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老王接到了很多問候的電話,都是讀到我前一篇《面臨死亡,人的逃亡本能是值得同情的》的朋友打來的。其中還有一些多年沒有聯繫的廣州老友,他們問候的語氣都非常溫柔,讓我十分羨慕。
我後臺的留言可就沒這麼客氣了,贊同的,往往只寫一句話,不贊同的都是長篇大論。為了對得起那些付出時間來罵我的人,我基本上都放了出來,每一則留言的回覆就只能從簡了。
就像理解面臨死亡威脅的人的逃亡本能一樣,我也理解每一位希望保存勝利果實的人的求生本能。人們一旦形成了靠隔離而來的道路自信,就很難不在這個自我封閉的道路上繼續掙紮下去,進而也產生道路焦慮。畢竟,你砌牆越久,投入在牆上的沉澱成本越高,你就越難放棄這堵牆。可是,誰面對牆又不會焦慮呢?
武漢封城已近兩月,應該是有史以來因為瘟疫最長的封城了。何時解封沒有人敢確切回答。其他城市究竟如何擴大復工也勢成騎虎。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對未來的焦慮幻化為對每一個風吹草動的杯弓蛇影。
有一位署名SJ的母親的留言很有代表性:
我的小孩一歲半,自從春節,我們全家就沒出過所居住的大樓。長時間的困在家裡,我真擔心孩子的成長發育會受到影響!好不容易挨到春暖花開,國內病例下來了,他們又坐飛機回來了!我們挨過第一波本地疫情,現在又要迎接第二波!所以不要和我說什麼法律什麼道德,更別說什麼博愛。我就知道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平等。我們這些手拿著中國護照的,香港不能去,臺灣不能去,基本上哪個國家都不讓我們去,只能在國內苦熬。那些拿著綠卡的,倒是狡兔三窟,這邊風聲緊往那邊跑,那邊風聲緊往這邊跑。真是左右逢源!國內病例數下降,是我們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剛剛見好一點,他們坐著飛機回來了!對不起,我的同情心是有限的,我只會把有限的同情心留給弱勢的一方。而在這件事上,很顯然我和我的孩子是弱勢一方。那些手拿綠卡的高端人才不是!
我的回覆是:
讚賞你的付出。但,千萬別把你的「弱勢」思維傳給下一代。
這位母親很認真,又提交了新的留言:
什麼是弱勢「思維」?承認自己的處境不如那些拿綠卡的,這算弱勢「思維」嗎?我怎麼覺得這算實事求是呢?人世間就是不平等,有人騎馬有人騎驢。難道非要我高喊「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我們同舟共濟」,才不算是弱勢思維?另外,我可能是比較唯物主義的,我相信人先有某種地位,才有相應的「思維」。為了不把我的思維傳給我的孩子,我只有儘量幫他改變他的處境。可是一場大疫,打亂了我的努力,眼看著情況一天天惡化,我們這些「弱勢」群體,還有希望嗎?
因為沒有及時回復,SJ隨後又繼續追問什麼叫弱勢思維。
我非常理解這位母親的艱難處境,她被困時間太長,亟需解禁,不然她的家庭和孩子都會墮入困境。
但是,我想,這位母親其實並不真的理解自己的艱難來自哪裡。她的艱難真的來自於坐著飛機回來的綠卡人士嗎?就算真的把境外的通航全部禁絕,她就能夠實現儘快解禁復工的願望嗎?
不得不給她澆一瓢冷水:並不能夠。
首先,對於這個R0值為3的烈性傳染病來說,錯過了早期小範圍封鎖的良機後,現在已經是世界性的大流行,封鎖可以讓傳播曲線變平,但是很難讓曲線消失。昨天的新聞已經爆出,如此嚴防死守之下,武漢還是出現了新的社區感染病例。而這樣的社區感染病例,在全國範圍內即使是零星發生,也有可能不斷形成新的爆發可能。
其次,新型肺炎的兩大特性決定了,封鎖式防控非常困難。第一,無症狀感染,讓傳染者識別工作變得非常困難。像黎女士那樣已經發病的人還不是最危險的,最危險的是那些根本沒有症狀卻能傳播的感染者,也就是專業所謂2b3b人群,這些人散入人群當中,等到發生症狀時,往往已經無法追蹤其傳播路徑;第二,潛伏周期很長,有可能超過14天,這個特性又會加重無症狀感染2b3b人群的不可識別範圍。只要這些不可識別感染人群一天沒有消失,社區感染的零星爆發就不可避免,而目前以封鎖為主導的防控政策就很難放開。
第三,就算中國範圍內真的全部清零了,中國式復工能夠在完全杜絕與境外交往的情況下實現嗎?不能。我不知道這位母親從事的是什麼職業,家人從事的又是什麼職業。總體而言,當下中國很少有不依賴世界供應鏈而生存的產業。自從加入WTO,中國十幾年來的經濟騰飛大大得益於全球化下的貿易分工。想復工,卻又要杜絕境外交往,復工就是一場空。
說到這裡,不知道這位母親想到了沒有,她所痛恨的那些飛來飛去的綠卡人士,去除貪官汙吏,其實當中大部分人都在促進中國和世界的經貿交往與合作,他們的「左右逢源」,其實不僅符合自己的利益,更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的利益。她所以為的傷害了自己利益的綠卡人士,其實恰恰是符合她利益的人。
如果這位名叫SJ的母親真的希望自己一歲半的孩子將來不再弱勢,她恐怕必須明白一點,能夠傷害她的絕不會是他人的自由,而是什麼在封閉自己,什麼在傷害自己飛奔。
不知道這篇兩千字的文章有沒有解答這位母親的疑問,什麼叫弱勢思維。
謝謝那些默默地點「在看」的朋友,謝謝很多朋友在朋友圈無條件的轉發。作為一個寫作不合時宜的長文的作者,我感受到了你們的鼓勵。關於解禁與復工,希望你們能發來建設性意見。
也謝謝那些雖然不理解但還是讀了我的文章的人,我只希望你們理解一點,寫這篇文章的,不是一個帶節奏的人,她只關心人們的真實處境,希望為每一個人的真實利益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