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的推薦下去看了上映第6天的劇情電影《何以為家》,感觸很深。這是一部比較小眾的電影,如同類電影一樣,單從網絡上的宣傳海報和截圖,看不出它的感人之處和所表達的深意,甚至很可能會被你在瀏覽同期上映的電影時當做「垃圾」忽略掉。
但實際上,它熒幕裡內容真實而又感人,同時背後的故事也令人深思,既讓人真切感受到電影的藝術魅力,也看到了另一個國度不一樣的生活「亂象」,催人淚下。
推薦這部電影的原因,首先,我很佩服主演贊恩·阿勒費亞的演技,他出演《何以為家》時,演藝經歷並不多,但是,對於一部需要用五官來傳達真實感情和真實環境下的悲慘命運的電影,他的表演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把那種社會底層少年的叛逆和獨立演繹的淋漓盡致。
這或許與贊恩的親身經歷有著直接關聯,他2004年出生於敘利亞,曾以難民身份與家人逃亡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並在那裡居住了八年。在拍攝《何以為家》期間,12歲,且不識字。幸而,電影在國際範圍獲得認可後,他得以與全家遷往挪威並在那裡接受學校教育。
可以說,這是一個演員與一個社會現象的真實投影,把難民現實生活的殘酷、無奈呈現給觀眾,同時,也扔給觀眾一大堆問題慢慢思考,比如「生而不養 何以為家」。
看完電影後,很多人感嘆這是一部真正的電影。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對國內電影、電視劇幾乎失去了興趣,原因正是因為國內許許多多的電影都是些「業餘」演員尬演出來的,無論從臺詞到演技,感覺就像是導演和編劇上廁所去了,周邊群演自導自演出來的一樣。
尤其是30歲以下的演員,縱觀國內電影,能讓人看完電影想去記住演員名字、感悟生活的寥寥無幾。
即使有些老藝術家演技過關,可是電影作品本身又到處都是坑,不是臺詞陳詞濫調,就是劇情和劇本俗氣,不是整天死小日本,就是一天到晚談情說愛、家長裡短,凸顯不出電影真正可以達到的藝術境界。
所以,每次有電影打動我的時候,又會感傷一會兒,想著什麼時候有部電影能真正反映我們的現實呢?
當然,我對國內電影一直充滿期待。中國十幾億人口,優秀的導演、編劇、演員並不難,難的是市場需求的電影品質一直處於爛片中翻不了身,觀眾需求佳作,卻又不停的為爛片和「綜藝演員」加油鼓勁。
隨便從哪兒冒出幾個沒上過藝校、沒有一技之長,甚至不懂什麼叫生活的人就能粉絲千千萬,隨便化個妝、扭扭屁股就是大明星,就能拍大片,簡直不堪入目。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人家宣傳工作做得好,還是觀眾裡邊的水軍太多呢?那麼,又是什麼導致水軍一片又一片呢?三觀?教育?發人深省。
總而言之,《何以為家》絕對是一部觸及心靈的電影,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