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臺 《在中國做生意》以在華外企、普通外商視角,介紹5年來中國營商環境的優化、國際形象的提升,感染力強,特色鮮明。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鄭治(右)採訪通用電氣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段小纓。國際臺 供圖
為給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精心策劃推出了一系列故事性強、擅用「外嘴」說話、適合新媒體傳播的獨家報導和新聞產品。融媒體產品《在中國做生意》即是其中之一。
該系列報導從在華外企、普通外商視角,介紹5年來中國營商環境的優化、國際形象的提升,感染力強、趣味性強,特色鮮明,在境內外傳播平臺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在中國做生意》系列報導通過國際臺數十種外語廣播、網站、社交媒體帳號和國內各播出平臺及時對內對外播發、刊載,經國際在線中文網刊載後,被國家網信辦推薦全網轉載。此外,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還開發並多次利用上述獨家採訪素材,推出《在中國做生意》系列微型廣播劇等產品,供環球資訊、華語環球、英語環球、歡樂調頻等平臺使用播出。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十九大採訪報導辦公室副主任、新聞中心副主任關娟娟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在中國做生意》系列報導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中國做生意的外國公司和企業,即「外企在中國的五年」系列;另一類則是聚焦在中國做生意的普通外國人個體。
為做好「外企在中國的五年」系列報導工作,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提前安排記者聯絡採訪通用電氣、安永、萬事達卡、科爾摩根等多家在華外資企業負責人,採制《中國營商環境改善惠及安永 中資企業加快「走出去」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萬事達卡將中國視為全球最重要市場 受益中國消費者境外消費》《自貿區政策惠及通用電氣公司 營商環境優化增強在華發展信心》《中國營商環境優化惠及外資外企 外企普遍看好在華發展》等報導,挖掘和報導十八大以來中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入給它們在華業務帶來的積極影響。
「我們選取的以上企業涵蓋工業製造、服務、金融以及機器人等行業,在業內和國際市場均是領軍者,具備廣泛影響力。它們在中國運營的成功,向國際社會有力地展示了中國政府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深化改革的決心和成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聞中心多媒體新聞平臺副總監劉軼瑤告訴記者。
通用電氣公司的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段小纓,安永稅務服務合伙人Bongart等多位外企在華負責人接受國際臺記者鄭治等獨家專訪時表示,他們所在的企業在過去5年中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市場的積極變化,並成為中國相關政策的受益者。隨著「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等倡議和計劃的不斷推進,多位外企負責人都表示長期看好中國市場和經濟前景。
過去5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也讓在中國經商的普通外國人受益匪淺。《土耳其在華企業家:希望在自己的國家也能看到這樣的變化》《德國人貝克紮根中國搞環保》《石材連貿易 美玉續情誼》等報導聚焦在華的土耳其、德國和伊朗等國商人。他們過去幾年在中國所取得的成功,無疑是中國的發展帶給全球機遇最有力的註腳。
一位在中國生活10年的土耳其商人在接受國際臺土耳其語部記者採訪時說,近年來中國電商的快速發展,讓他既驚嘆,又羨慕。他迫切希望能夠在土耳其看到淘寶、阿里巴巴、微信和支付寶等來自「中國的發明」。
在關娟娟看來,國際臺一直從事的就是「講中國故事」,可是中國故事有很多,講什麼、怎麼講是需要「破題」的。她說:「過去5年,中國發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國人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我們作為中國人有切身體會的。但中國的發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民眾的關係在哪裡?這些故事需要深度挖掘、娓娓道來。換句話說,我們聚焦的是中國的發展給外國人帶來的機會與機遇。」
原標題:國際臺《在中國做生意》:講好外國人的「中國故事」