並非錯誤。當務之急是父母找到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原因,才能使他們不受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調查發現,有5類孩子最容易迷戀網絡:希望得到娛樂、自制力差的孩子,內心孤獨需要夥伴的孩子,想逃避現實、擺脫壓力的孩子,父母關係差、親子關係差的孩子,經常被老師批評的孩子。

對此,父母先要自我反省,從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開始,多抽出時間陪孩子,在學習方面不給他施加過大的壓力。父母還要多為孩子創造群休交往的機會,鼓勵他和同齡的孩子交往。

2、指導孩子合理利用網絡

網絡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 完全不讓孩子接觸是不可能的,但是又不能對此放任不管,於是引導孩子科學地利用網絡尤為重要。

父母要告訴孩子,電腦使用的,不是玩得,進而教給他一些網絡知識, 比如:如何利用網絡搜尋信息,如何使用網絡郵箱,還包括一些像網頁製作、 圖片處理技術等應用程式。

當然, 對於網絡聊天和網路遊戲,也不是不可以讓孩子玩。父母可以指導孩子如何選擇情趣相投的聊天對象,也可以引導他用英文聊天,以此提高英語水平。遇上周末、節假日,父母還可以陪孩子起玩遊戲, 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關係,還可以引導他做網絡的主人。

3、上網之初和孩子「約法三章」

杜絕網瘤的出現,父母要從預防做起,不要等到孩子形成網德再去治療。

一位父親在女兒學 會使用網絡後,在電腦上安裝了網絡過選軟體。過速掉了-些不良信息和網站,並和她「約法三章」:一,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二.,不和陌生人說話,不能私自見網友;三,不洩露個人和家庭信息如姓名、家庭地址、家庭電話等。此外,父親把電腦放在了客廳裡,每次女兒上網的時候,父親都能看到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內容。

這位父親的做法可以有效地監督女兒網的時間和內容。最大限度地將網絡侵害降到最低,這種訂立上網規拒和安裝過德軟體的方式值得父母借鑑。此外,父母最好把電腦放在公共區域。如客廳、共用的書房等,指導孩子上網也可以更便捷。

4、注意孩子王窺前的徵兆

如果孩子每天上網時同超過個小時,並連續1個月以上不愛說話,不愛參加其他活動,但坐在電腦前就異常興奮。一旦孩子出現這些症狀,父母就要及時關心孩子了,以免錯失教育的最佳時機。可以通過聊天的方式主動和他溝通,了解他的真實想法,以排解他心中的抑鬱情緒。

此外,父母要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培養他廣泛的興趣,比如:鼓勵他參加體育運動、閱讀課外讀物等。當孩子體會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時,他就不那麼容易對網絡上癮了。

5、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父母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染上網癮呢?以下幾點供父母參考:

一,吃過飯就衝向電腦,甚至吃飯時還在電腦前「廝殺」、「通關」。

二,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獨自上網的時間越來越長。

三,對其他事情沒有興趣,但提到上網就來精神。

四,幾個小時或幾天內不上網,就會表現出焦慮不安。

五,沒有正當理由地不按時回家,偶爾還夜不歸宿。

六,曾經企圖縮短上網的時間,但總以失敗告終。

七,學習成績下降,與父母的關係變得僵化,與同學的交往也越來越少。

若孩子同時具備以上兩至三條,就可以初步判斷他已經染上了網癮。根治孩子的網癮,父母最好帶他接受一些專門的網癮戒除機構的治療。同時,父母還可以配合相應的遞減法,減少孩子每天上網的時間。

比如:由最初的5個小時改為4個小時,再改為3個小時……最後慢慢恢復到1個小時、半個小時的正常狀態。這個過程中,父母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只有循序漸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杜炎培)

