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的孩子

2020-09-04 心理諮詢師心流

好的教養思維,一定會促使孩子更好的成長。 ——題記

參加了「全民幸福社」的一個微課,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列舉出孩子身上的五個優點。

當時看到這個作業,心裡突然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細數孩子的優點,而且腦海中總是浮現著他的缺點。也就是說,我的心裡一直強化孩子的缺點,而對孩子的優點卻忽略不計。細思極恐:這樣的思維方式是在一味的否定孩子。試想,若一個人只盯著你的缺點來看待你,你會有何感受?答案顯而易見。那麼孩子呢?得不到肯定,會很受傷、很自卑的,而且還會形成「我不行」、「我不好」的思維模式。

想到這裡,我便在記憶中瘋狂搜索孩子的優點,思想方面:有家國意識、集體榮譽感、上進心強……言行方面:尊敬師長,待人友善,樂於助人……生活小習慣方面:書本整潔,愛看書、藏書……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這孩子身上的優點還不少哩,瞬間明白:老師布置作業的目的是要我們重新認真審視孩子,重新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有一句話說:用可愛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是可愛的;用可惡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是可惡的。同樣,父母若拿孩子的缺點看待孩子,孩子只會越來越糟糕。如果拿孩子的優點來看待孩子,那麼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古希臘的神廟上刻了一句話:人啊,認識你自己。我想說:父母啊,認識你的孩子。所以我們應該拿著放大鏡去認識孩子,優缺明了,正向引導,肯定優點,幫其改缺,將來,孩子一定會棒棒噠。