相關焦點

  • 網路遊戲汙名化,電子海洛因的話語起源
    廣西一位家長給《人民日報》編輯部寫信,稱自己孩子「從 1993 年涉足街上的電子遊戲室後,就像著了魔、吸了毒一樣上了癮」,時常曠課、撒謊、偷竊。這位家長悲憤地呼籲「有關部門要下決心下力氣管好電子遊戲室」。90 年代中期,家用遊戲機(或稱電視遊戲機)逐漸進入中國家庭,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小霸王電腦學習機(以下簡稱小霸王)。
  • 對於10歲以下兒童,手機和iPad就是「電子海洛因」,比冰毒還難醫治
    電子屏幕對腦前額葉的影響方式與海洛因相同       當今社會,如何把孩子與科技剝離開來成為不少家長面臨的一場「無休止的戰爭」。許多家長經常說他們的孩子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者遊戲機「成癮」了。而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們竟然「一語成讖」。
  • 父母怎樣能成為孩子的「教育專家」?
    每一個父母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教育專家我們這裡說「每一個父母都可以也應該成為孩子的教育專家」,許多父母也許會質疑,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父母,我們怎麼能夠成為「教育專家」呢?但是當我跟大家分享出來以下的三個詞,我想大家還是會點頭認同的。這三個詞就是:第一個詞是「專注」;第二個詞是「專職」;第三個詞是「專業」。
  • 成千上萬網絡成癮孩子的背後是對「電子海洛因」無力的家長……
    , 網癮, 主要包括社交媒體和打遊戲已經成為他們不的不面對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之一。,以及能做什麼?根據你孩子的年齡階段,對網絡科技的依賴程度,打遊戲的嚴重性,父母應該採取不同的措施。如果孩子還小,那就應該至少從現在就開始注意培養良好的使用電子設備的習慣。孩子一點不用社交媒體,或打遊戲在這個數字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問題的本質就在於培養合理、健康的電子設備的使用習慣,而不是以一味的 」嚴格約束「。
  •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該怎麼辦?反對沒有用,建議父母這樣做!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該怎麼辦?反對沒有用,建議父母這樣做!文/小作家起跑線孩子沉迷於遊戲,一直是令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前些年,還只是沉迷於電腦遊戲,如今智慧型手機普遍,手機遊戲又成了孩子的首選。眼看著孩子沉浸在遊戲世界裡,無心學習,甚至對身邊的世界都提不起興趣,許多父母著急焦慮,不知如何才能讓孩子擺脫遊戲的「魔爪」。因為電子遊戲都是遊戲開發者根據市場需求和玩家的喜好特意開發的,有很強的針對性,而愛玩遊戲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一旦開始玩網路遊戲,就很容易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對待孩子玩遊戲,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兩方面來分析看待。
  • 電動車被禁了,父母該怎麼接送孩子上下學?專家提出5點建議
    所以這時候很多人會選擇騎行電動車上下班,小巧靈活,還不用擔心堵車的問題,甚至很多家長都是騎車電動車接送孩子上學的,學校啊,離家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讓孩子一個人去上學又不放心,自己步行送孩子去上學又太費時間,在夏天,又太熱,所以,電動車成為了一個接送孩子上下學好的工具。
  •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家長該怎麼做?教育專家支招
    教育專家圍繞孩子如何合理電子產品等當下熱門話題展開討論,引導家長樹立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家長學會調適情緒、積極應對。正確看待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東莞中學初中部教育集團的心理老師藺晨以《資訊時代,家長如何助力孩子成長》為主題,從家長正確看待電子產品、做孩子的幫助者而不是敵人、尋找孩子沉迷遊戲的原因,並給出替代性的方案等方面為家長答疑解惑。
  • 父母難題:怎樣塑造孩子的「性格」?做好這5點,孩子一生都受益
    分析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怎樣培養孩子一個好的性格是很大的難題,甚至很多父母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都沒有做好,那麼,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性格呢?首先,家長要給予孩子最大的耐心,最大限度地滿足他的合理要求,父母用怎樣的態度對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將這種態度變成他性格中的一部分,所以想要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有耐心的人,父母首先就要對孩子充滿耐心,在平時,父母也要言出必行,始終如一,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儘量做到另外,對孩子的教育也要始終如一,不要今天要求這樣,明天要求那樣,這樣也會讓孩子感到非常茫然。
  • 孩子的網絡管教
    陽光外語轉發這條微信,主要是分享孩子與網絡的關係,希望我們的學生家長們多一些思考。 ·不想鼓勵孩子擁有更多(私人)屏幕時間。 ·在孩子還沒培養出良好的自制力及重要興趣以前,限制他如何使用平板、不沉迷會是個大難題。 ·就連青少年也同意,紙本書還是比電子書好讀,且紙本書提供了單純不會干擾的環境,因平板可以做的事不止閱讀,容易讓人分心。