相關焦點

  • 你真的「認識」自已的孩子?
    你認識你的孩子嗎?你了解你的孩子嗎?面對這些問題,很多的父母都很不屑,我自己的孩子我能不了解嗎?是的,這句話本來也沒錯,但是當你更深層次地去思考這些問題時,答案又不那麼確定了。這裡的「認識」是理解、懂得、了解的意思。很多的父母其實真不一定理解或了解自己的孩子。
  • 嬰兒在多大的時候才認識媽媽?有這三種表現,意味著孩子認識你了
    在這個時候,他們也是用自己的行動或者是腦海裡認識自己的媽媽,但記憶不會停留太長時間,如果寶媽在產後快速回歸職場,孩子可能不記得媽媽的樣子。即使在長大後知道誰是自己的媽媽,關係也不會特別的好,所以建議各位寶媽,在沒有必須出門工作的時候,還是陪著孩子成長比較好。
  • 讓孩子認識自我
    在教育孩子知識點同時,路途上,我給予孩子更多的是塑造良好的品德。你是一個老師的前提是,你是一個人。我們常說以人為本,首先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在與孩子一起探討知識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會說,這個故事我們讀後有什麼啟迪,我們應該怎麼做,應該如何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
  • 教孩子認識時間,是性價比最高的早教啟蒙,你給孩子做了嗎?
    作為一個雞娃老母親,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教孩子認識時間是最具性價比的早教啟蒙。一旦孩子掌握了此項技能,老母親就會少很多討價還價的辛酸(還記得跟孩子之間無數次的5分鐘約定嗎?),敢問現在的你還會這道題嗎?哈哈~~孩子拖拉磨蹭,真讓人頭疼!!
  • 方向兒歌幫你教孩子認識方向方位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擇園攻略>常見問題>正文方向兒歌幫你教孩子認識方向方位 2011-06-02 10:51 來源:搜狐母嬰
  • 認識情緒,認識你的內在世界
    認識情緒,認識你的內在世界。每個人都擁有兩個世界,一個外在的,一個內在的。外在世界裡,我們需要認識太陽、星星、月亮,湖泊、森林、山嶺,桌椅、電燈、汽車、房子,還有金錢、名譽。 而內在世界裡,我們需要認識高興、憤怒、悲傷、害怕,難過、興奮、嫉妒、愉悅、內疚、孤獨和愛。
  • 孩子!今天我幫你認識錢.
    記得曾經看過一段這樣的話:一對父子,當孩子慢慢開始接觸錢的時候,父親就要求孩子必須把錢放在比自己胸膛要高的位置,他告訴孩子錢是有靈魂的,尊重錢才能讓你將來有錢!錢可以救命、錢可以讓上不起學的孩子圓夢上學、錢可以作為量化個人成敗的指標等等。
  • 歌手組合:我猜你就認識一個小虎隊,全認識的孩子都有了!
    歌手組合:我猜你就認識一個小虎隊,全認識的孩子都有了!這是那個樂隊?零點樂隊,成立於1989年,中國內地流行搖滾樂隊,成員中除主唱周曉歐來自北京外,均是內蒙古專業文藝團體的樂手。零點樂隊是很受人歡迎的隊伍,很多人都表示是超級喜歡這個樂隊的,你認識嗎?水木年華,中國人文民謠歌唱組合,「水木年華」的名字取自於「水木清華」,前後共有四位成員,均是清華大學畢業生,目前由盧庚戌和繆傑組成。
  • 「愛,不等於認識」。教你如何走進孩子內心
    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 —— 龍應臺(作家、社會批評家、思想家) 「你為什麼不試試看進入我的現代、我的網絡、我的世界呢?你覺得我沒有品位嗎?你覺得我很土,是嗎?」也許同樣的話說給早些年的孩子聽,就不會有這樣的激烈反應。
  • 《被忽視的孩子》,你可能從來沒有正確認識自己
    書名:《被忽視的孩子》作者:喬尼絲·韋布 克裡斯蒂娜·穆塞洛推薦語:你以為談的是你可能忽視了你的孩子,或者你的下一輩,其實,你也可能是曾經被忽視的那一個。你將獲得:顛覆自己的認知,正確認識什麼是「情感忽視」;找到困惑自己多年問題的答案;學會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如何治癒自己;值得談談:
  • 教孩子認識時間
    孩子是怎樣學習「時間」的?蹣跚學步的寶寶的時間概念,來自於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規律性的事情,比如:到了一定的時間寶寶得吃飯、午睡、洗澡、睡覺──不知不覺中,寶寶對時間有了模糊的認識。2歲左右的孩子逐漸掌握了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如「以前」、「以後」、「首先」、「最後」等等。如果你讓三四歲的孩子按時間順序做事,他們會遵守得很不錯,例如每天睡覺前光穿睡衣、然後洗臉、洗手、刷牙,最後聽睡前故事。
  • 當你發現孩子嫉妒別人的時候要不要緊?正確認識孩子的嫉妒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嫉妒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特別是在剛進入小學的孩子身上,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以後心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事實上幾乎所有孩子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優秀。而適當的嫉妒心,也有利於孩子積極進取,幫助孩子取得更好的認識自己;不過太強的嫉妒心總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和痛苦的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孩子日後的人際關係,阻礙其開闊眼界。
  •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父母作為孩子最依賴、最信賴的存在,往往是初期孩子認識自己的標準。當孩子自我意識發展不夠完全,沒有形成自己獨自的自我認識。過分在意他人對於自身的評價、看法,容易妄自菲薄,逐漸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 育兒經-孩子是如何認識世界的?
    我們可以理解為就是孩子已經認識到的世界;比如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一件事就是喝奶,這就是』遺傳圖式『;後來發現一個人總是餵他奶,那麼他就建立了一個概念—媽媽,媽媽就是總餵我奶的那個人;後來又見到一個人,他整天在我前邊晃來晃去又不餵我奶,他叫爸爸,這就形成了爸爸的概念;總而言之他會一個一個建立起不同圖式的概念來。
  •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是當今父母的重要任務
    後來媽媽參加了一堂父母成長課,了解到要停止向孩子灌輸自己的思想,回家便開始忍住不說男孩。三天後,男孩竟然剪了短髮回來,媽媽看到後驚訝地稱讚道:「你怎麼想到剪頭髮了,這個髮型最適合你啦!」 男孩說:媽媽你知道嗎?其實那個長頭髮我也不喜歡,就是你天天罵我,我就不剪故意氣你。你這幾天不罵了,我也不想留它了。
  • 正確認識孩子的專注力問題,孩子分心並不意味著懶惰
    正確認識孩子的專注力問題面對難以專注的孩子,你已經儘可能地讓自己有耐心,時刻以鼓勵為主,但他還是能把你氣到爆炸,做什麼都無濟於事。你已經受夠了他沒完成的作業、忘記的作業內容和下降的成績。對於你的話,他左耳進,右耳出,對此你已經感到厭倦。
  • 蒙氏教育如何教孩子認識數字,你知道嗎?
    說到蒙氏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各種教具,讓孩子通過各種方式的體驗來掌握知識,今天要說的是最基礎的認識數字。在我們大人眼裡12345這些數字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但對於一張白紙一樣的孩子,他們對於數字的最初認識是很不簡單的。在蒙氏教育裡會通過藉助特定的教具來讓孩子去認識數字。
  •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比教TA認識這個世界重要100倍!
    我們需要認識高興、憤怒、恐懼、悲傷,需要認識嫉妒、惱火、難過、興奮,需要認識喜悅、愛、快樂和孤獨,需要認識感受、體驗和覺察。這兩個世界的不同組合演變出不同的價值系統。內在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同樣豐富,同樣需要孩子在漫長的成長曆程中認識並體驗。和兒童擁有認識外部世界的內驅力一樣,兒童同樣也有對內在生命世界認知的內驅力。情緒是我們內在世界的景觀之一,兒童自然擁有對情緒認知的內驅力。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你知道嗎?你的孩子可能不認識「陌生人」
    孩子的出生,是一家人幸福的符號。可是如果孩子丟失,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我們經常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遠離陌生人」,可是這樣的口頭警告真的有用嗎?你的孩子可能不認識「陌生人」南京的教育研究者曾對幼兒園的29名幼兒做過一個測試:在幼師反覆進行了「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教育後,分別請了四名「陌生人」。第一次前兩名「陌生人」成功帶走了所有孩子,經過再次教育後,第二次另外兩名「陌生人」仍然成功帶走了三分之二的小孩。
  • 科學認識青春期,準確引導孩子
    提到青春期你會想到什麼關鍵詞?衝動、叛逆、早戀、任性、厭學、沉默?情拋開刻板印象,一切行為背後都隱藏著孩子的需求!叛逆其實是孩子釋放負能量和自我療愈的一種方式,而愛玩遊戲的背後是孩子尋找缺乏的自信心和自尊,跟父母話少是孩子發展獨立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