  • 別讓孩子過早成為「低頭族」
    別讓孩子過早成為「低頭族」 2014年04月14日 17:0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電子奶嘴」易成癮  國外研究發現,兒童由於沒有思維定式,用起電子產品來比成人更易「上手」,兩三歲小孩摸幾下就學會手機遊戲並非奇事。不少家長拿電視、iPad作「電子奶嘴」,代替與孩子的交流,自己清閒了,卻致孩子過早依賴電子產品。
  • 怎樣引導孩子正確地使用網絡,看以下建議
    我是一名80後的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網絡已成為現代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當代孩子比老一輩又快又多地獲取知識的渠道。好多孩子對網路遊戲非常感興趣,有的甚至達到了上癮的程度,不僅耽誤學習,而且影響身心發育。網絡是人類社會和科技進步的標誌之一,也是孩子最喜歡的交流平臺,還是對孩子威脅最大的雙刃劍。
  • 疫情期間,孩子沉迷電子產品?4條建議家長必讀
    這期間,孩子們在家學習,很多家長在家辦公,這樣的場景讓很多父母開始擔心起來:孩子被宅在家裡,不能正常上課,也無法和小夥伴們出去玩耍,似乎接觸電子產品就變得更加光明正大難以控制。孩子們以學習為理由,可很多時候卻是過於沉迷玩遊戲、刷抖音、聊微信。屏幕上各種眼花繚亂的遊戲很容易讓孩子玩的忘乎所以,信息泛濫的網絡和雜亂的媒體內容也讓家長憂心。父母的苦口婆心,孩子的我行我素,常常碰撞出激烈的家庭矛盾。
  • 「電子遊戲就該封禁」:來看無知的父母,是怎樣毀掉孩子未來的
    連電子競技都被國家批准成為正式體育競賽了。不讓孩子玩遊戲,他們可能連和同學交流的基本話題都沒有,能不越發叛逆嗎?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對於電子遊戲的深入研究,專家發現,好的電子遊戲其實是有很多「隱藏技能」,幫助孩子成長的。牛津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就指出,每天玩電子遊戲少於一小時的孩子社交能力,要高於其他同齡人。
  •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5件事,父母別再做了
    說自己的孩子不如狗?未免太過分了吧。其實只要你能冷靜下來就會想明白,孩子不就是掉了根筷子,丟了點錢嘛,多大點事啊,跟孩子耐心講清楚,叫他下次注意不就得了嘛,至於罵那麼難聽的話嗎?孩子雖然小,但也有自尊心,做錯事也很正常,別拿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更何況,大人也做不到不犯錯誤啊。
  • 預告:12日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婁雷解碼孩子不當行為
    後疫情時代如何掌握好親子距離的「分寸」,如何平衡上網課的時間,家長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怎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2020年市北區總工會聯合樂學網家庭教育頻道共同推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家庭教育新主張」系列公益行動。目前,該系列活動第四場,將於11月12日下午14:00在青島市市北區山東路107號辦公樓5樓會議室舉辦。
  • 闢謠:孩子不能玩電子產品?別讓父母的「短視」影響了娃的未來
    「總之我把利弊都給他講了,孩子現在需要這個東西,不買也得買!」凌達選中了一款平板,開始跟櫃員攀談,對比數據參數等詳細信息。關於孩子是否應該使用電子產品,一直是父母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大部分家長都認為電子產品對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好的存在。
  • 孩子的暑假生活怎樣安排?這5大招值得父母借鑑
    暑假不用上課,孩子們反正是挺開心的,父母們卻犯了愁,孩子的暑假生活該怎樣安排好呢?對於暑假期間主要由老人來看管孩子的家庭,kimi老師特別提示家長要提前和老人做好溝通,一則要重視強調安全性;二則是強調假期生活的規律性和規則意識,不能一味地寵溺遷就。02該不該給孩子報班一到暑假,該不該給孩子報班成為家長的假期焦慮點之一。
  • 寒假家長莫放鬆電子產品監管,專家意見兩歲前別讓孩子看電視
    寒假家長莫放鬆電子產品監管,專家意見兩歲前別讓孩子看電視 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2017-01-22 21:02 來源:
  • 如何讓孩子上網課、保護視力「兩不誤」?眼科專家給您8點建議
    最近很多孩子都在進行學校網課的學習或者輔導班的網絡課程。長時間盯著電子產品會對眼睛不好,這已經成為很多專家,老師,家長都在熱議的話題。 其實據統計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孩子們近視高發的時期,這和放假期間孩子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關係密切。
  • 別一直傷害我們的孩子!給父母的5條建議
    圖片來源:網絡教育孩子,不是一代又一代的經驗沿襲,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更新。養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不斷的學習。一個孩子的內心豐盈與強韌的程度,與他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不可分割。在媽媽那裡學會愛6歲前,孩子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尤其是來自媽媽的愛,這是孩子學會愛的第一步。而在孩子6歲後,媽媽就要反過來教孩子愛父母、愛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